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用藥安全、有效、合理,醫、藥、護各個環節都很重要。藥物是通過藥劑或護理人員交給或用于病人。特別是護理人員,還是一些藥物(如注射劑、灌腸液等)的執行者和監護者,并且他們還要對病人用藥進行指導和咨詢,協助糾正一些可能存在的不合理用藥。 抗菌藥是臨床上常用的藥物。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減效、失效,造成延誤治療、藥物浪費和毒副作用,甚至死亡。為此2004年頒布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護理人員必須認真學習《指導原則》,提高藥學素質。在執行醫囑,擺藥、發藥、用藥過程中如發現配伍禁忌,應及時反饋。掌握抗生素在特殊病人(肝功減退、腎功減退、老年人、嬰幼兒、孕婦、哺乳婦)中,應用的基本原則,協助彌補疏忽處。熟練掌握溶解、稀釋各種抗生素針劑的溶媒;各種抗生素間以及抗生素與其他藥物間的配伍禁忌。現在條件好的醫院已建立配液中心進行把關,但基層醫院仍需護理人員配制、把關。在給病人用藥過程中......閱讀全文
1928年,英國微生物學家亞歷山大·費萊明首次從青霉菌中發現了具有抗金黃色葡萄球菌活性的青霉素,從此進入了抗生素的黃金時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青霉素作為一線藥用抗生素拯救了成千上萬人的性命,大大降低了由于傷口處細菌感染而引起的死亡幾率,因此名聲大噪的“神藥”青霉素的價格曾一度比黃金還要昂貴。此
新發現報道 1791年,離圣誕節僅剩20天時,音樂史上最偉大的天才音樂家莫扎特,被細菌擊倒,留下尚未完成的《安魂曲》撒手人間。 那個冬天的維也納城,許多年輕男子死于與浮腫相關的疾病,莫扎特也不例外。逝世前他嚴重浮腫,竟至無法上床休息。一些當時的樂迷也記錄到,他全身浮 腫、背疼
提及抗生素,大家并不陌生,我們對抗生素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其可以幫助殺菌,抵御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的確,抗生素最初設計的目的就是幫助人類抵御感染性疾病的發生;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就首先發現了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霉素,自此人類在抗生素的發現及相關領域的研究逐漸開展開來。 近年來,大量研究都發
10月26日,寧夏兩名患兒被檢測出帶有超級細菌NDM-1,它能抵抗絕大多數抗菌藥物。有專家表示,超級耐藥細菌的出現,讓人們正視這樣一個現實,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抗生素濫用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調查發現,抗生素在生活中廣泛存在,除了藥房存在違規處方類抗生素,醫院也會為回扣或防患未然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抗生素原料藥生產與出口大國。據統計,2009年我國抗生素產量達到14.7萬t,占全球市場總量的70%以上,其中青霉素工業鹽、頭孢菌素、土霉素和鏈霉素的年產量分別占全球產量的75%、80%、90%和90%。按照生產1 t抗生素產生8~10 t濕菌渣估算,2009年我國抗生素
抗生素的概念 抗生素,嚴格意義上講是指在很低濃度下對所有的生命物質有抑制和殺滅作用的藥物。比如說,對能夠抑制、殺滅細菌、病毒、寄生蟲,甚至抗腫瘤的藥物,都屬于抗生素的范疇。但我們在日常生活和醫療當中所指的抗生素,主要是針對細菌、病毒等微生物起作用的藥物。
抗生素是20世紀最偉大的醫學發現。1929年,美國細菌學家Fleming發明了PN,從此以后PN為代表的抗生素從病魔手中挽救了數以萬計的生命。但是,由于近年來人們對抗生素的過分依賴,造成對抗生素的濫用,藥物不良反應與不良的藥物相互作用急劇上升,藥源性疾病頻繁發生。目前,
請看58流域濃度地圖 中國抗生素污染總體情況到底如何?終于有了研究成果。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應光國課題組獲取首份中國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單,預測得出全國58個流域的“抗生素環境濃度地圖”。這一報告于6月初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 近年多地河流水體被檢出抗生素,
9月21日,出席聯合國大會的193個成員國簽署宣言承諾加強管制抗生素,聯手減少“超級細菌”的傳播。 大約兩周之前,9月5日,在中國杭州落下帷幕的G20峰會發布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公報,其第四十六條明確指出,“我們將推動謹慎使用抗生素,并考慮在抗生素可負擔和可獲得性方面的巨大挑戰及其對公
抗生素在對抗細菌感染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已經拯救了數十億人的生命。本文中,小編整理了抗生素領域最新的重要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1】Nat Microbiol:局部抗生素或能誘發意想不到的抗病毒反應DOI:10.1038/s41564-018-0138-2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Micr
一. 原始洞穴內發現抗藥性微生物 大約4百萬年前,在特拉華盆地(即現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卡爾斯巴德洞穴國家公園)形成了一個洞穴。從那時起,這個洞穴就自絕于天地,維持著孤立、原始的生態系統,沒有任何動物接觸過它,直到1986年人類發現這個洞穴。 但令人詫異的是,當科學家分析洞穴墻壁上的細菌時發現
一、背景介紹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或高等動植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它活性的一類物質。現抗生素的種類已達幾千種。在臨床上常用的亦有幾百種。其主要是從微生物的培養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抗生素殘留是指給動物使用抗生
上個世紀初,世界上三分之一人死于肺炎、結核、腸炎及腹瀉。今天心臟病和癌癥成為人類的主要殺手,因肺炎和流感死亡的人數則不到4.5%。 這是人類應用抗生素在公共衛生領域取得的重要成果[1]。而現在人類卻又走到了事情的另一個極端:濫用抗生素導致耐藥菌的出現及廣泛傳播。 一項世界規模的宏基因組研究顯示
近日有報道稱,一些赴印度接受治療的患者感染了一種新型超級細菌,其含有一種叫NDM-1的基因。這種細菌對現有的絕大多數抗生素都“刀槍不入”,甚至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也具有耐藥性,而碳青霉烯類抗生素通常被認為是緊急治療抗藥性病癥的最后方法。 目前,這種變種超級細菌已經傳播到英國、美國、加拿大、澳
[提要] 自然界(非臨床環境)中本來就存在大量的“天然耐藥基因”,而人類對抗生素的濫用如同“篩選壓力”,選擇并進化這些整合有“耐藥基因”的病菌,使得后者最終成為人類的噩夢――臨床上的“耐藥菌”。 自然界(非臨床環境)中本來就存在大量的“天然耐藥基因”,而人類對抗生素的濫用如同“篩選壓力
我國的抗生素市場正處在轉型的關鍵時期,“限抗令”使得市場增速放緩。那么,究竟該如何看待抗生素市場?歐美企業又有哪些動作? 2014年《柳葉刀》曾發布文章針對全球范圍內近十年來抗生素消費的時間和地理差異做了詳盡介紹。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環境研究院研究團隊對全球71個國家2000~2010年十年間
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用,細菌的耐藥問題越來越嚴重。歷史和現實的教訓告訴我們:任何一種抗生素一旦問世,很快就會產生耐藥株,產生耐藥株的時間周期短則幾年,長則十幾年(表1)。目前,細菌的耐藥問題已成為全球的嚴重問題,為此WHO專門發表了針對細菌耐藥問題的專家建議(WHO/CDS/CS
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用,細菌的耐藥問題越來越嚴重。歷史和現實的教訓告訴我們:任何一種抗生素一旦問世,很快就會產生耐藥株,產生耐藥株的時間周期短則幾年,長則十幾年(表1)。目前,細菌的耐藥問題已成為全球的嚴重問題,為此WHO專門發表了針對細菌耐藥問題的專家建議(WHO/CDS/CSR/DRS/20
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的廣泛應用,細菌的耐藥問題越來越嚴重。歷史和現實的教訓告訴我們:任何一種抗生素一旦問世,很快就會產生耐藥株,產生耐藥株的時間周期短則幾年,長則十幾年(表1)。目前,細菌的耐藥問題已成為全球的嚴重問題,為此WHO專門發表了針對細菌耐藥問題的專家建議(WHO/CDS/CS
近日,央視重點報道了抗生素污染的現象,引發關注。背后又隱藏著哪些事實和真相呢? “喝10萬噸這樣的水才等于吃一片藥”是事實。 在關于抗生素污染的討論中,一個比較直觀的說法吸引了大多數網友的眼球:微博認證為“江蘇環境信息中心主任”的何春銀在微博上說,“自來水檢出抗生素8納克/升。1克=10億納
新年的飯桌上少不了雞鴨魚肉,然而近期一份抗生素污染地圖揭露了隱藏在我們食物體系中的驚人事實——為了供養工業化養殖業,每年有數萬噸抗生素經由養殖動物和我們的身體,進入水土環境,致使各種病菌嚴重抗藥。雞鴨豬牛魚全部淪陷。 國內首份抗生素污染清單操刀者為中科院廣州地化所應光國課題組。應光國博士是國內
處于開發中的抗生素總數"低得令人沮喪",FDA局長瑪格麗特·A·漢堡博士表示。 出于對迫在眉睫的公共健康問題的擔憂,美國政府官員正考慮為制藥行業提供經濟激勵,例如減稅和專利延期,以推動急需抗生素的研發。 新抗生素寥寥無幾獎勵政策頻出促發展 雖然這些計劃尚在襁褓中,在大多數制藥巨
防止抗生素濫用亟待法律規范 日前,寧夏曝出兩名患兒被檢測出帶有超級細菌NDM-1,迅速引起社會各界對“抗生素濫用”話題的熱議。中國已成為世界上使用抗生素最多的國家,也是抗生素濫用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甚至食品和飼料中都有抗生素的身影。 現狀 濫用抗生素情況
最近,“超級細菌”肆虐,據報道,一些赴印度接受治療的患者感染了一種新型超級細菌,其含有一種叫NDM-1的基因。這種細菌對現有的絕大多數抗生素都“刀槍不入”,甚至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也具有耐藥性,而碳青霉烯類抗生素通常被認為是緊急治療抗藥性病癥的最后方法。這種變種超級細菌目前已經傳播到英國
《瞭望》文章:嘴邊的危險:禽肉抗生素殘留 養殖戶對獸藥、抗生素不合理使用讓人擔憂,肉、蛋、奶中抗生素的殘留應引起高度重視 “要養雞,防病、治病是最要緊的事。雞容易得腸道疾病,一得病就會幾天不下蛋,所以要經常在飼料里添加紅霉素、土霉素預防”,《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陜西省扶風縣絳帳鎮羅家
抗生素的濫用正在中國養殖業形成惡性循環,由此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到了關乎我們民族繁衍的程度。 這里的雞拿抗生素當飯吃 長期食用“有抗食品”,消費者的耐藥性也會不知不覺增強,等于在人體內埋下一顆“隱形炸彈”,一旦患病,很可能就無
感染,多年來一直是影響疾病的治愈率和病人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感染給危重病人帶來的后果通常是嚴重的,甚至是致命性的。醫院獲得性感染的發生率大約為6%~17%,在危重病人中發生率可達25%以上,而且近年來呈上升趨勢。 醫院獲得性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間獲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濫用抗生素的危害。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應光國課題組2015年6月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2013年中國抗生素總使用量約為16.2萬噸,其中48%為人用抗生素,其余為獸用。人們對抗生素了解嗎?如何減少濫用抗生素現象?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民張琴的母親張秀連今年68歲,氣管和肺都不太好,平時運動量大了,就會不舒服,所以頭孢、青霉素、阿奇霉素等抗生素類藥物都是她的常用藥。 “這些藥即使沒像吃飯一樣頻繁,也和吃水果的頻率差不多了。”張秀連說。 2010年10月,張秀連和老伴兒去爬了一次山
近日,福建一個11歲男孩因濫用消炎藥,被查出攜帶超級細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國內外因濫用抗生素而產生超級細菌的新聞已經屢見不鮮。平時你是怎么使用抗生素的呢?你知道濫用的后果嗎?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發起的調查顯示(2001人參與),56.7%的受訪者會在家中常備抗生素。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