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序長度和準確率的快速提升使得納米孔測序有望顛覆DNA測序市場。紐約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計算生物學家Christopher Mason喜歡在會議上表演一個“絕活”:他和同事先從志愿者手機上收集DNA樣本,然后就能在一個小時內現場進行譜系分析,甚至敘述志愿者一天的生活細節。“我們能從留在手機上的DNA信息推測誰剛剛吃了橘子或者誰吃了豬肉。”Mason說。Scott Tighe (左) 和 DavidGoerlitz 正在使用MinION設備,在南極的泰勒谷對微生物DNA進行測序。圖片來源:Sarah JohnsonMason之所以能夠進行如此快速的分析,主要得益于英國牛津納米孔技術公司(ONT)研發而成的一種手持測序設備——MinION。MinION通過將DNA長鏈穿過納米孔,探測由DNA中四種核苷酸引發的微小電流變化,從而讀取序列信息。Mason以一種輕松隨性的方式大致展示了該設備的性能,而早期用戶已經利用它取得了一些引人矚目的科......閱讀全文
雖然這些最初的納米孔實驗并沒有獲得預期結果,但它們至少顯示出納米孔在單分子技術方面的應用優勢,例如高度的敏感性,同時也帶動了納米孔核酸分析技術的研究熱潮,并在理論及實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自從發現在電場力作用下,長達1000個堿基的單鏈DNA分子也能通過納米孔之后,人們就更加堅信, 廉價的納米孔
與在掃描隧道顯微鏡(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STM)中一樣,使用合適的探針(電極),可以得到納安級(nano-ampere)的電子隧穿電流。使用這種納安級的電流檢測堿基的速度比在直徑不到 3nm的納米孔中使用皮安級的電流檢測要快得多。雖然這種方法只需
隨著對DNA結構和序列的研究,DNA測序技術不斷發展,成為生命科學研究的核心領域,對生物、化學、電學、生命科學、醫學等領域的技術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利用納米孔研究出新型的快速、準確、低成本、高精度及高通量的DNA測序技術是后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熱點之一。 納米孔測序技術發展簡介 納米孔檢測技
縱觀測序技術的發展歷程,沒有哪一個技術像納米孔測序那樣慢熱,但也沒有哪一個技術像納米孔測序這么接近普羅大眾。將單鏈DNA拉過蛋白孔,檢測堿基穿過時電導的微小改變,納米孔測序的這一基礎理念已經有十幾年歷史了。 1996年哈佛大學的DanielBranton、加州大學的DavidDeamer及其同
科學通報,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這兩份期刊均是由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共同主辦的,我國學術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國內外各主要檢索系統收錄,如國內的《中國科學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等;美國的SCI、CA、EI,英國的SA,日本的《科技文獻
典型的納米孔測序過程示意圖 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在低NaCl濃度下長鏈DNA更利于納米孔測序,這為納米孔測序技術的發展提供了線索。 這篇名為“鏈長對DNA構象及摩擦行為的影響”的研究論文發表于《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2013年第12期,從摩擦學角度初步探討了不同鏈長DNA在納米孔測序
2014年的ASHG年會于10月18日開始在圣地亞哥舉行,有幸親眼目睹了牛津納米孔公司MinIon的現場演示,技術之創新,令人震驚!21日下午,牛津納米孔公司特地在旁邊的Hardrockho舉行了一個小型的封閉式的技術說明會,講解了納米孔的測試結果。 尺寸 MinION的尺寸之小,大大出乎我的
DNA測序經歷了Sanger測序、二代測序(高通量測序)及三代測序(納米孔測序),日前,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模擬了一個新型基因測序概念:通過將DNA分子從微小的、具有化學活性的石墨孔洞中拉動,通過測量石墨孔洞邊緣產生的電位變化來實現高速、高精度、高效率的DNA測序;研究人員表明,
RNA測序已經在生物學和醫學的各個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包括癌癥在內的諸多疾病中,轉錄異構體的表達和用途是健康組織和患病組織之間變異的重要來源。鑒定差異剪接的異構體和融合轉錄本,可以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信息。RNA測序還有助于揭示從單細胞到整個組織的轉錄組動力學。同時,cDNA測序也極大
Illumina今天正式宣布起訴Oxford Nanopore,訴訟涉及后者在納米孔測序相關領域涉嫌侵犯Illumina兩項專利。 Illumina同時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和美國南加州地方法院提出此次訴訟,起訴Oxford Nanopore侵犯其美國專利局第8673550號和9170230號專
RNA測序已經在生物學和醫學的各個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包括癌癥在內的諸多疾病中,轉錄異構體的表達和用途是健康組織和患病組織之間變異的重要來源。鑒定差異剪接的異構體和融合轉錄本,可以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信息。RNA測序還有助于揭示從單細胞到整個組織的轉錄組動力學。同時,cDNA測序也極大
公司:DNAe (DNA Electronics) 網站:https://www.dnae.com 簡介:2003年成立,英國。 核心技術:基于電微流體半導體(CMOS)的合成法測序技術 是否屬于單分子測序技術:否 公司產品:LiDia測序平臺 描述:使用離子敏感場效應晶體管(ISF
經濟高效的單分子測序平臺能為人們提供很大的幫助,比如破解完整基因組序列、確定單倍型和鑒定mRNA可變剪接。為此,哥倫比亞大學的車靖岳(Jingyue Ju)和哈佛大學的George Church教授合作開發了基于納米孔的單分子邊合成邊測序(SBS)系統。 他們給四種核苷酸分別標記上不同的聚合物
假設你是Doctors Without Borders組織中在西非工作的一名醫生,一個發熱、頭疼、疲勞的小孩被帶進你的診所。根據當地的環境和季節,最可能被診斷出的就是瘧疾或埃博拉。然而,這兩種疾病都不能給病人一個積極的預后。埃博拉病毒能夠快速傳播給其他人,需要將患者盡快隔離。 這種情況下,確診
牛津納米孔總部位于英國,公司研發、生產和銷售世界上唯一的便攜式、實時DNA/RNA測序儀。此次募得資金主要用于公司下一階段的業務擴張,其中,包括在牛津建設一個全新的、高產能的生產基地,以滿足市場對牛津納米孔測序儀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以及擴大服務位于全球70多個國家客戶的市場和銷售團隊。 同時,
埃博拉病毒(EBOV)感染人類會引起致命的出血熱,發病率和病死率極高。2014年這種病毒在西非造成了嚴重的疫情,死亡人數已經超過11,000人。今年一月份,就在人們以為這場疫情正式結束之際,塞拉利昂又出現了新的病例。 本期Nature雜志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展示了便攜式基因組測序儀在這次疫情中起到
牛津納米孔測序儀在美國人類遺傳學學會年會上公布技術參數 2014年的ASHG年會于10月18日開始在圣地亞哥舉行,有幸親眼目睹了牛津納米孔公司MinIon的現場演示,技術之創新,令人震驚!21日下午,牛津納米孔公司特地在旁邊的Hardrockho舉行了一個小型的封閉式的技術說明會,講解
最近,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Wellcome Trust人類遺傳學中心(Wellcome Trust Centre for Human Genetics)和在基因組分析領域領先的英國公司Genomics plc宣布,首次使用掌上納米孔測序儀完成了多個人類全基因組測序和
在個體化醫療前景的誘惑下,研究人員將研發出更有效的基因測序新方法視為首要任務。如今,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學家利用固態的納米孔區分單鏈DNA分子,這一有前景的技術,在DNA穿過納米孔時,通過檢測電流變化進而讀取DNA序列。相關研究發表在《ACS Nano》期刊上。 領導這項研究的是藝術與科學學院物
未來個性化醫學,醫生可能僅僅通過分析一份唾液樣品,就能快速收集到患者謀者疾病的患病風險,以及最適合他的治療方式。然而目前的新一代技術依然是一個很費錢的事。 來自哈佛大學Wyss研究所的著名遺傳學家George M. Church開發了一種新的電子DNA測序平臺,這一平臺基于生物工程納米孔,能幫
Solid技術??Solid測序技術是ABI公司于2007年開始投入用于商業測序應用的儀器。它基于連接酶法,即利用DNA連接酶在連接過程之中測序(圖6)2,4。它的原理是:??(1)DNA文庫構建??片段打斷并在片段兩端加上測序接頭,連接載體,構建單鏈DNA文庫。??(2)Emulsion PCR?
公司:Quantum Biosystems 網站:https://quantumbiosystems.com 簡介:2013年成立,日本。 核心技術:基于電信號的納米孔單分子測序技術 是否屬于單分子測序技術:是 公司產品:暫無推出 描述:采用亞納米間隙和兆分之一安培級電流來直接檢測單
第二代測序是當今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術,但讀長短是它的軟肋,并且它無法解決高度雜合的基因組、高度重復序列、高GC區域、拷貝數變異、大的結構變異等問題。第三代測序技術避免了第二代測序讀長短的缺點,近年來漸漸被應用于各大研究中。以前談到第三代測序,也許你想到的是病毒基因組或細菌基因組測序,而如今隨著技
納米孔測序的想法起始于25年前, 2012年5月4日《Science》首次報道了Oxford Nanopore公司研制的納米孔測序儀樣機——MinION,用于破譯病毒DNA。然而MinION的發展歷程并不那么順利,英國牛津大學基因組學中心基因組學家Rory Bowden說,“眾所周知,在每次讀取
《Nature Methods》雜志將2012年度技術授予了定向蛋白質組學(targeted proteomics)。同時,雜志還介紹了2013年值得關注的技術,包括納米孔測序儀(Disruptive nanopores)、微生物組功能研究(Probing microbiome func
一項新技術或產品的問世,給人們帶來欣喜的同時,也必然會引起擔憂,基因測序技術便是其中之一。基因測序技術被看作自疫苗問世以來疾病預防最重要的科技突破,它不僅可以大大降低遺傳相關的疾病發生率,減少出生缺陷,還可以實現對疾病預測、預防、預警以及個體化診療;但目前,國內的基因測序市場卻并不讓人滿意,甚至
在單層石墨烯上打出了直徑5納米的孔,意味著什么? 這個問題也許讓普通人一頭霧水,但對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精準醫療單分子診斷技術研究中心的十多名研究人員來說,意義卻不一般——它為實現更高效、低廉基因測序技術奠定了基礎。 日前,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
托摩根核酸提取儀 MM96目前,現場分子診斷還存在諸多問題。免疫檢測中可用試紙條等材料,檢測方便,但是分子診斷沒有這類材料可用,主要原因是樣品前處理無法達到這種檢測目的。當現場檢測時,在很開放的環境下,如何提取純化DNA,目前仍沒有簡易方法。現場檢測的需求,目前在醫院的臨檢中心還不大,對于基層的衛生
今年2月,英國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公司(以下簡稱Oxford)宣布推出一款便攜式的基因組測序儀MinION,約摸只有U盤大小,價格低于900美元,立即引發市場轟動。同時,該公司另一測序平臺GridION有望在15分鐘內完成人類基因組測序,費用約為1,500
日前,來自哥倫比亞大學、哈弗大學及美國國家標準技術局的研究人員報道了使用蛋白納米孔陣列實現了單堿基分辨率的實時單分子電子DNA測序,相關結果以《Real-Time Single Molecule Electronic DNA Sequencing by Synthesis Using Pol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