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宮產患者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
婦女陰道和宮頸內存在大量細菌,58%為需氧菌,42%為厭氧菌,還可能由真菌、原蟲及病毒構成動態的陰道生態微環境。剖宮產是在嚴格消毒及無菌操作基礎上進行的,但仍存在著諸多感染的高危因素,故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就顯得尤為重要。 剖宮產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應注意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給藥時機和用藥時間。青霉素和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對孕產婦安全,為圍手術期預防用藥的首選。孕婦剖宮產術前用抗菌藥物以青霉素為主,青霉素過敏者以林可霉素替代,術中及術后用抗菌藥物以頭孢拉定為主。首選的藥物均安全有效,價格低廉。但是存在用藥時機不當和用藥時間過長等問題。有資料顯示,需要抗菌藥物預防手術感染的危險期一般不超過24h。術后應用抗菌藥物的目的是將手術部位殘留的已經定植的細菌殺滅,防止其繁殖和擴散,而在有效抗菌血藥濃度的環境中,細菌生存時間很少大于48h,故一般術后48h未發生感染,再繼續......閱讀全文
剖宮產患者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
?? 婦女陰道和宮頸內存在大量細菌,58%為需氧菌,42%為厭氧菌,還可能由真菌、原蟲及病毒構成動態的陰道生態微環境。剖宮產是在嚴格消毒及無菌操作基礎上進行的,但仍存在著諸多感染的高危因素,故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就顯得尤為重要。??? 剖宮產圍手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應注意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給藥
圍手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何時用效果好?
圍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是為了保證手術部位暴露時局部組織和血清中抗菌藥物的濃度達到足以殺滅手術過程中沾染細菌的藥物濃度,從而達到預防手術部位感染(SSI)的目的。那么,在什么樣的時機內給藥,預防SSI的效果最佳呢? 看相關研究怎么說 一項Meta分析顯示,給藥至切皮間隔時間<120 min與
婦產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的合理應用
? 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及《衛計委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 和《衛計委辦公廳關于加強克林霉素注射劑臨床使用管理的通知》 ,制訂婦產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用藥方案,本方案僅限于圍手術期預防用藥。??? 1、藥物選擇??? 抗菌藥物的選擇視預防目的而定。為預防術后切口感染
大腸癌圍手術期患者照護
結腸包括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下接直腸,成人結腸全長平均約150cm。結腸癌是來源于腸粘膜上皮的惡性腫瘤,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主要病因:飲食與致癌物質;結腸慢性炎癥;遺傳因素;癌前病變。因此對大腸癌患者照護有其特殊要求。【護理評估】1.術前評估(1)健康史和主訴:評估既往腺
圍手術期患者應長期抗栓治療
圍手術期抗凝治療是一種常見的且需要考慮患者、手術和擴大抗凝和抗血小板藥物排列的情況。術前評估必須解決的是:與圍手術期出血風險相平衡的栓塞事件的風險。手術操作可以分為通常不需要完全撤銷抗凝治療的低出血風險,以及一些與中等或高出血風險相關的操作。如果接受華法林的患者需要中斷抗凝,必需考慮的是簡單地阻斷抗
老年患者圍手術期處理的指導原則
? 老年病人常因機體衰老、臟器功能減退或合并多系統疾病,對麻醉、手術打擊以及疼痛、出血等的耐受力很差,容易發生并發癥,甚至有生命危險。如何做好手術前準備、手術中及手術后監測與處理工作,可確保老年患者手術安全順利,術后盡快康復。實踐證明,經充分的術前準備,精心的術中及術后監測與處理,在最大程度上可
肺癌患者圍手術期的呼吸道護理體會
肺癌患者手術后肺部并發癥多,加強圍手術期呼吸道的護理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其具體護理措施如下:1.? 戒煙? ?? 因為吸煙會**肺、氣管及支氣管,使氣管,支氣管分泌物增加,妨礙纖毛的活動和清潔功能,易致肺部感染,故術前應指導并勸告患者戒煙。2.? 保持呼吸道的通暢? ? 術前痰量超過50
非心臟手術患者圍術期β受體阻滯劑應用中國專家建議
? β受體阻滯劑是治療心血管疾病最常用的藥物之一,但該類藥物在非心臟手術患者圍術期預防心肌缺血的應用存在爭論。最近Bouri等發表薈萃分析,稱由于按照歐洲心臟學學會(ESC)的指南在圍術期應用Β受體阻滯劑而導致大量患者死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關注這一可能影響臨床實踐的爭論,于2014年2月
圍手術期醫學9大進展
? 圍手術期醫學領域的9大頂級研究在以下方面提供了重要數據,包括圍手術期心臟醫學、圍手術期β受體阻滯劑、圍手術期肺部醫學、靜脈血栓栓塞預防、和圍手術期藥物治療。研究者在ACP發布會上表示:“在選擇9篇精彩文章時,我們使用了與內科醫生、改變事件的潛能和證據強度臨床相關性預先設定的標準,優先選擇回答圍手
煙霧病伴蛛網膜下腔出血產婦行剖宮產術圍手術期管理
1.病例報告?1.1病史回顧?1.1.1病史?產婦,28歲,身高160 cm,體重60kg,以“停經37+4周,頭痛2周,加重1d”入院。8歲時曾發生腦梗死(腦梗),診斷為煙霧病,診斷過程不詳,治療后好轉,10歲時再次發生腦梗,出現言語不清癥狀并遺留后遺癥。?產婦入院2周前自覺輕度頭痛,未就診,入院
圍生期心肌病剖宮產麻醉管理病例報告
?患者女,32歲,因“停經39+1周,胸悶7d,加重3d,見紅1d”于2018年11月11日急診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患者未規律產檢,入院前7d無明顯誘因出現胸悶、憋氣,入院前3d加重,不能平臥,伴頭暈。?入院前1d前見紅,就診于外院。產科超聲:孕36+4周。BP130/93mmHg(1mmHg=
圍生期心肌病急診剖宮產麻醉病例分析
圍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cardiomyopathy,PPCM)是一種特發性心肌病,指既往無心臟病史的患者在妊娠末期或產后早期出現的以心力衰竭為主要癥狀的妊娠期心臟病,常伴有心臟擴大,發生率為1∶1000~1∶4000,死亡率為10%~41%。本文就1例發生PPCM產婦的麻醉處理報道如下
圍手術期輸血和輔助治療指南
該指南由一個10人小組制定,包括以下成員:來自美國不同地區的私立和公立醫院的麻醉醫師,一名外科醫師,一名輸血專業的病理學家,一名產科醫師和兩名方法學家。他們按照嚴格的方法學程序更新指南,并使用以下詞匯描述所得證據的強度。支持(support):采用足夠隨機對照試驗(RCT)得到薈萃分析結果,提示臨床
二尖瓣機械瓣膜置換術后腰椎手術患者圍手術期卡瓣...
二尖瓣機械瓣膜置換術后腰椎手術患者圍手術期卡瓣診治分析1.病例資料?1.1 一般資料?患者女性,40歲,身高155 cm,體重76 kg,BMI31.6 kg/m2,因“腰痛伴右下肢疼痛8個月余”入院。既往2010年因風濕性心臟病在我院行人工二尖瓣機械瓣膜置換術,術后口服華法林(生產批號:20171
非心臟手術患者圍術期用阿司匹林或可樂定不改善預后
? 美國心臟病學會年會(ACC2014)公布的POISE-2研究表明,在接受非心臟手術的患者中,圍術期應用阿司匹林或可樂定(clonidine)均不能減少患者死亡或心肌梗死發生率,應用阿司匹林還與額外嚴重出血顯著相關,可樂定則與額外臨床低血壓、心動過緩和非致命性心搏驟停顯著相關。大出血和低血壓是術
術前輸血能降低鐮狀細胞病患者圍手術期并發癥
近期在線發表于《柳葉刀》的一項研究表明,術前輸血能降低鐮狀細胞病患者圍手術期并發癥的發生。目前對于術前輸血能否給鐮狀細胞病患者帶來獲益尚無統一的意見。由于圍手術期并發癥常見于鐮狀細胞患者,英國Guy’s and St Thomas醫院的Jo Howard博士等評估選擇術前輸血患者的其圍手術期并發癥發
圍手術期輸血--我們應慎重對待
?關于圍手術期患者輸血對預后影響的爭論持續了數十年,但是很多問題,尤其是涉及到相關的心血管風險,尚不明確。今年6月英國醫學雜志(BMJ)發表了一篇述評,對目前關于圍手術期輸血的不同看法進行了點評,并建議臨床醫生對此需慎重對待。? ? Memtsoudis 教授指出,盡管有一些研究立場鮮明地指出限制性
跟骨骨折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
? 跟骨骨折是骨科較常見的骨折之一,既往都以保守治療為主,但常出現創傷性關節炎、神經肌腱卡壓等并發癥n1,近年來對于關節內骨折都以手術治療為主。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跟骨骨折患者秘例,其中手術治療74例,經治療后均恢復良好,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
一例圍生期心肌病剖宮產的麻醉處理
圍生期心肌病(PPCM)是一種擴張性心肌病,表現為心影擴大、心室肌變薄、心肌收縮力下降、心衰,常在妊娠后期出現左室功能不全的癥狀,發病率為1:1 500~1:4 000,其發病可能與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有關。PPCM給麻醉和剖宮產手術增加了風險。本文報告1例PPCM患者剖宮產的麻醉處理。?1病歷摘要?
加速康復的代謝手術圍手術期營養管理研究進展
代謝手術是通過外科手術改建患者胃腸道解剖結構,以減輕患者體質量、改善患者代謝紊亂及長期健康狀況的一種手術類型。其適應癥是肥胖或存在相關合并癥,如2型糖尿病、高血壓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等[1]。行代謝手術患者術前常存在營養問題,手術改變了患者消化道解剖結構及營養物質消化吸收的生理過程,進一步增加了其營
圍手術期輸血治療的研究進展(二)
3. 輸血不良反應隨著無菌無熱原技術的提高和一次性輸血器材的應用,過去常見的由熱原引起的發熱反應及細菌引起的污染反應等非免疫性輸血反應已較少見,而免疫性輸血反應如由白細胞抗體引起的非溶血性發熱反應相對增加.除了最常提到的輸血反應,病毒傳播及電解質紊亂以外,輸血亦與手術預后不良,感染風險增加,腫瘤再發
淺談兇險性前置胎盤圍手術期的處理
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二胎產婦在各地都有較快的增長,這也導致疤痕子宮需要剖宮產的產婦不斷增加,疤痕子宮合并完全性前置胎盤并植入的產婦勢必增加。前置胎盤合并植入是產婦圍生期大出血的高危因素,以往報導多以切除子宮來保住產婦生命。目前,隨著對這類產婦病理生理改變認識的提高,以及麻醉技術、手術技術和介入技術的
替羅非班PCI圍手術期治療策略
? 作為冠心病治療的重要手段,PCI可改善心肌缺血并減少由此引發的急慢性不良事件,但PCI在解除冠脈狹窄的同時,由于術中操作對病變斑塊的擠壓、血管內皮的損傷以及支架等器械置入等可促進血小板激活,導致血栓形成,影響患者預后。因此,PCI圍術期強化抗血小板治療能夠明顯降低PCI圍術期及術后長期不良心
圍手術期輸血治療的研究進展(一)
圍手術期由于術前疾病本身引起的病理生理變化或手術操作引起失血,當出現有效循環血容量減少和(或)血液成分明顯變化時,輸血治療十分重要,能挽救病人的生命或有利于病人術后恢復.盡管血液成分的安全性不斷提高,圍手術期輸血仍然存在許多風險和不良反應.而且血液資源有限,血源短缺時有發生.如何提高輸血安全性和選擇
輸血反應處理與圍手術期血液保護
一、圍手術期血液保護和節約用血1、兩個80%。一家綜合性醫院的用血約80%用于手術病人,而手術用血的80%是用于手術中。2、節約用血技術:①嚴格掌握輸血指征(不輸營養血)②減少術中出血(外科和麻醉科醫生的共同責任)③開展自體輸血(輸血科負責采集和保存病人血液)④術中出血的回收⑤合理使用血液和血漿代用
人工肩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護理
? 人工肩關節置換術適用于肱骨頭缺血性壞死、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肩關節腫瘤、嚴重創傷性關節炎。隨著手術技巧的不斷改進和肩關節假體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工肩關節置換已成為保守治療無效的嚴重肩關節疾患的常用有效手段。肩關節置換的術后護理直接影響到肩關節置換術后功能的恢復,2008年至2010年我科共收治2
重度先兆子癇并發心衰行剖宮產術的圍術期管理
1.患者資料?患者,女,31歲,身高147cm,體質量100kg,BMI46.3kg/m2。孕34+6周產檢血壓(BP)最高達182/131mmHg,尿蛋白+++,未正規治療。孕37+3周感下腹不規則疼痛,于2019年6月21日7:45分未辦入院手續平車推入產科,伴頭暈、眼花、惡心、嘔吐、呼吸困難。
淺談引導探條在口腔手術圍麻醉期氣道管理的應用
口腔頜面外科患者常因頜面部炎癥、癜痕攣縮、腫瘤等因素導致張口受限,而需要采用特殊插管器械或者盲探清醒氣管內插管;手術后的包扎固定等均不利于保持呼吸道通暢,故麻醉蘇醒期要隨時準備再次插管以應對拔管后出現通氣不足的突發情況。?對于困難氣道的氣管插管,已有許多應對器械,如:光杖、纖維光導喉鏡、Frova插
圍手術期頑固性低舒張壓致高齡患者骨折內固定術后...3
對于腦卒中高風險的患者的監測,可采用腦電圖和體感誘發電位監測腦缺血,且腦電圖比體感誘發電位敏感度更高。在心臟手術管理中,近紅外光譜技術對腦氧飽和度進行無創的連續監測,有利于早期發現腦血氧飽和度下降,降低圍手術期腦卒中的風險。對高危患者,需要多種監測手段進行互補,術中和術后持續監測。機體在正常生理狀況
圍手術期頑固性低舒張壓致高齡患者骨折內固定術后...2
2.討論 ?腦干梗死是腦梗死最嚴重的一種,是指椎-基底動脈及其分支血管因動脈硬化、栓塞、痙攣、炎癥,導致上述動脈狹窄或閉塞而引起的缺血,從而出現相應的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腦干梗死發病較急,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病死率及致殘率較高。圍手術期腦干梗死高危因素:研究表明,高齡(65歲以上)、高血壓病史、吸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