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使你的衣服和指甲附留著濃烈的煙熏氣味。一項新研究發現了強有力的證據,表明所吸煙草的煙,可化學修飾和影響基因的活性,并知道它增加患癌的風險。這一發現,可能給研究人員提供一個評估吸煙人群患癌風險的新工具。 DNA不是決定一切的。許多化合物可與我們的遺傳物質相結合,影響一些基因的功能,使它們開啟或關閉。這些所謂表觀遺傳修飾可影響各種特征,例如肥胖和性取向。科學家們甚至已鑒定了吸煙人群基因上的特殊表觀模式。然而,沒有一個修飾過的基因與癌癥有直接的聯系,使得是否這些化學的改變增加發生這些疾病的風險還不清楚。 論文發表于《人類分子遺傳學》的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參加歐洲人癌癥與營養前瞻性研究(EPIC)374個人的血細胞的表觀遺傳標記。已知 EPIC是一項龐大的研究,目的在于研究飲食、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與癌癥及其他慢性疾病發病率之間的聯系。參加該研究項目組成的人群中,一半是開始參加項目至今已有5~ 7年的結......閱讀全文
維生素A(vitaminA)又稱視黃醇(其醛衍生物視黃醛)或抗干眼病因子,是一個具有脂環的不飽和一元醇,包括動物性食物來源的維生素A1、A2 兩種,是一類具有視黃醇生物活性的物質。 維生素A1多存于哺乳動物及咸水魚的肝臟中,維生素A2常存于淡水魚的肝臟中。由于維生素A2的活性比較低,所以通常所
代謝異常是腫瘤的主要特征之一。近年來不少研究表明腫瘤或機體代謝產物或者代謝通路在腫瘤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在此,小編盤點了近期關于腫瘤代謝的最新研究進展。與大家分享。 【1】新研究揭示表觀遺傳和代謝如何在癌癥發育中發揮作用 DOI: https://doi.org/10.1093/bfgp
時間總是匆匆易逝,轉眼間11月份即將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11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相關文章進行了整理,與大家一起學習。 圖片來源:Drs. Christopher Parkhurst and David Artis (WCM) 【1】Nature:首次揭示機
前幾日,《Cell Reports》上一項新研究揭示孕婦高脂肪和高糖飲食容易引發子孫后代的代謝問題,同時研究人員通過小鼠研究首次表明即使在孕前,女性肥胖導致的表觀遺傳學變異也可通過血液傳遞至三代以上,從而增加子孫后代患肥胖相關疾病的風險,包括2型糖尿病和心臟病。該研究為孕婦的健康飲食再次敲了一個
幾十年來,對衰老和限制壽命的過程的了解一直困擾著生物學家。三十年前,通過鑒定延長多細胞模式生物壽命的基因變異,衰老生物學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科學可信度。 在本文,我們總結了標志著這一科學成就的里程碑事件,討論了不同的衰老途徑和過程,并提出衰老研究正在進入一個具有獨特的醫學、商業和社會意義的新時代。
我們不僅僅是基因的總和。由飲食、疾病或生活方式等環境因素調節的表觀遺傳機制可以通過調節基因的開關來調節DNA。長久以來人們一直爭論不休的是:如果表觀遺傳修飾在整個生命中積累,它是否可以跨越世代的邊界,遺傳給下一代。 現在,德國Max Planck研究所的免疫生物學和表觀遺傳學研究人員獲得有力的
21世紀,表觀遺傳學的研究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其產生了讓研究人員感興趣和憧憬的東西,當然了,這其中也存在一些大肆宣傳的成分,本文中,我們回顧了表觀遺傳學在過去幾十年里是如何演變的,同時分析了近年來改變科學家們對生物學理解的一些研究進展;我們討論了表觀遺傳學和DNA序列改變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表觀
人體中至少存在250種不同類型的細胞。它們雖然攜帶順序完全相同的DNA堿基序列,但肝臟細胞和神經細胞咋就看起來不太一樣呢?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表觀遺傳學程序。表觀遺傳學修飾能標記DNA的特定區域,吸引或驅趕能激活基因的蛋白質。每一類細胞都有一套專屬的基因表達激活模式。與固定的DNA遺傳代碼不同
生物通報道:美國的《Science》雜志由愛迪生投資創辦,是國際上著名的自然科學綜合類學術期刊,與英國的《Nature》雜志被譽為世界上兩大自然科學頂級雜志。Science雜志主要發表原始性科學成果、新聞和評論,許多世界上重要的科學報道都是首先出現在Science雜志上的,比如艾滋病與人類免疫缺
很多人都明白吸煙的危害,其中癌癥、心臟病、中風都與吸煙有關系,特別是肺癌。吸煙能夠增加5倍到10倍肺癌發生的風險。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即使在戒煙后,仍可能會提高患病的風險。 吸煙會改變DNA 美國國家環境健康科學研究所斯蒂芬·倫敦Stephanie London博士通過實驗證明,吸煙會造成
不知不覺,2014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5年,2014年三大國際著名雜志Cell、Nature和Science(CNS)依然刊登了很多亮點耐人尋味的研究,本文中小編就盤點了2014年Science雜志及其子刊發表的一些非常有意義的亮點研究。 1.Science:研究揭示共
茶是世界上最為流行的一種飲料,茶葉中富含微量營養元素,包括氟化物、鎂離子和鋅離子等,然而其所表現出的健康效益最主要和三種主要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有關,包括兒茶酚、咖啡因和L-茶氨酸,喝茶往往和很多健康效益都有關系,其能夠幫助改善機體情緒和認知,并且降低個體患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風險。 本文中,小
茶是世界上最為流行的一種飲料,茶葉中富含微量營養元素,包括氟化物、鎂離子和鋅離子等,然而其所表現出的健康效益最主要和三種主要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有關,包括兒茶酚、咖啡因和L-茶氨酸,喝茶往往和很多健康效益都有關系,其能夠幫助改善機體情緒和認知,并且降低個體患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的風險。 本文中,小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8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其中面上項目16709項、重點項目624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6155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829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一直以來,產前咨詢幾乎都集中在女性身上。在孕前和妊娠期間,準媽媽被反復告知要補充葉酸,不要飲酒和吸煙,避免食用可能被污染的魚蝦,還要注意保持體重!孕前和妊娠期間準媽媽的飲食行為和環境接觸,都會對發育中的胎兒產生重要影響。為了胎兒的正常發育和長期健康,所有的辛苦付出也都被認為是值得的。 但是現在
長達十年的癌癥基因組計劃為了解這種疾病的復雜性提供了許多信息,也帶來了不少希望。現在我們知道遺傳突變會促進腫瘤生長,這在患者各個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原發性腫瘤和轉移性腫瘤也存在差異,甚至在同一腫瘤的不同位置也存在差異。這種異質性解釋了為何某種藥物能治療一個患者,但另外一個患者卻沒有效果,以及為何患
【51/52】2019年4月4日,清華大學柴繼杰課題組、中科院遺傳發育所周儉民課題組和清華大學王宏偉課題聯合同期背靠背發表兩篇重量級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復合物的組裝、結構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關鍵分子機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兩篇文章分別是: "Li
表觀遺傳學是近年來新興的一個學科,目前研究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表觀遺傳在人體生長、發育、疾病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少研究也表明表觀遺傳的改變是癌癥發生發展必不可少的。小編在此為大家盤點了近期關于表觀遺傳學與癌癥的研究,與大家一起學習。 【1】Nat Genet:表觀遺傳變化讓
發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發現,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更易于患精神疾病,而且其機體的DNA結構更容易發生改變。 貧窮往往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壓力因素,比如營養不良、增加吸煙習慣的流行以及一些日常矛盾等,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兒童的發育,尤其是大腦的發
1. Retrovirology:整合到人基因組中的古老逆轉錄病毒有助抵抗HIV-1感染 doi:10.1186/s12977-017-0351-8 在我們的進化過程中,病毒持續地感染人體。一些早期的病毒已整合到我們的基因組中,如今它們被稱作為人內源性逆轉錄病毒(human endogeno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徐華強,王明偉,浙江大學張巖及匹茲堡大學醫學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訊在Science發表題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人為什么會變老?對于人類來說,如何才能長生不老真的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問題。但是至今為止都沒有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衰老一直是生命過程中的核心環節,也是影響整個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目前世界各國均面臨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數據顯示到2050年約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口年齡將超過60歲。因此,深入了解衰老
來自貝勒醫學院、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H3K4me3寬峰與提高腫瘤抑制基因的轉錄延伸及增強子活性有關。這一重要的研究發現發布在8月24日的《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志上。 貝勒醫學院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系及Dan L. Duncan癌癥中心副教
表觀遺傳 (epigenetic) 機制是讓諸如飲食、疾病和生活方式等環境因素能夠激活或關閉身體中基因的生物機制。長時間以來在科學界一直存在著的爭論是在生物體一生中積累的表觀遺傳性狀會不會遺傳給下一代。日前,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和表觀遺傳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盡管人類細胞中有著大約2萬個基因,根據細胞的需要,在特定的時間只有一小部分的基因表達開啟,且每時每刻都可能發生改變。要弄清楚這些基因的功能,研究人員需要一些工具以同樣短的時間尺度來操控它們的狀態。 現在,麻省理工學院和Broad研究所開發的一項新技術使這一切成為可能,只需用光照射細胞就能夠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糖尿病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ence子刊:我國科學家揭示靶向YY1有望治療糖尿病腎病 doi:10.1126/scitranslmed.aaw2050.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是腎衰竭的主要原因,但缺乏對
很多教科書中的理論知識及日常生活中的傳統觀點僅限于目前科學家們的研究結果,然而隨著時間推進,科學研究在不斷在發展的同時,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也會層出不窮,很多教科書中的觀點也會被覆蓋更新,很多傳統認知也會被替換。那么2018年都有哪些打破教科書或挑戰傳統認知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編就對201
表觀遺傳學同藥物之間作用 近日,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科學家發現了一種腫瘤對西妥昔單抗(用于治療晚期結直腸癌)產生抗性的非遺傳因素。 該研究對應文章發表于最新上線的Nature Medicine雜志上,名為“lncRNA MIR100HG-Derived miR-100 and miR-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