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根據相對論發現:人住得越高老得便越快
華裔科學家周欽文和他的團隊研制的超精準原子鐘。 華裔科學家根據相對論發現:一個生活在紐約102層帝國大廈樓頂上的人比生活在樓底大街上的人每秒衰老速度快1.04億分之一秒。 據新華社電 愛因斯坦相對論描述重力對時間流逝的影響,推斷時間流逝速度取決于人所處位置:時鐘距離重力源越遠,運轉越快;反之,越靠近重力源,運轉越慢。 依照這一理論,美國科學家借助超級精準時鐘驗證處于不同高度的時鐘速度變化,結果發現所處位置越高,時間過得越快,或可理解為,人“老”得越快。 華裔科學家研制 人類最精準計時器 實驗由美國科羅拉多州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物理實驗室華裔科學家詹姆斯?周欽文(音譯)引領的團隊操作完成。今年初,為完成這項實驗,周欽文的團隊首先研制出一種超精準原子鐘。這種原子鐘以單粒鋁原子為基準,精準度為運行37億年后誤差不超過正負1秒。 作為人類現有最精準計時器,它的精準程度超出先前最精準汞原子鐘兩倍以上。 依照周欽文......閱讀全文
澳大利亞科學家研制原子鐘測量宇宙基本常數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西澳大利亞大學副教授約翰-邁克菲倫領導的研究小組正在與時間賽跑,研制精確度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原子鐘。他們的原子鐘將用于一項實驗,測量宇宙的一個基本常數。邁克菲倫等人研制的原子鐘采用稀土元素鐿的原子制造。他說:“與其將它們看成鐘表,我更喜歡將它們視為人類的終極精度機器。”
科學家提出用原子鐘網絡來尋找暗物質的新設想
暗物質影響著星系的形成,無處不在卻難以捉摸。最近,美國和加拿大物理學家提出,為我們提供城市導航的GPS(全球定位系統)設備有可能成為直接探測和測量暗物質的強大工具。研究小組在今年召開的科學會議上提出了這一理論,被科學團體廣為接受,相關論文提前在線發表于今天的《自然·物理學》雜志上。 據物理學家
氫銣原子鐘,導航更精準
日前,我國采取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了北斗三號第三、四顆組網衛星,這兩顆衛星上均裝載了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制的一臺高精度銣原子鐘和一臺星載氫原子鐘,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原子鐘是利用原子躍遷頻率穩定的特性來獲取精準時間頻率信號的設備,其研發涉及量子物理學、電學、結構力學等眾多學科,
我國開展光頻原子鐘研究
今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03所獲悉,該所已開始從事光頻原子鐘研究。 光頻原子鐘是近年來快速發展的研究方向。相對于傳統微波原子鐘,它利用原子(離子)在光學波段的躍遷輻射,穩定度、不確定度明顯提升,可以預期光頻基準鐘和守時鐘的發展將對下一代導航定位、時間保持等應用方向產生深遠影響,將整體提升
原子鐘可更精確測量時空扭曲
《自然》近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下一代光學原子鐘能比現有方法更精確地測量地球表面時空的引力扭曲。這些鐘可用于探測引力波、檢測廣義相對論、尋找暗物質。 時間的流逝并非絕對,而是取決于給定的參照標準。因此,時鐘測量很容易受到相對速度、加速度和重力勢的影響。重力勢增加會導致山頂的鐘比地面的鐘走得
專家詳解導航衛星的“心臟”——原子鐘
前不久,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傳來喜訊,該集團二院203所啟動汞離子微波鐘研制。作為新一代原子鐘,它有望應用于下一代北斗導航衛星。 有人可能會犯迷糊:原子鐘是什么鐘,跟導航有什么關系?203所星載氫鐘主管設計師王文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原子鐘就是導航衛星的心臟。 從根本上說,導航的核心就是
原子鐘比較測量精度首次達到小數點后十八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5000.shtm 科技日報北京3月24日電 (記者張夢然)科學家們正在以空前準確度部署并比較原子鐘。據英國《自然》雜志24日發表的一項物理學最新成果,科學家以迄今最高的準確度詳細比較了基于鋁、鍶、
最精準鋁原子鐘展示愛因斯坦相對論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23日報道,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的物理學家使用一對世界上最精確的原子鐘,揭示了日常生活中的“時間膨脹”效應。研究表明,離地球重力源越遠,時間過得越快。雖然這種差異很難被人覺察,但卻從更貼合實際的層面證明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準確性。研究發表在24日
研究首次對比3個頂級原子鐘精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5005.shtm 原子鐘的心臟? ? ? 圖片來源:新加坡國立大學 三維量子氣體原子鐘? ? ?圖片來源:G.E. Marti/JILA ?用原子鐘尋找暗物質? ? ?圖
超精密原子鐘布下“天羅地網”抓捕暗物質
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道,研究人員正在建立一個由迄今最精確的計時器——原子鐘組成的網絡,以“抓捕”暗物質。暗物質是一種看不見的物質,據信約占宇宙所有物質的六分之五。 暗物質通過其對恒星和星系運動的引力效應來宣示自身的存在,但科學家一直未厘清它由什么構成。目前,所有已知粒子作為暗物質備選粒子的可能解
原子鐘精度提升將推動物理學進步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聯合成立的美國天體物理聯合實驗室(JILA)的科學家們,成功開發出了迄今已知最精確的原子鐘。這款原子鐘不僅能精準計時,還有助在廣闊的空間范圍內進行精準導航,并搜索新粒子。相關論文已經被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雜志接收。物理學家組織網在本月稍
下一代光學原子鐘可用于探測引力波
英國《自然》雜志29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物理學研究指出,下一代光學原子鐘已經能比現有方法更精確地測量地球表面時空的引力扭曲。這一成果可用于探測引力波、檢測廣義相對論以及尋找暗物質。 時間的流逝并非絕對,而是取決于給定的參照標準。因此,時鐘的測量很容易受到相對速度、加速度和重力勢的影響。重力勢增加
上億年誤差1秒-冷原子鐘中國造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7998.shtm 精確計時的應用范圍 (百度網) 沒有鐘擺,也沒有秒針走動的滴答聲,一只“長相”完全不符合人們對鐘的預期的黑色圓柱體搭乘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來到太空,
《科學》:美華裔科學家另類驗證相對論
愛因斯坦相對論描述重力對時間流逝的影響,推斷時間流逝速度取決于人所處位置:時鐘距離重力源越遠,運轉越快;反之,越靠近重力源,運轉越慢。 依照這一理論,美國科學家借助超級精準時鐘驗證處于不同高度的時鐘速度變化,結果發現所處位置越高,時間過得越快,或可理解為,人“老”得越快。精化原
日本打造最精準原子鐘-可探測地球引力變化
北京時間4月7日消息,日本專家組成的一個研究小組研制出迄今為止制造的精準度最高的原子鐘。這臺光晶格鐘靈敏度極高,能夠探測到地球引力發生的變化,允許科學家測量時間的精度達到令人吃驚的17位數。此外,它也可用于大幅改進GPS跟蹤系統,探測最小10厘米的高度差。 日本研究小組表示
上海光機所脈沖光抽運銣原子鐘研究取得突破
中科院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王育竹院士領導的新型星載原子鐘課題組在脈沖光抽運銣原子鐘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課題組在2012年12月15日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光學快報》上發表的論文[Opt. Lett. 37, 5036 (2012)]中,首次報道了利用基于磁光旋轉效應的正交偏振探測技術探測氣
首次達到小數點后18位:原子鐘比較測量精度創新高
原子鐘在基礎物理研究中有廣泛應用,但是頻率比的測量精度在近10年中幾乎沒有提升。本研究對27Al+,87Sr,171Yb組成的原子鐘網絡測量了頻率比,并得到了對超輕玻色子暗物質與標準模型場的潛在耦合的改進約束。該進展為移動、機載和遠程光學時鐘網絡奠定了基礎,這些網絡將用于測試物理定律并改善國際計
科學家根據相對論發現:人住得越高老得便越快
華裔科學家周欽文和他的團隊研制的超精準原子鐘。 華裔科學家根據相對論發現:一個生活在紐約102層帝國大廈樓頂上的人比生活在樓底大街上的人每秒衰老速度快1.04億分之一秒。 據新華社電?愛因斯坦相對論描述重力對時間流逝的影響,推斷時間流逝速度取決于人所處位置:時鐘距離重力源越遠,運轉越快;反之,越
原子鐘可模擬研究磁體內部電子的量子行為
據《新科學家》雜志網絡版近日報道,世界上最精準的計時器原子鐘又添了一個新功能:科學家可將它用作量子模擬器,來研究磁體內部電子的量子行為,以更深入地了解量子世界的奧秘。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 物理學中有許多難以解答的問題,因為它們的基本行為受錯綜復雜的量子力學規則支配,比如
高性能小型化相干布居囚禁原子鐘問世
日前,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NTSC)研究員張首剛和云恩學帶領的原子鐘研究團隊研制出高性能小型化相干布居囚禁(CPT)原子鐘,解決了高性能CPT原子鐘難以小型化的瓶頸問題。 時間是目前測量精度最高的物理量,基于光晶格的鍶原子光鐘穩定度可達E-19量級,但是因其體積過于龐大而不便于攜帶。國際上的
高性能小型化相干布居囚禁原子鐘問世
高性能小型化CPT原子鐘實驗構型與頻率穩定度測試結果 云恩學供圖 日前,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NTSC)研究員張首剛和云恩學帶領的原子鐘研究團隊研制出高性能小型化相干布居囚禁(CPT)原子鐘,解決了高性能CPT原子鐘難以小型化的瓶頸問題。 時間是目前測量精度最高的物理量,基于光晶格的鍶原子光鐘
天宮二號空間冷原子鐘實現預定科學目標
2016年9月2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發射并順利進入運行軌道。由中國科學院牽頭負責的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在天宮二號上開展了十四項體現國際科學前沿和高技術發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其中包括世界首臺太空運行的冷原子鐘。在軌近兩年時間里,冷原子鐘運行正常、狀態良好、性能穩定,完成了全部既
三千萬年誤差小于1秒-“高冷”原子鐘怎樣煉成
“在過去二十年有很多人努力要把冷原子鐘送到空間,中國第一次展示了空間冷原子鐘實驗,這是一項驚人的技術成就。” “在太空中進行冷原子實驗是當前最有吸引力的前沿方向,由于中國的重要貢獻,世界上第一次完成了這樣的實驗。” “隨著實驗的成功,中國在天基冷原子傳感器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 天宮
中國正研發高精度時頻柜-助量子力學跨越發展
記者日前從我國原子鐘研制權威部門獨家獲悉,中國科學家正在為我國未來空間站研發的一臺科學儀器將有可能為量子力學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據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第二研究院203所研究員高連山介紹,這臺名為“高精度時頻柜”的儀器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氫原子鐘、銣噴泉以及鍶原子光鐘。時頻柜將會被安放在我國未來
全球最準確時鐘美國問世-兩億年誤差不足一秒
綜合媒體報道,美國華裔科學家葉軍領導一個研究小組成功制造出全球最準確的時鐘,兩億年誤差不足一秒。?它是一個鍶(strontium)原子鐘,比銫(caesium)原子噴泉鐘更要準確得多,估計將可大大促進不同的電訊網絡的發展,以及使全球各地的船只導航變得更為準確。?此鐘時針根據數千顆存于雷射柵極的鍶原子
快節奏生活,地球自轉為何也在“趕時間”?
長期來看,地球自轉趨于變慢,科學家預計再過1億年,一天可以增加半小時;而在稍短的時間尺度內,比如未來幾萬年或幾十萬年,隨著月球的潮汐力減弱等,地球自轉減速則會趨緩。 8月25日,第二屆中國空間科學大會在山西太原舉辦。會上,原子鐘作為一個重要話題被提及。 作為最精確的計時工具,原子鐘在人類計時史上
203所65年,葉德培回憶計量發展
日前,為慶祝航天科工203所建所六十五周年,落實青年精神素養提升工作要求,203所召開“回望計量發展歷程,傳承前輩奮斗精神”紅旗宣講活動。邀請203所原副總工程師、總計量師葉德培,科技委高主任,為青年職工講述航天計量事業的艱辛發展歷程,講授原子鐘的曲折研制經歷,引領新時代航天計量人弘揚航天精神、
牛津大學實驗室預售天價“富勒烯”-每克近10億元
你還在天真地認為鉆石、鉑金等貴金屬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商品嗎?如果是,那你就過時了!據美國獵奇新聞網站“odditycentral.com”12月23日報道,近日,英國牛津大學實驗室預售其2014年研發成功的人造碳基材料——富勒烯(fullerene),每克價格近10億元。 富勒烯又名巴基球(bu
2.4公里!激光穩定傳輸距離創新紀錄
科技日報北京1月25日電 (記者劉霞)澳大利亞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雜志上撰文稱,其研發的激光系統創下了激光在大氣中穩定傳輸距離的新紀錄——2.4公里,穩定性為此前系統的100多倍。這一最新進展有助于科學家構建原子鐘,驗證相對論等物理學原理,測試與暗物質有關的理論以及幫助將探測器送入太空等
CIS推選關亞風、年夫順、張化光、劉亮參評院士候選人
經我會2019年2月21日召開的推選院士專家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東北大學張化光同志、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劉亮同志、中電科儀器儀表有限公司年夫順同志、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關亞風同志獲得我會院士準推選人資格,我會擬向中國科協推選張化光同志、劉亮同志參加中國科協組織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