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強合作優勢互補海洋環境與工程實驗室成立了
澳門大學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24日舉行簽署儀式,成立海洋環境與工程聯合實驗室。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這次簽約通過視頻方式進行。 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表示,通過此次與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合作,雙方將利用各自領域的研究優勢,促進在海洋環境與工程中的近海環境生態、城市自然災害防治等領域科研的協同發展,強化科研人才的聯合培養與交流合作,同時開展國際交流,強化與葡萄牙在海洋領域的合作。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王凡稱,這次是高校與科研機構的一次戰略性強強合作,優勢互補,意義重大。雙方合作愿望強烈,將充分發揮特長優勢,開展海洋環境與工程研究領域多學科交叉的創新性合作研究,共同服務澳門和大灣區。 為支持澳門繁榮穩定,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央政府于2015年將澳門特區海域面積明確為85平方公里。如何有效利用和保護區域海洋生態資源,是澳門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為深入開展及推進區域海洋相關課題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澳門大學于2019年在科技......閱讀全文
NASA在實驗室模擬土衛六海洋環境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WSU)的科學家在實驗室創建了一個與土衛六“泰坦”(Titan)的海洋極為類似的環境,希望借此厘清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研制的外太空潛艇在其中的工作原理。NASA計劃未來20年內將一艘真正的潛艇發射到泰坦的海洋內。 泰坦是土星的最大衛星
海洋環境信息保障技術重點實驗室成立
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信息保障技術重點實驗室成立??????? 10月29日,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信息保障技術重點實驗室在天津成立。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國家海洋局海洋科學技術司司長周慶海、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徐勝、國家海洋局預報減災司副司長易曉蕾共同為實驗室揭牌。該實驗室的成立將有助于提升海
錦州市財政支持建設海洋環境監測實驗室
近日錦州市財政局農業處表示,為強化海岸帶專項整治、確保海洋環境監測順利進行,錦州市先后四次共投入資金107萬元支持建設錦州市海洋環境監測實驗室。目前,實驗室已經通過國家資質認證,正式啟用運行良好。 已投入的財政資金支持主要用在了實驗室改建工程、設備采購、運行經費等方面,今年還將繼續撥付資金以保
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廣州掛牌
日前,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為依托單位建設的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掛牌儀式在廣州舉行。中科院計財局副局長潘鋒,中科院資環局大氣海洋處處長任小波,南海海洋所黨委書記黃良民、副所長王東曉,國家重點實驗室部分成員出席。 王東曉主持儀式。潘鋒、任小波、黃良民先后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對實驗
強強合作-優勢互補-海洋環境與工程實驗室成立了
澳門大學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24日舉行簽署儀式,成立海洋環境與工程聯合實驗室。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這次簽約通過視頻方式進行。 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表示,通過此次與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合作,雙方將利用各自領域的研究優勢,促進在海洋環境與工程中的近海環境生態、城市自然災害防治等領域科研的協同發展,
可實時監控海洋環境致病菌的“海上芯片實驗室”成立
日前,寧波大學教授蘇秀榕主持的國家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重要海域致病性細菌基因芯片檢測技術研究開發與示范”項目,成功研發出“海上芯片實驗室”,能直接從海水中快速、高通量檢測出多種致病菌,可用于海水養殖場、海水浴場、陸源排污口、港口航道等海洋環境致病菌的實時監控。 該產品由芯片、試劑盒、檢測軟
文登海洋環境監測站順利通過實驗室能力驗證考核
近日,區海洋環境監測站參加省海洋環境監測中心舉辦的實驗室能力驗證考核并順利通過。此次考核的實驗室能力驗證項目為海水硝酸鹽和海水砷。海水硝酸鹽和海水砷是監測海水質量的常規指標,對監測海水質量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區海洋環境監測站不斷增加監測項目,加大監測范圍,監測項目較前年翻了一番,監測站位數量與前
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通過科技部驗收
7月5日,國家科技部組織專家在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對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進行了驗收。驗收專家組由來自全國各院校國家重點實驗室的9名知名專家組成,組長為廈門大學焦念志院士。驗收會由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吳根處長主持。 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李旭彥主管就國家重點實驗室總體要求、建設
遼寧持續加強海洋環境監管
記者日前從遼寧省生態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遼寧持續加強海洋環境監管力度,確保全省重點海域環境監測不留盲區,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總體惡化的趨勢有所緩解,大部分近岸海域水質有較明顯改善。 據介紹,近年來,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已成全省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確保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健康發展,
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召開2012年度學術年會
會議現場??????? 1月10日至11日,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LTO)2012年度學術年會在廣州召開。國家基金委地學部海洋科學處項目主任李薇,LTO學術委員會主任蘇紀蘭院士,副主任錢培元教授、齊義泉研究員,委員方國洪院士、周名江研究員、管長龍研究員、李炎教授、施平研究員
我國實現5日全球海洋環境預報
還在擔心去海邊旅游會與大風大浪不期而遇嗎?從今天起,你就可以用手機APP查詢未來5天的全球海洋環境預報結果。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12月10日起,全球任何用戶可在任何地方通過下載手機APP“掌中海洋Global Ocean on Desk”或者通過計算機網絡(http://221.215.
海洋成了“排污場”:海洋環境亟待保護
浙江省樂清市政府聯合相關部門前往蒲岐、清江等地開展執法及海產品抽檢行動,抽樣檢測結果出來后將公布于眾。近日(6月10日),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曝光樂清灣海域污染問題,“樂清灣變垃圾場”、“樂清海鮮養殖戶不敢吃海鮮”、“樂清養殖戶養殖貝類多次因污水受損失”等說法引發廣泛關注。 樂清灣
中科院熱帶海洋環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召開學術年會
2月26日,中國科學院熱帶海洋環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LED)2010年度學術年會在廣州召開。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蘇紀蘭院士、學術委員方國洪院士、傅家謨院士、張經院士、洪華生、李立、李適宇、彭平安、施平、倪怡訓等與會,國家基金委地學部海洋處任建國處長應邀與會指導,實驗室70多位科研人
我國海洋環境年度公報發布-溢油風險加劇
6月25日,國家海洋局發布《2011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去年我國海洋環境狀況總體維持在較好水平,但近岸海域環境問題仍然突出。 同時,赤潮災害多發,土壤鹽漬化、海岸侵蝕等災害嚴重,海洋溢油等突發性事件環境風險加劇。 去年我國管轄海域環境狀況總體較
使用警示航標能準確進行海洋環境預報
隨著水運行業的興起和船舶制造業的發展,船舶載重越來愈大,運輸能力也是有了大福度的提高,因此對于航道通航要求也是有所提高的。針對于航道來說,也是劃分為多個級別的,以往航道有的水深要求達不到水域使用通航要求,因此需要在淺水區航道設置警戒定位點,提醒通航船只航行。此類警戒標志一般采用塑料浮標確保水上船
專家:氰化物最可能影響海洋環境
記者昨日從國家海洋局了解到,天津濱海新區危化品倉庫爆炸事故發生后,國家海洋局高度重視,組織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專家認為,目前最可能對海洋環境產生影響的物質是氰化物。國家海洋局已采取多項措施,防范大量氰化物入海損害海洋環境。 據了解,氰化物是指帶有氰基的有毒化合物,在自然界廣泛存在。氰化物主要應用
我國近海海洋環境資源家底基本摸清
10月26日,新中國成立以來調查規模最大、涉及學科最全、采用技術手段最先進的國家綜合性專項――“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簡稱908專項)在北京順利通過總驗收。該專項的調查與研究,基本摸清了我國近海海洋環境資源家底,更新了我國近海海洋基礎數據和圖件,對海洋環境
使用警示航標能準確地進行海洋環境預報
隨著水運行業的興起和船舶制造業的發展,船舶載重越來愈大,運輸能力也是有了大福度的提高,因此對于航道通航要求也是有所提高的。針對于航道來說,也是劃分為多個級別的,以往航道有的水深要求達不到水域使用通航要求,因此需要在淺水區航道設置警戒定位點,提醒通航船只航行。此類警戒標志一般采用塑料浮標確保水上
海洋環境開放科學大會:中外專家共話海洋健康
“我們只有一個海洋,海洋健康正在惡化,需要國際社會共同行動來尋求解決方案。”1月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戴民漢在第六屆廈門海洋環境開放科學大會上呼吁全球專家學者共同應對海洋現今面臨的各種挑戰,為海洋健康發展提供更多解決方案。 當天,一場跨學科、跨領域的海洋學國際大會——第六屆廈門海洋環
海洋環境開放科學大會:中外專家共話海洋健康
“我們只有一個海洋,海洋健康正在惡化,需要國際社會共同行動來尋求解決方案。”1月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戴民漢在第六屆廈門海洋環境開放科學大會上呼吁全球專家學者共同應對海洋現今面臨的各種挑戰,為海洋健康發展提供更多解決方案。 當天,一場跨學科、跨領域的海洋學國際大會——第六屆廈門海洋環
中國基本摸清近海海洋環境資源家底
北京10月26日電 (董冠洋)“中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簡稱908專項)26日在北京順利通過總驗收。《專項綜合報告》顯示,中國已基本摸清了近海海洋環境資源家底,更新了中國近海海洋基礎數據和圖件,構建了中國“數字海洋”信息基礎框架。 《專項綜合報告》指出,通過908專項實施,中
研究發現二戰廢棄炸藥影響海洋環境
研究發現二戰廢棄炸藥影響海洋環境 近日,《海洋科學前沿》期刊發表文章稱,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有無數的彈藥被投入海洋中。如果一旦炸藥等有毒物質泄漏到海水中,這些化學品將對海洋生態系統產生嚴重的影響。該項研究成果由德國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完成,填補了該領域的研究空白。 在波羅的海和北海海
升溫持續!2022全球海洋環境變化報告發布
1月11日,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全球16個研究單位的24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發布了涵蓋2022整年的全球海洋環境變化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2022年海洋升溫持續,成為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一年。同時報告還顯示,海洋“咸變咸
海洋環境防腐蝕玻璃鱗片涂料的研制
海洋是一個嚴酷的腐蝕環境[2],以鋼鐵為主要結構材料的采油平臺、油輪和管道,時時刻刻都面臨各種海洋環境腐蝕介質的侵蝕;因此在腐蝕防護設計中,海上平臺、油輪、海底管道等應用重防腐涂料,或防腐涂層與陰極保護等協同防護,達到長期保護的目的。玻璃鱗片涂料由于其的阻隔、屏蔽效應,在海洋重防腐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
河北開展碧海2013行動-檢查海洋環境違法行為
筆者從河北省國土資源廳了解到,從4月26日起,我省在全省海洋范圍內啟動為期6個月的“碧海2013”專項執法行動,重點打擊海洋工程建設項目中的海洋環境違法行為。 據了解,我省海監機構將把2013年度查處的對個人處以5000元以上,對單位處以5萬元以上罰款的案件和嚴重損害海洋生態環境、社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渤海海冰進入嚴重冰期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了解到,隨著強冷空氣不斷加強,我國渤海海域的海冰進入嚴重冰期。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冰首席預報員 劉煜:遼東灣的浮冰外緣線達到了46海里,遼東灣海冰整體覆蓋的比例已經接近30%。可以說,渤海的海冰已經進入了嚴重冰期。根據最新監測結果顯示,遼東灣海冰的厚度已經達到了
船舶及有關作業污染海洋環境防治管理規定發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令2010年?第?7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污染海洋環境防治管理規定》已于2010年10月8日經第9次部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部 長 ?李盛霖 二O一O年十一月十六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及其有關作
人大代表:海洋環境保護法有待完善
隨著我國對海洋資源開發強度以及海岸工程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近岸海域環境質量不容樂觀。海洋環境保護法在海洋油污防治和陸源污染防治方面,逐漸暴露出許多有待完善的方面,需要加快修訂。 一是罰款標準亟待提高。我國造成海洋污染的違法成本相對而言非常低,海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還停留在2萬元到10萬元罰款
海洋所再次進行大連溢油應急災害海洋環境調查
繼順利完成第一次大連溢油災害海洋環境應急調查后,近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進行了第二次大連溢油災害海洋環境應急調查,同時開展了暴雨洪水入海后對獐子島海域海洋環境影響調查。 依據前期制定的大連溢油災害應急調查方案,海洋所13名科技人員和大連獐子島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遼長漁科研19
彩虹五成功試飛-可用于海洋環境監測
7月14日,我國量產型彩虹五無人機在河北某機場成功試飛,這標志著自2016年首次亮相后,我國自主研發的中高端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彩虹五正式進入批量生產階段,為后續產品交付和合同簽訂奠定基礎。 7月14日,我國量產型彩虹五無人機在河北某機場成功試飛,這標志著自2016年首次亮相后,我國自主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