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因素對細菌的影響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 高壓蒸氣滅菌是在高壓滅菌器內進行。高壓滅菌器有堅固的雙層金屬壁蒸鍋和嚴密的蓋,并附有排氣及安全閥門,壓力表等裝置。加水于底部夾層鍋內,加熱煮沸,使產生的蒸氣密閉在容器內,不能向外擴散。因而蒸氣壓力逐漸升高,溫度也隨之相應地增高。實驗步驟 1. 加水至鍋內達規定的水平面,放入待滅菌的物品,把鍋蓋按對稱的螺旋先后對稱用力(切勿單個)依次扭緊,使鍋蓋確實均勻密閉。2. 鍋下用煤氣爐,電爐或火爐加熱,若系蒸氣加熱裝置者,則可直接將蒸氣通入滅菌器內。3. 注視壓力表,當壓力升到5 磅時,打開排氣閥門,使鍋內冷空氣完全排出,待有大量蒸氣溢出(呈白色霧狀氣流,并發出哨音)時,即可認為鍋內冷空氣已被排盡。4. 關閉排氣閥門,繼續加熱,器內壓力又逐漸升高,直到壓力表指在所需數字(例如15 磅),即調節熱源,維持20~30 分鐘,可完全殺死細菌的繁殖體和芽胞。5. 間到達后,......閱讀全文
理化因素對細菌的影響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 高壓蒸氣滅菌是在高壓滅菌器內進行。高壓滅菌器有堅固的雙層金屬壁蒸鍋和嚴密的蓋,并附有排氣及安全閥門,壓力表等裝置。加水于底部夾層鍋內,加熱煮沸,使產生的蒸氣密閉在容器內,不能向外擴散。因而蒸氣壓力逐漸升高,溫度也隨之相應地增高。實驗步驟 1. ?加水至鍋內達規定的水平面,放入待滅菌的物
理化因素對細菌的影響實驗——高壓蒸氣滅菌法
實驗方法原理高壓蒸氣滅菌是在高壓滅菌器內進行。高壓滅菌器有堅固的雙層金屬壁蒸鍋和嚴密的蓋,并附有排氣及安全閥門,壓力表等裝置。加水于底部夾層鍋內,加熱煮沸,使產生的蒸氣密閉在容器內,不能向外擴散。因而蒸氣壓力逐漸升高,溫度也隨之相應地增高。實驗步驟1.? 加水至鍋內達規定的水平面,放入待滅菌的物品,
理化因素對細菌的影響實驗——化學消毒劑對細菌的作用
實驗方法原理各種化學消毒劑對細菌的影響不一,有的使菌體蛋白質變性,有的破壞菌細胞膜,有的能阻礙細菌代謝的某些環節;因而呈現不同的抑菌或殺菌作用。實驗步驟1.? 用1 毫升無菌吸管取萄葡球菌18 小時肉湯培養物0.1 毫升,滴于瓊脂平板的中央。2.? 用無菌棉簽將菌液均勻涂布于整個平板表面。3.? 待
理化因素對細菌的影響實驗——濾菌器的除菌作用
實驗方法原理濾菌器由孔徑極小,能阻擋細菌通過的陶瓷,硅藻土,石棉或玻璃細紗等制成。種類較多,但常用者為蔡氏(Seitz)濾菌器,由金屬漏斗和嵌在其中的石棉濾板組成。各種濾板的濾孔大小不同,EK 板濾孔較小,(EK 為Eatkeimurkg 之縮寫,意為無菌)常用以除去一般細菌。?實驗步驟將石棉濾板裝
理化因素對細菌的影響實驗——紫外線殺菌試驗
實驗方法原理紫外線在波長為2000~3000者具有殺菌能力,細菌經紫外線照射后,可在DNA中產生胸腺嘧啶雙聚體,從而干擾了DNA 的復制,使細菌死亡,常用于手術室的空氣消毒。但紫外線的穿透性不強,可被普通玻璃及紙片所吸收。實驗步驟1.? 用無菌接種環取大腸桿菌肉湯培養物二環,在整個瓊脂平板表面平行密
細菌的理化性狀
化學組成細菌和其他生物細胞相似,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包括水、無機鹽、蛋白質、糖類、脂質和核酸等。水分是菌細胞重要的組成部分,占細胞總重量的75%~90%。菌細胞去除水分后,主要為有機物,包括碳、氫、氮、氧、磷和硫等。還有少數的無機離子,如鉀、鈉、鐵、鎂、鈣、氯等,用以構成菌細胞的各種成分及維持酶的活性
影響細菌形態的因素
為了使您更好的了解臨床檢驗技師的相關內容,醫學教育網特搜集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影響細菌形態的因素: ①培養溫度、時間、氣體、培養基成分、pH、離子濃度等; ②機體內生態環境;③環境中不利于細菌生長的物質,如藥物、抗體、過高的鹽分等。
細菌分布及外界因素對細菌影響的檢測
一、自然沉降法 檢查空氣中的細菌 【材料】 普通瓊脂 ?平板。 【方法】 取普通瓊脂平板一個,打開皿蓋,讓培養基直接暴露于空氣中,置于實驗臺上或需要測定的地方15~30分鐘。蓋上皿蓋,用記號筆或蠟筆注明放置地點、實驗日期和實驗者班級、姓名等,放入37℃溫箱培養18~24小時,觀察細菌的生長
細菌的分布及外界因素對細菌的影響
一、細菌 的分布: 微生物 種類繁多,繁殖迅速,分布廣泛,不論自然界的空氣、土壤、水,生活中的食物、各種物體和器械表面,以及動物和人的皮膚粘膜、與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廣泛存在著數量極其龐大的各種微生物,其中以細菌、放線菌最多。因此,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及正常人體的分布,對于在
細菌的分布及外界因素對細菌的影響
一、細菌 ?的分布: 微生物 ?種類繁多,繁殖迅速,分布廣泛,不論自然界的空氣、土壤、水,生活中的食物、各種物體和器械表面,以及動物和人的皮膚粘膜、與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廣泛存在著數量極其龐大的各種微生物,其中以細菌、放線菌最多。因此,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及正常人體的分布,對于在醫療實踐及某些
細菌的分布及外界因素對細菌的影響
一、細菌 ?的分布: 微生物 ?種類繁多,繁殖迅速,分布廣泛,不論自然界的空氣、土壤、水,生活中的食物、各種物體和器械表面,以及動物和人的皮膚粘膜、與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廣泛存在著數量極其龐大的各種微生物,其中以細菌、放線菌最多。因此,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及正常人體的分布,對于在醫療實踐及某些
細菌分布及外界因素對細菌影響的檢測
一、自然沉降法 檢查空氣中的細菌【材料】 普通瓊脂 ?平板。 【方法】 取普通瓊脂平板一個,打開皿蓋,讓培養基直接暴露于空氣中,置于實驗臺上或需要測定的地方15~30分鐘。蓋上皿蓋,用記號筆或蠟筆注明放置地點、實驗日期和實驗者班級、姓名等,放入37℃溫箱培養18~24小時,觀察細菌的生長情況和
生物因素對細菌的影響
生物因素對細菌的影響是檢驗主管技師考試輔導的部分內容,以下是醫學教育網對這塊內容的整理,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 ①噬菌體:是感染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因為能使細菌裂解,故稱為噬菌體; ②抗生素:是由真菌、放線菌或細菌等微生物產生的能殺滅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物質; ③細菌素:是某些細菌產生的,只
細菌的轉化的影響因素
許多因素可以影響轉化效率。受體細菌和供體細菌的親緣關系愈遠則轉化效率愈低,這主要是受吸附位點專一性和染色體的同源程度的影響。DNA分子的聯會是供體DNA整合到受體DNA上的先決條件,聯會一般只發生在同源染色體之間,而親緣關系愈遠則同源性愈低,所以轉化效率也愈低。但細菌間染色體的某些部位如核糖體基因部
影響藥物吸收的理化因素有哪些?
藥物的吸收是藥物體內過程的第一步,指的是藥物從用藥部位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藥物的理化性質是影響藥物吸收的主要因素之一。通過創新藥制劑的研發來改善藥物的理化性質,增加藥物的吸收,可以實現安全、有效、穩定和質量可控和方便用藥的目的。影響藥物吸收的理化因素包括解離度、穩定性、脂溶性和溶解性4大因素。1、解
影響藥物吸收的理化因素有哪些
藥物的吸收是藥物體內過程的第一步,指的是藥物從用藥部位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藥物的理化性質是影響藥物吸收的主要因素之一。通過創新藥制劑的研發來改善藥物的理化性質,增加藥物的吸收,可以實現安全、有效、穩定和質量可控和方便用藥的目的。影響藥物吸收的理化因素包括解離度、穩定性、脂溶性和溶解性4大因素。
淺談細菌藥敏試驗的影響因素
近年來,細菌感染性疾病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治療和控制此類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是世界各國面臨著感染菌的耐藥性明顯增多的威脅。雖然新型抗菌藥物不斷出現,但是常見感染菌的耐藥性也在增強。有效而合理的抗生素治療依賴于準確的抗菌藥敏試驗。醫生越來越重視根據藥敏試驗的結果來選擇用藥,以避免用藥
生物因素對細菌的影響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抗生素具有抑制和殺滅細菌的作用,各種致病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在治療過程中,細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也可能改變,產生耐藥性變異,因此測定細菌對抗生素等藥物的敏感程度,對于臨床治療選擇用藥及時有效的控制感染具有重要意義。實驗步驟 方法:1.? 取瓊脂平板一塊,用蠟筆在皿底玻璃上平均劃分為四
外界因素對細菌的影響(二)
? 有些噬菌體不在敏感細菌內增殖,其基因整合于細菌基因組中,成為細菌DNA的一部分,當細菌分裂時,噬菌體的基因亦隨著分布至兩個子代細菌的基因中。這種噬菌體稱為溶源性噬菌體(Lysogenic phage)或溫和噬菌體(Temperat phage)。整合在細菌DNA上的噬菌體基因稱為前噬菌體
影響土壤細菌的因素有哪些?
有研究表明,長期施肥會顯著影響土壤細菌。稻田土壤是"迷失碳"的重要吸納場所之一,也是溫室氣體(CH4和N2O等)的重要排放源。大氣溫室氣體的動態變化與土壤碳氮轉化的微生物過程緊密相關。以湖南桃江國家級稻田肥力變化長期定位試驗點為平臺。采用PCR-克隆測序和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研究不施肥(CK
物理因素對細菌影響的總結
溫度、光線、干燥、超聲波、過濾等因素均可影響細菌的新陳代謝及其化學組成,故常選用一些物理方法達到消毒和滅菌的目的。 (一)溫度 各種細菌都需在最適生長溫度的范圍內生長。當外界溫度明顯高于最適生長溫度,細菌被殺死;如果在低于細菌的最低生長溫度時,細菌代謝活動受抑制,則出現抑菌作用。 1.高溫:
淺談細菌藥敏試驗的影響因素
?近年來,細菌感染性疾病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治療和控制此類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是世界各國面臨著感染菌的耐藥性明顯增多的威脅。雖然新型抗菌藥物不斷出現,但是常見感染菌的耐藥性也在增強。有效而合理的抗生素治療依賴于準確的抗菌藥敏試驗。醫生越來越重視根據藥敏試驗的結果來選擇用藥,以避免用
外界因素對細菌的影響(一)
? 細菌在自然界必然不斷經受周圍環境中各種因素的影響。當環境適宜時,細菌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而生長繁殖;若環境條件變化,可引起細菌的代謝和其他性狀發生變異;若環境條件改變劇烈,可使細菌生長受到抑制或導致死亡。因此掌握微生物對周圍環境的依賴關系,在醫療實踐中,一方面可創造有利條件,促進微生物的生長繁殖
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對細菌的影響和藥物敏感試驗
物理因素對細菌的影響(結合實物在消毒室中介紹)1.熱力滅菌:(1)干熱滅菌:干烤(160~170℃,2h)、焚燒(易燃、廢棄物品)、燒灼(不易燃的物品,如取菌環、試管口)、紅外線:0.77~1000mm電磁波,1~10 mm效應最強。(2)濕熱滅菌巴氏消毒法:61.1~62.8℃ 30min;71.
影響細菌接種劑使用效果的因素
影響細菌接種劑使用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⑴ 原料種類:通常禾本科牧草的效果要優于豆科牧草,難以青貯作物的效果優于易于青貯作物的效果。在苜蓿和牧草青貯料中使用細菌接種劑的效果最好,而青貯玉米中的效果有限。有研究都建議,在青貯玉米中不要使用細菌接種劑。⑵ 原料含糖量:在細菌接種劑的作用下,乳酸形成的
簡述膿毒敗血癥的細菌因素
主要與病原菌的毒力和數量有關。毒力強或數量多的致病菌進入機體,引起敗血癥的可能性較大。細菌侵入人體后是否引起敗血癥,與人的防御、免疫功能,細菌的毒力及數量有關。完整的皮膚和粘膜是防止細菌侵入人體的天然屏障,破損后細菌易于從此處侵入體內,擠壓皮膚炎癥部位或膿腫時細菌侵入的可能性更大。嚴重燒傷時,創
細菌性食源性疾病危害因素分析
細菌性食源性疾病危害因素分析是對從原料采購到產 品加工到消費的各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危害進行分析,以建立起有效監測監督程序。目的是控制生產環節中潛在的危害, 將主要精力放在關鍵加工點上,這樣預防顯得更為有效。 細菌性食源性疾病危害因素以副 溶血性弧菌為主,其次是致瀉性大腸桿菌、沙門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實
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乙腦病毒對熱抵抗力弱,56℃30分鐘滅活,故應在-70℃條件下保存毒株。若將感染病毒的腦組織加入50%甘油緩沖鹽水中貯存在4℃,其病毒活力可維持數月。乙醚、1:1000去氧膽酸鈉以及常用消毒劑均可滅活病毒。在酸性條件下不穩定,適宜pH8.5~9.0。
影響微生物實驗室細菌生長的因素
一、營養細菌是需要食物和水來維持其生命過程的活的生物體。營養必須存在于溶液中,才能輸送到細胞中。所以,水是必不可少的。細菌也需要碳、氮、硫、鐵、礦物質和磷等“食物”來源,才能生長和繁殖。必須采取適當的衛生措施,清除殘余食物,特別是食品接觸表面上的殘余食物。由于微生物需要營養存在于溶液中才能將其輸送到
關于醫院性敗血癥的細菌因素分析介紹
金葡菌可產生多種每和外毒素,其中起主要致病作用的有血漿凝固酶、α—溶血毒素、殺白細胞素、腸毒素(A—E,以A型多見)、玻脫性毒素、紅疹毒素等可導致嚴重的敗血癥;近年來分離到的腸毒素F,與中毒性休克綜合征(TSS)的發生有關。格蘭陰性桿菌所產生的內毒素能損傷心肌和血管內皮,激活補體系統、激肽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