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的決定水平
參考值 2.84~5.17mmol/L1.81mmol/L低于此值常提示有嚴重肝功不全,應考慮適當的診斷及治療措施,若已知存在肝病,則低于此值提示預后不良。5.18mmol/L此為75%的成年男子血中膽固醇值,測定值高于此水平,提示有患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中度危險,故應采取相應措施,如采用低飽和脂肪酸、低膽固醇、高纖維素飲食。5.70mmol/L此為90%的成年男子血中膽固醇水平,高于此值有患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度危險,若病人不接受低膽固醇飲食,則應采用藥物治療。>6.47 mmol/L :高膽固醇血癥7.26mmol/L高于此值會由于患動脈粥樣硬化而預后嚴重,必須及時采取有力的治療措施,如飲食控制,藥物治療等。......閱讀全文
膳食膽固醇與血液膽固醇
BMJ 2013;346:e8539薈萃分析了8篇報道,涉及308萬人、7579個心臟病案例的研究,認為雞蛋的攝入與心臟病的發生無關。中國營養學會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于2013年,美國居民膳食指南與2015年,分別取消了每天300毫克膽固醇的攝入上限。 BMJ 2018;363:
膽固醇膽固醇濃度的調節
膽固醇可反饋抑制HMGCoA還原酶的活性,并減少該酶的合成,從而達到降低膽固醇合成的作用,細胞內膽固醇來自體內生物合成或胞外攝取。血中膽固醇主要由低密底脂蛋白(LDL)攜帶運輸,借助細胞膜上的LDL受體介導內吞作用進入細胞。當胞內膽固醇過高,可抑制LDL受體的補充,從而減少由血中攝取膽固醇。現知遺傳
膽固醇酯與總膽固醇比值檢查作用
測定膽固醇酯與總膽固醇比值對鑒別肝內外黃疸有重要意義。阻塞性黃疸比值正常,肝細胞性黃疸比值降低。增高可見于肝細胞損傷、病毒性肝炎早期、家族性卵磷酯膽固醇酰基轉移酶缺乏。
膽固醇相關食物
動物性食物(魚肉蛋奶等)普遍含有膽固醇,植物性食物則普遍不含膽固醇。以下日常食物含有大量膽固醇,應引起高度注意: ⒈豬腦(其他動物腦也類似)中含膽固醇極多,堪稱冠軍,每100克豬腦含有膽固醇2571毫克(羊腦是2004,牛腦是2447)。所幸吃豬腦并不常見。如果吃動物腦的話,以每年不超過一二次
膽固醇的食用
在對待食物膽固醇的作用方面,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片面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膽固醇是極其有害不能吃的東西。說這種觀點片面,是由于持這種觀點的人對膽固醇在人體內的作用缺乏清楚的認識。事實上,膽固醇是細胞膜的組成成分,參與了一些甾體類激素和膽酸的生物合成。由于許多含有膽固醇的食物中其它的營養成分也很豐富
膽固醇合成調節
膽固醇合成的調節膽固醇合成的過程中HMGCoA還原酶為限速酶,因此,各種因素通過對該酶的影響可以達到調節膽固醇合成的作用。
膽固醇的轉化
膽固醇在體內不被徹底氧化分解為CO2和H2O,而經氧化和還原轉變為其它含環戊烷多氫菲母核的化合物。其中大部分進一步參與體內代謝,或排出體外。膽固醇在體內可作為細胞膜的重要成分。此外,它還可以轉變為多種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質,在腎上腺皮質可以轉變成腎上腺皮質激素;在性腺可以轉變為性激素,如雄激素、雌激
膽固醇的數據
中文別名:膽甾醇;(3β)-膽甾-5-烯-3-醇;膽甾-5-烯-3β-醇英文名稱:CholesterolCAS號:57-88-5EINECS號:200-353-2分子式:C27H46O分子量:386.6535InChI:InChI=1/C27H46O/c1-18(2)7-6-8-19(3)23-11
膽固醇代謝概述
? 一、肝膽固醇的來源及釋放途徑 膽固醇是體內最豐富的固醇類化合物,它既作為細胞生物膜的構成成分,又是類固醇類激素、膽汁酸及維生素D的前體物質。因此對于大多數組織來說,保證膽固醇的供給,維持其代謝平衡是十分重要的。膽固醇廣泛存在于全身各組織中,其中約1/4分布在腦及神經組織中,占腦組織總重量的2%
膽固醇生成途徑
人體血循環中膽固醇主要來源于兩種途徑,即體內(肝臟與外周組織)生物合成和腸道膽固醇吸收。很多組織都能夠合成膽固醇供細胞自身利用,多余的膽固醇經高密度脂蛋白轉運入肝臟,而只有肝細胞具有通過膽汁分泌來清除大量多余膽固醇的功能。肝細胞攝取的膽固醇一部分被轉化成膽鹽,另一部分游離膽固醇被肝細胞泵出。經過
怎樣降低膽固醇?
1、少吃或不吃動物內臟、蛋黃等膽固醇含量極高的食物,控制飲食中的膽固醇攝入(每天少于300毫克)。血液中的膽固醇主要(70%)是肝臟合成的,只有少部分(30%)來源于食物,所以僅僅依靠減少膽固醇攝入并不能從根本上治療高膽固醇,但是控制食物中膽固醇攝入量對降低膽固醇仍然是有幫助的。根據美國心臟病協
什么是膽固醇
膽固醇(Cholesterol),別稱膽甾醇,是一種環戊烷多氫菲的衍生物,于18世紀被發現,由化學家本歇爾命名。 膽固醇廣泛存在于動物體內,尤以腦及神經組織中最為豐富,在腎、脾、皮膚、肝和膽汁中含量較高,其溶解性與脂肪類似,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醚等溶劑,是動物組織細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
膽固醇合成過程
膽固醇合成過程比較復雜,有近30步反應,整個過程可根據為3個階段。⒈3-羥3-甲基戊二酰CoA(HMGCoA)的生成在胞液中,3分子乙酰CoA經硫解酶及HMGCoA合酶催化生成HMGCoA,此過程與酮體生成機制相同。但細胞內定位不同,此過程在胞液中進行,而酮體生成在肝細胞線粒體內進行,因此肝臟細胞中
膽固醇酯與總膽固醇比值的臨床意義
(1)、鑒別肝內外黃疸:阻塞性黃疸比值正常,肝細胞性黃疸比值降低。 (2)、增高:肝細胞損傷、病毒性肝炎早期、家族性卵磷酯膽固醇酰基轉移酶缺乏。
膽固醇酯與總膽固醇比值的注意事項
(1)、應用自動分析儀時可根據儀器條件及試劑反應情況設計反應程序。自動分析儀要求酶反應快速(最好5min內完成反應)。反應慢的試劑只可用于手工操作,待反應達到終點時再比色。試劑和標本用量可根據比色杯容積按比例放大或縮小。 (2)、為保證酶反應迅速、完全并利于酶試劑長期穩定保存,要求酶制劑性能好
低密度膽固醇和高密度膽固醇的功能
低密度脂蛋白是所有血清脂蛋白中首要的致動脈粥樣硬化性脂蛋白。高密度膽固醇實際指的是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膽固醇,它可反映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多少。 高密度脂蛋白主要由肝臟和小腸合成,是脂蛋白中體積最小的一種。它的主要功能是將肝外組織中過多的膽固醇轉運到肝臟代謝,以防膽固醇在這些組織中過多地聚集。現代
簡述高膽固醇血癥和膽固醇結石的防治
膽固醇增高是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發生的重要病理基礎。研究表明,鹽酸考來維侖和考來替蘭可通過吸附膽汁酸阻斷其EHC過程,從而破壞膽汁酸和膽固醇間的平衡關系,促使肝臟中的膽固醇向膽汁酸轉變,加速肝內膽固醇的代謝,從而降低血中膽固醇的濃度。也有藥物通過抑制腸道轉運體
概述低密度膽固醇和高密度膽固醇的功能
低密度脂蛋白是所有血清脂蛋白中首要的致動脈粥樣硬化性脂蛋白。高密度膽固醇實際指的是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膽固醇,它可反映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多少。 高密度脂蛋白主要由肝臟和小腸合成,是脂蛋白中體積最小的一種。它的主要功能是將肝外組織中過多的膽固醇轉運到肝臟代謝,以防膽固醇在這些組織中過多地聚集。現代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介導膽固醇逆向轉運
HDL可將膽固醇從周圍組織(包括動脈粥樣斑塊)轉運到肝臟進行再循環或以膽酸的形式排泄,這一過程稱為膽固醇逆向轉運。HDL通過介導膽固醇的逆向轉運,一方面清除了動脈管壁膽固醇,抑制新生斑塊生長;另一方面在降低膽固醇的同時,增加斑塊的穩定性,抑制斑塊破裂,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
膽固醇的內容介紹
膽固醇還是臨床生化檢查的一個重要指標,在正常情況下,機體在肝臟中合成和從食物中攝取的膽固醇,將轉化為甾體激素或成為細胞膜的組分,并使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保持恒定。當肝臟發生嚴重病變時,膽固醇濃度會降低。而在黃疸性梗阻和腎病綜合征患者體內,膽固醇濃度往往會升高。
高膽固醇食物介紹
動物性食物(魚肉蛋奶等)普遍含有膽固醇,植物性食物則普遍不含膽固醇。以下日常食物含有大量膽固醇,應引起高度注意:⒈豬腦(其他動物腦也類似)中含膽固醇極多,堪稱冠軍,每100克豬腦含有膽固醇2571毫克(羊腦是2004,牛腦是2447)。所幸吃豬腦并不常見。如果吃動物腦的話,以每年不超過一二次為宜。⒉
膽固醇的分布概況
膽固醇雖然存在于動物性食物之中,但是不同的動物以及動物的不同部位,膽固醇的含量很不一致。一般而言,瘦肉的膽固醇含量高于禽肉,肥肉高于瘦肉,貝殼類和軟體類高于一般魚類,而蛋黃、魚子、動物內臟的膽固醇含量則最高。 通常,將每100克食物中膽固醇含量低于100毫克的食物稱為低膽固醇食物,如鰻魚、鯧魚
二氫膽固醇性質
熔點 138-142 °C 儲存條件 room temp 溶解度 chloroform: 0.1 g/mL, clear, colorless Merck 14,2200 BRN 2418594 穩定性 Stable. Combustible. Incompatible with st
膽固醇的自我控制
簡介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簡稱LDL-C),能對動脈造成損害;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簡稱HDL-C),則具有清潔疏通動脈的功能。下面是一些專家推薦的飲食方法,旨在降低人體內LDL-C含量,而增加HDL-C含量。 多吃魚 一項針對Ω-3脂肪酸(存在于金槍魚、鯖魚、鮭魚和沙丁魚等魚類中)對hd
膽固醇的來源釋放
膽固醇是體內最豐富的固醇類化合物,它既作為細胞 生物膜的構成成分,又是類固醇類激素、膽汁酸及維生素D的前體物質。因此對于大多數組織來說,保證膽固醇的供給,維持其代謝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膽固醇廣泛存在于全身各組織中,其中約1/4分布在腦及神經組織中,占腦組織總重量的2%左右。肝、腎及腸等內臟以
膽固醇的標準攝入
膽固醇主要來自人體自身的合成,食物中的膽固醇是次要補充。如一個70kg體重的成年人,體內大約有膽固醇140g,每日大約更新1g,其中4/5在體內代謝產生,只有1/5需從食物補充,每人每日從食物中攝取膽固醇200mg,即可滿足身體需要。膽固醇的吸收率只有30%,隨著食物膽固醇含量的增加,吸收率還要
總膽固醇的概述
血清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膽固醇的總和,包括游離膽固醇和膽固醇酯。[1]人體的膽固醇除來自食物外,還可在體內由乙酰輔酶A合成,成人肝臟和小腸可提供約90%的內源性膽固醇。血清總膽固醇水平受年齡、家族、性別、遺傳、飲食、精神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男
膽固醇的決定水平
參考值 2.84~5.17mmol/L1.81mmol/L低于此值常提示有嚴重肝功不全,應考慮適當的診斷及治療措施,若已知存在肝病,則低于此值提示預后不良。5.18mmol/L此為75%的成年男子血中膽固醇值,測定值高于此水平,提示有患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中度危險,故應采取相應措施,如采用低飽和脂肪酸
膽固醇的應用介紹
膽固醇是制造激素的重要原料,并可用作乳化劑。膽固醇在體內有著廣泛的生理作用,但當其過量時便會導致高膽固醇血癥,對機體產生不利的影響。現代研究已發現,動脈粥樣硬化、靜脈血栓形成與膽石癥與高膽固醇血癥有密切的相關性。如果是單純的膽固醇高則飲食調節是最好的辦法,如果還伴有高血壓則最好在監測血壓的情況下只要
膽固醇的功能作用
形成膽酸膽汁產于肝臟而儲存于膽囊內,經釋放進入小腸與被消化的脂肪混合。膽汁的功能是將大顆粒的脂肪變成小顆粒,使其易于與小腸中的酶作用。在小腸尾部,85%~95%的膽汁被重新吸收入血,肝臟重新吸收膽酸使之不斷循環,剩余的膽汁(5%~15%)隨糞便排出體外。肝臟需產生新的膽酸來彌補這5%~15%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