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告訴你,瘟疫來自哪里
上個月底世界衛生組織發出全球警告:一位卡塔爾人感染了新的冠狀病毒。由于感冒和SARS病原都屬于冠狀病毒的家族,這個消息讓各國感到緊張。 英國研究者從患者身上取出病毒,對比今年較早前一位沙特阿拉伯死者體內的病毒:兩者有99.5%相似。研究者由此猜測,患者是在沙特感染。的確,這位卡塔爾人幾個月前去沙特旅游過。 “現在的高通量核酸測序技術,能以非常低的價格大量測定基因組。這就給傳染病研究者提供了機會。”在10月13日召開的中國科協“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上,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楊瑞馥說,“面臨新發、突發傳染病。只要準確溯源,就可以切斷傳染病的源頭。” 科學家溯源,靠的是比對各病原樣本的DNA:就像子女跟父母略有不同,病原在進化中會增加變異。兩個樣本的變異特征越相近,就說明親緣越近。 “2009年青海有一次肺鼠疫的暴發。我們經過全基因組序列的分析,得出結論:這次暴發是由一只牧羊犬導致的。”楊瑞馥說,“這就給......閱讀全文
我率先破譯花生栽培種全基因組
近日,福建農林大學組織的“花生栽培種全基因組序列破譯”成果認證會上,該研究組在國際上首次破譯了花生栽培種基因組,成果總體處于國際同類研究領先水平。圖片來源于網絡 花生是世界重要油料作物和第二大植物蛋白來源,中國花生單產、總產和消費量均居于世界首位。花生屬有近80個物種,卻只有一個栽培種,該基因
華大基因參與破譯虎尾海馬全基因組
2016年12月15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德國康斯坦茨大學、華大基因和新加坡A*STAR研究院共同組成的研究小組,聯合破譯了虎尾海馬(Hippocampus comes)的全基因組,有關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Nature雜志上。 海馬隸屬于海龍科。與其他硬骨魚不同,海馬呈現高
牡蠣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制完成
牡蠣基因組部分序列及其分析牡蠣基因組計劃(OGP)團隊成員在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討論項目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簽約儀式牡蠣是產量最大的海水養殖動物 牡蠣養殖 近日,牡蠣基因組計劃(Oyster Genome Project,OGP)項目組宣布,
又一滅絕物種全基因組數據解析
日前,吉林大學考古學院蔡大偉教授團隊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姜雨教授團隊在馬屬動物古DNA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成功獲取已滅絕馬屬動物奧氏馬的高質量全基因組數據,重建了馬屬動物的演化歷史。 馬科動物自古以來就與人們的關系密切,對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中國家馬起源
線粒體全基因組測定揭示家雞馴化史
為探討家雞的馴化歷史,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家雞較為清晰的母系遺傳背景信息。該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遺傳》。 據介紹,從肉蛋供應到供人娛樂,家雞在人類生產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被馴化之后,家雞跟隨人類擴散到世界各地,成為飼養最為廣泛的家禽。而家雞的馴化問題,自達爾
全基因組測序提高罕見病診斷率
每4300人中就有1人患有線粒體疾病,并會導致進行性的不治之癥。這種疾病是最常見的遺傳疾病之一,但對臨床醫生來說很難診斷,這是因為它們可以影響許多不同的器官,并與許多其他疾病相似。而其中40%的患者未能被目前的基因檢測制度診斷。 近日,英國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為尚不能被確診的患者帶來了希望。該
科學家完成玉米全基因組測序
美國研究人員11月19日宣布,他們已經完成了玉米的全基因組測序工作,這一成果有望用于培育更高產的玉米品種。 來自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亞利桑那大學等機構的150名研究人員歷時4年多完成了這一項目。他們以代號為B73的玉米品種為研究對象進行測序。結果顯示,玉米共有10對染色體,約3.2
人類不同祖先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
一項由埃克塞特大學領導的發表在《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擴大了人類不同祖先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并最終受益于全球患者護理。到目前為止,近87%的這種類型的基因組研究是在歐洲人身上進行的。 Lundquist研究所翻譯基因組學和人口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和所長,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Geff
芝麻大規模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完成
由中國農科院油料所張秀榮研究員領銜的芝麻與特色油料遺傳育種創新團隊,與中科院國家基因研究中心等單位合作,在國際上率先完成了芝麻高密度單倍型圖譜構建、主要農藝性狀大規模全基因組關聯分析。10月19日,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雜志在線發表了上述研究成果。 該研究得到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
全基因組測序解密慢性高原病
8月16日,由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華大基因等單位共同完成的安第斯高地人慢性高原病全基因組測序及相關研究,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志》上發表。研究為探索高原適應性的遺傳機制提供了基礎理論,也為慢性高山病的機理研究及治療提供了科學依據。 全球約有1.4億人世居高原。對于高原低氧環境的不適,通常會
買麻藤類植物全基因組破譯
近日,由深圳市中國科學院仙湖植物園,中科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武漢植物園、植物研究所,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等10余家國內外知名院所聯合開展的“裸子植物——買麻藤全基因組計劃”取得重要進展。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起源、分歧及演化,是現代植物學科的基礎熱點領域。現存35萬余種種子植物被分成蘇鐵類、松
分子的重復機制全基因組復制
又稱多倍性,是減數分裂不分離導致整個基因組復制的現象。多倍體在植物中很常見,但動物上也發生過?[3]??。全基因組復制會使得許多其它基因最終丟失,返回到單一狀態。然而,許多基因的保留導致了適應性創新。多倍體也是眾所周知的物種形成的一個來源,因為具有與親本物種不同染色體數目的后代通常不能與非多倍體生物
全基因組測序確定腦瘤的基因變異
日前,圣猶達兒童研究醫院(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鑒別出了一種兒童腦瘤亞型一半以上患者的致病性突變。此外他們還證實這些腫瘤對已經在研發中的一些藥物敏感。這項研究論文刊登在了近期出版的《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
《自然》獲得首創性全基因組RNAi庫
來自奧地利科學院維也納分子生物學研究院(Institute of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of the 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s)的研究人員以果蠅為研究對象,利用一套完整的基因組序列數據,從達到了88%覆蓋率的蛋白編碼基因中獲得了全基因組范圍內
全基因組測序助力食源性疾病檢測
CDC研究人員檢查用于全基因組測序的電腦芯片。 李斯特菌暴發致3人死亡并且迫使美國得克薩斯州藍鈴冰淇淋公司在上個月底召回其全部產品,這是遺傳流行病學如何正在改變食源性疾病檢測的最新例子。兩年前,位于亞特蘭大的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啟動一項試點計劃,測序與某種疾病相關聯的每個李斯特菌樣品的
全基因組及轉錄組測序案例分析
案例:應用全基因組測序和 RNA 測序來描繪常見的變異型免疫缺陷綜合癥(CVIDs)的基因圖譜 背景:常見的變異型免疫缺陷綜合癥(CVIDs)是機體免疫應答反應中不能產生抗體的最主要原因。CVIDs 變異度很高,大概 5% 的病人是由基因改變引起的。 目的:利用 Illumina HiSeq25
全基因組突變新技術原理簡介
人類遺傳圖譜中,基因只占了全部DNA的2.5%,基因與基因之間的“非編碼”大片段并不全是“垃圾”,有些能夠調節基因的開啟和關閉,有些負責DNA折疊和將DNA打包運往細胞核。不止基因突變,控制基因的DNA發生突變也可能導致疾病。小鼠是疾病研究的常用模型,想要弄清小鼠基因組中每個DNA片段的功能,需要依
Nature:全基因組測序重新定義癌癥之王基因組突變藍圖
近日,一項發表于國際著名雜志Nature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英國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對100位胰腺癌患者癌癥組織的基因組進行了深入分析,結果發現了4種不同的亞型,這或許可以幫助后期開發治療胰腺癌患者的新型療法。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全基因組測序技術揭示了腫瘤基因組結構性改變的光譜模式,該技術可以幫助
10萬英國病人將接受全基因組測序
英國將對10萬名癌癥及其他罕見疾病患者進行全基因組測序。 隨著基因技術的突飛猛進,英國首相于12月10日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為10萬名患有癌癥和罕見疾病的英國病人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盡管許多國家都宣稱正在以治療和護理病人的名義解碼其公民的脫氧核糖核酸(DNA),但這項新的計劃卻
Cell封面:非洲狩獵者的全基因組
在非洲人類的多樣性遠勝過世界上任何其他的地方。不同的食物來源、地理、疾病和氣候為自然選擇提供了許多的目標,對非洲人施加強大的壓力以改變和適應當地的環境。適應最好的個體最有可能復制和傳遞他們的基因組給后代。 遺傳的歷史就書寫在現代非洲人的DNA中,但還需要一些調查工作來對其進行注釋。在即將出
Nature發布大型全基因組RNA分析研究
由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化學家和植物生物學家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出了一種分子技術,將有助于科學團體以從前不可能達到的規模,來分析在基因表達調控中起重要作用的分子。 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方法,能夠更精確預測在活細胞內核糖核酸分子(RNAs)的折疊情況,由此闡明植物以及其他的活體生物對環境
從全基因組水平構建鳥類物種生命樹
近日,“第一屆萬種鳥類基因組(B10K)項目國際研討會——鳥類復雜性狀的進化解析與調控”在北京召開。會議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主辦,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協辦。會議組織委員會主席由昆明動物所特聘講座研究員張國捷和動物所研究員雷富民擔任。 據悉,由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通過全基因組測序進入輸血的新時代
一項發表在Lancet子刊《The Lancet Haematology》,依托于全球首個健康成年人全基因組隨機試驗“MedSeq 項目(MedSeq Project)”的研究開發并驗證了一款電腦程序,將全面和經濟地測定血型個體差異,準確率為99%以上。A、B、O和AB型是我們比較了解的血型,實際上
中國梅花鹿全基因組測序計劃啟動
日前,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所牽頭的中國梅花鹿全基因組測序計劃啟動。 該計劃將采用測序深度達30X的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鳥槍法),聯合新西蘭皇家農業科學院茵沃梅農業研究中心、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以及國內外相關單位,合作完成中國梅花鹿基因組的測序、組裝和注釋工作,以奠定中國梅花鹿功能基因
從全血中純化基因組-DNA-實驗方法
試劑、試劑盒 乙醇異丙醇RNA 酶 A全血儀器、耗材 瓊脂糖凝膠電泳離心管Wizard 基因組 DNA 純化試劑盒實驗步驟 一、材料1. 緩沖液、溶液和試劑乙醇,70%,室溫異丙醇, 室溫RNA 酶 A將 RNA 酶 A 溶解于 DNA 再水合液中至終濃度為 4 mg/ml, 煮沸 10min 以去
全基因組測序揭示蒙古族遺傳結構
內蒙古民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白海花團隊對175名蒙古人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從而揭示了蒙古族的遺傳結構。11月6日,相關成果發表于《自然—遺傳學》。 歷史上,蒙古族的統治疆域曾北至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南至中國南海,東北至黑龍江,西南至緬甸泰國境內,蒙古族民眾也因此四散各地。不過,對于蒙古族人如何影響
首張非洲人全基因組圖譜問世
據《自然》雜志報道,2月6日,美國加州Illumina生物技術公司宣布,他們首次對一位非洲男子進行了完整的基因組測序。?在此之前,科學家已經對兩位白人男性(James Watson和Craig Venter)和一位中國男性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但從未對非洲人進行研究。因此,這位匿名的尼日利亞約魯巴人男
世界首個杜仲全基因組精細圖繪出
記者從位于鄭州的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了解到,該研究中心副主任杜紅巖研究員主持的項目“杜仲育種群體建立與綜合利用技術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日前通過國家林業局驗收。項目選育出的10個杜仲良種通過國家林木良種審定,獲得國家發明ZL14項,榮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繪制完成杜仲全基因組精細圖
我國完成朱鹮全基因組序列圖譜繪制
?????? 4月15日,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與西安交通大學聯合在西安公布了瀕危野生動物朱鹮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這是繼雞基因組、珍珠鳥基因組、火雞基因組之后,我國完成 的第四個鳥類基因組測序項目和全基因組序列圖譜。朱鹮這種被稱為“東方寶石”的珍稀鳥類目前世界僅存千余只,這一研究成果將對于挽救和保護朱
15000年前“農民”全基因組數據出爐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遺傳學報告中,德國科學家公布了生活在15000年前的安納托利亞“農民”的首個全基因組數據。該研究結果有助于認識歐亞大陸的農業起源。圖片來源于網絡 農業在公元前10000年至9000年左右起源于亞洲西南部的新月沃土(Fertile Crescent),隨后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