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合外泌體提高腫瘤免疫治療效果。
外泌體是細胞分泌產生的一種囊泡型天然生物顆粒,在體內具有獨特的轉運路徑和生物學功能,以此創建的新劑型有望在體內復雜環境下實現精準遞送和預期療效,在腫瘤個體化治療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4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過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發表最新論文。他們創建了嵌合外泌體,實現了淋巴結和腫瘤組織的雙重靶向,以此激活了淋巴結內免疫應答并改善了腫瘤免疫微環境,通過上述雙效協同機制,在多種動物模型上顯著抑制了腫瘤進展,為腫瘤免疫治療帶來了新思路。 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王雙博士為該論文第一作者,馬光輝研究員和魏煒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 腫瘤免疫療法可以調動機體自身的免疫細胞識別殺傷腫瘤,是極具潛力的腫瘤治療新策略。現有的大部分腫瘤免疫治療側重于提升體內免疫細胞功能和數量,但通常難......閱讀全文
嵌合外泌體提高腫瘤免疫治療效果。
外泌體是細胞分泌產生的一種囊泡型天然生物顆粒,在體內具有獨特的轉運路徑和生物學功能,以此創建的新劑型有望在體內復雜環境下實現精準遞送和預期療效,在腫瘤個體化治療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4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過程工程所)生化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
嵌合RNA外泌體疫苗治療突變非依賴腫瘤獲揭示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暨南大學教授張灝團隊聯合荷蘭格羅寧根大學和汕頭大學等單位以嵌合RNA作為腫瘤新生抗原,研制出嵌合RNA外泌體疫苗,并開展了食管癌免疫治療的實驗研究。相關研究日前發表于Journal Extracellular Vesicles(JEV)。熊梟和柯秀榮博士為該論文第一作者。
肺癌治療新思維:靶向腫瘤衍生外泌體免疫治療
肺癌是全球最常見癌癥之一,也是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的兩種組織學亞型為NSCLC和SCLC,其中NSCLC包含80%以上的肺癌,如腺癌,鱗狀細胞癌和大細胞癌。外泌體是起源于大多數細胞的小囊泡,廣泛分布于生物體液,如唾液,血漿,尿液和母乳中。外泌體能夠通過轉移其內含物,如RNA(mRNA和非
科學家揭示了腫瘤免疫治療中腫瘤外泌體對NK細胞的影響
腫瘤來源的外泌體(TDEs)在癌癥生物學的多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很多研究結論明顯顯示,TDES還可以通過負面影響抗腫瘤免疫來促進腫瘤生長。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NK)作為免疫監測系統的重要前哨細胞,在不需要額外激活的情況下,可以提前識別惡性細胞,并抑制腫瘤的發展和轉移
《Cell》:PD1靶點的境外戰場腫瘤外泌體與免疫治療
近年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經成為一種革命性癌癥免疫治療方法,然而該療法只對10-30%患者有效果。為了探索背后的機理,來自舊金山加州大學Robert Blelloch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顛覆當前癌癥免疫治療理論的答案,并發表在2019年4月4日Cell上。 Robert Blelloch認為
外泌體納米免疫治療膠質瘤的方法
膠質瘤約占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25%,平均死亡率為4.43/100000,每年死亡16606例。手術切除聯合放療和烷化劑化療的標準療法療效甚微,中位生存期為16個月。經過深入的研究和臨床工作,人們對神經膠質瘤的了解越來越多。然而,在治療方面還沒有重大突破。因此,迫切需要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一文了解腫瘤轉移與外泌體
腫瘤轉移是癌癥致死的首要原因。長久以來,對腫瘤轉移機理的研究一直聚焦于腫瘤與機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然而在近年來,由于外泌體被發現可以作為包括腫瘤在內細胞之間信息傳遞的一種新方式,腫瘤轉移研究領域再度變得火熱起來。我所(腫瘤轉移的預警和預防研究所)以謝曉東博士為首的外泌體研究小組一直致力于研究腫瘤轉
外泌體的前世今生與腫瘤診斷治療
1983年華盛頓大學的CLIFFORD HARDING在JCB發表文章,使用電鏡發現了微囊體。1985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生物化學系的BIN-TAO PAN,利用電鏡發現了類似的現象,結果也發表在JCB。兩年后,麥吉爾大學的實驗室在JBC的文章,使用了EXOSOMES(外泌體)。 外泌體最早認為
暨南大學張灝教授團隊:唾液外泌體檢測腫瘤嵌合RNA
外泌體作為液態活檢的三駕馬車之一,特點和優勢日益凸顯,比如外泌體存在于各種細胞,外泌體檢測不僅可用血液標本還可以用其它體液標本,外泌體不僅可以檢測DNA,還可檢測RNA和蛋白質等。外泌體液態活檢在伴隨診斷和腫瘤早診早篩方面的應用前景,越來越受到重視。 和傳統的液體活檢材料血液標本相比,唾液活
什么是外泌體
什么是外泌體人到中年,最難以啟齒的矛盾便是臉上越來越多的皺紋和內心與日俱增的“抗老需求”之間的矛盾。為了今天的容顏不被明天改變,什么玻尿酸、水光針甚至是干細胞美容,我都勇于“嘗鮮”。而作為美容界的后起之秀——“外泌體”,我更是不愿錯過。畢竟它雖然是近兩年興起的美容模式,但其發展歷史也已經有40多年了
什么是外泌體
什么是外泌體人到中年,最難以啟齒的矛盾便是臉上越來越多的皺紋和內心與日俱增的“抗老需求”之間的矛盾。為了今天的容顏不被明天改變,什么玻尿酸、水光針甚至是干細胞美容,我都勇于“嘗鮮”。而作為美容界的后起之秀——“外泌體”,我更是不愿錯過。畢竟它雖然是近兩年興起的美容模式,但其發展歷史也已經有40多年了
什么是外泌體?
什么是外泌體人到中年,最難以啟齒的矛盾便是臉上越來越多的皺紋和內心與日俱增的“抗老需求”之間的矛盾。為了今天的容顏不被明天改變,什么玻尿酸、水光針甚至是干細胞美容,我都勇于“嘗鮮”。而作為美容界的后起之秀——“外泌體”,我更是不愿錯過。畢竟它雖然是近兩年興起的美容模式,但其發展歷史也已經有40多年了
神秘的外泌體
隨著測序技術的不斷發展,癌癥的體液活檢技術逐漸壯大。體液活檢,顧名思義,是通過人體的體液(血液、尿液等)檢測診斷疾病的一種技術。由于體液活檢便捷而不失精準,被《麻省理工大學科技評論》評選為"2015十大突破"之一。摩根大通甚至認為癌癥的體液活檢是一個千億美元級的大市場。 體液活檢目前檢測的
外泌體來自哪里
外泌體是指包含了復雜 RNA 和蛋白質的小膜泡 (30-150nm),現今,其特指直徑在40-100nm的盤狀囊泡。1983年,外泌體首次于綿羊網織紅細胞中被發現, 1987年Johnstone將其命名為“exosome”。多種細胞在正常及病理狀態下均可分泌外泌體。其主要來源于細胞內溶酶體微粒內陷形
外泌體是什么
外泌體于1983年首次被發現,是由于細胞膜內吞形成內體,內體限制膜發生多處凹陷,向內出芽形成微囊泡,從而形成的具有動態亞細胞結構的多囊泡體。大多數類型的細胞均可分泌外泌體。構成外泌體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核酸和脂質。外泌體有多種分泌途徑,對細胞間通信、疾病的傳播及組織修復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外泌體與受
外泌體決定腫瘤轉移的器官特異性
一項研究表明,腫瘤細胞通過釋放外泌體,使受納器官做好準備,形成轉移灶。 癌細胞通過血液由起源部位傳播擴散到遠處器官是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這個過程并不隨機;相反,一些種類的癌癥細胞會通過一系列分子程序,優先尋找特定器官,并在該處筑巢。這種尋找目的地的行為涉及到逃避原發腫瘤的癌細胞(有時也被稱
關于外泌體的腫瘤應用研究進展
外泌體是由多種活細胞通過內吞-融合-外排等一系列生物學機制而形成的,具有脂質雙層膜結構的納米級微小囊泡。其最早是在1983年由Johnstone RM等研究羊成熟網織紅細胞過程中囊泡的形成時發現,在生理和病理條件下,都可以被一些細胞以胞吐的方式所釋放,如:免疫細胞、干細胞、腫瘤細胞,且廣泛分布于
外泌體與腫瘤細胞轉移及惡化的關聯
腫瘤的形成和惡化過程不僅與腫瘤細胞彼此間的相互作用有關,還和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所構成微環境的相互作用有關。例如,從很早開始科學家們就觀察,在很多的腫瘤組織中浸潤著正常的免疫細胞,而臨床認為慢性炎癥會增加產生腫瘤的風險。此外,有報告顯示成纖維細胞和內皮細胞等細胞構成的腫瘤微環境,有助于腫瘤細胞的增
外泌體在腫瘤診斷中的研究進展
外泌體在1983年被*報道,在網織紅細胞中發現,但由于早期對外泌體認識的不足,所以在起初,其僅被人們認為是細胞外的“垃圾”。在正常組織細胞中,外泌體主要參與調節免疫應答反應以及細胞的突觸生理功能。在病理組織細胞中,人們主要是研究外泌體在腫瘤診治中的作用和功能。研究表明,外泌體通過細胞間的交流通訊廣泛
外泌體是什么?外泌體(Exosome)研究正確打開方式
外泌體曾經被認為是細胞卸載廢物的一種方式,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們對外泌體的看法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已經開始認識到,外泌體是從細胞中釋放出來的,通過其RNA,蛋白質,脂質和DNA的載體充當信號載體和組織重塑者。參與癌癥,炎癥,免疫,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心臟細胞功能。外泌體在這些基本生物過程中的作用,它們作
外泌體研究深度剖析
一申請國自然沒保障,外泌體來助攻 2018年國自然申請馬上就要展開,科研界一年一度的壓軸大戲又要上演。中了國自然,新的一年安安心心搞科研,舒舒服服過大年;沒有中,那可能意味著接下來又是緊衣縮食的一年。在這里云序小編先衷心的祝福各位老師2018新年快樂,開春申請的基金都能中,所有的實驗都成功
外泌體速通手冊
01 應用 鑒于外泌體介導的疾病發病機制的證據越來越多,至少有四種策略可用于影響外泌體驅動的疾病,涉及抑制外泌體功能的各個方面。這些策略包括它們的產生,釋放,細胞攝取或靶向促發疾病的特定外泌體組分。抑制外泌體介導的發病機制在癌癥中具有原型相關性,其中外泌體與腫瘤發生和腫瘤相關病理學的許多方面密切相關
細胞外泌體是什么
外泌體——是一類有細胞釋放的細胞外囊泡。外泌體的特點見正文。細胞外囊泡——簡稱EV,是由細胞釋放的各種具有膜結構的囊泡結構統稱,這些囊泡的直徑可以從30、40nm到8、9um。細胞外囊泡有不同的亞群,而目前研究最火熱的是外泌體這個亞群。然而由于目前很難純化到非常純的外泌體亞群,人們純化到的通常是直徑
當腫瘤遇上外泌體,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迄今為止,化療仍是癌癥治療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但有研究認為,一些化療藥物,在殺死癌細胞的時候,還會促進癌細胞的轉移,在這個過程中,外泌體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Ioanna Keklikoglou和Michele De Palma等在國際知名雜志《Nature Cell Bi
當腫瘤遇上外泌體,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迄今為止,化療仍是癌癥治療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但有研究認為,一些化療藥物,在殺死癌細胞的時候,還會促進癌細胞的轉移,在這個過程中,外泌體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Ioanna Keklikoglou和Michele De Palma等在國際知名雜志《Nature Cell Bi
當腫瘤遇上外泌體,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迄今為止,化療仍是癌癥治療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但有研究認為,一些化療藥物,在殺死癌細胞的時候,還會促進癌細胞的轉移,在這個過程中,外泌體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Ioanna Keklikoglou和Michele De Palma等在國際知名雜志《Nature Cell
腫瘤外泌體的作用與機制最新研究進展
外泌體(exosome)是由大多數類型細胞分泌的微小膜囊泡,最早是指多囊泡胞內體(multivesicular endosome, MVE)的細胞區室與細胞膜融合后,釋放到細胞外基質中的一種直徑約30~120nm 的膜囊泡,現特指直徑為30~100nm的膜囊泡。 外泌體的第一次發現是在將近40
cpe外泌體和普通細胞中外泌體的區別
眾所周知,所有的細胞中都含有外泌體,外泌體是一種小分子成分,應用于護膚品中可以直接進到皮膚內部進行作用,像對皮膚進行修護、將攜帶的營養物質輸送到每一個細胞處、提升內源細胞的huo力等。而cpe外泌體與普通的外泌體區別在于它具有準確發現受損細胞的能力,大大增快了救援細胞的速度,提高解決皮膚衰老問題的效
基因治療顯著提高外泌體產量和核酸包載效率
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的James Lee課題組發明了一種細胞納米化生物芯片,在數量級上提高外泌體生產和核酸包載效率,在靶向性和療效上大大超越目前臨床實驗正在測試的外泌體包載的基因治療藥物!這些結果12月16日發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
高效分離外泌體的方法
關于分離外泌體的最佳方法,仍然眾說紛紜,尚無定論。在諸多方法中,尺寸排除色譜法(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因可分離得到高純度和濃縮的樣本,被廣泛用來分離生物液體樣本。SEC可通過離心或重力流進行。在重力流的作用下,一個樣本可以收集到多組分離組分,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