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糖蛋白的結構介紹
糖蛋白中的糖鏈變化較大,含有豐富的結構信息。寡糖鏈往往是受體、酶類的識別位點。 1、 N-糖苷鍵型(N-連接) N-糖苷鍵型主要有三類寡糖鏈: ① 高甘露糖型,由GlcNAc和甘露糖組成; ② 復合型:除了GlcNAc和甘露糖外、還有果糖、半乳糖、唾液酸; ③ 雜合型,包含①和②的特征。五糖核心 2、 O-糖苷鍵型(O-連接) 沒有五糖核心。如:人血纖維蛋白溶酶原;人免疫球蛋白IgA: N-糖肽鍵,如β -GlcNAc-Asn和O-糖肽鏈,如α-GalNAc-Thr/Ser, β-Gal-Hyl, β-L-Araf-Hyp,N-連接的寡糖鏈(N-糖鏈)都含有一個共同的結構花式稱核心五糖或三甘露糖基核心,N-糖鏈可分為復雜型、高甘露糖型和雜合型三類,它們的區別王要在外周鏈。 O-糖鏈的結構比N-糖鏈簡單,但連接形式比N-糖鏈的多。......閱讀全文
關于糖蛋白的結構介紹
糖蛋白中的糖鏈變化較大,含有豐富的結構信息。寡糖鏈往往是受體、酶類的識別位點。 1、 N-糖苷鍵型(N-連接) N-糖苷鍵型主要有三類寡糖鏈: ① 高甘露糖型,由GlcNAc和甘露糖組成; ② 復合型:除了GlcNAc和甘露糖外、還有果糖、半乳糖、唾液酸; ③ 雜合型,包含①和②的特征
關于糖蛋白糖鏈的結構介紹
糖蛋白中的糖鏈變化較大,含有豐富的結構信息。寡糖鏈往往是受體、酶類的識別位點。 1、 N-糖苷鍵型(N-連接)N-糖苷鍵型主要有三類寡糖鏈: ① 高甘露糖型,由GlcNAc和甘露糖組成; ② 復合型:除了GlcNAc和甘露糖外、還有果糖、半乳糖、唾液酸; ③ 雜合型,包含①和②的特征。五
關于糖蛋白糖鏈的結構介紹
糖蛋白中的糖鏈變化較大,含有豐富的結構信息。寡糖鏈往往是受體、酶類的識別位點。 1、 N-糖苷鍵型(N-連接)N-糖苷鍵型主要有三類寡糖鏈: ① 高甘露糖型,由GlcNAc和甘露糖組成; ② 復合型:除了GlcNAc和甘露糖外、還有果糖、半乳糖、唾液酸; ③ 雜合型,包含①和②的特征。五
糖蛋白的結構
糖蛋白中的糖鏈變化較大,含有豐富的結構信息。寡糖鏈往往是受體、酶類的識別位點。 1、 N-糖苷鍵型(N-連接) N-糖苷鍵型主要有三類寡糖鏈: ① 高甘露糖型,由GlcNAc和甘露糖組成; ② 復合型:除了GlcNAc和甘露糖外、還有果糖、半乳糖、唾液酸; ③ 雜合型,包含①和②的特征
關于糖蛋白的評價介紹
糖蛋白是含糖的蛋白質,由寡糖鏈與肽鏈中的一定氨基酸殘基以糖苷鍵共價連接而成。其主要生物學功能為細胞或分子的生物識別,如卵子受精時精子需識別卵子細胞膜上相應的糖蛋白。受體蛋白、腫瘤細胞表面抗原等亦均屬糖蛋白。 糖蛋白普遍存在于動物、植物及微生物中,種類繁多,功能廣泛。可按存在方式分為三類: 1、
關于糖蛋白的連接方式介紹
糖蛋白的糖肽連接鍵,簡稱糖肽鍵。糖肽鏈的類型可以概況為: ① N-糖苷鍵型:寡糖鏈(GlcNAC的β-羥基)與Asn的酰胺基、N-未端的a-氨基、Lys或Arg的W-氨基相連。 ② O-糖苷鍵型:寡糖鏈(GalNAC的α-羥基)與Ser、Thr和羥基賴氨酸、羥脯氨酸的羥基相連。 ③ S-糖
關于糖蛋白的評價分析介紹
糖蛋白是含糖的蛋白質,由寡糖鏈與肽鏈中的一定氨基酸殘基以糖苷鍵共價連接而成。其主要生物學功能為細胞或分子的生物識別,如卵子受精時精子需識別卵子細胞膜上相應的糖蛋白。受體蛋白、腫瘤細胞表面抗原等亦均屬糖蛋白。 糖蛋白普遍存在于動物、植物及微生物中,種類繁多,功能廣泛。可按存在方式分為三類: 1、
關于糖蛋白的連接方式介紹
糖蛋白的糖肽連接鍵,簡稱糖肽鍵。糖肽鏈的類型可以概況為: ① N-糖苷鍵型:寡糖鏈(GlcNAC的β-羥基)與Asn的酰胺基、N-未端的a-氨基、Lys或Arg的W-氨基相連。 ② O-糖苷鍵型:寡糖鏈(GalNAC的α-羥基)與Ser、Thr和羥基賴氨酸、羥脯氨酸的羥基相連。 ③ S-糖
關于P糖蛋白的基本介紹
P-糖蛋白的能量來源于ATP。 P-糖蛋白可以作用于成千上百種大大小小的分子,其處理的分子的大小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分子大多是一些疏水的,極少在細胞膜上存在的一些物質,包括許多有害物質,而且還包括一些很重要的物質,如環孢菌素和抗癌藥物之類。
關于糖蛋白的基本信息介紹
糖蛋白(glycoprotein)是一種含有寡糖鏈的蛋白質,兩者之間以共價鍵相連。其中的寡糖鏈通常是經由共轉譯修飾或是后轉譯修飾過程中的糖基化作用而連結在蛋白質上。 糖蛋白多肽鏈常攜帶許多短的雜糖鏈。它們通常包括N-乙酰己糠胺和己糖(常是半乳糖或甘露糖,而葡萄糖較少)。該鏈末端成員常常是唾液酸
關于包膜糖蛋白的基本介紹
包膜糖蛋白(Glycoprotein, GP)指由病毒自身編碼的、包被在病毒外層的糖蛋白。GP是一種多功能蛋白質,在病毒的吸附和穿入宿主細胞、致病性、下調宿主細胞表面蛋白質表達和增加病毒裝配和出芽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包膜糖蛋白是保護性免疫的主要目標,是誘導產生中和抗體的最理想抗原。
關于非膠原糖蛋白的介紹
非膠原糖蛋白的共同特點是既可與細胞結合,又可與細胞外基質其他大分子結合,將細胞黏著于細胞外基質。ECM中的糖蛋白包括黏附蛋白中層黏連蛋白(LN)、纖維黏連蛋白(FN)、接觸蛋白(ND)與抗黏附蛋白肌腱生長蛋白(Tenascin,TN)、骨黏連蛋白(Osteonecin,BM-40)、基底膜蛋白(
關于α1酸性糖蛋白的基本介紹
α1AG的肽鏈結構與Ig輕鏈可變區及部分重鏈區、結合珠蛋白α鏈結構類似,說明α1AG從Ig家系演變而來。 α1-酸性糖蛋白正常值: (1)放射免疫法: 血清 成人550~1400mg/L,均值為900mg/L 尿液 0.29~0.68mg/24h (2)比濁法: 血清 成人 791±
關于糖蛋白的基本信息介紹
糖蛋白(glycoprotein)是一種含有寡糖鏈的蛋白質,兩者之間以共價鍵相連。其中的寡糖鏈通常是經由共轉譯修飾或是后轉譯修飾過程中的糖基化作用而連結在蛋白質上。 糖蛋白多肽鏈常攜帶許多短的雜糖鏈。它們通常包括N-乙酰己糠胺和己糖(常是半乳糖或甘露糖,而葡萄糖較少)。該鏈末端成員常常是唾液酸
關于HCV的包膜糖蛋白的介紹
丙型肝炎病毒(HCV)結構蛋白(C、E1和E2)在宿主內質網信號肽酶的作用下,裂解出E1和E2蛋白。HCV E1和E2蛋白高度糖基化,且每個糖基的羧基末端都有一個疏水區域,且依此錨定于細胞質膜。E1糖蛋白位于192~383位氨基酸序列,是一個約30~35kD的糖基化蛋白,含5~6個N一糖基化位點
糖蛋白中糖鏈的結構
糖蛋白中的糖鏈變化較大,含有豐富的結構信息。寡糖鏈往往是受體、酶類的識別位點。 1、 N-糖苷鍵型(N-連接) N-糖苷鍵型主要有三類寡糖鏈: ① 高甘露糖型,由GlcNAc和甘露糖組成; ② 復合型:除了GlcNAc和甘露糖外、還有果糖、半乳糖、唾液酸; ③ 雜合型,包含①和②的特征
關于糖蛋白化學品的介紹
糖蛋白(glycoprotein)是分支的寡糖鏈與多肽鏈共價相連所構成的復合糖,主鏈較短,在大多數情況下,糖的含量小于蛋白質。在糖蛋白中,糖的組成常比較復雜,有甘露糖、半乳糖、巖藻糖、葡糖胺、半乳糖胺、唾液酸等。 [1] 寡糖和蛋白質有兩種結合方式: (1)糖的半縮醛羥基和含羥基的氨基酸(絲
關于糖蛋白的概述
糖蛋白是分支的寡糖鏈與多肽鏈共價相連所構成的復合糖,主鏈較短,在大多數情況下,糖的含量小于蛋白質。同時,糖蛋白還是一種結合蛋白質,糖蛋白是由短的寡糖鏈與蛋白質共價相連構成的分子。 一種結合蛋白質,糖蛋白是由短的寡糖鏈與蛋白質共價相連構成的分子。其總體性質更接近蛋白質。糖與蛋白質之間以蛋白質為主
阿爾法病毒包膜糖蛋白的結構
阿爾法病毒是重要的動物和人類的病原體,而且是可以致命的。比如由蚊子傳播的Chikungunya病毒所造成的感染最近在印度和東南亞地區暴發。阿爾法病毒的E1和E2糖蛋白在這種病毒感染宿主細胞的方式中居中心地位。形成病毒表面上尖狀物的E1/E2異二聚體在宿主細胞內部囊泡中的微酸性條件下會分解,E1通過與
α酸性糖蛋白的介紹
α-酸性糖 蛋白(α1-acidglycoprotein,AAG,早期稱之為乳清類粘蛋白)分子量近4萬,含糖約45%,pI為2.7-3.5,包括等分子的已糖、已糖胺和唾液酸。是主要的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在急性炎癥時增高,顯然與免疫防御功能有關明。早期工作認為肝是合成α1-糖蛋白的唯一器官,近年有證
關于抗β2糖蛋白1抗體的基本介紹
抗磷脂抗體是一組針對各種帶負電荷磷脂的自身抗體的總稱,其中以心磷脂抗體(ACA)最具代表性,它的靶抗原是存在于細胞膜和線粒體膜中帶負電荷的心磷脂,為甘油磷脂類結構。病理狀態下這類磷脂分布到細胞膜外,當其與血清中的β2-糖蛋白1型結合后即暴露出抗原位點,誘導產生相應的自身抗體,即抗β2-糖蛋白1抗
關于α1酸性糖蛋白的臨床意義介紹
(1)血清α1AG水平的改變: ①α1AG含量升高:α1AG為急性時相反應物之一。病理情況下。白介素1刺激吞噬細胞釋放出脂多聚糖,可促進α1AG的合成使血中水平升高,故α1AG是一種最穩定的早期呈陽性的急性時相反應物。如感染(炎癥)、外傷、燒傷、手術、急性心肌梗死時α1AG含量升高。另外類風濕
關于TH糖蛋白的基本信息介紹
T-H糖蛋白是由腎小管髓袢升支及遠端小管曲部的上皮細胞合成分泌的糖蛋白。正常情況下,尿液中含有少量的THP。T-H糖蛋白的分子量約為7000KDa,由一些分子量為80KDa的亞單位組成。正常成人24h尿排出量,但腎臟疾病的患者排出量會有異常,已有研究發現T-H糖蛋白排出量與腎臟疾病有一定的相關性
關于TH糖蛋白的抗體制備介紹
將人尿THP作為抗原,免疫新西蘭白兔制備抗人THP抗體。方法:每只兔每次用抗原量lmg,與等量完全Ferund佐劑混合,皮下、肌肉多點注射,每2周加強免疫1次,共3次。所得抗血清先經鹽沉淀法粗提,后經離子交換層析法純化。一純化的抗血清,經雙向免疫擴散法鑒定,結果顯示與相應抗原呈高度特異性結合呈現
非膠原糖蛋白的特點和結構
非膠原糖蛋白的共同特點是既可與細胞結合,又可與細胞外基質其他大分子結合,將細胞黏著于細胞外基質。ECM中的糖蛋白包括黏附蛋白中層黏連蛋白(LN)、纖維黏連蛋白(FN)、接觸蛋白(ND)與抗黏附蛋白肌腱生長蛋白(Tenascin,TN)、骨黏連蛋白(Osteonecin,BM-40)、基底膜蛋白(Ba
關于糖蛋白的功能作用簡介
寡糖鏈通常指由2~10個單糖基借糖苷鍵連成的聚合體。糖蛋白的寡糖鏈多有分枝。由于單糖的端基碳(異頭碳)原子有α、β兩種構型,而且單糖分子中存在多個可形成糖苷鍵的羥基,因此,糖鏈結構的多樣性超過多核苷酸及肽鏈。在糖鏈結構中可以貯存足夠的識別信息,從而在分子識別及細胞識別中起決定性作用。糖蛋白參與的
關于包膜糖蛋白的定義
包膜糖蛋白(Glycoprotein, GP)指由病毒自身編碼的、包被在病毒外層的糖蛋白。GP是一種多功能蛋白質,在病毒的吸附和穿入宿主細胞、致病性、下調宿主細胞表面蛋白質表達和增加病毒裝配和出芽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包膜糖蛋白是保護性免疫的主要目標,是誘導產生中和抗體的最理想抗原。
關于糖蛋白的攜帶蛋白質代謝去向信息介紹
攜帶蛋白質代謝去向信息 糖蛋白寡糖鏈末端的唾液酸殘基,決定著某種蛋白質是否在血流中存在或被肝臟除去的信息。 A、脊椎動物血液中的銅藍蛋白。肝細胞能降解丟失了唾液酸的銅藍蛋白,唾液酸的消除可能是體內“老”蛋白的標記方式之一。 B、紅細胞。新生的紅細胞膜上唾液酸的含量遠高于成熟的紅細胞膜。用唾
P糖蛋白的功能介紹
P-糖蛋白是一個比較常見的保護細胞免受外來有害分子入侵的分子泵,它位于細胞膜上,不停的“搜查”著外來的疏水分子,就如同一個守護細胞的“保安”。P-糖蛋白的能量來源于ATP。P-糖蛋白可以作用于成千上百種大大小小的分子,其處理的分子的大小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分子大多是一些疏水的,極少在細胞膜上存在的
影響P糖蛋白的因素介紹
1.標本最好用EDTA抗凝,其次用肝素。 2.標本要新鮮采集,不能發生凝血。 3.制備細胞懸液時,使用標準溶血劑以使紅細胞充分溶解。 4.血液采集后,應盡快進行免疫熒光染色和固定,最遲不能超過6h。 5.標記后的細胞應盡快上機檢測,最遲不能超過7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