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開展光頻原子鐘研究
今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獲悉,該所已開始從事光頻原子鐘研究。 光頻原子鐘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研究方向。相對于傳統微波原子鐘,它利用原子(離子)在光學波段的躍遷輻射,穩定度、不確定度明顯提升,可以預期光頻基準鐘和守時鐘的發展將對下一代導航定位、時間保持等應用方向產生深遠影響,將整體提升國家時頻體系的守時能力,增強引力波探測等前沿科學的研究水平。 據了解,根據應用方式的不同,原子鐘可分為基準鐘和守時鐘。基準鐘是“秒”定義的復現裝置,能夠輸出標準頻率。由于對頻率的極高要求,通常情況下基準鐘更為復雜,并經常需要科研人員調試維護,否則難以長時間連續運行。 守時鐘是實現時間連續不間斷產生和保持的原子鐘,它要求在工作周期內時間和頻率的產生不中斷、不跳變,需要具有很好的短期穩定度、長期穩定度和連續運行能力。 守時鐘和基準鐘協調運行,形成了當前基準鐘駕馭守時鐘的時間頻率體系。全世界的時間標準是統一的,稱為協調世界時(UTC)......閱讀全文
爭相制造世界第一個核時鐘-或將顛覆原子鐘黃金標準
1967年,CIPM(國際計量大會)定義秒是銫 133原子(Cs133)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的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所持續的時間。 原子鐘是目前計時的黃金標準。這些裝置基于原子的兩個狀態之間的轉變來測量時間。 在Nature 的兩篇論文中,Masuda等人和Sei
姚守拙:“守”得真誠,“拙”得可敬
“守”得真誠、“拙”得可敬。這是人們對一位湖大老教授,中科院院士、農工黨湖南省委原主委、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姚守拙的評價。 1936年,姚守拙出生于上海松江縣。日本人的槍炮聲、轟炸聲是他搖籃里可怕的夢魘。祖父被日本人殺害的慘痛是他一輩子負在身上的棘條。家仇國恨讓他從小就在心靈里深深扎下了立志
我國開展光頻原子鐘研究
今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獲悉,該所已開始從事光頻原子鐘研究。 光頻原子鐘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研究方向。相對于傳統微波原子鐘,它利用原子(離子)在光學波段的躍遷輻射,穩定度、不確定度明顯提升,可以預期光頻基準鐘和守時鐘的發展將對下一代導航定位、時間保持等應用方向產生深遠影響,將整體提升
研究首次對比3個頂級原子鐘精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5005.shtm 原子鐘的心臟? ? ? 圖片來源:新加坡國立大學 三維量子氣體原子鐘? ? ?圖片來源:G.E. Marti/JILA ?用原子鐘尋找暗物質? ? ?圖
最精準鋁原子鐘展示愛因斯坦相對論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23日報道,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的物理學家使用一對世界上最精確的原子鐘,揭示了日常生活中的“時間膨脹”效應。研究表明,離地球重力源越遠,時間過得越快。雖然這種差異很難被人覺察,但卻從更貼合實際的層面證明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準確性。研究發表在24日
《科學》:美華裔科學家另類驗證相對論
愛因斯坦相對論描述重力對時間流逝的影響,推斷時間流逝速度取決于人所處位置:時鐘距離重力源越遠,運轉越快;反之,越靠近重力源,運轉越慢。 依照這一理論,美國科學家借助超級精準時鐘驗證處于不同高度的時鐘速度變化,結果發現所處位置越高,時間過得越快,或可理解為,人“老”得越快。精化原
科學家研發新型時鐘-用原子稱重方式計時
據國外媒體報道,物理學家近日表示,一種新型的時鐘可以通過稱重原子的方式計時。和標準的原子鐘相比,它的工作原理有著很大的不同,這種新型時鐘能更加精確地記錄時間。 標準的原子鐘利用了原子吸收電磁輻射這一原理,如某些特定頻率的光,它的內部結構可以從一個量子態跳躍到另一個量子
NIST團隊利用光學技術研發下一代微型芯片級原子鐘
NIST下一代微型原子鐘的核心是一個芯片上的蒸汽電池(以高“光學”頻率滴嗒),圖為顯示在一粒咖啡豆旁。玻璃電池(芯片中的方形窗口)含有銣原子,其振動提供時鐘的滴嗒。整個時鐘由三個微晶片組成,外加輔助電子和光學元件。 核心組件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物理學家及其團隊展示了一種實
研究人員稱:新光學晶格鐘或將重新定義時間
我們曾經使用地球的自轉來測定時間,地球自轉一圈相當于一天。但是由于地球旋轉時在它的軸線上搖擺,因此有的日子會出現長短變化。我們現在使用的是原子鐘,它已經被證實是一種非常精準的計時方法,而且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國際單位制中用于定義秒。但是研究人員對另一種光學晶格鐘進行測試后發現它更準確。法國研
高校女教師困境:當生育時鐘與考核時鐘同時響起
3個月前,37歲的高校女教師王漾生下了小孩,但她并未沉浸于初為人母的喜悅。按照她任職學校“非升即走”的制度,若考核期內未能晉升副教授者,王漾就面臨離職風險。今年是她考核期的最后一年,論文還沒發夠的她在每天短暫的睡眠中,一遍又一遍地夢到考試。 近十年來,隨著新聘任機制的全面推開,中國相當多的高校實
科學家根據相對論發現:人住得越高老得便越快
華裔科學家周欽文和他的團隊研制的超精準原子鐘。 華裔科學家根據相對論發現:一個生活在紐約102層帝國大廈樓頂上的人比生活在樓底大街上的人每秒衰老速度快1.04億分之一秒。 據新華社電?愛因斯坦相對論描述重力對時間流逝的影響,推斷時間流逝速度取決于人所處位置:時鐘距離重力源越遠,運轉越快;反之,越
重訂的遺傳-時鐘-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一種可能減緩細胞衰老過程的方法,使用一個振蕩的基因"時鐘"。在測試中,發現酵母細胞的壽命明顯長于那些沒有的細胞。我們都害怕的熟悉的衰老癥狀從細胞層面開始。 構成人體的數萬億個細胞中的每一個都在其一生中經歷了一連串的分子變化,承受著不同類型的損害,直到最后
芯片內部時鐘電路原理
芯片內部時鐘電路原理芯片內部時鐘電路是一種用于提供芯片內部時鐘信號的電路。它通常由一個振蕩器、一個分頻器和一個時鐘控制器組成。振蕩器是一種電路,它可以產生一個固定頻率的時鐘信號。振蕩器可以是晶體振蕩器(XO)、外部振蕩器或內部振蕩器。分頻器是一種電路,它可以將振蕩器產生的時鐘信號除以一個固定的數字,
2.4公里!激光穩定傳輸距離創新紀錄
科技日報北京1月25日電 (記者劉霞)澳大利亞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雜志上撰文稱,其研發的激光系統創下了激光在大氣中穩定傳輸距離的新紀錄——2.4公里,穩定性為此前系統的100多倍。這一最新進展有助于科學家構建原子鐘,驗證相對論等物理學原理,測試與暗物質有關的理論以及幫助將探測器送入太空等
白衣執甲-守“健康中國”
核酸檢測點、發熱門診、隔離病區、重癥監護病房……初夏的北京,10萬多名護士堅守“戰疫”一線,為挽救患者生命、護佑人民健康沖鋒在前。護士,是與患者接觸最密切的一群人,也是人生老病死整個過程的見證者。目前,全國注冊護士總數已經突破500萬人。隨著大眾對護理服務要求和需求的提升,護理事業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日本打造最精準原子鐘-可探測地球引力變化
北京時間4月7日消息,日本專家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研制出迄今為止制造的精準度最高的原子鐘。這臺光晶格鐘靈敏度極高,能夠探測到地球引力發生的變化,允許科學家測量時間的精度達到令人吃驚的17位數。此外,它也可用于大幅改進GPS跟蹤系統,探測最小10厘米的高度差。 日本研究小組表示
首次達到小數點后18位:原子鐘比較測量精度創新高
原子鐘在基礎物理研究中有廣泛應用,但是頻率比的測量精度在近10年中幾乎沒有提升。本研究對27Al+,87Sr,171Yb組成的原子鐘網絡測量了頻率比,并得到了對超輕玻色子暗物質與標準模型場的潛在耦合的改進約束。該進展為移動、機載和遠程光學時鐘網絡奠定了基礎,這些網絡將用于測試物理定律并改善國際計
有望改寫現今的定時標準,最精確的時鐘即將誕生核鐘
1967年,CIPM(國際計量大會)定義秒是銫 133原子(Cs133)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的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所持續的時間。 原子鐘是目前計時的黃金標準。 這些裝置基于原子的兩個狀態之間的轉變來測量時間。 在Nature 的兩篇論文中,Masuda等人和Se
活細胞“內部時鐘”首次找到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11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利用先進的熒光顯微鏡技術,首次對人體活細胞內細胞核的形狀變化進行了動態研究,發現細胞核表現出快速波動性,這種“內部時鐘信號”標志著人類首次找到表征細胞周期改變的物理特性,為理解生命物質構成和疾病成因提供新途徑。 之前的相關研究,只能將發育到生命周
海里的時鐘--氟氯烴
早上看科學新聞,看到了一條不大不小的消息。米國科羅拉多大學大石頭(Boulder)分校(下面簡稱科大)在昨天(5月16日)發表在《自然》雜志上一項研究說自九十年代初期以來就被禁止生產的一種作為冰箱和空調致冷劑的化合物氟利昂在2012年后居然又有開始重新溜回大氣趨勢。這個發現原理上很簡單 ?-因為
堅持嚴格守關-鑄就伊利品質
1%的不合格,到了消費者手里,就是100%的不合格。所以,企業必須做到每一個細節的完美無缺,才能確保消費者的食用安全。作為唯一一家符合奧運、世博雙標準,為奧運、世博提供乳制品的中國乳企領頭羊,伊利始終將產品質量作為企業的生命線,不斷加強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作,將食品安全貫穿于生產
“糧安工程”是“守底線”工程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財政部聯合發布《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規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本報記者就《規劃》相關問題采訪了國家糧食局有關負責人。 記者:為什么要制定《規劃》? 答: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糧食流通設施條件得到較大改善,為保證糧食收儲供應、
光學時鐘“升天”助力精準導航
科學家們對于精準時間的追求從未停止,目前世界上最準的時鐘當屬光學時鐘。雖然早有研究人員提出將光學時鐘應用到衛星上,以提升衛星定位的準確程度,但如何保持光學時鐘在太空中與地球上一樣穩定發揮,一直是爭論的焦點。 1小時由60分鐘組成,1分鐘由60秒組成,那么1秒鐘有多長?它是時鐘上秒針的一格,也
全球最準確時鐘美國問世-兩億年誤差不足一秒
綜合媒體報道,美國華裔科學家葉軍領導一個研究小組成功制造出全球最準確的時鐘,兩億年誤差不足一秒。?它是一個鍶(strontium)原子鐘,比銫(caesium)原子噴泉鐘更要準確得多,估計將可大大促進不同的電訊網絡的發展,以及使全球各地的船只導航變得更為準確。?此鐘時針根據數千顆存于雷射柵極的鍶原子
氫銣原子鐘,導航更精準
日前,我國采取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了北斗三號第三、四顆組網衛星,這兩顆衛星上均裝載了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制的一臺高精度銣原子鐘和一臺星載氫原子鐘,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原子鐘是利用原子躍遷頻率穩定的特性來獲取精準時間頻率信號的設備,其研發涉及量子物理學、電學、結構力學等眾多學科,
一秒時間有了迄今最精確測量值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770.shtm 科技日報北京4月3日電?(記者劉霞)據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官網1日報道,在一項最新研究中,該機構反物質工廠的科研團隊結合銫和反銫原子振蕩并取平均值,對秒進行了迄今最精確的測量并定義為
廣義相對論有了迄今最高精度測量
美國天體物理聯合實驗室(JILA)的物理學家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時間膨脹效應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小尺度的測量,結果表明,兩個相隔僅一毫米的微小原子鐘,確實以不同的速度運轉。16日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論文描述了這一實驗,并提出了如何使原子鐘比當今最好的設計精確50倍的方法,或為揭示相對論和引力如何與量
單個光子糾纏3000個原子-有望制造更快量子計算機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貝爾格萊德大學的物理學家開發出一種新技術,使用單個光子成功實現了與3000個原子的糾纏,創下了迄今為止粒子糾纏數量的新紀錄。該技術為創建更復雜的糾纏態奠定了基礎,未來有望借此制造出運算速度更快的量子計算機和更精確的原子鐘。相關論文發表在今天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論文第一作者
一種采用無線遙控修改時鐘數據的LED時鐘顯示屏設計
led時鐘顯示屏的長時間使用,會產生一定的累加誤差,故使用一段時間需進行校正,但大屏幕時鐘顯示器,通常懸掛在較高處,時間的調整與修改需工作人員爬到高處進行操作,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如何完善電路結構,設計出安全、實用的遙控電路是很多電子愛好者一直關注的問題。本系統設計了一種采用無線遙控修改
超精密原子鐘布下“天羅地網”抓捕暗物質
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道,研究人員正在建立一個由迄今最精確的計時器——原子鐘組成的網絡,以“抓捕”暗物質。暗物質是一種看不見的物質,據信約占宇宙所有物質的六分之五。 暗物質通過其對恒星和星系運動的引力效應來宣示自身的存在,但科學家一直未厘清它由什么構成。目前,所有已知粒子作為暗物質備選粒子的可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