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昇騰AI的紫東.太初憑何脫穎而出?
9月1日,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最高大獎SAIL(Super AI Leader,卓越人工智能引領者)塵埃落定。 三模態人工智能大模型“紫東.太初”在800多個角逐者中脫穎而出一舉奪魁。此前數周,在濟南舉行的首屆中國算力大會上,“紫東.太初”同樣表現穩健,抱回“DC Tech創新先鋒”獎杯。 紫東.太初何方神圣?憑何斬獲諸多關注?是什么讓它如此出眾? 紫東.太初領獎一個時代的開始 “這標志著一個大模型時代的開始。” 在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官微上,關于紫東.太初的介紹中有這樣一句擲地有聲的話。 這款基于昇騰AI打造的三模態(視覺—文本—語音)預訓練大模型,同時具備跨模態理解與跨模態生成能力,取得了預訓練模型突破性進展。它能夠“讓AI(人工智能)更接近人類想象力!” “紫東.太初是全球首個三模態大模型。”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金橋介紹說,“它是邁向通用人工智能的一個重要探索。” ......閱讀全文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最高獎項SAIL獎揭曉
9月1日,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最高獎項——卓越人工智能引領者(Super AI Leader,簡稱SAIL獎)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開幕式上公布。據了解,今年SAIL獎經過初評、復評、終評等多輪角逐,最終評選出了5個SAIL大獎,6個SAIL之星和TOP30榜單項目。獲得2022年SAIL獎的是
祝賀!紫東太初獲世界人工智能大會-SAIL大獎
9月1日, 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滬開幕。開幕式上,本屆大會的最高獎項SAIL獎(卓越人工智能引領者)正式發布,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和華為聯合開發的全球首個三模態大模型“紫東太初”從眾多國內外參評項目中脫穎而出,摘得大獎。紫東太初獲SAIL大獎 ? ? ? ?大會組委會供圖 SAIL獎旨在從全
Sail-1000——制備型HPLC中的“多面手”
月旭科技致力于為醫藥、化工、第三方檢測、高校等行業的客戶提供色譜分離純化的整體解決方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介紹一下月旭科技液相色譜儀產品線中的“多面手”-Sail 1000制備型液相色譜儀。 Sail 1000系列液相色譜系統可以根據您的需求提供不同的配置,從分析型到制備型多達8種的規
800余個項目角逐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最高大獎
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將于9月1日-3日在滬舉辦,大會最高大獎SAIL獎究竟“花落誰家”一直引人注目。 8月3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組委會獲悉,作為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最高獎項,SAIL獎(Superior AI Leader,卓越人工智能引領者)
植入式柔性腦機接口技術研究獲進展
腦機接口是重要腦功能探索和重大腦疾病診治的核心關鍵技術,是國際腦科學前沿研究的重要工具,是解決高位截癱、漸凍癥、失語癥等難治性神經疾病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機物”三元共融萬物感知的核心技術。然而,當前腦機接口技術面臨“帶寬不足”、“植入創傷大”、“長期記錄穩定性差”三大挑戰。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閉幕-“以會興業”促良好生態
以“智聯世界 元生無界”為主題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9月3日下午閉幕。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金城在閉幕式上表示,本屆大會舉辦121場線上線下活動,浦江兩岸多地協同,海內海外同頻共振。與往屆相比,觀眾參與度更高、傳播覆蓋面更廣、行業影響力更大。 為期3天的大會匯聚國內外嘉賓500余位
中科融合創新加速器助力“銀河水滴”完成B輪融資
近日,銀河水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河水滴”)完成3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海通開元和玖兆投資領投,國科山東和連連集團等跟投,中科融合創新加速器擔任融資顧問。本輪融資主要用于加速產品規模化商業落地、大幅提高市場覆蓋率。 銀河水滴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孵化,其技術創始團隊經過四代
科技公司扎堆共建大學實驗室:一個系有6個校企實驗室
很多公司是要以這個去拿一些資源,具體包括人才、項目資源。其次,企業確實需要以實驗室為依托做一些技術的研發。 在剛剛落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一大批AI創新中心、實驗室落地上海,其中涉及到一批校企合作實驗室的簽約。 近兩年時間,從國外的谷歌、Facebook到國內的BA
基于昇騰AI的紫東.太初憑何脫穎而出?
9月1日,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最高大獎SAIL(Super AI Leader,卓越人工智能引領者)塵埃落定。 三模態人工智能大模型“紫東.太初”在800多個角逐者中脫穎而出一舉奪魁。此前數周,在濟南舉行的首屆中國算力大會上,“紫東.太初”同樣表現穩健,抱回“DC Tech創新先鋒”獎杯。
腦虎科技:選擇腦機接口“最務實”的賽道
近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兩位同班同學在滬創立的腦機接口公司——腦虎科技(NeuroXess),宣布完成數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至此,該公司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完成Pre-A輪和A輪兩輪融資。 近年來,腦機接口賽道熱鬧非凡。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國內相關融資事件達18起,20
人工智能會談判
英國倫敦深度思維公司的一項研究表示,人工智能(AI)代理可談判和形成協議,使其在桌面游戲《外交》中勝過其他無此能力的代理。這些發現展示了一種深度強化學習方法,用其建模的代理可以與其他人工代理溝通和合作,在玩游戲時共同制定計劃。相關結果近日發表于《自然—通訊》。 開發能展現出代理間合作和溝通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如何“向善”
一段時間以來,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攪動了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浪潮。從寫代碼到講故事,從撰寫文章到自動制作數據表格……人工智能正在給人類的工作、學習、生活帶來諸多變化。 我們距離“無所不能”的通用人工智能還有多遠?人工智能的發展帶來哪些安全隱患和挑戰?近日召開的2023北京智源大
人工智能再次戰勝人類,人工智能強勢闖入醫療界
人工智能技術在物流、醫療、金融、產業物聯網等很多領域都有現實應用。對于關乎每個人健康的醫療領域而言,不管醫生是不是接受,人工智能已強勢闖入醫療界。 最近有兩條消息再次把人工智能推向了高潮: 1.2017兩會中人工智能第一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注人工智能的科技界因此熱血沸騰。 2.世界癌
裂谷熱診斷技術-PCR方法
RT-PCR已經用于蚊子和臨床樣品中RVFV的檢測。Sall等用RT-PCR對NS(S)蛋白編碼區進行序列分析,用于系統發育分析以鑒定病毒的兩個不同譜系,發現一個是埃及的,另一個是撒哈拉的,使得RT-PCR成為分子流行病學的有力工具。Ibrahim等從M節段的高度保守的區域設計了兩對PCR引物用于R
人工智能體會走捷徑
? 圖片來源:DeepMind 本報訊 稱,一種最新研發的計算機程序具有類似哺乳動物一樣的尋路能力。該研究同時也為理解人腦的運作提供了更多見解。 神經網絡——以人腦為模型的計算機系統——能夠執行大量令人驚嘆的任務,如物體識別,但是在尋路方面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人腦的尋路功能依
人工智能,用好才好用
?? 為期3天的2018中國互聯網大會12日在北京閉幕,與會專家學者就互聯網前沿技術、產業發展態勢話題進行了研討。大會期間,一系列以移動物聯為核心的科技成果亮相,人工智能成為討論焦點。 “通過視頻解碼,再結合裸眼3D顯示技術,你以后能在清晰度達到8K的電視上看世界杯了。”在中國聯通的展區,工
人工智能“錢”路何方
同一天,兩家人工智能(AI)企業“冰火兩重天”。 10月11日,有光科技宣布,該公司已獲得AEF大灣區創業基金(由戈壁大灣區管理)新一輪投資,以進一步拓展其業務區域。 與此同時,港股上市的商湯科技早盤沖高回落,午后震蕩走跌,再次創下歷史新低。截至收盤,其總市值為445.6億港元,遠低于其Pr
人工智能如何更“社會”?
2018年,人工智能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連續撞車”,多家公司出現了安全事故,人工智能技術在安全、隱私等諸多方面挑戰,人們開始質疑,“人工”和“智能”究竟能否和諧相處? 在這種焦慮情緒的影響下,人們開始思考人工智能未來的走向。日前在北京召開的新興科技峰會上,這一話題受到了專家的廣泛關注。 在
人工智能這樣走近我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464.shtm 最近,大語言人工智能模型引發社會熱議。其實在此之前,不少行業、領域已感受到人工智能的春江水暖:“聰明”的車、“智慧”的路,這是交通領域的人工智能;輔助醫生診斷病情并給出臨床建議,
人工智能會放氣球
??現在,人工智能有了新本領:放氣球。 根據《自然》12月3日發表的一篇論文,一種人工智能控制器能讓平流層的氣球一連數周待在原地。該研究結果代表了深度強化學習向現實世界應用邁進了非常難得的一步,提高了全自動環境監測成為現實的可能性。 填充氦氣的“超壓”氣球常被用來在高層大氣中開展實驗,比如氣
人工智能助力藥物研發
人工智能工具能幫助科學家規劃多步驟化學反應。圖片來源:Roger Mayne Archive/Mary Evans Picture Library 化學家有了新的實驗室助手:人工智能(AI)。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深度學習計算機程序。其可產生創建諸如藥物化合物等小型有機分子所需的反應序列“藍圖”。表面
人工智能“自學”做翻譯
得益于神經網絡——從人腦獲得靈感的計算機算式——的發展,自動化的語言翻譯已經存在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但訓練這些網絡需要海量數據:數以千萬計的逐句翻譯,以展示人類如何做這項工作。現在,兩篇新論文表明神經網絡可以在無需平行文本的情況下學習翻譯——這一令人震驚的進展或讓人們獲得許多不同語言的文獻記錄。
人工智能改變未來(關注·透視新一代人工智能①)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和趨勢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
人工智能將超越人類大腦?要不要向人工智能低頭
低頭不是容易事,如果對方還是你的創造物,只怕更窘。但科學家現已開始不斷提醒我們,要為這件事做點準備了——如果說此前的警告是還有一兩個世紀的光景,現在已經銳減為不到50年。 美國科學家庫茲韋爾,被主流商業報刊《Inc.》評為“愛迪生的合法繼承人”,他作出的推算是:在2045年,人工智能(AI
全國僅10人,每人100萬!達摩院青橙獎結果揭曉
? 昨天(9月10日)上午,阿里巴巴達摩院青橙獎第三屆獲獎名單正式揭曉,共10 位青年科學家,每人 100 萬人民幣獎金。在他們之中,最年輕者僅有 28 歲,獲獎者的平均年齡也只有 32 歲。除了百萬獎金之外,每位獲獎者還將獲得阿里全方位的科研資源支持。姜宇(清華大學)鄧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梁文華
人工智能助力“照片查癌”
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日本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快速診斷皮膚癌的新方法,能通過皮膚照片立即判斷是否患癌,準確率高達90%。 《日本經濟新聞》26日報道說,這項研究由京瓷公司和筑波大學合作完成。研究人員收集了4000張與皮膚病變相關圖片,讓人工智能系統通過深度學習掌握皮膚癌特征。使用時,醫生只需上傳皮膚
人工智能也能查眼病
英國研究人員8月13日說,他們開發出一種人工智能系統,能快速識別50多種眼部疾病并給出轉診建議,其準確率達到94%,這一水平“匹敵頂級的眼科專家”。 這一系統由知名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思維”與穆爾菲爾茲眼科醫院、倫敦大學學院眼科學研究所合作研制,論文發表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醫學》雜志上。 研究
人工智能助力太陽耀斑預測
截至目前,預測太陽耀斑一直是人類面對的一項挑戰。科學家尚未清楚了解這種巨大爆炸背后的物理機制,因此預測它們何時與何地出現需要依賴統計與數據模型。Phys.org網站報道稱,近期一項類似于太陽動力學天文臺的工程為人類了解太陽活動的相關知識添加了大量數據,科學家已經開始研究用人工智能預測太陽耀斑的算
人工智能+-走近你我他
5月17日是“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今年的主題是“推動人工智能的正當使用,造福全人類”。當前,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驅動下,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取得長足進步,越來越多的“智慧”應用出現在你我身邊,為社會發展提供新動能。當人工智能的最新技術融入醫療、教育、司法等領域,會在醫院、課堂、法院掀起怎樣的“智慧
人工智能:中國缺席60年
“研發人工智能將成為人類歷史上犯的最大錯誤。不幸的是,這也可能是最后一個錯誤。”物理學家霍金2014年這番頗具意味的話,曾掀起全球關于人工智能威脅論的輿論熱潮,包括SpaceX創始人、特斯拉電動汽車CEO馬斯克也稱人工智能為“惡魔”。不過,在6月27日中國科學院、天津市濱海新區政府聯合主辦的類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