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醫學中的疾病類型也是一樣,有很多看似怪異的疑難雜癥,實際上是一些常見病所引起來的,但是因為表現的多樣性與復雜性,很容易出現誤診、漏診,從而給病人帶來一些不必要的繁瑣。今天就講一個懷疑精神病的低鈉血癥患者。記得2017年1月的一天下午,春節剛過,接到調度員電話:去鄰近的縣中醫院接一個急診患者,具體病情病人家屬不能描述。這個時候我心理就自己嘀咕:到底是一個什么呢,不能描述病情?出車之后立即與病人家屬進行聯系,初步得知:精神狀況異常。該不會去做精神疾病,我當時是這么想的。達到現場之后,查看病人:患者女性,63歲,坐于床上,精神恍惚,雙眼固定凝視前方,雙手在身前反復進行抽拉抽屜樣動作。上前詢問:病人不能配合,自行言語,語言意思表述不明確。家屬告知:患者最近一周睡眠不好,今天上午突然出現上述狀況,間斷出現自言自語,言語內容與實際狀況不符合。沒有出現躁狂癥狀,一直比較沉默。發病以來沒有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大小......閱讀全文
國內外多部指南建議使用心肌肌鈣蛋白(cTn)和B型利鈉肽(BNP)/N末端B型利鈉肽原(NT-proBNP)用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和急、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鑒別診斷和危險分層,以指導相關治療。鑒于胸痛和胸痛等同癥狀以及胸悶(呼吸困難)是心血管病患者常見癥狀,而現場快速檢測(point-of
病例3——低血鈉的評估 男性,32歲,曾有過便血一次,有酗酒史,上一年曾在車禍中頭部受傷。化驗結果顯示血清鈉115mmol/L。進一步詢問病人主訴經常感覺“干渴”,且每天需飲水數杯以解渴。問:低鈉的原因是什么?其中一位醫生提出:該患者是否患有尿崩癥或ADH分泌不足?以下結果是否有助于這些疾病的診
衛辦疾控發〔2012〕12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008 年6月,我部印發了《基孔肯雅熱預防控制技術指南(試行)》(衛辦應急發〔2008〕109號),對預防和控制基孔肯雅熱起到了積極作用。為適應當前我國基孔肯雅熱疫
病例介紹一、突發四肢軟癱,急來醫院就診患者,男,18歲,學生。放暑假在家,因家人發現四肢活動失靈急來就診。入院前1天晚上飲食正常,上網學習到20點休息,次日早8點發現患者四肢無力,不能動,無發熱,無呼吸困難,無頭痛嘔吐及抽風發作,無意識障礙,無大小便失禁。否認飲酒或外傷史。既往健康,上學查體發現乙肝
顱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神經外科的常見疾病,約15%的TBI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低鈉血癥。根據目前的研究進展,顱腦損傷后低鈉血癥常被歸類為抗利尿激素不當分泌綜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
顱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神經外科的常見疾病,約15%的TBI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低鈉血癥。根據目前的研究進展,顱腦損傷后低鈉血癥常被歸類為抗利尿激素不當分泌綜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secretion of antidi
有機磷農藥與乙醇混合中毒與尿崩癥合并高滲綜合征病例思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與文明程度提高,經口有機磷農藥中毒(AOPP)發病率逐年下降,但該病在基層醫院仍可見到。病例雖經過多年,因為本例比較特殊,至今回憶起來仿佛還在眼前。病例回顧周某某,男,34歲,飲白酒(約半斤)2小時,因與家人慪氣怒服***50ml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中醫藥管理局: 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診斷和醫療救治工作,我們組織專家在對前期醫療救治工作進行分析、研判、總結的基礎上,對診療方案進行修訂,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各有關
實驗室安全保證為了將實驗室人員的損傷或實驗室獲得性感染的風險最小化,應按如下要求進行:1. 洗手:手或其他皮膚表面在直接接觸血液或任何潛在傳染性物質后,必須立即清洗。脫掉手套之后,完成工作后,離開實驗室或進入實驗室潔凈區時都必須洗手。2. 防護屏障:在采集血樣本時必須戴手套,而且在接觸不同的
二二代測序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中的應用1. 二代測序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應用潛力巨大:NGS已被證明可成功鑒定出單基因疾病和心血管系統常見疾病的新型致病突變34。NGS在常見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中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與僅提供已知單核苷酸多態性(si
蛛網膜下腔不僅在麻醉實踐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在許多其他醫學領域蛛網膜下腔間隙也已成為醫學干預的重要解剖學結構。一般而言,意外/不慎的蛛網膜下腔注射比較罕見。文獻報道的意外蛛網膜下腔給藥途徑有較大的差異,因文獻來源大都是個案報告和小樣本病例系列報道。本文旨在總結分析意外蛛網膜下腔注射的潛在來源,及
摘要:血清淀粉樣蛋白A(SAA)是急性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時的新標志物。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SAA在早期輔助診斷、感染輕重分型、病程進展及轉歸評估等方面均體現了一定作用。本文就SAA結構功能、動態監測在COVID-19輔助診斷和病程中的應用,及與新冠病毒抗體、核酸及其他輔助診
4、Lp(a)與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FH)??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對哥本哈根普通人群研究中46 200例丹麥成人的數據進行了分析,這些參與者均檢測了Lp(a)水平并進行了FH突變的基因分型。對于接受降膽固醇藥物治療的患者,LDL和總膽固醇按 照實際檢測值乘以1.43計算,相當于降膽固醇治療使LDL水平
浮腫是機體細胞外液中水分積聚所致的局部或全身腫脹。浮腫常是心臟病、肝病、腎病,內分泌等疾病的信號,有些浮腫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帶來嚴重后果。 病例介紹患者,女,53歲,工人。主訴:雙下肢水腫、乏力50余天,加重伴氣促、胸悶1月。現病史:患者50余天前無明顯誘因雙下肢浮腫,以雙踝部為主,伴乏力,夜
本節舉出一些遺傳咨詢中的常見實例加以分析。 例1某婦女曾生育過一先天愚型患兒,現再次妊娠,懼怕再生同病患兒前來咨詢。 對此病人需先核實患兒核型是否21三體性。如果證實核型為47,XX(XY),+21,則其再發風險為1/650~1/1000。如果此婦女已32歲則再發風險會增加至1/1
本文最早發表于丁香園臨床檢驗板塊,原作者:yuxian1022例1.EDTA依賴性血小板聚集(看片要點):患某,呼吸內科,男,發熱待查,今日查血常規,PLT 9×109/L,查看儀器見提示血小板聚集,再查昨日血常規,PLT 8.5×109/L,歷次醫囑顯示昨日已輸血小板,并骨穿行細胞學檢查。聯系臨床
例1.EDTA依賴性血小板聚集(看片要點):患某,呼吸內科,男,發熱待查,今日查血常規,PLT 9×109/L,查看儀器見提示血小板聚集,再查昨日血常規,PLT 8.5×109/L,歷次醫囑顯示昨日已輸血小板,并骨穿行細胞學檢查。聯系臨床發現患者并無出血傾向,疑似EDTA依賴性血小板聚集所致
突發新型冠狀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肺炎疫情以來,感染病例快速上升。隨著疫情的發展和防控力度加大,全國各地乃至境外均有病例報道[1,2,3,4],及時對急重癥及疑似患者進行診斷需要快速有效的方法,病毒核酸檢測可為診斷提供直接證據[5,6]。核酸檢測
今日,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宣布,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正式分類名為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
輸血作為住院病人最常見的治療手段之一,牽涉到較多醫療風險和醫療成本,因此醫務人員必須明確血制品使用方面的危害性。在某些機構中,對于限制輸血的認識逐漸增加,如鼓勵醫護人員考慮使用輸血的替代手段,使用其他治療方法從而避免不必要的輸血。輸血反應是最常見的且與血制品應用有關的不良事件,在每100例輸血反應中
病例2——低血鈉的評估 急診化驗室的負責人注意到手術室的一個病人的化驗結果與頭天晚上的化驗結果有比較大的變化(見下表),重新抽血化驗,其結果與第二次結果(即剛才的結果)相同,而兩天前的抽血化驗結果則與第一次(即頭天晚上)標本結果相同,兩次均估計和計算了重量滲透濃度和滲透間隙。從以上情況發現了什么
導語 鉀作為人體內不可缺少的元素,其作用主要是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高鉀血癥可以引起心臟驟停,而低鉀血癥往往也具有相當的危害。今天分析的這個病例,就是持續的低血鉀,為了找到原因,我們可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開啟探尋低血鉀之謎的神奇旅程。 案例經過 2019年9月24日,今天和往
病例資料:患者:男,73歲,80kg,農民。因“左側髖部外傷并疼痛1小時”急診入院,初步診斷為“左側股骨轉子間粉碎性骨折”;既往體質較差,有高血壓病、糖尿病病史,自述間斷服用降壓藥物,血壓控制欠佳。一直口服降糖藥物,否認肝炎結核病史,無藥敏史。發病以來,精神體力欠佳。入院后服用降壓藥硝苯地平緩釋片,
RMPP近年來逐年增多,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不敏感,給臨床診療帶來困難,為探討RMPP的臨床特點及治療方法,現將我院確診26例治病例資料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沒有統一的診斷標準,日本學者提出RMPP的定義為應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1.1一般資料目前RMPP1周或以上,患兒依然發熱,臨床癥狀和影
基因檢測目前已經成為一些心血管疾病常規臨床管理實踐中的一部分。盡管仍未得到廣泛推廣,但基因檢測已在至少4種臨床實踐中顯示出關鍵作用,包括診斷遺傳性心臟病(如心肌病和離子通道病),診斷純合子及雜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使用氯吡格雷治療支架植入后冠心病,以及評估華法林的起始治療劑量。 診
乳酸可作為反映組織缺氧一個較為敏感、可靠的指標,并有估價病人的預后,有一定的實用價值;特別是乳酸測量電極的成功研制,使快速、簡便測量血內乳酸成為可能,大大推動了乳酸監測在臨床的應用。本文就乳酸的生成和代謝及對其監測的臨床意義進行綜合評價,現綜述如下。 一、乳酸的生成和代
2019年底爆發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COVID-19疫情,全球已有許多感染和死亡病例,截止2020年3月1日,累計確診超8萬人,死亡近三千例,但仍存在許多臨床疑似病例無法確診。既往COVID-19診斷依賴于qPCR核酸檢測,但是該方法顯示出較高的假陰性率和低敏感性(陽性檢出率僅為30%至50%),
哈爾濱醫科大學科研人員在“蛛網膜下腔出血性腦血管痙攣治療策略和預后相關因素分析”研究中發現,至少有三類基因與動脈瘤形成和破裂密切相關,并首次提出腦血管痙攣、蛛網膜下腔內血量和低鈉血癥為高級別病人腦梗死的獨立預后因素。 顱內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SAH)為臨床常見的神經系統急重癥之一
5.血糖、乳酸血糖(Glu)升高是重癥患者常見的病理現象。多年來,諸多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得到幾乎一致的認識,就是高血糖是危重患者的獨立死亡危險因素之一。乳酸(Lac)是體內糖代謝的中間產物。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如呼吸衰竭或循環衰竭時),可引起組織缺氧,由于缺氧可引起體內乳酸升高。診療方案中的描述:重癥患
先天性糖蛋白糖基化缺陷(congenital disorders of glycosylation, CDG)是一組由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引起的糖蛋白合成缺陷而導致的疾病,可引起一系 列臨床表現[1]。糖蛋白的蛋白糖基化修飾是一個極 其復雜的過程,參與其中的酶種類繁多。糖蛋白糖 基化缺陷可累及多個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