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雜交第二天 1. 1)將探針回收,放于-20C保存(通常探針可重復使用十次左右)。 2)加入50%甲酰胺/2XSSCT溶液1毫升,60℃,放置30分鐘,重復一次。 3)置換2XSSCT1ml,60℃,放置15分鐘。 4)置換0.2XSSCT1ml,60℃,放置30分鐘,重復一次。 2. 1)用MABT洗兩次,每次五分鐘,放在搖床輕輕搖動。 2)室溫下加1ml 1:2:7溶液,時間為一小時。 3)按1:3000的比例在1:2:7溶液中加入酶連地高辛抗體,4C 冰箱過夜。......閱讀全文
一、核酸分子雜交技術1961年Hall開拓了液相核酸雜交技術的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單鏈之間有互補的堿基順序,通過堿基對之間非共價鍵的形成,出現穩定的雙鏈區,形成雜交的雙鏈。自此以后,由于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分子克隆、質粒和噬菌體DNA的構建成功,核酸自動
一、核酸分子雜交技術1961年Hall開拓了液相核酸雜交技術的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單鏈之間有互補的堿基順序,通過堿基對之間非共價鍵的形成,出現穩定的雙鏈區,形成雜交的雙鏈。自此以后,由于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分子克隆、質粒和噬菌體DNA的構建成功,核酸自動
一、目的本實驗的目的是學會原位雜交的使用方法。了解各種原位雜交的基本原理和優缺點。二、原理原位雜交組化(簡稱原位雜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histochemistry;ISHH)屬于分子雜交的一種,是一種應用標記探針與組織細胞中的待測核酸雜交,再應用標記物相關的
一、目的 本實驗的目的是學會原位雜交的使用方法。了解各種原位雜交的基本原理和優缺點。 二、原理 原位雜交組化(簡稱原位雜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histochemistry;ISHH)屬于分子雜交的一種,是一種應用標記探針與組織細胞中的待測核酸雜交,再應用標記物相關
五、核酸分子雜交的類型 隨著基因工程研究技術的迅猛發展,新的核酸分子雜交類型和方法在不斷涌現和完善。核酸分子雜交可按作用環境大致分為固相雜交和液相雜交兩種類型。固相雜交是將參加反應的一條核酸鏈先固定在固體支持物上,一條反應核酸游離在溶液中。固體支持物有硝酸纖維素濾膜、尼龍膜、乳膠顆粒、磁珠和微孔板
五、核酸分子雜交的類型 隨著基因工程研究技術的迅猛發展,新的核酸分子雜交類型和方法在不斷涌現和完善。核酸分子雜交可按作用環境大致分為固相雜交和液相雜交兩種類型。固相雜交是將參加反應的一條核酸鏈先固定在固體支持物上,一條反應核酸游離在溶液中。固體支持物有硝酸纖維素濾膜、尼龍膜、乳膠顆粒、磁珠和微孔板
分子病理診斷,是指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從基因水平上檢測細胞和組織的分子遺傳學變化,以協助病理診斷和分型、指導靶向治療、預測治療反應及判斷預后的一種病理診斷技術,是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學和表觀遺傳學的理論在臨床病理中的應用,屬轉化醫學的范疇。分子病理診斷又稱分子病理檢查、分子病理檢測、分子病理技術,稱
今天黨的十九大召開,習近平大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想想都覺得高中政治課本過時了,而考研又多了一道大題。然而這些年,醫療領域進展可不止一點!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些年,分子病理領域的發展! 其實相對于其
一、核酸分子雜交技術1961年Hall開拓了液相核酸雜交技術的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單鏈之間有互補的堿基順序,通過堿基對之間非共價鍵的形成,出現穩定的雙鏈區,形成雜交的雙鏈。自此以后,由于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分子克隆、質粒和噬菌體DNA的構建成功,核酸自動
原位雜交是在分子生物學領域應用極為廣泛的實驗技術之一,是在研究生物體發育過程中的一種極為重要的分子遺傳學的研究方法。其英文名為in situ hybridization,其中in situ為拉丁文,原義是"in its natural position". 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說在
一、核酸探針標記 核酸探針分子雜交是指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兩條核酸單鏈在一定條件下(適宜的溫度及離子強度等)可按堿基互補原則形成雙鏈,此雜交過程是高度特異的。雜交的雙方是待測核酸及探針。 核酸探針根據核酸的性質,可分為DNA和RNA探針;根據標記物不同,可分為放射性標記探針和非放射性標記探針兩大
原位雜交技術應用于染色體、細胞和組織切片等樣品中進行核酸特異性檢測,與免疫組化技術的結合應用,能將DNA、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基因活性與樣品的顯微拓撲信息結合起來。1969年Pardue和Gall將放射性標記的探針直接應用于純化核酸的雜交,此后得益于分子克隆技術的發展,及不同探針標記系統和檢測系統
原位雜交技術應用于染色體、細胞和組織切片等樣品中進行核酸特異性檢測,與免疫組化技術的結合應用,能將DNA、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基因活性與樣品的顯微拓撲信息結合起來。1969年Pardue和Gall將放射性標記的探針直接應用于純化核酸的雜交,此后得益于分子克隆技術的發展,及不同探針標記系統和檢測系統
如前所述,雜交前的準備只是為雜交的成功奠定基礎,要獲得滿意的實驗結果,在雜交這一實驗過程中還須注意以下的環節。1.探針的濃度 很難事先確定每一種實驗探針的濃度,但要掌握一個原則,即探針濃度必須給予該實驗zui大的信/噪比值。背景染色的高低也與探針濃度有關。根據國內外實驗工作者的經驗,認為zui佳原
6、基本實驗過程 用于大分子合成過程研究的放射自顯影技術: 同位素標記示蹤化合物→注入動物體內→ 取下器官或組織→切片→ 涂乳膠膜→自顯影→顯影和定影→染色→觀察 用于大分子定位研究的放射自顯影技術: 組織固定包埋→切片 ↓ 細胞化學反
DNA合成儀的誕生使制造寡核苷酸探針成為可能,與上述探針不同的是寡核苷酸探針不是克隆性DNA探針,它是由DNA合成儀依照所需雜交的靶核苷酸序列合成的。具有制造方便,價格低廉的優點,也可進行放射性與非放射性標記,但其特異性不如克隆性探針強,亦不如其雜交信號高。 原位雜交組織化學技術在近20年的發展
在RNA的雜交檢測實驗中,應用標記的RNA 探針將獲得高靈敏度的雜交檢測結果,與DNA 探針相比,檢測靈敏度提高10-100倍。因為對于不同的雜交體類型來說,RNA-RNA雜交體的結合強度高于RNA-DNA和DNA-DNA雜交體。對于通過Northern blots檢測低濃度mRNA,以及原
相關專題制備RNA探針在RNA的雜交檢測實驗中,應用標記的RNA 探針將獲得高靈敏度的雜交檢測結果,與DNA 探針相比,檢測靈敏度提高10-100倍。因為對于不同的雜交體類型來說,RNA-RNA雜交體的結合強度高于RNA-DNA和DNA-DNA雜交體。對于通過Northern blots檢
FISH熒光原位雜交技術:1969年,Gall和Pardue等首次將同位素探針用于原位雜交實驗,獲得成功。1987年,染色體原位抑制雜交法的創建,使FISH技術得以迅速發展。隨后,Cremer等用生物素和汞或氨基乙酰熒光素等非放射性物質標記探針,創立了雙色FISH熒光原位雜交技術 。1990年,
熒光原位雜交實驗方法,實驗原理熒光原位雜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是一門新興的分子細胞遺傳學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末期在原有的放射性原位雜交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非放射性原位雜交技術。目前這項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動植物基因組結構研究、染色
FISH熒光原位雜交技術:1969年,Gall和Pardue等首次將同位素探針用于原位雜交實驗,獲得成功。1987年,染色體原位抑制雜交法的創建,使FISH技術得以迅速發展。隨后,Cremer等用生物素和汞或氨基乙酰熒光素等非放射性物質標記探針,創立了雙色FISH熒光原位雜交技術 。1990年,Ne
Angerer及其同事們首先應用RNA探針于原位雜交(見Cox et al 1984),核酸探針為單鏈的RNA分子,產生自具有質粒逆轉錄系統的cDNA克隆(圖20-2)。由于它是單鏈的,不像雙鏈的DNA探針,在溶液中不會再退火(reanneal),因此,較大百分比的探針可參與雜交反應,較cDNA探針
實驗概要1. 通過實驗了解熒光原位雜交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實驗技術 2. 掌握原位雜交技術的操作方法及熒光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3. 了解其在生物學、醫學領域的應用實驗原理熒光原位雜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是一門新興的分子細
(四)雜交后處理(post hybridisation treatment) 雜交后處理包括系列不同濃度,不同溫度的鹽溶液的漂洗。在原位雜交組織化學的實驗程序中,這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特別因為大多數的原位雜交實驗是在低嚴格度條件下進行的,非特異性的探針片段粘附在組織切片上,從而增強了背景染色。R
二、快速原位雜交細胞化學技術 原位雜交免疫細胞化學技術存在的難點之一是實驗手續繁瑣,實驗周期長。國外Liesi等(1986)和國內學者何彬等應用光敏生物素-鏈親合素(Biotin-streptavidin)膠體金系統進行原位雜交,得到了快速滿意的結果,全部實驗可在數小時內完成。 作用把含某種多肽
日前,以“精細管理、精準醫療”為主題的2016屆CSCO學術年會在廈門落下帷幕,精準檢測作為臨床實踐中實施精準醫學的第一步,成為本屆CSCO學術年會的熱點話題。來自不同企業的分子診斷技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面對新技術與成熟技術的較量,在“精準醫學”時代下,如何選擇合適的檢測技術,實現精準治療成為新醫學
(三)試劑配制配制溶液過程中均需戴手套,液體配制均用超凈水,所用瓶子均經160℃烘烤4h,主要目的是去除RNA酶。1.DEPC水 將DEPC按1‰濃度加入超凈水中,充分混合后靜置過夜,15~20min高壓消毒,之后室溫避塵存放。2.0.1mol PBS pH 7.4A液:0.1mol NaH2PO4
實驗概要通過實驗了解熒光原位雜交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在生物學、醫學領域的應用。掌握原位雜交技術的操作方法,熟練掌握熒光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實驗原理熒光原位雜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是一門新興的分子細胞遺傳學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末期在原
分子雜交儀 Hybridization Oven 根據實驗的需求,可以將分子雜交儀分為5大類。 1、是用于大容量的分子雜交儀; 2、用于Southern或者Northern技術點雜交的雜交儀; 3、用于小容量的核酸雜交儀; 4、微孔板原位雜交儀; 5、載玻片原位雜交和平板雜交儀;
納米二次離子質譜技術(NanoSIMS)在 微生物生態學研究中的應用氮(N)、碳(C)、硫(S)等生命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主要由微生物所驅動。 耦合分析自然環境中 微生物遺傳多樣性與其代謝多樣性是當今微生物生態學研究的難點和熱點。 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多樣性極 為豐富,每噸土壤中的微生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