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間:2008年11月24日15:00 地 點:教育部北樓二層報告廳 發布人: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職成司副司長劉建同、規劃司副巡視員葛華 內 容:介紹中央擴大內需加快教育事業發展有關情況 [續梅]: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今天在這里舉行的是教育部今年的第11次例行新聞發布會,按照慣例我們每月25號和大家見面。但因為明天下午將在清華大學舉行由中宣部、教育部聯合組織的以“勵志青春”為主題的,當代大學生2008年先進事跡的首場報告會,在座的一些媒體朋友也會參加,所以考慮到時間沖突,我們的例行發布會改在今天下午舉行。 [續梅]:在11月份大家非常關心的一件事情就是中央為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出臺了10項重大舉措,將新增加中央投資1000億元,這1000億元中涉及到教育的資金具體數目是44億......閱讀全文
節能減排、保護環境乃國之大計,關乎經濟社會能否可持續發展。 資源短缺、環境承載力日益窘迫所帶來的壓力愈重,對節能減排的希冀也越來越大:單位能耗強度要持續下降、耗能總量增速要減緩直至相對低位穩定;生態環境得以改善,承載力得以提升。近年來,國家層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表明擔當大國責任的成
日前中央出臺10項重大舉措,第四季度投資1000億元擴大內需,其中教育事業占4.4%的比例,共44億元。這44億元將如何使用?11月24日下午,教育部就此舉行新聞發布會。 44億元主要投向三項工程 “新增的44億元中,中西部農
國新辦15日舉行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修改情況吹風會,請《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郭瑋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修改情況:《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郭瑋(張馨 攝) ◆ 這次《報告》報告共修改83處,吸收涵蓋了代表委員提出的大部分意見,報告修改后增加800多字
中國制定了在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面臨一系列挑戰,諸如真正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國家創新系統、合理使用日益增加但仍然有限的研究開發經費、完善知識產權體系等。但是,最大的挑戰無疑是人才的挑戰,而應對人才的挑戰將有助于中國經濟增長的模式真正從注重投資、過度依賴出口、資源利用效率低、
過去五年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過去五年,是我國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我國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顯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保障水平顯著提高,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我們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順利實施“十二五”規劃。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
12月18日上午,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100名“改革先鋒”稱號獲得者和10名“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在大會上受到表彰。 “改革先鋒”稱號人員名單(100名):于敏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于敏,男,漢族,中共黨員,1926年8月出生,天津寧河人,中國工程物理研
饒毅的演講尖銳、誠懇魯白的發言引人深思 講座吸引了近300名海歸人士、科研工作者、高校師生以及關注科研改革的普通市民出席,“提問環節”氣氛熱烈。 6月2日下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做客第54期文匯講堂,主講《海歸能推動中國科研改革嗎?》,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部副總裁魯白受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