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輸血不良反應131例回顧分析
近期,河南周口市中心血站研究人員發表論文,旨在回顧分析131例臨床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為有效預防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提供參考。研究指出,加強輸血治療過程中監測,嚴格掌握臨床輸血指征,科學合理用血,開展輸血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可減少和避免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該文發表在2014年第30期《中國社區醫師》雜志上。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輸血不良反應患者131例,分析引起輸血不良反應的原因。在臨床接受輸血治療的21 000例患者中,131例發生輸血反應,發生率0.62% 男性患者輸血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高于女性(P<0.05) 有輸血史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高于無輸血史(P<0.05) 單采血小板、冷沉淀、血漿、懸浮少白紅細胞輸血反應發生率分別為1.54%、0.69%和0.62%和0.48%。......閱讀全文
臨床輸血不良反應131例回顧分析
近期,河南周口市中心血站研究人員發表論文,旨在回顧分析131例臨床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為有效預防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提供參考。研究指出,加強輸血治療過程中監測,嚴格掌握臨床輸血指征,科學合理用血,開展輸血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可減少和避免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該文發表在2014年第30期《中國社區醫師
臨床輸血回顧分析
作者單位:(1.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檢驗科,河北 張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學院臨檢教研室,河北 張家口 075000)【摘要】? 目的:了解成份輸血在臨床用血中的使用趨勢。方法:收集我院1994~2005年全部門診及住院病人的臨床用血資料并進行統計。結果: 我院臨床用于治療的成份血用量
輸血不良反應實驗診斷的臨床意義
輸血不良反應實驗室檢查結果結合患者臨床癥狀可進行輸血不良反應的診斷。由于嚴重的輸血不良反應可危及生命,因此需重視輸血不良反應的及時診斷和治療。通過相關實驗室檢查檢查可明確輸血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幫助臨床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改善患者預后。
常見輸血不良反應
常見的輸血不良反應主要有以下幾種:非溶血性發熱反應。由于多次接受輸血或妊娠,受血者血液中產生白細胞、血小板凝集素及淋巴細胞毒抗體,再次接受輸血時,發生抗原抗體反應,激活補體,進一步引起白細胞、血小板溶解而釋放熱源,導致發熱反應。過敏反應。多次輸血可使受血者產生IgA和IgA同種異型抗體,與抗原IgA
輸血的不良反應
輸血是急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但輸血也可引起不良反應,有時甚至非常嚴重,帶來了一定危險性。輸血不良反應是指在輸血中或輸血后,受血者發生了用原來的疾病不能解釋的新的癥狀或體征。輸血不良反應按發生的時間分即發型和遲發型,即輸血時或輸后24小時內發生的和輸后幾天至幾十天發生的。??一、過敏性反應和蕁麻
簡述輸血不良反應實驗診斷的臨床意義
輸血不良反應實驗室檢查結果結合患者臨床癥狀可進行輸血不良反應的診斷。由于嚴重的輸血不良反應可危及生命,因此需重視輸血不良反應的及時診斷和治療。通過相關實驗室檢查檢查可明確輸血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幫助臨床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改善患者預后。
嚴把輸血指征關-減少輸血不良反應
2006年美國麻醉醫師學會(ASA)發布了“圍手術期輸血和輔助治療指南”(Anesthesiology 2006,105:198,以下簡稱指南)。該指南是繼1995年版指南發表10年來的第一次修訂,值得認真閱讀與參考。????????指南的代表性和科學性???? 為什么ASA如此關注圍手術期
自體輸血可減少發生輸血不良反應
????? 編者按:自2010年6月起,武漢、南昌、鄭州等地血庫陸續告急,其勢愈演愈烈,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新年伊始,南京等地又現“血荒”。面對這種狀況,醫院無奈,患者痛苦,家屬焦慮。“血荒”為何頻頻出現?對此,人民網邀請衛生部官員、醫院院長及相關專家學者,以“破解血荒”為
輸血的不良反應(二)
細菌污染的反應 在現代設備和技術條件下,基本上可以做到血液不受細菌污染,但實際上,由于各種原因,細菌污染仍然或多或少地發生。 原因 (1)血袋、采輸血器具消毒不嚴、破損。 (2)開放式采血和制備血液成分、輸血。 (3)獻血者皮膚消毒不嚴,采血部位有化膿病灶。
輸血的不良反應(一)
過敏性反應和蕁麻疹 輸血后可發生輕重不一的過敏反應,輕者只出現單純的蕁麻疹;中型為過敏性反應;重度可發生過敏性休克和死亡。這些反應屬于血漿蛋白免疫性反應,即抗原抗體反應。 1、原因: (1)IgA抗體:有些受血者缺乏IgA,當輸血或其他刺激后產生抗IgA抗體(可不一定有輸血或妊娠史),當輸
輸血后的不良反應
我院近年來收治1例患者,后出現一系列不良反應,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52歲,工人,于1999年因進行性吞咽困難3個月,X線吞鋇檢查后診斷為食管癌入院。經過術前準備,于8月11日在乙醚氣管內麻醉下行食管癌切除術,于8月18日(術后第7天)上午9時30分
輸血不良反應分類
輸血不良反應分類可以按反應發生的時間及免疫狀態分類,也可按所輸血液成分分類。但不管發生了什么樣的反應,均應及時分析原因,確定診斷,及時處理。如在輸血過程中發生反應則應即刻中止輸血,工應考慮在下次輸血時采取預防措施。? 反應
輸血后的不良反應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52歲,工人,于1999年因進行性吞咽困難3個月,X線吞鋇檢查后診斷為食管癌入院。經過術前準備,于8月11日在乙醚氣管內麻醉下行食管癌切除術,于8月18日(術后第7天)上午9時30分靜脈輸入O型血150ml。該血液系用ACD-J液保存17天,與患者同型,無交叉凝集反
臨床輸血與臨床輸血檢驗學(一)
輸血是指將人類本身所擁有的血液成分輸入患者體內,以達到治療目的,所經是和給予藥物不同的一種特殊治療手段,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輸血醫學逐漸形成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輸血的意義也有新的變化。現代輸血的內容已不僅是輸入自然的血液成分,它還包括以現代生物技術生產的與血液相關的制品,如用DNA重組技術生產的各種
臨床輸血與臨床輸血檢驗學(二)
四、成分輸血輸全血有時可能既達不到治療的目的,又全引起某些副作用,而對血液也是一種浪費。例如患血小板減少的或粒細胞減少癥,輸全血很難達到提高血小板及白細胞數量的目的。如大量輸血,又會因血容量的增加而增加心臟的負擔。所經,從本世紀70年代開始采用成分輸血,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成分輸血的優點:①提高療效
輸血的不良反應知識大全
輸血的不良反應? ? ?輸血是急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但輸血也可引起不良反應,有時甚至非常嚴重,帶來了一定危險性。輸血不良反應是指在輸血中或輸血后,受血者發生了用原來的疾病不能解釋的新的癥狀或體征。輸血不良反應按發生的時間分即發型和遲發型,即輸血時或輸后24小時內發生的和輸后幾天至幾十天發
輸血常見不良反應及防止
? (一)輸用全血??? 1.發熱反應??? 是最常見的輸血反應之一。主要特征為輸血后15min至1h內出現寒戰,繼則高熱,體溫可高達38~41℃。有些病人伴有惡心、嘔吐、皮膚潮紅,但血壓無明顯變化。反應持續15~60min,然后逐漸好轉,數小時后完全消退。在昏迷及全身麻醉下,發熱反應常不顯著。
說說輸血的那些不良反應
又到了節后用血荒的時間,全國各地紛紛采取開源節流的辦法為盡可能多的急危重癥患者提供輸血。在每次跟家屬交代病情時,發現大家對輸血的不良反應了解甚少,因此一并總結科普于此。 患者輸注血液或血制品過程中或輸血后,出現的任何輸血前不能預期的、不能用原發疾病解釋的新的癥狀和體征都要警惕為輸血不良反應。
臨床輸血之輸血反應
? ?急性免疫性輸血反應一、溶血性輸血反應溶血性輸血反應可依發生的時間分為急性和遲發性。一般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呈血管內溶血,而遲發性溶血性輸血反應多呈血管外溶血。??(一)溶血性輸血反應的臨床表現??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的臨床表現有發冷發燒、惡心嘔吐、多處疼痛(腰、背、腹、鼠蹊、胸、頭、輸注處)、呼吸
成分輸血的臨床應用調查與分析
[摘? 要]?目的:通過臨床用血分析,指導合理用血。大力推廣成分輸血。方法:對2000年至2004年我區醫療單位各科成分血使用率及成分輸血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幾年來各醫院全血用量大幅下降,成分血的用量達到99.3%,二級醫院成分血使用率在2003年已達標,但機采血小板和冷沉淀使用不理想。結論:成
臨床輸血解答
1、什么是大量輸血?? ? 大量輸血(massive transfusion)指 24 h 內給成年人輸注超過 20U 紅細胞;或輸注血液制品超過患者自身血容量的 1~1.5 倍;或 1h 內輸注血液制品 > 50% 自身血容量。2. 一個單位的血小板是多少毫升?? ? 濃縮血小板是由全血制備,以單
臨床成分輸血
1.成分輸血的概念九八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的實施,已將我國的輸血工作納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軌道。這部法律就我國的獻血制度、法律適用范圍、無償獻血者的權利、義務及采供血機構的設置管理和臨床用血管理等都做了明確規定。《獻血法》第十六條明確指出:“醫療機構臨床用血應當制定用血計劃,遵循合理、科學
臨床輸血ABC
? 輸血作為一種成熟的醫療手段,在臨床上發揮了極其有效甚至關鍵的作用。許多臨床實踐證明,對于某些疾病,輸血已經成為治病救人的必要選擇。但許多患者對血液和臨床輸血存在著種種疑慮和誤解,所以有必要做一些澄清和講解。??? A.親屬間輸血并不安全。有人認為病人輸用親屬的血液最安全,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從某種
臨床輸血原則
?一、 合理輸血??? 1.高效??? 2.安全 不同血液成分攜帶病毒的概率也不同,以白細胞最大,血漿次之,紅細胞最小??? 3.有效保存 在保存過程中會丟失一些不穩定的東西,包括:血小板、粒細胞、不穩定凝血因子。增加了不害物質其中有鉀??? 4.保護血液資源??? 二、常用血液成分特性??? 1.
輸血不良反應評判與措施之輸血反應程度評估
輸血反應程度評估輸血反應是臨床輸血常見的一種表現,如果出現臨床輸血不良反應時,醫護人員一般會立即暫停甚至停止輸血,并針對相應癥狀采取對應的處理措施。美國血庫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Blood Banks ,AABB)將輸血反應程度分為5各級別,依次為輕度、中毒、重度、危
常見的輸血不良反應有哪些?
溶血性輸血反應、非溶血性發熱性輸血反應、過敏反應、輸血相關急性肺損傷(TRALI)、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循環超負荷、枸櫞酸鹽中毒、鉀中毒等。
輸血不良反應的基本信息
又????稱輸血不良反應外文名transfusionreaction就診科室血液內科常見病因因輸入血液或其制品或所用輸注用具而產生常見癥狀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關節痛,胸悶,氣短,呼吸困難,低血壓休克,寒戰、發熱等傳染性無
關于輸血不良反應的治療介紹
1.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包括: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關節痛、胸悶、氣短、呼吸困難、低血壓休克,獲得其中的1項以上者確診為過敏反應。一旦出現上述反應應立即減慢輸血速度,給予地塞米松入壺,非那根肌注,重者立即停止輸血,并給予1/1000腎上腺素皮下注射,并給予補液、升壓、吸氧治療,所有患者均治療有
輸血不良反應實驗診斷的簡介
輸血不良反應實驗診斷是通過實驗室檢查對輸血不良反應進行診斷,實驗室檢查包括血清學檢查及尿液檢查等。臨床輸血不良反應分為急性輸血反應(AHTR)和遲發性輸血反應(DHTR),發生率可達1%~10%,嚴重的輸血不良反應可危及生命。
臨床輸血與輸血傳染病
傳播瘧疾的情況如何?? 輸全血或成分均有傳播瘧疾的危險,因傳入人體的瘧原蟲,不僅寄生在紅細胞中,還存在于濃縮血小板、濃縮紅細胞和冷沉淀中。瘧原蟲在冰凍血漿中可存活數年。? 輸血傳播的瘧疾潛伏期多長?? 輸血傳播的瘧疾,其潛伏期的長短與人的瘧原蟲數量、種屬有關。間日瘧和惡性瘧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