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癌細胞是由正常細胞突變而來的,有人會想,既然癌癥是來自于正常細胞的突變,那癌細胞有沒有可能重新變回正常細胞呢?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癌細胞就像是犯了錯誤的壞人,那么癌細胞能不能放下屠刀,回頭是岸呢? 我們來科普一下這方面的知識,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相比較,有幾個關鍵的地方出現了變異,這些變異,決定了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之間的差異。 第一,癌細胞獲得了永生 通常情況下,正常的細胞是有壽命的,正常細胞只能分裂50代左右,就會停止分裂,走向衰老和死亡。而癌細胞通過基因突變等各種辦法,獲得了永生的技能,可以無限制的分裂,無限制的繁殖和生長,達到了長生不老。 第二,癌細胞不聽指揮了 正常細胞,組織或者器官,是聽指揮的,聽大腦的統一調度,生長和發育是有一定的規律的,不會亂生長,也不會亂跑。例如人的手或者腳,生長到一定長度之后,就不會再生長了,你用生長激素等物質去刺激他,手腳也不會再生長。這是因為人類所有的器官和組織,都......閱讀全文
NKT細胞免疫療法,NKT細胞治療,NKT細胞免疫治療 關于細胞免疫治療,大家現在都有了相關的認知,特別是對癌癥的控制,大家都對這種療法抱有很大的希望,但是免疫治療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在免疫治療實施過程中牽扯到各種各樣的法規,2016年的魏則西事件之后,對這個行業沖擊很大,國家也在出臺新的政
清華大學醫學中心細胞治療研究所所長張明徽沒有想到,他研制的NKT細胞免疫治療新技術的第一個志愿者是他學生的父親,并且療效出人意料。 “2010年,我的學生的父親到了肝癌晚期,在北京腫瘤醫院手術后仍然有殘留癌沒法清除干凈,一個月后又出現了明顯的肺部轉移病灶,也沒有有效的后續治療方法可用,這種情況
細胞免疫療法是癌癥治療的最新領域,在其中誕生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以及CAR-T療法都在癌癥治療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通過采集外周血中的免疫細胞進行分離體外培養,再進行基因工程修飾之后再回輸到體內的過繼性細胞免疫療法在血液瘤方面的治療效果顯著。 2016年,以CAR-T免疫細胞治療為代表的細
●諾貝爾獎得主拉爾夫?斯坦曼生前患癌,曾用自己發現的免疫系統原理自療,延長自己的生命 ●美國FDA已批準了全球首個基于樹突狀細胞的腫瘤疫苗上市,我國衛生部已將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納入第三類醫療技術目錄 ●采用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時,患者可能出現一過
科學家發現了人體NK細胞以及T細胞的自動殺傷能力,所以通過在實驗室的后天的培養,再次把人體的NKT細胞免疫能力增強,讓他們去對抗癌癥。 一,什么是NKT細胞免疫療法? NKT(natural killer T):NK細胞,即自然殺傷細胞,NKT細胞,又稱NK樣T細胞。NKT細胞是一群細胞表面
2月27日,據CCTV2財經頻道報道稱,中國有一位科學家已經研制出一種治療腫瘤的新方法,即從自身的細胞里找到了抗癌的勁敵。清華大學醫學中心細胞治療研究所所長張明徽是這一項目的負責人,他們的工作是在人體眾多的細胞中,尋找并培養出對人類健康有益的免疫細胞。 一項針對惡性腫瘤的免疫療法有望在清華大學
一項針對惡性腫瘤的免疫療法有望在清華大學獲得突破性進展。 2015年5月初,清華大學醫學中心張明徽團隊研發的腫瘤免疫治療技術進入臨床Ⅰ期收官階段,初步的試驗結果表明,療程超過一年的患者中,70%以上得到明顯好轉。 “接受一年以上細胞治療的患者中,13例復發和轉移癌患者中有10例發生了明顯的影
著名歷史學家、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教授曹樹基在5月7日上午新開了微博,聊的不是歷史,卻是“免疫療法”。 一周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在視頻會議中重申,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技術在2015年施行的最新規定中,屬于臨床研究,不能進入醫療臨床應用。 曾在我國遍地開花的免疫細胞療法就這樣被“一劍封喉”。 這讓曹
著名歷史學家、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教授曹樹基在5月7日上午新開了微博,聊的不是歷史,卻是“免疫療法”。 一周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在視頻會議中重申,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技術在2015年施行的最新規定中,屬于臨床研究,不能進入醫療臨床應用。 曾在我國遍地開花的免疫細胞療法就這樣被“一劍封喉”。 這讓曹
NKT(natural killer T)細胞是一群細胞表面既有T細胞受體TCR,又有NK細胞受體的特殊T細胞亞群。NKT細胞能大量產生細胞因子。NKT細胞表達的是“半恒定的”αβTCR。 NKT細胞能表達T細胞的TCR與NK細胞的NKR-P1兩種受體,特別是NKT細胞多數表達Va14TCR,
第四種癌癥療法 目前癌癥治療的三種主要方法是手術,放療和化療,細胞免疫療法被稱為癌癥的第四大療法。 傳統意義上我們認為免疫系統中主要的直接對抗腫瘤的細胞有兩種,即NK細胞和T細胞,而NKT(natural killer T)細胞是NK細胞和T細胞的綜合體,同時具有NK細胞的非特異性殺傷功能和
北京翊博普惠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免疫細胞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的企業,專注免疫細胞抗癌、抗病毒研發。在研項目包含DC治療性疫苗、DC誘導的免疫效應細胞在癌癥治療方面的應用等。公司依托自有CelArtics?-DC技術平臺,于近期建成首個極具科研和臨床應用價值的人類DC細胞資源庫。 人類D
2月27日,據CCTV2財經頻道報道稱,中國有一位科學家已經研制出一種治療腫瘤的新方法,即從自身的細胞里找到了抗癌的勁敵。清華大學醫學中心細胞治療研究所所長張明徽是這一項目的負責人,他們的工作是在人體眾多的細胞中,尋找并培養出對人類健康有益的免疫細胞。 培養免疫細胞不像養寵物那么簡單,發現和培
2018年5月份即將結束了,5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Science:腸道微生物組竟能控制肝臟中的抗腫瘤免疫反應 doi:10.1126/science.aan5931; doi:10.1126/science.aat8289
臨床試驗患者緊缺 自2006年,首個PD-1單抗nivolumab開展臨床試驗以來,到目前為止,FDA已經批準了一共六款PD1/PDL1抗體藥物,PD1/PDL1抗體藥物已經成為腫瘤免疫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此同時,PD1/PDL1抗體藥物臨床試驗的數量顯著增長,已經從2006年的區區一項
NKT(natural killer T)細胞是一群細胞表面既有T細胞受體TCR,又有NK細胞受體的特殊T細胞亞群。NKT細胞能大量產生細胞因子。不同于經典的T、B 淋巴細胞以及NK 細胞,NKT細胞在鼠和人類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NKT細胞表面既表達T 細胞表面標志,如CD3、TCRαβ ,
隨著腸道微生物研究的崛起,研究人員逐漸確立了它們與多種疾病間的關系,癌癥就是其中的“大戶”。大量研究表明,一些腸道微生物可以促進癌癥的發生、幫助癌細胞轉移、導致化療耐藥和影響免疫治療的效果,可以說是全方位,多角度。研究涉及的癌種也不局限于腸癌,還包括白血病、胰腺癌和黑色素瘤等等。 這個名單還在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和排毒器官,其回旋盤轉的結構被形象地稱為人體第二大腦。腸道中寄生著數以計億的細菌,它們是人體內最重要的一種外環境,各種微生物按一定比例組合,相互制約,相互依存,在質和量上形成一種生態平衡。然而腸道菌群并不都是人類的朋友,按特性來講,它們可分為3大類,即好菌、壞菌和中性菌。當人
據日本《讀賣新聞》1月10日報道稱,理化學研究所和千葉大學的研究團隊計劃年內開始臨床試驗,用人體誘導性多能干細胞(iPS細胞)制作特殊的免疫細胞,然后提供給頭頸癌患者。這種治療方法試圖通過提高免疫力來縮小癌細胞。用iPS細胞治療癌癥的臨床試驗在日本國內尚屬首次。 頭頸癌是鼻、口、喉、頜、耳等部
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單位。一個成年人的細胞數量大約是10的13次方,而與人體共生的細菌比人體細胞還要多10倍,其中腸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種不同的細菌。早在1886年,就有學者發現了大腸桿菌對消化有輔助作用。由此而展開的,對大腸桿菌、雙歧桿菌等常見腸道菌的發現和功能探索也開啟了早期人類對
多項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與免疫應答、癌癥具有關聯性,近日來自NCI的科學家在小鼠模型中發現,通過對腸道細菌施加影響可以增強肝臟的抗腫瘤免疫功能進而抑制肝癌形成,學者還對其作用途徑進行了闡述,這項研究發表在5月25日的《科學》雜志上。 微生物群是生活在體內的細菌和其他微生物的集合,人體中占比最大的
NKT細胞免疫療法 基于NKT的新一代癌癥細胞免疫治療技術 研究人員發現免疫細胞可用于癌癥治療的歷史已有40多年,但基于癌癥的復雜性,目前還沒有發現可以治療它的普遍規律。國內目前廣泛使用的“免疫療法”(主要是 CIK -DC 細胞療法)具有靶向不明和免疫系統抑制等缺點。 2005年,清華細
除了醫療技術外,還有很多因素會影響癌癥治療的效果,如社會學因素、心理學因素等。而且,心理學干預和社會醫學干預所發揮的力量,有時候甚至比醫學技術干預還要大,而這恰恰是中國醫療行業或者醫療體系里嚴重缺失的。 2016年,某主流媒體介紹了清華大學醫學中心細胞治療研究所所長張明徽的NKT免疫細胞對于腫
Cell推出了新一期《聚焦中國》,重點介紹了近年來中國免疫學研究的飛速發展。本期《聚焦中國》作為Cell旗下《Immunity》的特殊增刊,展示了華人科學家在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特異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自身免疫疾病等領域的新成果。并專門介紹了中國
瑞典研究人員日前發現了人體免疫系統的一種控制機制,這一發現對治療多發性硬化癥、風濕性關節炎及全身性紅斑狼瘡等免疫系統疾病有重要幫助。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5月3日在一份新聞公報中說,患有全身性紅斑狼瘡或其他免疫系統疾病的病人體內缺少一種名為NKT的細胞,他們的研究結果證明NKT細胞的
前言 病毒是專性的細胞內寄生,需要在宿主內復制,并促進它們傳播到其他地方。在人類中,大多數臨床相關感染來自其他動物,這一過程仍在繼續。最近的例子包括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ZIKA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等。 病毒感染很少是直接致命的,即使它們對單個細胞具有高
來自山東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了通過治療修復HBV誘導的肝細胞免疫缺陷,逆轉全身適應性免疫耐受的慢性乙肝治療新策略。相關研究論文已被在國際著名肝臟疾病雜志Hepatology(最新影響因子11.665)接受并在線發布。 來自山東大學的張彩(Cai Zhang)教授和中國科技大學的
CAR-T療法作為最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其抗腫瘤效果離不開T細胞的活性及擴增能力等,上一期我們已經介紹關鍵性細胞因子的加入會改善T細胞效力,克服免疫抑制微環境,提高CAR-T療法在液體瘤乃至實體瘤的治療效果。今天我們就繼續介紹這種名為“Armored CAR-T”(裝甲)的細胞療法,和一種
在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中,超過99%都是細菌。人體正常的腸道細菌種類有500~1000 種。人腸道中的細菌細胞數達100萬億個,占人體總微生物量的 78 %,然而人體細胞總數也不過10萬億個,這意味著胃腸道內的細菌總數比人體細胞總數還多10倍。 腸道細菌不僅數量龐大,種類也繁多。占主要地位的是厚
除了在發育和代謝中的重要功能,許多維生素還在免疫系統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現在已經知道的有兩種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D和維生素A具有調節免疫反應的功能。 在最新一期的《自然》(Nature)雜志上,來自澳大利亞的研究團隊發現了兩種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2(核黃素)和維生素B9(葉酸)非常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