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58人)序號姓名出生年月專業工作單位提名渠道1包幼林1957年09月航空宇航推進理論及工程中國航發湖南動力機械研究所中國科協2蔡國飆1967年01月航空宇航推進理論及工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院士提名3陳新1960年02月機械電子工程廣東工業大學院士提名4陳學東1963年04月機械設計及理論華中科技大學院士提名5陳勇1967年08月飛行器設計(包括總體、結構等)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院士提名中國科協6丁建寧1966年03月機械電子工程江蘇大學中國科協7費龍1966年01月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中國科協8馮江華1964年11月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院士提名9付夢印1964年11月武器系統與應用工程南京理工大學院士提名10高峰1956年12月機械設計及理論上海交通大學院士提名11韓珺禮1965年09月兵器發射理論與技術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研究院院士提名1......閱讀全文
院士增選啟動,屠呦呦能否破格?
2017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近日啟動。剛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屠呦呦此次能否當選院士? 據了解,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為院士候選人,但均未當選。而今,她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國家最高科技獎“雙料”得主,但已86歲高齡,是否有可能趕上院士“末班車”呢? 1月9日,2016年度國
嵇少丞:從此不再增選院士
從北美大學正教授位置上全職回國的饒毅先生,竟然沒能進入中科院院士第二輪候選人的名單,他表示從今以后再也不參加中國院士的增選了。饒毅事件再一次把院士選舉是否“公平公正”的疑問推進公眾的視野。 只有想當院士的人才會去巴結院士,這樣的人越多,院士制度對中國科學發展的阻礙就越大。 如果中國有
周濟:院士增選工作的公平公正
為創新驅動發展作貢獻——專訪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我國工程科技界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中國工程院在新時期將如何貫徹落實這一戰略要求,為創新驅動發展作貢獻?在2013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中國科學報》圍繞這個話題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
2015年兩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中科研增選院士名額不超過65名
2015年兩院院士增選工作近日分別啟動。這是去年兩院分別修改(院士)章程之后的第一次增選。 據了解,中國科學院2015年增選院士名額不超過65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0名、化學部10名、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2名、地學部10名、信息技術科學部7名、技術科學部11名、新興和交叉學科5名(化學生物學
中科院公布院士增選和外籍院士選舉結果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2013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53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9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現予公布。 2013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 (共53人,分學部以姓氏筆畫為序) 數學物理學部(9人)
兩院院士增選啟動!首次發布增選指南,向這些領域傾斜
5月31日,202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正式啟動。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額共79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總名額為不超過90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79名 為落實中央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要求,中國科學院黨組、學部主席團和各專業學部常委會、各專門委員會認真學習,反復研究,著力改進院士遴
中科院院士增選空缺近半
200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向社會公布后,人們發現,此次增選產生了35名新院士,而按照《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規定,每兩年一次的增選,名額不超過60名。 近一半的名額空缺,這是什么原因?中科院這次院士增選,又有哪些風向標? ? 釋疑 院士評選力求“經得起歷史檢驗”
白春禮:院士增選強調責任和學術性
9日下午的中國科學院全體院士大會上,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報告中提到,2013院士增選更加強調責任和學術性。 在談到2013年院士增選工作時,白春禮說,院士增選是院士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直接關系到院士隊伍的質量、水平與聲譽,關系到學部乃至我國科技事業的長遠發展,國家十分重視,社會廣泛關注。2
院士增選,如何做到風清氣正
要說2017年科技界的大事,院士增選應該算一件。 新年伊始,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先后發布相關消息,開啟了2017年院士增選的大幕。盡管較之以往,兩院在這一事情上非常低調,社會反應也比較平淡,但由于院士在我國科技界的極端特殊地位和院士資源的高度稀缺性,依然有說說的必要,特別是兩院都強調的“確保
時評:院士增選凸顯“學術驅動”新機制
12月7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單相繼公布,宣告我國院士制度在改革調整后的首次增選工作順利收官。 與往年相比,今年院士增選的最大亮點在于非學術因素干擾減少,行政干預的可能性降低,讓多年來院士制度改革一直探索的目標終于成為現實。院士制度改革,不僅是為了“讓權力與學術各歸其位”,更在
兩院院士2017年增選工作啟動
兩年一度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于日前啟動,本次增選延續了“去行政化、去利益化”的改革精神,嚴把“入口關”,堅決抵制不正之風。 此次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額基數為60名,根據相關辦法規定,經中科院學部主席團討論研究,給予6個新興和交叉學科各1個增選名額的支持,這些學科是:數理與信息安
院士權利被削弱!院士增選靠人情世故行不通了!
2023年院士增選工作已正式啟動,本次院士增選工作從推選到評審方式等方面進行了深度改革,最大的變化是院士在增選過程中的權利被削弱,這在學術圈引起了不小的波瀾和期待。 院士增選中的“人情世故” 院士增選顧名思義,就是評選出新的學術人才授予“院士”稱號。按照規定,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評選步驟
2015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白春禮頒發院士證書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右)為新當選院士王貽芳頒發證書。 12月7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今天分別公布了2015年院士增選和外籍院士選舉結果。此次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61名、外籍院士12名;新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70名、外籍院士8名。 新當選的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平均年齡53.9歲,最小年齡
中科院今年增選71名院士-兩院院士知多少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規定,2019年中科院院士增選工作已于1月1日啟動,2019年將增選71名中科院院士,其中支持新興和交叉學科6名,支持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特別名額5名。2019年中科院院士增選應重點關注的新興和交叉學科為物理生物學、化
新一輪院士增選,這些院士候選人或將當選!
2023年,是兩院院士增選之年。 近日,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2023年度工作會議。會議部署了2023年全院重點工作。其中包括:深入推進院士制度改革和高水平科技智庫建設,穩妥有序完成2023年院士增選工作;高質量完成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工作等。 我們搜集了往屆的院士候選人和當選人數據,發現了一個很
09年院士增選名單約提前20天泄密
這件事情,時間是最好的邏輯。11月12日,網絡上出現了一份200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的不完全名單。在這份廣泛流傳的名單中,增選院士為24人。 記住這個時間點。 11月18日,《東方早報》報道,中科院新聞處就網上流傳的“2009年院士增選結果名單”表示,真正的名單將于下月公布,網
中國科學院增選35位新院士
?其中有5名女科學家;同時增選6名外籍院士 ????? 中國科學院12月4日下午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該院2009年院士增選經過推薦、公示、通信評審、會議評審等環節,從296名有效候選人中最終選舉產生35名新院士。經院士推薦、通信預選和全體院士無記名投票,中科院今年同步選舉產生6名外
中國工程院增選48位新院士
1位臺灣科學家當選;同步增選產生6名新外籍院士 ????? 中國工程院12月2日下午在北京對外宣布,該院2009年院士增選工作已經結束,共產生48名新院士。通過這次增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總數已達756人。 ????? ?這48名“新科”院士包括一位臺灣科學家,他是來自云林科技大學的楊永斌教授,今年
院士增選推薦渠道單一制或將實現
1日在中科院院士全體大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談到學部“十三五”工作基本思路時透露,許多院士希望在“十三五”期間,能實現院士候選人由院士單一渠道推薦。 2014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章程大幅度修訂。中科院和工程院也制定了新的院士增選細則。其中的一大變化,就是取消了國務院各
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啟動
記者今天(1月2日)從中國工程院獲悉,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工作于1月1日正式啟動。中國工程院網站公布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辦法》《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辦法》《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中院士行為規范》《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學部專業劃分標準(試行)》等10份相關文件。
剛剛!2023年兩院院士增選,正式啟動!
5月31日,2023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中國科學院關于推薦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的通知各位院士: 為深入貫徹落實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精神,中國科學院黨組和學部主席團對改進院士遴選機制作出部署,制定《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辦法(試行)》,并于2023年5月31日啟動增選工作。現將
中國科學院2011年院士增選工作啟動
增選名額不超過60名;外籍院士增選工作同步開始 中國科學院2011年院士增選工作本月正式啟動。經該院學部主席團會議確定,中科院2011年增選院士名額不超過60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0名、化學部10名、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2名、地學部10名、信息技術科學部7名、技術科學部11名。 根據
中國科學院2013年院士增選工作啟動
2013年1月1日,中國科學院向全體院士和歸口初選部門發出通知,正式啟動2013年院士增選工作。 經中科院學部主席團會議確定,中科院2013年增選院士名額不超過60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0名、化學部10名、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2名、地學部10名、信息技術科學部7名、技術科學部11名
院士增選同等條件下女科學家優先!
近日,科技部、全國婦聯、教育部、工信部、人社部、國家衛健委、國務院國資委、中科院、工程院、社科院、中國科協、全國總工會、自然科學基金委13個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了《關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為進一步激發女性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力,更好發揮科技人才在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
中國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選結果公布
中國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選工作于1月正式啟動,通過中國科協組織學術團體提名和院士提名兩條途徑,共提名了521名有效候選人。6月8-13日,召開了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會議,從521位有效候選人中產生了203位進入第二輪評審。第一輪評審會議結束后,我院委托進入第二輪評審候選人的主管部門組
漫談北大發展與2011年院士增選(一)
2011年兩院院士增選落下帷幕,110名科技工作者邁入這一中國科技界最高權力家族,其中北京大學新增5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1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一位院士就是一座大山,作為中國兩年一度的科技界權勢新陳代謝榜,實有必要對其進行一點分析,特別是對北京大學未來理工醫科未來發展的影響。 需要說明的是:
漫談北大發展與2011年院士增選(二)
二、 回過頭來看北大在本次院士增選中的成績,6位當選院士當然可喜可賀。其實從本年伊始 ,北大就行顯示了良好的態勢:27位教授候選中國科學院院士,3位教授候選中國工程院 院士。無論是被提名人數或者是進入第二輪(中科院稱為初步候選人)的人數都位居各 高校第一位。但鑒于北大歷來在中科院院
美國科學院院士增選趨向年輕化
莊小威 據《科學》網站報道,美國科學院(NAS)是世界上著名的學術團體。但她的成員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是——年老、白人、男性。近年來,美國科學院一直在朝院士的多樣化方面努力,2012年新公布的當選院士名單印證了這一點。 今年新當選的84位院士中,有26位是女性,遠遠超過了之前的記錄——
中國工程院公布2013年院士增選結果
中國工程院2013年院士增選工作已順利結束。在中國工程院主席團領導下,各學部嚴格按照《中國工程院章程》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辦法》的規定,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科學、嚴謹的評審程序,選舉產生了51名新院士。 今年增選工作于2013年1月正式啟動。經
漫談北大發展與2011年院士增選(三)
四、 再說說幾個該打屁股的。 物理學院——李重生、歐陽頎、孟杰、葉沿林、俞大鵬教授候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物理學院真的該反省了——十年了,整整十年,物理學院沒有當選一位院士。這十年,物理學院不是沒有努力過,從張樹霖、喬國俊,到李重生,到龔旗煌、歐陽頎、俞大鵬、孟杰、葉沿林,各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