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ng抑制劑有望用于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
固有免疫應答在機體抵御病原體入侵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是通過一類模式識別受體(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 PRR)去識別病原生物中的病原相關模式分子(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e pattern, PAMP)結構,進而促進I型干擾素和炎癥性細胞因子的表達。 我們知道,當病毒入侵機體時,病毒核酸作為相應的 PAMP 激活機體的抗病毒固有免疫反應。干擾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genes, STING)是參與抗病毒固有免疫反應中的多個重要蛋白分子之一,它是一個多結構域的跨膜蛋白,定位于內質網膜或線粒體外膜,與多種免疫疾病及腫瘤的免疫治療密切相關。 固有免疫途徑的異常激活與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息息相關,其在分子機制方面的研究進展為靶向藥物治療策略帶來希望。本研究報道了靶向 STING 蛋白的高效選擇性小分子抑制劑 C-176,......閱讀全文
sting抑制劑有望用于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
固有免疫應答在機體抵御病原體入侵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是通過一類模式識別受體(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 PRR)去識別病原生物中的病原相關模式分子(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e pattern, PAMP)結構,進而促進I型干擾
藥科大王琛組發現新型STING信號通路抑制劑
病原微生物入侵宿主時,固有免疫可發揮保護作用并激發適應性免疫以清除病原體感染【1】。在宿主所表達的模式識別受體(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中,胞質DNA感受器(包括cGAS,DDX41,DAI,AIM2,IFI16等)的生理病理功能被廣泛研究【2-6
進軍STING信號通路領域!艾伯維收購Mavupharma
生物技術巨頭艾伯維(AbbVie)近日宣布,已收購總部位于西雅圖的Mavupharma,這是一家私人持有的生物制藥公司,專注于靶向STING(干擾素基因刺激劑)通路的新方法,利用先天免疫系統治療癌癥。此次收購的財務條款尚未披露。 STING信號通路在腫瘤免疫應答的產生中起著重要作用,增強STI
8.4億美元助力開發新型免疫療法-諾華再度與IFM合作
近日,致力于開發靶向先天免疫系統的創新療法的生物醫藥公司IFM Therapeutics宣布,其子公司IFM Due已與諾華(Novartis)公司達成研發協議。雙方將協同開發抑制cGAS/STING信號通路的一系列創新免疫療法,治療多種嚴重炎癥和自身免疫疾病。此前,IFM Therapeuti
中國科學家發現綠茶提取物EGCG可抑制cGAS激活
2018年12月3日,來自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張學敏院士課題組與李濤課題組合作在Nature Immunology上發表了題為G3BP1 promotes DNA binding and activation of cGAS的研究論文,發現了一個新的cGAS(cyclic GMP-AMP syn
STING激動劑有望成為小分子腫瘤免疫療法的“黑馬”
【新聞事件】:最近Aduro生物技術公司的環二核苷酸(cyclic dinucleotide,CDN)類干擾素基因刺激蛋白(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激動劑(比如ADU-S100)的一些臨床前實驗結果刊登在Cell Reports和Science
Nature:STING激動劑,新一代免疫療法潛力無窮
近日,一篇由44名科學家撰寫的論文發表于《Nature》雜志,報道了一種治療一些最常見癌癥的潛在新型免疫治療藥物。這項研究顯示了這些分子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們對未來癌癥治療的意義。 利用免疫系統對抗癌癥 免疫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細胞網絡,它們一起工作來預防感染和疾病。從病毒到寄生蟲,構成免疫系統
上交張翱課題組及合作團隊在STING激動劑研究中獲新進展
上海交大藥學院張翱課題組及合作團隊在STING激動劑研究中獲新進展,這些工作最近先后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Acta Pharm Sin B(2020, 10, 2272-2298.)以及J Med Chem (2021, 64, 1649-1669.)。 干擾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Stim
Science子刊:免疫納米顆粒+衰老誘導劑,雙管齊下治療胰腺癌
馬薩諸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上發表了題為:Nanoparticle delivery of innate immune agonists combined with senescence-inducing agen
Science子刊:免疫納米顆粒+衰老誘導劑,雙管齊下治療胰腺癌
馬薩諸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上發表了題為:Nanoparticle delivery of innate immune agonists combined with senescence-inducing agen
Cell子刊:HIV感染的“幫兇”
最近,北卡羅萊納大學(UNC)醫學院和Sanford Burnham Prebys醫學發現研究所(SBP)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人類(宿主)蛋白,可削弱人體對HIV和其他病毒的免疫反應。這些研究結果發表于4月13日的《Cell Host & Microbe》,對于改善艾滋病抗病毒治療、制備有效的
蛋白質如何阻止細胞攻擊自己的DNA
病毒通過將其DNA注入宿主細胞來繁殖。一旦進入細胞內液,這種異物就會觸發一種稱為cGAS-STING途徑的防御機制。蛋白質環狀GMP-AMP合酶(cGAS)也存在于液體中,它與入侵的DNA結合形成一個新分子。反過來,它與另一種稱為干擾素基因刺激物(STING)的蛋白質結合,從而誘導炎癥性免疫反應。?
23億美元=2個腫瘤免疫靶點-百時美施貴寶豪資收購IFM制藥
近日,百時美施貴寶宣布,將以23億美元收購IFM制藥公司。此次收購,將使百時美施貴寶獲得IFM處于臨床前開發的2大免疫腫瘤學項目——STING和NLRP3激動劑,此舉將擴充百時美自身的免疫腫瘤學管線資產。根據收購協議,百時美預先向IFM支付一筆3億美元的預付款,若2個靶點的產品能順利沖關上市且達
我國揭示蝙蝠STING蛋白突變是其攜帶致命病毒的原因之一
蝙蝠作為第二大類哺乳動物,表現出許多獨特的生物學特性,例如:蝙蝠是唯一能夠持續飛行的哺乳動物;它是許多致命病毒的天然宿主,如埃博拉病毒,SARS冠狀病毒,尼帕病毒等;蝙蝠壽命普遍很長,如4-8g體重的布氏鼠耳蝠(Myotis brandtii),壽命能達到40年。之前的研究顯示:蝙蝠的DNA損傷
焦建偉團隊發現STING信號可調控神經干細胞增殖與分化
?????? 在大腦發育過程中,每個過程都被基因與外部信號之間的相互作用精確地調節,任何異常的刺激均可能改變神經干細胞的命運,進而影響大腦功能。已有研究證明,DNA損傷會影響神經干細胞的增值與分化。STING信號通路已被證實是動物細胞自主性固有免疫系統的核心成分,在DNA損傷的情況下可被激活。STI
PCSK9-抑制劑及-CETP-抑制劑
? 新興治療藥物將再次振興血脂異常治療藥物的市場,據新的研究稱,目前血脂異常治療藥物受制于主導產品的ZL到期。新型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 9(PCSK9)抑制劑與膽固醇酯轉移蛋白 (CETP) 抑制劑將在 2013-2023 年后半程**血脂異常藥物市場出現顯著增長,Decision Res
研究揭示SCAP參與STING招募下游轉錄因子IRF3的新機制
2月22日,國際學術期刊PLoS Pathogens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王琛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ER Adaptor SCAP Translocates and Recruits IRF3 to Perinuclear Microsome Induc
PRRP抑制劑
PARP抑制劑是一種能夠影響癌細胞的自我復制方式的醫學用劑。PARP可以使乳腺癌藥物有效地發揮作用,這種藥物還可以治療卵巢癌、前列腺癌以及胰腺癌等擁有相同“流氓基因”的遺傳性癌癥。 PARP抑制劑對于其他病癥的抑制作用還在不斷的研究當中,使用時需謹慎注意其可能存在的毒性。 抗癌藥物 英國紐
化學抑制劑
純硫酸鋅在空氣中久貯不變黃,置于干燥空氣中失去水而成白色粉末。有多種水合物:在0-39℃范圍內與水相平衡的穩定水合物為七水硫酸鋅,39-60℃內為6水硫酸鋅,60-100℃內則為一水硫酸鋅。當加熱到280℃時各種水合物完全失去結晶水,680℃時分解為硫酸氧鋅,750℃以上進一步分解,zui后在930
研究揭秘癌細胞躲避宿主機體免疫防御的新機制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Cancer Discovery上題為“Metastasis and immune evasion from extracellular cGAMP hydrolysi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癌細胞躲避宿主機體免疫防御的新
好消息!又出多個新靶點新藥,上市有望!
腫瘤新藥最近又出現了許多爆點,包括在難治性的靶點上取得突破,對應靶向藥公布亮眼數據,還有一些公司成功研發出針對新位點的免疫治療藥物。這些新藥可謂群雄割據,都有望成為日后攻克腫瘤的佼佼者。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最近熱門的新藥有哪些?到底臨床數據如何? 多個靶向新藥公布,挑戰難治靶點 1. 新型偶
還有新活兒!武漢大學舒紅兵團隊再取進展
與單一治療相比,PD-1阻斷和IL-2聯合治療可顯著提高抗腫瘤療效。聯合治療的協同作用的潛在機制仍然是謎。 2023年11月6日,武漢大學舒紅兵及李姝共同通訊在Cell Research(IF=44)在線發表題為“PD-1 signaling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轉錄抑制劑分類
轉錄抑制劑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抑制劑特異性地與DNA鏈結合,抑制模板的活性,使轉錄不能進行。這類抑制劑同時抑制DNA復制,例如:放線菌素D、紡錘菌素、遠霉素、溴乙錠和黃曲霉素等。第二類抑制劑作用于RNA聚合酶,使RNA聚合酶的活性改變或喪失,從而抑制轉錄的進行。這類抑制劑只抑制轉錄,不影響復制,是研究
新型納米激動劑為腫瘤明星靶點帶來臨床轉化前景
免疫療法給癌癥治療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天然免疫系統在啟動和維持T細胞免疫應答中發揮重要作用。干擾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是近些年抗腫瘤免疫應答的明星靶點。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天津市腫瘤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室王建課題組,以STING信號通路應用于腫瘤治療為切入點,開發了新型pH敏感性納米顆粒STING激
一種特殊機制或能控制宿主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的識別
免疫療法如今是治療包括黑色素瘤等多種類型癌癥的標準治療手段,然而即使進行了免疫療法,腫瘤仍然會逃避宿主機體免疫細胞的檢測,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Moffitt癌癥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描述了一種特殊的細胞機制,其
李平偉團隊《自然》最新發文——揭示DNA免疫詳細分子機制
今日,來自德州農工大學( Texas A&M University)的李平偉教授團隊在《自然》雜志上在線發表了一篇最新研究論文,揭示了關于DNA免疫的一個詳細分子機制。這個發現有望為自身免疫疾病和炎癥疾病帶來新的治療思路。 我們知道,來自細菌和病毒的核酸會在細胞內引起強烈的免疫反應。那么,細胞
Nature子刊:簡約型納米疫苗,助力癌癥免疫治療
4月24日,Nature子刊《Nature Nanotechnology》在線發表一篇題為“A STING-activating nanovaccin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的文章,揭示了一種納米疫苗PC7A NP,成功在多種患癌小鼠體內表現出抗腫瘤功效,有望助力癌
科學家成功開發出有效治療自發性炎性疾病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兩種小分子化合物或能有效阻斷機體先天性免疫系統的中樞通路,從而或能為治療自發性炎癥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希望。圖片來源: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先天性免疫系統
科學家開發出有效治療自發性炎性疾病特殊小分子化合物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兩種小分子化合物或能有效阻斷機體先天性免疫系統的中樞通路,從而或能為治療自發性炎癥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希望。圖片來源: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先天性
科學家發現調節干擾素基因刺激因子降解的分子機制
干擾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是一種內質網跨膜蛋白,當胞質中存在異常DNA信號后,可在環鳥苷酸-腺苷酸介導下激活I型干擾素反應,并通過溶酶體降解,但STING降解和失活的分子機制尚未完全闡明。近期,日本東北大學與東京大學等單位的一項聯合研究發現,STING通過一種名為內吞體分選轉運復合體(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