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綠假單胞菌(PA)是臨床比較常見的條件致病菌,微生物學上劃分為于非發酵菌屬。由于自身結構及抗菌藥物誘導作用,該菌感染后很容易發生耐藥,臨床上也常見多重耐藥和泛耐藥的情況,因此給治療帶來很大的困難。現就該菌耐藥的機制以及感染發生后抗菌藥物的選擇做一個簡述。一、PA的耐藥機制 該菌的耐藥機制比較復雜,現在已經證明的主要耐藥機制有以下幾點: ㈠外膜通透性改變。PA細菌外膜由微孔蛋白孔道組成,如OprC、OprD2和OprE1,形成小孔道,僅允許分子量小的糖類擴散。大通道數量較少,或僅存在小孔道,導致外膜通透性較低,使藥物不易進入菌體。有研究證明,PA 的外膜通透性低于大腸埃希菌,僅為大腸埃希菌的1/8。 ㈡外膜蛋白OprD2缺失。OprD2蛋白對碳青霉烯類具有通透性,但能有效阻止其他β內酰胺類藥物,亞胺......閱讀全文
近日,衛生部專家就耐藥細菌相關知識進行解讀,以下為主要內容: 1. 什么是耐藥細菌? 抗菌藥物通過殺滅細菌發揮治療感染的作用,細菌作為一類廣泛存在的生物體,也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獲得對抗菌藥物的抵抗作用,逃避被殺滅的危險,這種抵抗作用被稱為“細菌耐藥”,獲得耐藥能力的細菌就被稱為“耐藥細菌”
1. 什么是耐藥細菌? 抗菌藥物通過殺滅細菌發揮治療感染的作用,細菌作為一類廣泛存在的生物體,也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獲得對抗菌藥物的抵抗作用,逃避被殺滅的危險,這種抵抗作用被稱為“細菌耐藥”,獲得耐藥能力的細菌就被稱為“耐藥細菌”。 2. 耐藥細菌是從哪里來的?是天然存在的還是物種進化的結果?
34株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β內酰胺酶基因及Ⅰ類整合子檢測分析【摘要】 目的:探討我院臨床分離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的β-內酰胺酶相關基因及Ⅰ類整合子(intⅠ1和qacE△1-sul1)的攜帶情況,為臨床抗感染治療和控制醫院感染提供依據。方法:采用K-B法對臨床分離的銅綠假單胞菌進
中性粒細胞缺乏(粒缺)伴感染是白血病患者化療后最常見、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由于中性粒細胞低下,炎癥的臨床表現常不典型,也很難明確感染部位和病原菌,發熱可能是唯一的臨床征象。因此,需要臨床醫師迅速識別感染,并及時給予恰當、有效的抗菌藥物治療,以降低感染相關的死亡風險。 在《中國中性粒細胞缺乏伴發
為了遏制我國的抗菌藥物濫用及細菌耐藥率的不斷攀升,原衛生部于2012年5月8日發布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84號),標志著我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已邁入了法制化、制度化軌道,明確了臨床微生物室職責是提供病原學診斷和細菌耐藥技術支持,參與抗菌藥物臨
3、關于不動桿菌屬(1)不動桿菌屬感染特點不動桿菌是醫院感染科重要條件致病菌,可引起嚴重的感染,該菌的耐藥率很高,對多數抗生素呈多重耐藥,因此對不動桿菌感染的治療,藥敏試驗是重要的參考指標。(2)不動桿菌屬藥敏試驗所采用的抗生素A組:頭孢他啶,美洛培能、亞胺培能。 B組:阿米卡星、慶大霉素、
2009年,美國傳染病學會(IDSA)創造了ESKAPE這個詞,由對患者安全和公眾健康威脅最大的病原菌的首字母組成。其中一個就是鮑曼不動桿菌。鮑曼不動桿菌是一種非常棘手的病原菌,有著很高的耐藥性,而且用常用的手段很難在環境中消滅它。目前認為,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是治
一、藥敏試驗的目的藥敏試驗是使用體外試驗的方法檢測細菌的耐藥性,預測抗菌藥物的臨床治療效果,在藥物種類的選擇上為臨床醫生提供幫助,以實施個體化治療。當前,“對癥下藥”已經變得難以奏效。首先,致病菌的種類發生了改變,一種疾病可以由多種病原菌所引起,包括致病菌和條件致病菌;其次,感染人群發生變化,從健康
□本報記者 張思瑋“藥敏試驗需要培養時間,結果具有滯后性,再加上檢驗與臨床缺乏溝通,往往會導致藥敏試驗結果不能滿足臨床治療要求。”解放軍第一一七醫院檢驗科主任孫長貴日前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測定細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是臨床合理用藥的重要依據,而確保其結果的準確性,必須要懂得
內科病房分離株多為大腸埃希菌,克雷伯菌屬和腸桿菌屬菌群等,其對亞胺培南,厄他培南,四代頭孢菌素表現出較高的敏感性。其中大腸埃希菌對亞胺培南,厄他培南的敏感率高達100%,但對環丙沙星和頭孢曲松的耐藥率較高分別為73.7%和52.6%;有研究表明,感染前使用氟喹諾酮類藥物是引起耐氟喹諾酮類大腸埃希菌性
微生物培養、藥敏試驗的流程及意義微生物培養及藥敏試驗的總述微生物培養就是使用體外試驗的方法檢測可能導致感染的病原菌,并給以藥敏結果,為臨床醫生針對某一特定的臨床感染提供依據。而藥敏試驗則是承接微生物培養的一項工作,即對于培養得到的病原菌進行體外試驗檢測細菌對于抗菌藥物的耐藥性,來預測抗菌藥物的臨床治
臨床微生物學是基礎和臨床間的一門橋梁學科、臨床微生物的重要性:微生物無時不有,無處不在(醫院),微生物是許多疾病的直接原因,微生物是大多數疾病發展和轉歸的參考者,甚至成為致死的主要原因,越是危重病人它越是積極參與一、臨床微生物學的重要 (一)從微生物與常見病、多發病關系1 、結核、病毒性肝炎、齲
折點是現代微生物學實驗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用它來定義菌株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和耐藥性。根據試驗方法的不同,折點可以用濃度( mg/L或ug/ml)或抑菌圈直徑(mm) 來表示。通常情況下,所有的藥敏試驗均需要折點(或稱為解釋標準)來將實驗結果解釋為敏感、中介或耐藥并報告給廣大的臨床醫生。部分經驗豐富
折點是現代微生物學實驗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用它來定義菌株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和耐藥性。根據試驗方法的不同,折點可以用濃度( mg/L或ug/ml)或抑菌圈直徑(mm) 來表示。通常情況下,所有的藥敏試驗均需要折點(或稱為解釋標準)來將實驗結果解釋為敏感、中介或耐藥并報告給廣大的臨床醫生。部分
新聞背景 9月3日,日本帝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宣布有46名患者在住院期間感染了“超級細菌”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 27人死亡,至少9人死亡與此有關。 9月6日,日本櫪木縣獨協醫科大學醫院又檢測出另一種“超級細菌”——帶有NDM-1基因的大腸埃希菌。 9月8日,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宣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簡稱慢阻肺,是一種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常見疾病,氣流受限多呈進行|生發展,與氣道和肺對有毒顆粒或氣體的慢性炎癥反應增強有關。急性加重和合并癥對個體患者整體疾病的嚴重程度產生影響。慢性氣流受限由小氣道疾病(阻塞性支氣管炎)和肺實質破壞(肺氣腫)共同引起
目前,感染性疾病的表現呈四項特點:①新的病原體及其所致的感染病患不斷出現。②許多傳統的老病原體出現了臨床新問題,對實驗診斷提出了新的要求。③新老病原體的耐藥性明顯增強,不僅帶來治療上的困難,也向實驗診斷提出了挑戰。④臨床微生物學診斷技術的不斷進步,明顯提高了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和及時性。臨床微生物學
目前,感染性疾病的表現呈四項特點:①新的病原體及其所致的機關報的感染疾病患不斷出現。②許多傳統的老病原體出現了臨床新問題,對實驗診斷提出了新的要求。③新老病原體的耐藥性明顯增強,不僅帶來治療上的困難,也向實驗診斷提出了挑戰。④臨床微生物學診斷技術的不斷進步,明顯提高了診斷的敏感性,特異性和及時性。臨
肺炎克雷伯菌是腸桿菌科克雷伯菌屬中非常重要的菌種之一,廣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是人類鼻咽部和腸道常居菌,也是常見的條件致病菌,可引起人類肺炎、腦膜炎、泌尿系統感染、膿毒癥等各種感染性疾病,也是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這些感染很多無明顯特征,其嚴重性可能被低估。 肺炎克雷伯
肺炎克雷伯菌是腸桿菌科克雷伯菌屬中非常重要的菌種之一,廣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是人類鼻咽部和腸道常居菌,也是常見的條件致病菌,可引起人類肺炎、腦膜炎、泌尿系統感染、膿毒癥等各種感染性疾病,也是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這些感染很多無明顯特征,其嚴重性可能被低估。 肺炎
肺炎克雷伯菌是腸桿菌科克雷伯菌屬中非常重要的菌種之一,廣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是人類鼻咽部和腸道常居菌,也是常見的條件致病菌,可引起人類肺炎、腦膜炎、泌尿系統感染、膿毒癥等各種感染性疾病,也是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這些感染很多無明顯特征,其嚴重性可能被低估。 肺炎
碳青霉烯耐藥機制篩選新方法:CRE顯色培養基腸桿菌科細菌是臨床中最常見的細菌之一。碳青霉烯類抗生素作為廣譜的抗生素,為治療多藥耐藥的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和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及AmpC酶的腸桿菌科細菌的首選藥物,有時甚至成為唯一可用的有效藥物。碳青霉烯類耐藥腸桿菌科細菌[Carb
肺炎克雷伯菌是腸桿菌科克雷伯菌屬中非常重要的菌種之一,廣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是人類鼻咽部和腸道常居菌,也是常見的條件致病菌,可引起人類肺炎、腦膜炎、泌尿系統感染、膿毒癥等各種感染性疾病,也是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這些感染很多無明顯特征,其嚴重性可能被低估。 肺炎克雷伯菌最重要的耐藥
肺炎克雷伯菌是腸桿菌科克雷伯菌屬中非常重要的菌種之一,廣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水和土壤中,是人類鼻咽部和腸道常居菌,也是常見的條件致病菌,可引起人類肺炎、腦膜炎、泌尿系統感染、膿毒癥等各種感染性疾病,也是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這些感染很多無明顯特征,其嚴重性可能被低估。 肺炎克雷伯菌最重要的耐藥
病原學診斷是感染性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只有了解病原學和藥敏結果,才能真正做到選擇正確的抗菌藥物和合理用藥,同時避免細菌耐藥的發生。最終可節省醫療花費,減少住院時間,降低病死率[1]。而病原學診斷結果的正確與否,關鍵在于標本管理,直接影響治療策略及療效、實驗室成本和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