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2021年11月16日 — 全球領先的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科睿唯安今天發布2021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高被引科學家的遴選方法由科睿唯安科學信息研究所 (ISI) 的文獻計量學專家和數據科學家基于引文數據及其分析而制定。全球約6600人次科學家入選本年度名單,他們過去十年均發表了多篇高被引論文,這些論文的被引頻次在 Web of Science? 中位于同學科、同發表年份的前1%,彰顯了他們在同行中的重要學術影響力。科學信息研究所還對入選科學家所在的國家和研究機構的分布進行了統計。2021年度名單主要看點包括: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602人次入選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其中3774人次來自特定學科,2828人來自跨學科領域。美國共有2622人次入選,占名單總數的39.7%,低于2018年的43.3%。盡管美國高被引科學家數量大幅下降,但毫無疑問,美國的科學研究水平仍然居于世界領先水平。2010年至2020......閱讀全文
該名單遴選出各學科領域發表高被引論文數量最多的科研人員 費城,2018年11月27日——為加速科學發現和創新提供高質量數據及分析服務的全球領導者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今天發布了其2018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這也是該名單連續第五年發布。基于Web of Sci
隨著高校整體水平的提升,以及高校對高質量教科研成果的迫切需求,頂尖人才越來越受高校追捧。新一輪學科評估即將啟動,頂尖人才預計將在師資隊伍與資源這一指標中占有重要權重。 近日,愛思唯爾公布了新一期中國高被引學者的入選情況,這份名單基本涵蓋了自然科學領域有重要學術影響力的科學家。除了愛思唯爾中國高
英國倫敦時間11月18日,科睿唯安公布了2020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入榜這份備受期待的名單的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均發表了多篇高被引論文,其被引頻次位于同學科前1%,彰顯了他們在同行之中的重要學術影響力。 中科院位列機構榜第二,清華進前十 中國內地上榜人數繼續激增,本年度共有770人次
2017年11月15日,全球專業信息與分析服務的領導者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日前發布了其2017年“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及白皮書。 在20多年的時間中,科睿唯安一直基于Web of Science中論文發表數量和引文數據,精選發表高被引論文(即在同年度同學科領域中引
科睿唯安發布了2019年“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全球近60個國家的6216人次來自各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入榜。 中國內地上榜人數激增,本年度有636人次上榜,而2018年這一數字為482人次。2014年以來,在21 個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學科領域中,中
近日,全球排名前10萬科學家榜單揭曉,根據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高被引學者榜,該排行以被引用數作為唯一指標。許多研究表明光靠被引用數量是不能反映一個科學家的真正影響力和成就。 現在斯坦福大學John P.A. Ioannidis教授帶領的團隊終于給我們提供了不同于高被引
11月16日,科睿唯安發布了2021年度“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全球約6600人次科學家入選本年度名單。 中國內地今年排名第二,共有935人次入選,占比14.2%,遠高于2018年的7.9%。四年來,中國內地科學家在高被引科學家名單中所占比例幾乎翻了一番。 中國內地與其他國家在名單中所占比例呈
7月28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決定恢復此前被列入“高自引黑名單”的兩本期刊的影響因子。這兩本期刊是分類學領域的 Zootaxa 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11月18日,科睿唯安發布了2020年“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全球60多個國家的6167位來自各領域的高被引科學家入榜。 中國內地上榜人數繼續激增,入選科學家從2019年的636人次(占比10.2%)上升到今年的770人次(占比12.1%)。2019年,中國內地已取代英國成為第二大“高被引科學家
近日,由中國科技網和科睿唯安共同完成的《筑夢七十載,奮進科研路——從全球學術文獻數據看中國科研發展》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顯示,過去 11 年間,我國共發表 29037 篇高被引論文,僅次于美國,居全球第 2 位。 該報告的定量分析是基于科睿唯安的 Web of Science (WoS)中科學
近日,復旦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分別發布消息稱,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陳建民和大連理工大學1978級校友王鈞入選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2021年新當選院士名單。 歐洲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是一所享有盛譽的國際科學組織。歐洲科學院分20
來自七個國家的19位科學家榮獲“引文桂冠獎” 迄今為止,已有50位“引文桂冠獎”得主獲得諾貝爾獎 其中29位在獲獎兩年內即斬獲諾獎 科睿唯安學術研究事業部(Web of Science Group)9月24日公布了2019年度“引文桂冠獎”名單,來自七個國家的19位世界頂尖研究人員獲獎。根
迄今為止,已有54位 “引文桂冠獎” 得主榮獲諾貝爾獎 來自六個國家(美國、加拿大、德國、日本、韓國和英國)的24位世界頂尖研究人員獲得2020年度“引文桂冠獎” 英國倫敦,2020年9月23日:全球領先的專業信息服務提供商科睿唯安(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CCC)今天公布了2020年度“引文桂
2019年11月29日,學校印發《中國農業大學關于公布首批“人才培育發展支持計劃”聘任人選的通知》(中農大人字〔2019〕35號),262名教師受聘各人才崗位:康紹忠、李德發、任發政、沈建忠、武維華、張福鎖(按拼音排序,下同)聘為講席教授A類,樊勝根、李小云、楊寧聘為講席教授B類(樊勝根、李小云
作為深圳市高等教育的起點,2021年的深圳大學已經足以滿足人們對于深圳本土高等教育的期待。中央的高度關注給了它前所未有的高起點,深圳精神賦予了它體制創新的獨特基因,深圳市的大力支持讓它創造了堪稱奇跡的發展速度。既擁有一所年輕大學應有的創新活力,又具備著一所成熟大學應有的完善體制和清晰的發展路徑。如今
今天(5月7日),愛思唯爾(Elsevier)正式發布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單(詳情點擊:重磅: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名單出爐(含全名單)!),其中環境科學學共92人上榜。 在92人榜單中,中國科學院上榜人數最多,共有20人
7月9日晚,科睿唯安(原湯森路透)公布了ESI從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4月30日(十年又四個月)的統計數據。ESI每2個月公布一次,一般都是在上一次數據的基礎上增加2個月的數據,但是每年5月份會去除掉最舊的一年的數據。 剛剛經歷高考的各位考生面臨填報志愿的問題,ESI是理工科考生填報志
9月9日晚,科睿唯安公布了ESI從2011年1月1日到2021年6月30日的統計數據。ESI每2個月公布一次,均為上一次數據的基礎上增加2個月的數據,但是每年5月份會去除掉最舊一年的數據。 ESI收錄了12000多種學術期刊上發表的SCIE和SSCI近十年發表的論
要問過去幾十年,哪些是中國高教領域的重大改革,“985”、“211”,再到今天的“雙一流”,絕對當仁不讓。 無數高校趕上了“東風”,更多高校則無奈“落選”。 2017年9月,教育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布通知,確定了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和學科名單。其中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共計140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
在剛剛公布的2018年度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人名單中,畢業或任教于中國科大的“80后”占比很高。據統計,中國科大目前擁有各類高層次人才 422人,占教師總數的1/3;“青年千人”“國家優青”“青年拔尖”“青年長江”這“四青”人才不重復統計217人,在高層次人才中占比超過半數,引進入選數名
根據《云南省“萬人計劃”實施辦法(試行)》,經組織推薦、專家評審、各專選主管部門審定、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確認,683人入選云南省“萬人計劃”8個專項,5人獲得科學家工作室,12人獲得人才培養激勵,5人獲得引才伯樂激勵,29人獲得研修訪學支持,現予以公告。公告名單按姓氏筆劃排序,公告時間2019年
近日,根據2017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工作部署安排,科技部公布了將參加此次綜合評議的專家名單。2017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綜合評議專家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共345人)序號姓名單位1丁玉庭浙江工業大學2丁貴杰貴州大學3卜文俊南開大學4于鳳坤北京昆玉基石投資顧問有限公司5于興軍北京航天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
8月1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科學部、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地球科學部、管理科學部共4學部公布了包括面上項目、青年基金項目、地區基金項目等項目的評審專家名單。 這也意味著這些學部的相關項目已經完成評審。2020年度數理科學部科學基金項目評審會議專家名單“2020年度數理科學部重點項目評審會議”專
9月21日 北京市科委正式對外發布了2018年度 首都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工程 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 入選人員名單 領軍人才工程 領軍人才工程是《首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定的十二項重點人才工程之一,是針對50周歲以下的中青年科技帶頭人,突出對領軍人才自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