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過氧化物酶的結構特點
LP是由一條多膚鏈構成的,包括612個氨基酸殘基,分子量大約是78kD,等電點為9.6,是一種堿性蛋白,也是一種糖蛋白。它含有一個血紅素和大約10%的碳水化合物,其催化活性中心的血紅素是一個原葉琳ix,通過一個酷鍵共價連接到多膚鏈上構成的。LP中鐵含量是0.07%,鐵是血紅素的一部分,每個LP分子對應一個鐵。研究發現,LP結構中二硫鍵的破壞和亞鐵血紅素的存在與否直接影響LP的活性和穩定性 。......閱讀全文
乳過氧化物酶的結構特點
LP是由一條多膚鏈構成的,包括612個氨基酸殘基,分子量大約是78kD,等電點為9.6,是一種堿性蛋白,也是一種糖蛋白。它含有一個血紅素和大約10%的碳水化合物,其催化活性中心的血紅素是一個原葉琳ix,通過一個酷鍵共價連接到多膚鏈上構成的。LP中鐵含量是0.07%,鐵是血紅素的一部分,每個LP分子對
乳過氧化物酶的基本結構
LP是由一條多膚鏈構成的,包括612個氨基酸殘基,分子量大約是78kD,等電點為9.6,是一種堿性蛋白,也是一種糖蛋白。它含有一個血紅素和大約10%的碳水化合物,其催化活性中心的血紅素是一個原葉琳ix,通過一個酷鍵共價連接到多膚鏈上構成的。LP中鐵含量是0.07%,鐵是血紅素的一部分,每個LP分子對
關于乳過氧化物酶的結構介紹
LP是由一條多膚鏈構成的,包括612個氨基酸殘基,分子量大約是78kD,等電點為9.6,是一種堿性蛋白,也是一種糖蛋白。它含有一個血紅素和大約10%的碳水化合物,其催化活性中心的血紅素是一個原葉琳ix,通過一個酷鍵共價連接到多膚鏈上構成的。LP中鐵含量是0.07%,鐵是血紅素的一部分,每個LP分
甲狀腺過氧化物酶的結構功能特點
甲狀腺過氧化物酶,英文名:thyroid peroxidase。縮寫:TPO,TPO是催化甲狀腺激素的重要酶。TPO由甲狀腺濾泡細胞合成,它是由933個氨基酸殘基組成的分子量為103kD的10%糖化的血色素樣蛋白質,在濾泡腔面的微絨毛處分布最為豐富。
乳過氧化物酶的檢測
鑒于其重要的應用價值,因此測定LP 活性尤為重要。目前,國內外有關LP 檢測方法的研究較多,大多是基于顏色反應,利用酶促反應原理,借助分光光度計測定酶活大小 。苯胺類檢測LP 活性以苯胺類為底物測定過氧化物酶活性,其原理為在過氧化物酶存在時,H2O2 可使苯胺發生氧化聚合反應,產物為棕褐色物質。該物
乳過氧化物酶的檢測
鑒于其重要的應用價值,因此測定LP 活性尤為重要。目前,國內外有關LP 檢測方法的研究較多,大多是基于顏色反應,利用酶促反應原理,借助分光光度計測定酶活大小。苯胺類檢測LP 活性以苯胺類為底物測定過氧化物酶活性,其原理為在過氧化物酶存在時,H2O2 可使苯胺發生氧化聚合反應,產物為棕褐色物質。該物質
乳突的結構
乳突為從顳骨乳突部的底面發出的突起,形狀是大致錐形或圓錐形的。 乳突外面粗糙,附著有肌肉。其內的腔為許多含氣小腔隙,即為乳突氣房。 乳突大小不一,一般情況下在男性比女性大。 乳突在出生后形成,新生兒時期缺失或簡陋,由于胸鎖乳突肌的拉動而發育。
過氧化物酶體的結構功能特點
過氧化物酶體由J. Rhodin(1954年)首次在鼠腎小管上皮細胞中發現。是一種具有異質性的細胞器,在不同生物及不同發育階段有所不同。直徑約0.2~1.5μm,通常為0.5μm,呈圓形,橢圓形或啞呤形不等,由單層膜圍繞而成。共同特點是內含一至多種依賴黃素(flavin)的氧化酶和過氧化氫酶(標志酶
乳過氧化物酶的組成成分
所謂LPS必須同時包括3種組成成分,即乳過氧化物酶,硫氰酸鹽和過氧化氫。只有這三種成分共同作用才具有抗菌活性。在實際應用中,若體系中的某一組分濃度不夠時,則需要添加外源或設法生成,以保證抗菌效果,這就是LPS的“激活”。其中,乳過氧化物酶的濃度不低于0.02 U/mL。牛乳中天然的LP的濃度為1.4
關于乳過氧化物酶的簡介
乳過氧化物酶(Lactoperoxidase,EC 1.11.1.7,簡稱LP)是存在于乳汁中的一種血紅素蛋白,是一種來自動物的過氧化物酶,在初乳中含量尤其豐富。乳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以及硫氰酸根(SCN)可以形成“乳過氧化物酶體系(LPS)”。這個酶系統具有抑菌活性,可以在沒有冷藏的條件下,抑
乳過氧化物酶法(LPO)
本法反應溫和,對抗原、抗體免疫活性影響小,已被廣泛應用。缺點是標記率較低,一般為20~40%。 1.原理此法是利用乳過氧化物酶(Lactoperoxidase)有促進微量過氧化氫對125I-的氧化作用,生成125I+,并標記在多肽、蛋白質酪氨酸分子上。 2.方法以標記蛋白質抗原為例。 (1
乳過氧化物酶的理化性質
存在于乳腺、淚腺、唾液腺中的LP在化學上和免疫學上的性質都是類似的。LP參與抑制微生物生長首先被Hanssen提出,他指出LP參與構成宿主對抗入侵微生物的天然防御系統。除此之外,LP還具有抗菌活性、降解各種致癌物質以及保護動物細胞被過氧化的能力。LP是乳中熱穩定性的酶之一,它的破壞已經被作為巴氏滅菌
乳過氧化物酶的理化性質
存在于乳腺、淚腺、唾液腺中的LP在化學上和免疫學上的性質都是類似的。LP參與抑制微生物生長首先被Hanssen提出,他指出LP參與構成宿主對抗入侵微生物的天然防御系統。除此之外,LP還具有抗菌活性、降解各種致癌物質以及保護動物細胞被過氧化的能力。LP是乳中熱穩定性的酶之一,它的破壞已經被作為巴氏滅菌
乳過氧化物酶的濃度及活性
在牛乳中,LP是僅次于黃嚓吟氧化酶第二豐富的酶,它在乳中的濃度大約是30mg/L。有報道,LP含量的改變與牛的生殖周期、季節、品種和喂養制度有關,需要注意,不像其它抗菌蛋白,LP的含量在牛初乳中是較低的,但在產后3~5天LP含量迅速增加以達到最大值。不同來源乳中的LP的活性不同,可以看到牛乳中LP的
乳過氧化物酶的主要功用
LPS的抗菌性是表現在對乳中一些微生物具有抑菌或殺菌作用其抗菌機理是微生物細胞質膜上的琉基基團被氧化,導致細胞質膜結構破壞,鉀離子、氨基酸和多膚泄露,使細胞對葡萄糖、氨基酸、漂吟、嚓陡的攝取以及蛋白質、DNA和RNA的合成受到了抑制口l。抗菌因素與供電體、介質、溫度、PH值的不同以及從氧化物的脫氧到
乳過氧化物酶的基本信息
乳過氧化物酶(Lactoperoxidase,EC 1.11.1.7,簡稱LP)是存在于乳汁中的一種血紅素蛋白,是一種來自動物的過氧化物酶,在初乳中含量尤其豐富。乳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以及硫氰酸根(SCN)可以形成“乳過氧化物酶體系(LPS)”。這個酶系統具有抑菌活性,可以在沒有冷藏的條件下,抑制革
乳過氧化物酶的基本信息
乳過氧化物酶(Lactoperoxidase,EC 1.11.1.7,簡稱LP)是存在于乳汁中的一種血紅素蛋白,是一種來自動物的過氧化物酶,在初乳中含量尤其豐富。乳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以及硫氰酸根(SCN)可以形成“乳過氧化物酶體系(LPS)”。這個酶系統具有抑菌活性,可以在沒有冷藏的條件下,抑制革
乳過氧化物酶體系的組成成分
所謂LPS必須同時包括3種組成成分,即乳過氧化物酶,硫氰酸鹽和過氧化氫。只有這三種成分共同作用才具有抗菌活性。在實際應用中,若體系中的某一組分濃度不夠時,則需要添加外源或設法生成,以保證抗菌效果,這就是LPS的“激活”。其中,乳過氧化物酶的濃度不低于0.02 U/mL。牛乳中天然的LP的濃度為1.4
簡述乳過氧化物酶的理化性質
存在于乳腺、淚腺、唾液腺中的LP在化學上和免疫學上的性質都是類似的。LP參與抑制微生物生長首先被Hanssen提出,他指出LP參與構成宿主對抗入侵微生物的天然防御系統。除此之外,LP還具有抗菌活性、降解各種致癌物質以及保護動物細胞被過氧化的能力。LP是乳中熱穩定性的酶之一,它的破壞已經被作為巴氏
乳突的定義及結構
定義 顳骨乳突(mastoidprocessof temporal bone):顱外面顳鱗后下方,外耳門后方的肥厚骨突起。 mastoid來源于希臘文中的乳房,process在解剖學中翻譯為“突”,指從骨面上發出的較大的突起。mastoid process意思為乳房狀的突起,即為乳突。 結
乳突的結構及分類
結構 乳突為從顳骨乳突部的底面發出的突起,形狀是大致錐形或圓錐形的。 乳突外面粗糙,附著有肌肉。其內的腔為許多含氣小腔隙,即為乳突氣房。 乳突大小不一,一般情況下在男性比女性大。 乳突在出生后形成,新生兒時期缺失或簡陋,由于胸鎖乳突肌的拉動而發育。 分類 根據氣房的發育程度可將乳突分
簡述TMB-法檢測乳過氧化物酶
TMB 因其安全性和較高的敏感性,正逐步取代有致癌性的ABTS 顯色劑用于LP 的檢測中。TMB檢測法的原理是在過氧化物酶存在條件下,TMB 能被過氧化氫氧化生成明亮的藍色物質,已知該有色物質于波長655 nm 下有最大吸收峰。根據顏色的深淺,借助分光光度計,測定反應的吸光度,進而換算待測樣的酶
乳過氧化物酶的濃度及活性的介紹
在牛乳中,LP是僅次于黃嚓吟氧化酶第二豐富的酶,它在乳中的濃度大約是30mg/L。有報道,LP含量的改變與牛的生殖周期、季節、品種和喂養制度有關,需要注意,不像其它抗菌蛋白,LP的含量在牛初乳中是較低的,但在產后3~5天LP含量迅速增加以達到最大值。不同來源乳中的LP的活性不同,可以看到牛乳中L
乳過氧化物酶體系的組成成分介紹
所謂LPS必須同時包括3種組成成分,即乳過氧化物酶,硫氰酸鹽和過氧化氫。只有這三種成分共同作用才具有抗菌活性。在實際應用中,若體系中的某一組分濃度不夠時,則需要添加外源或設法生成,以保證抗菌效果,這就是LPS的“激活”。其中,乳過氧化物酶的濃度不低于0.02 U/mL。牛乳中天然的LP的濃度為1
關于ABTS-法檢測乳過氧化物酶的介紹
ABTS 主要用來測量和表征抗氧化劑抗氧化能力,是近些年興起的一種相對簡便的用于體外測定物質總抗氧化能力的方法。最初由Marklund 提出,用含有蛋白質的血紅素過氧化物酶與ABTS 反應生成ABTS+,用于測定樣品中血紅蛋白的含量,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包括血清類的生物樣品、果蔬類和一些純物質抗氧化
過氧化物酶的形態結構
過氧化物酶體(peroxisome)又稱微體(microbody), 過氧化物酶體在1954年被發現時,由于不知道這種顆粒的功能,將它稱為微體(microbody)。過氧化物酶體與溶酶體不同,過氧化物酶體不是來自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因此它不屬于內膜系統的膜結合細胞器。過氧化物酶體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的各
過氧化物酶的形態結構
過氧化物酶體(peroxisome)又稱微體(microbody), 過氧化物酶體在1954年被發現時,由于不知道這種顆粒的功能,將它稱為微體(microbody)。過氧化物酶體與溶酶體不同,過氧化物酶體不是來自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因此它不屬于內膜系統的膜結合細胞器。過氧化物酶體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的各
過氧化物酶的形態結構
過氧化物酶體(peroxisome)又稱微體(microbody), 過氧化物酶體在1954年被發現時,由于不知道這種顆粒的功能,將它稱為微體(microbody)。過氧化物酶體與溶酶體不同,過氧化物酶體不是來自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因此它不屬于內膜系統的膜結合細胞器。過氧化物酶體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的各
過氧化物酶的形態結構
過氧化物酶體(peroxisome)又稱微體(microbody), 過氧化物酶體在1954年被發現時,由于不知道這種顆粒的功能,將它稱為微體(microbody)。 過氧化物酶體與溶酶體不同,過氧化物酶體不是來自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因此它不屬于內膜系統的膜結合細胞器。過氧化物酶體普遍存在于真核
乳過氧化物酶體系的抑菌效果介紹
LPS的抗菌性是表現在對乳中一些微生物具有抑菌或殺菌作用其抗菌機理是微生物細胞質膜上的琉基基團被氧化,導致細胞質膜結構破壞,鉀離子、氨基酸和多膚泄露,使細胞對葡萄糖、氨基酸、漂吟、嚓陡的攝取以及蛋白質、DNA和RNA的合成受到了抑制口l。抗菌因素與供電體、介質、溫度、PH值的不同以及從氧化物的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