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表觀遺傳學
是研究不涉及DNA序列改變的基因表達和調控的可遺傳修飾,即探索從基因演繹為表型的過程和機制的一門新興學科。遺傳學是指基于基因序列改變所 致基因表達水平變化,如基因突變、基因雜合丟失和微衛星不穩定等。而表觀遺傳學則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變所致基因表達水平變化,如DNA甲基化和染色質構象變化等;表觀基因組學(epigenomics) 則是在基因組水平上對表觀遺傳學改變的研究。表觀遺傳學重塑染色質重塑復合物依靠水解ATP提供能量來完成染色質結構的改變,根據水解ATP的亞基不同,可將復合物分為SWI/SNF復合物、ISW復合物以及其它類型的復合物。這些復合物及相關的蛋白均與轉錄的激活和抑制、DNA的甲基化、DNA修復以及細胞周期相關。ATRX、ERCC6、SMARCAL1均編碼與SWI/SNF復合物相關的ATP酶。......閱讀全文
美國女院士表觀遺傳學新成果
TET(ten-eleven translocation)蛋白是生物體內存在的一種α-酮戊二酸(α-KG)和Fe2+依賴的雙加氧酶,是DNA去甲基化過程中的一種重要的酶,對于維持干細胞的多能性有重要作用。多年來,科學家了解到,TET蛋白家族有腫瘤抑制因子的作用,但是,它們是如何抑制失控的癌細胞增
表觀遺傳學研究揭示拉美人長壽之謎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研究人員首次證實,拉美人(Latinos)的衰老速度的確比其他民族的慢。這項研究發表在本期的Genome Biology雜志上,有望幫助科學家們找到適合所有人的抗衰老途徑。 “盡管拉美人患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比例較高,但他們的壽命比高加索人長。這被科學家們視為一種難以
神經精神疾病的表觀遺傳學關聯
根據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科學家報道,多巴胺信號的功能障礙,可深刻地改變大腦前額葉皮層中大約2000個基因的活性水平,可能是某些復雜神經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癥)的一個根本原因。 接收這種神經遞質的腦細胞中基因活性的這種表觀遺傳學改變,首次表明多巴胺不足會影響前額葉皮層中調控的各種行為和生理功能。
朱冰:表觀遺傳學過去,現在,未來
由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朱冰研究組領銜完成的Science研究論文,揭示出染色質的緊密程度能調節組蛋白H3K27甲基化酶復合體PRC2的催化活性,從而影響基因轉錄,這有助于解析基因轉錄調控以及基因沉默的重要機制。為了更深入追蹤這項研究的具體內容,生物通特聯系了朱冰研究員,就幾個方面請教了他。
Cell:朊蛋白,表觀遺傳學的新層面
朊蛋白prion總是與瘋牛病和克-雅氏病等聯系在一起,不過人們正逐漸意識到,朊蛋白在生物中也能夠發揮正常的有益功能。 日前科學家們發現,朊蛋白能夠使酵母從常規單細胞形態轉變為多細胞協作形式,并由此在不利環境條件下增大酵母的生存幾率。這種可遺傳的改變不會影響酵母基因組,是一種表觀遺傳學現象。
Science:表觀遺傳學實現行為重編程
在佛羅里達木蟻中,大工蟻(majors)和小工蟻(minors)屬于兩個完全不同的階級,它們的社會性行為存在很大差異。賓夕法尼亞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 這些階級特異性的社會行為并非一成不變,可以人為地進行表觀遺傳學重編程。這一重要成果發表在本期的Science雜志上。 表觀遺傳學修飾可以在不
何川教授eLife最新表觀遺傳學成果
7月2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eLife》在線刊登了芝加哥大學何川教授(Chuan He)和俄亥俄州立大學Li Wu帶領的一項研究成果,題為“N6-methyladenosine of HIV-1 RNA regulates viral infection and HIV-1 Gag protei
Nature-表觀遺傳學進展將遺傳學、環境與疾病聯系了起來!
21世紀,表觀遺傳學的研究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其產生了讓研究人員感興趣和憧憬的東西,當然了,這其中也存在一些大肆宣傳的成分,本文中,我們回顧了表觀遺傳學在過去幾十年里是如何演變的,同時分析了近年來改變科學家們對生物學理解的一些研究進展;我們討論了表觀遺傳學和DNA序列改變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表觀
北大教授最新文章解析癌癥表觀遺傳學
來自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病因研究室的研究人員在之前研究的基礎上,展開了胃癌發生發展相關DNA甲基化組掃描,進行了所獲90余個基因的DHPLC大規模研究,在中日韓三國驗證隊列中證明了了GFRA1的去甲基化激活,SRF和ZNF382的甲基化失活可用作胃癌等惡性腫瘤的轉移標志物。就此
復旦大學發表Nature表觀遺傳學新文章
來自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從頭甲基化轉移酶DNMT3A自抑制以及組蛋白H3誘導DNMT3A激活的機制。研究結果發表在11月10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生科院的徐彥輝(Yanhui Xu)教授,其早年畢業于清華大
35歲助理教授追逐表觀遺傳學的奧秘
當黃云(Yun “Nancy” Huang,音譯)還是一名大學生時,她一直希望成為一名醫生,但在浙江大學醫學院獲得學士學位后,她的想法改變了,“我意識到,要治愈疾病,我還需要了解更多疾病的基礎生物學知識。” 2005年,黃云來到了美國,在喬治亞州立大學的Jenny Yang實驗室開始攻讀生物化
染色質,解鎖癌癥表觀遺傳學的鑰匙
表觀遺傳學指基因序列不變化的前提下,基因表達發生了可遺傳的變化,包括DNA甲基化、染色質改型、基因沉默、RNA編輯、組蛋白修飾(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等)等。其中,染色質改型調控基因表達的過程,涉及多種導致DNA和組蛋白組成變化、染色質構象變化的蛋白質。 眾多研究已經證明,染色體畸變和染色質異
朱健康院士Nature子刊表觀遺傳學成果
擬南芥5-甲基胞嘧啶(5mC)DNA糖基化酶的ROS1/DEMETER家族,是真核生物中第一個遺傳表征的DNA去甲基化酶。然而,ROS1靶基因位點的特征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理解。10月31日在《Nature Plants》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中心和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擬南芥C
華人女院士發表表觀遺傳學重要成果
MECP2的突變會引起神經發育性疾病Rett綜合征(RTT)。RTT是一種常發生在女童身上的神經系統疾病,屬于嚴重的自閉癥譜系障礙。患者會出現類似自閉癥的行為、喪失運動控制能力、呼吸不規律以及骨骼問題。 RTT中的錯義突變MECP2R306C可以阻止MeCP2與NCoR/HDAC3復合物互作。
黃國寧:表觀遺傳學“照亮”胚胎篩選“暗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073.shtm當輔助生殖技術照亮大量不孕不育患者“迷途之路”時,真實的研究數據依然提醒人們生殖醫學的道路漫長。據2021年《柳葉刀》相關研究統計,當前全球輔助生殖(試管嬰兒)的活產率不足30%。如何
不可忽視的表觀遺傳學:運動可改變DNA
瑞典德隆大學的科研人員發現運動可以從基因角度改變脂肪存儲的方式。脂肪組織不僅可以被動地存儲能量,還能夠產生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學物質作用于身體的其他部位。這項研究表明,運動可以使人體的脂肪細胞更高效地進行脂肪代謝,從而使脂肪存儲在正確的部位。這項研究發表在Public Library of
Aging:雷帕霉素可以延緩表觀遺傳學衰老
正如我們所知,年齡顯然是一個不恰當的測量,因為它完全是基于時間的流逝,而不考慮我們身體的生物變化。2013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Steve Horvath描述了DNA上的化學修飾(稱為甲基化)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的驚人數學精度。利用這些甲基化圖譜,他推導出了一種高度精確的年齡預
關節炎中的表觀遺傳學基因開關
一項新研究發現DNA甲基化是控制MMP13酶基因的開關,而MMP13酶具有重要的軟骨破壞作用。文章發表在FASEB Journal雜志的網站上。 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關節疾病,該疾病的典型癥狀是患者關節軟骨持續不可逆的損失,這主要是由于基質金屬蛋白酶MMP13破壞基質中的II型膠原引起
Nature子刊:表觀遺傳學調控與小腦發育
渥太華大學的研究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Snf2h基因能夠通過控制染色質的組成形式,對小腦發育產生特殊的影響。小腦是大腦的重要控制中心,與平衡能力、精細運動和復雜的肢體運動有關。 運動員和藝術家們的非凡成就取決于他們的小腦,同樣小腦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也
“小時吃好,長大不胖”的表觀遺傳學基礎
“再苦不能苦孩子”——數十年來,人們已經對兒童早期發育時期的營養良好供給的重要性達成共識。 確實,早期營養供給“烙印”對人的一生具有深刻且持久影響。例如妊娠期和/或哺乳期營養不良記錄可作為表觀遺傳記憶儲存在孩子的基因組上,持續到成年期,從而增加個體對肥胖等代謝疾病的易感性。 表觀遺傳學與成年
何川教授Nature發布表觀遺傳學重要發現
幾十年前研究人員就已經知道,對遺傳信息流動至關重要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上存在著一種化學修飾。然而直到最近,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才通過實驗證實,這種修飾的一個主要功能是控制RNA的壽命和降解,這一過程對于健康細胞發育極為重要。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2014年1月2日紙質版的《自然》(Nature
Nature重要論文:表觀遺傳學突破性研究發現
研究組蛋白尾部的翻譯后修飾是表觀遺傳學領域最大研究方向之一。增進對于這些修飾添加、識別和移除機制的認識是了解基于表觀遺傳的人類疾病基本機制,發現這些疾病新療法的必要條件。標記負責染色質修飾的酶和蛋白質活性的一種方法就是采用它們的化學活性抑制劑。盡管這種方法在揭示組蛋白修飾調控機制方面具
全國首個醫學表觀遺傳學協同創新中心成立
6月17日,由天津醫科大學聯合南開大學、瑞典卡羅林斯卡分子醫學中心組建的天津醫學表觀遺傳學協同創新中心揭牌成立。這是全國首個醫學表觀遺傳學協同創新中心。 據介紹,表觀遺傳是生物學和基礎醫學研究的重要領域之一,被定義為“在基因組序列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決定基因表達與否并可穩定遺
中科院參與發表Nature表觀遺傳學新成果
在動植物的發育過程中,配子和胚胎會發生表觀遺傳學狀態的重編程,這是正確發育必不可少的一步。 植物的生殖細胞來自于花的體細胞組織,需要消除植物發育或應答外界刺激時積累的染色質修飾。如果這一過程不能有效進行,那么上一代的表觀遺傳學狀態就會錯誤的遺傳下去。不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上述表觀遺傳學修飾都能
兩篇Nature論文挑戰流行表觀遺傳學觀點
Friedrich Miescher生物醫學研究所(FMI)的Dirk Schübeler和他的研究團隊,確定了沿著基因組設置表觀遺傳學標記的決定因素。這項發表在《自然》(Nature)雜志上的新研究表明,基因活性和DNA序列在對表觀遺傳標記的調控中發揮了比以往認為更大的作用。這對流行的觀點:外
任兵教授Nature發表表觀遺傳學新成果
母型-合子型轉變(MZT)對于新個體形成是必不可少的。雖然早期胚胎發育的基因表達和DNA甲基化分析已經取得了不少進展,但人們對MZT過程依然知之甚少。奧斯陸大學和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最近在Nature雜志上發表文章,揭示了組蛋白H3K4me3對小鼠卵母細胞MZT的調節作用。文章通訊作者是加州大學的
Nature子刊發布大腦表觀遺傳學重要圖譜
表觀遺傳修飾的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但在人類大腦中的作用并不是很清楚,實際上在胚胎和成人大腦中,神經干細胞增殖并通過一些受到高度調控的過程生成神經元和神經膠質,包括DNA和組蛋白修飾以及非編碼RNAs調控在內的表觀遺傳學機制在神經發生的不同階段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異常的表觀遺傳調控也
Nature子刊:發現全新表觀遺傳學基因調節機制
一個由KAUST領導的國際團隊在研究成年人基因組及其所處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發現了一種調節基因活性的表觀遺傳學機制。 來自KAUST的Valerio Orlando實驗室一直在研究Ezh1的作用,該基因在成熟組織中的功能研究在近25年來毫無進展。和它的姊妹基因Ezh2一樣,Ezh1及其伴侶蛋白
新型納米孔器件有望用于表觀遺傳學快捷測序
新華社布魯塞爾5月9日電(記者潘革平)比利時校際微電子中心(IMEC)9日發表公報說,該中心成功開發出一種能直接讀取單分子DNA(脫氧核糖核酸)堿基的新型光學納米孔器件,有望用于遺傳學研究快捷測序。 據介紹,新型器件結合了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和納米孔流體技術,能以超高分辨率,實現無標記檢測DN
新型納米孔器件有望用于表觀遺傳學快捷測序
比利時校際微電子中心(IMEC)9日發表公報說,該中心成功開發出一種能直接讀取單分子DNA(脫氧核糖核酸)堿基的新型光學納米孔器件,有望用于遺傳學研究快捷測序。 據介紹,新型器件結合了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和納米孔流體技術,能以超高分辨率,實現無標記檢測DNA中的遺傳編碼以及表觀遺傳變異。研究近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