泛素蛋白酶體系統(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UPS)是重要的藥物研發靶點,去泛素化酶USP7參與調控包括Wnt,Notch以及Hippo等在內的多個關鍵腫瘤信號通路,新穎USP7抑制劑的發現對于腫瘤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 小白菊內酯Parthenolide(PTL)是具有多種重要藥理活性的天然倍半萜內酯化合物,解析其作用機制和分子靶點對于推進其臨床研究和應用非常必要。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天然產物藥理學與新藥創制團隊李艷研究組博士生李雪等構建了以熒光探針Ub-AMC為底物的USP7抑制劑高通量篩選體系,通過篩選發現小白菊內酯可顯著抑制USP7酶活性,是嶄新的USP7抑制劑的化學結構骨架類型。利用Ub-VME/Ub-PA探針標記、細胞熱轉變分析以及表面等離子共振技術等研究發現PTL能夠直接結合USP7,通過選擇抑制USP7的活性促進β-catenin的泛素化和降解,抑制Wnt通路活性以及結直腸......閱讀全文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發表了共計102項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領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統總結了這些研究成果: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0篇,Nature 發表了45篇,
9月23日,美國伯克利大學教授邁克爾·瑞普(Michael Rape)在《自然》雜志上在線發表了一篇論文,談到了泛素化修飾依賴的蛋白質翻譯的調節決定了細胞的命運。 許多人都知道,細胞內的各種生理生化過程,主要是由蛋白質來負責完成的。一個小小的細胞之內可以含有上百萬個蛋白質分子,而蛋白質分子是由
在目前的癌癥靶向藥物里,占主導地位的是針對致癌蛋白的小分子或單抗抑制劑。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癌細胞會對這類藥物產生抗藥性,比如說產生新的突變,或者激活其它致癌蛋白。過去15年來,一些研究人員在尋找其它的抗癌途徑時,將目標瞄準了細胞內的“清潔工”——泛素-蛋白酶體系統。泛素-蛋白酶體系統負責
2018年4月,冷泉港亞洲“泛素家族、自噬與疾病”主題會議在蘇州舉辦。作為大會的主要組織者,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邱小波教授忙碌于會場。抓住空隙,生物探索開始了此次專訪。 邱小波教授是“蛋白質修飾和降解”領域的杰出學者,曾先后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人事部高層次留學人才基金,并入圍“百千萬
經過公開征集,今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共收到2014年度中以NSFC-ISF合作研究項目申請61份。經初步審查并與以方核對清單,確定有效申請58份。現將通過初審的項目公布如下: 序號 科學部編號 項目名稱 中方申請人中方單位名稱 以方申請人以方單位名
邱小波教授是“蛋白質修飾和降解”領域的杰出學者,曾先后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人事部高層次留學人才基金,并入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在接受生物探索采訪時,他強調道:“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執行者,其修飾和降解關聯所有的生命活動,是生命醫學研究領域的一個永恒主題。” 1996年,剛從美
邱小波教授是“蛋白質修飾和降解”領域的杰出學者,曾先后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人事部高層次留學人才基金,并入圍“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在接受生物探索采訪時,他強調道:“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執行者,其修飾和降解關聯所有的生命活動,是生命醫學研究領域的一個永恒主題。” 1改變方向:從
當Ian Taylor博士在報紙上看到一家新興生物科技公司將專注于開發靶向蛋白降解劑時,他立即對這家公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大多數小分子藥物通過阻斷蛋白的活性位點來抑制蛋白功能,而這家名為Arvinas的公司在尋找為“PROTACs”的小分子,它們能夠利用細胞的蛋白降解機制來將蛋白完全銷毀。“我對
生活中總能聽到平民英雄的傳說,其實在生物體內,也有著眾多無名英雄為了維護我們身體的健康無時無刻不在默默無聞的工作著。KLHL24就是其中之一。 導語 常態下,生為泛素連接酶的KLHL24,一面引領著獵物-KRT14一步不回頭地邁向深淵(蛋白酶體),一面又為維護人類的皮膚屏障不惜自行了
生活中總能聽到平民英雄的傳說,其實在生物體內,也有著眾多無名英雄為了維護我們身體的健康無時無刻不在默默無聞的工作著。KLHL24就是其中之一。 導語 常態下,生為泛素連接酶的KLHL24,一面引領著獵物-KRT14一步不回頭地邁向深淵(蛋白酶體),一面又為維護人類的皮膚屏障不惜自行了
重組蛋白表達技術現已經廣泛應用于生物學各個具體領域。特別是體內功能研究和蛋白質的大規模生產都需要應用重組蛋白表達載體。本文將簡要介紹幾個常用的蛋白標簽及其功能和優點。 一. GST標簽 GST(谷胱甘肽巰基轉移酶) 標簽蛋白本身是一個在解毒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轉移酶,它的天然大小為26KD。
翻譯后修飾蛋白質的定性和定量實驗 實驗步驟
高致病性冠狀病毒感染成了這十年來廣受關注公共衛生問題。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2002-2004),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2012-至今),2019-nCov(COVID-19),每一個對人類健康,經濟發展都帶了巨大的沖擊。 病毒通過接觸,飛沫,氣溶膠等形式,引起廣泛傳播,引起高
1. Nature:細菌群體CRISPR-Cas多樣性有助限制病毒擴散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證實宿主(如細菌)基因多樣性通過限制寄生物(如病毒)進化而有助降低疾病擴散。相關研究結果于2016年4月13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dive
9月30日,《細胞》雜志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哈佛大學醫學院等單位聯合完成的研究進展。文章報道了一種具有高選擇性和高活性的細胞自吞噬抑制劑的發現,以及利用這個小分子探針,第一次揭示了兩種重要的抑癌蛋白p53和Beclin1之間的內在聯系的結果。 細胞自吞噬是細胞依
mTORC1作為微環境中營養信號的感應器,它能夠感應微環境中的氨基酸、生長因子、葡萄糖、膽固醇等信號,進而調控細胞及機體內幾個關鍵的過程:糖代謝、蛋白質代謝,脂類代謝以及細胞自噬等【1, 2】。但是,當mTORC1信號通路的關鍵蛋白(mTOR、GATOR、PTEN、TSC、LKB、AMPK等)發
很多新生蛋白按照確定的化學計量比例被組裝成多蛋白復合體。在這些多蛋白復合體中,單個蛋白亞基合成的不平衡會導致孤兒蛋白(orphan protein,即過量的蛋白亞基)。降解多蛋白復合體中的孤兒蛋白是細胞的一個主要的質量控制問題。科學家們對細胞如何識別這些“孤兒蛋白”,并且對它們進行選擇性地標記以
實驗步驟 一、設計具有標簽的蛋白質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親和力和可溶性的選擇 在大腸埃布氏菌中生產外源蛋白時面臨兩個挑戰: 一? 是所用蛋白質表達系統的表達水平很低; 二是所表達的蛋白質被錯誤折疊進不溶性的聚集體—包涵體中。弱啟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
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藥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Ufd1是gp78的一個共因子,這揭示了ERAB過程泛素反應中Ufd1的一個未知功能,也說明了U
人類的遺傳信息儲存于DNA。雖然人體所有體細胞DNA都一樣,其編碼基因的表達在不同細胞中卻不盡相同。那么,基因在不同類型的細胞中怎樣選擇性表達呢?人類DNA長達1.8米,通常纏繞在組蛋白上形成核小體,核小體經進一步折疊將DNA包裝在小小的細胞核中。組蛋白起著DNA守護者的作用,決定著DNA上哪些
長達十年的癌癥基因組計劃為了解這種疾病的復雜性提供了許多信息,也帶來了不少希望。現在我們知道遺傳突變會促進腫瘤生長,這在患者各個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原發性腫瘤和轉移性腫瘤也存在差異,甚至在同一腫瘤的不同位置也存在差異。這種異質性解釋了為何某種藥物能治療一個患者,但另外一個患者卻沒有效果,以及為何患
網織紅細胞(reticulocyte)-紅細胞轉換是終末分化(terminal differentiation)的一個經典例子。成熟的紅細胞具有已知最為簡單的細胞蛋白質組之一,其中血紅蛋白顯著聚集,大約占可溶性蛋白的98%。在網織紅細胞成熟期間,這種細胞程序性地清除它的大多數非特有的組分,與此同
國際學術期刊Developmental Cell于6月6日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趙允研究組、張雷研究組關于Ter94復合物選擇K11連接形式泛素化修飾的Ci蛋白被蛋白酶體部分降解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工作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Chi-chung Hui教授合作
01 尋找創新靶點新基與Vividion達逾億美元合作 藥明康德:今日,位于美國圣地亞哥的Vividion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與Celgene(新基)公司達成戰略研發合作協議。這一多年合作關系將著重利用Vividion的藥物開發平臺來開發靶向癌癥、炎癥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創新
來自復旦大學、美國梅奧臨床醫學院(Mayo Clinic College of Medicine)等處的研究人員證實,野生型的SPOP E3泛素連接酶負責破壞全長的雄激素受體(Androgen Receptor,AR),由此揭示了SPOP突變在前列腺癌發病和進展中的重要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
2 植物發育與生殖的遺傳調控 頂端分生組織的遺傳調控 頂端分生組織是植物胚后發育的關鍵,研究其遺傳調控機理對了解植物生長和農作物生產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劉春明研究員與國外科學家合作研究證明了擬南芥 CLAVATA3 (CLV3) 編碼一個多肽配體,它通過與
實驗步驟一、設計具有標簽的蛋白質時需要考慮的因素親和力和可溶性的選擇在大腸埃布氏菌中生產外源蛋白時面臨兩個挑戰: 一? 是所用蛋白質表達系統的表達水平很低; 二是所表達的蛋白質被錯誤折疊進不溶性的聚集體—包涵體中。弱啟動子、低轉錄起始或稀有密碼子的存在引起的表達問題都可以通過在裝配過表達質粒時將矯正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趙允研究組、張雷研究組在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Chi-chung Hui進行合作研究的過程中,揭示了一種新的蛋白質部分降解機制。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學術期刊《發育細胞》。 據介紹,蛋白質的泛素化降解作為一個重要的調控機制參與了細胞內的
封面故事:石墨烯的離子絕緣性及其應用 厚度達到原子級的石墨薄層(被稱為石墨烯)在材料平面上有很高的電導性。現在,來自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當用作將兩個液體庫分開的薄膜時,石墨烯具有很強的離子絕緣性,而其平面內的電子性質則強烈依賴于界面環境。該薄膜阻止離子和水流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