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事件是否會導致今年出現寒冬?專家回應
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9月全國平均氣溫18.1℃,較常年同期偏高1.0℃,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高。全國平均降水量47.2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24.1%,為歷史同期第三少。”9月29日,在中國氣象局例行發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說。 具體來講,肖潺介紹,全國91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或持平秋季極值,其中新疆托克遜(42.6℃)超過40℃。全國共有21個國家氣象站日降水量突破9月極值,其中山東福山(167.0毫米)、遼寧皮口(157.9毫米)等13站突破秋季極值,云南瀘西(181.6毫米)突破年極值。 肖潺表示,今年盛夏,自7月初臺風“暹芭”及其減弱低壓北上以后,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加強西伸,伊朗高壓東伸,并與中緯度的大陸高壓相結合,導致在我國上空形成大范圍的暖高壓帶。在強盛的暖高壓帶影響下,阻斷了水汽向我國的輸送,使得降水明顯偏少,南方發生1961年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大范圍持續時間最長的高溫天氣,我......閱讀全文
拉尼娜事件是否會導致今年出現寒冬?專家回應
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9月全國平均氣溫18.1℃,較常年同期偏高1.0℃,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高。全國平均降水量47.2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24.1%,為歷史同期第三少。”9月29日,在中國氣象局例行發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說。 具體來講,肖潺介紹,全國91個國家氣象站日最
世界氣象組織: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
當地時間10月2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指出,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預計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強度為中等到強,并將持續至明年,影響世界諸多地區的溫度、降水和風暴型式。 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洋表面溫度的大尺度降溫,并伴有熱帶大氣環流(即風、氣壓和降雨量)的變化。它對
世界氣象組織:厄爾尼諾減弱拉尼娜現象抬頭
世界氣象組織6日在日內瓦發布報告稱,自今年3月以來,始于2009年6月的厄爾尼諾現象一直在減弱,拉尼娜現象對全球氣候造成的影響將不斷加強。 世界氣象組織專家庫馬爾?科利說,目前掌握的情況是,厄爾尼諾現象于今年5月已迅速減弱,目前拉尼娜現象已進入開始的臨界模式
世界氣象組織說“拉尼娜”現象接近頂峰
世界氣象組織近日在日內瓦說,始于2011年10月的新一輪“拉尼娜”現象目前已接近頂峰,預計將在3月至5月間緩慢減弱。 世界氣象組織在當天更新的“厄爾尼諾/拉尼娜”情況簡報中說,此輪“拉尼娜”現象一直處于弱到中等強度,明顯弱于去年同期。根據氣象、水文數據分析和模型推測,此輪“拉尼娜”現象將延
三重拉尼娜來了,什么是“三重拉尼娜”
世界氣象組織最新數據顯示,已經持續較長時間的拉尼娜事件很可能會延續到今年年底或更久,這將是21世紀首次出現“三重”拉尼娜事件,即北半球出現連續三個拉尼娜冬季。那么,今冬可能出現的“三重”拉尼娜事件意味著什么呢?所謂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當地時間7月30日,
世界氣象組織說拉尼娜現象難撼今年熱度
世界氣象組織11月29日在南非德班氣候大會和該組織位于瑞士日內瓦的總部同時發布2011年全球氣候報告。這份報告顯示,盡管今年發生使重要海區變冷的拉尼娜現象,但與其他“拉尼娜年份”相比,今年很可能最熱。 拉尼娜現象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同時伴隨著全球性氣候
氣象專家詳解大范圍雪災:與拉尼娜事件有關
氣溫偏低和降水偏大是造成災害天氣的原因?記者:1月10日以來,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和西北地區東部出現建國以來罕見的持續大范圍低溫、雨雪和冰凍天氣。中國氣象局新聞發言人矯梅燕說,這是我國氣象記錄上少見的災害性天氣過程,屬于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李維京(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對。從總體上看,這次罕見
世界氣象組織:未來數月內或發生微弱拉尼娜現象
? 世界氣象組織27日公布的“全球季節性氣候通報”顯示,今年9月至11月期間發生微弱拉尼娜現象的概率為60%。拉尼娜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溫度大范圍持續異常降低的現象。
世界氣象組織專家稱中國雪災與拉尼娜現象有關
世界氣象組織研究拉尼娜現象的專家考利(Rupa Kumar Kolli)2月11日表示,中國最近遭遇的罕見雪災與拉尼娜現象有關。?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東部海溫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這種現象會造成全球氣候異常。?據聯合國網站報道,考利表示,拉尼娜現象的影響之一就是造成東亞地區的寒冷冬季,因此拉尼娜
世界氣象組織:今年是出現拉尼娜現象的最暖年
南非德班11月29日訊?世界氣象組織今天在瑞士日內瓦總部以及南非德班氣候大會上同時發布了一份有關全球氣候狀況的全新年度報告,稱盡管2011年的全球氣候受到強拉尼娜現象的嚴重影響,但今年前十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仍然是自1850年有記錄以來的第十高,且超出以往任何一個出
世界氣象組織:中國南凍北旱或與拉尼娜現象有關
1月15日,在距巴西里約熱內盧約130公里的新弗里堡,當地居民在救援人員的幫助下穿過一條被洪水淹沒的街道。克里斯蒂娜 本次拉尼娜現象始于2010年6月?是過去一個世紀最強的拉尼娜現象之一 氣候專家預測?拉尼娜現象不會在第一季度結束?可能持續至4月末或5月初 世
中國氣象局:“千年一遇寒冬”沒有科學依據
針對近日外國學者預測歐洲今年冬季可能出現“千年一遇寒冬”的消息,中國氣象局10月12日表示,人類目前還不具備預測“千年一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能力,僅基于“拉尼娜”事件及全球變暖的氣候大背景預測歐洲今年冬季將出現“千年一遇寒冬”科學依據很不充分,但需防范我國冬季可能出現的階段性低溫冷害
2016年秋冬拉尼娜狀態仍將持續
本報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楊舒從25日召開的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預測會商會上獲悉,經該中心監測顯示,自2016年7月赤道中東太平洋地區開始進入拉尼娜狀態,截至10月25日,該地區海溫持續下降,拉尼娜狀態仍將持續。專家根據近期海洋大氣環流演變特征,并參考國內外數值模式預測結果預計,冬季將發展成
“冷冬”還是“暖冬”?-拉尼娜事件仍在持續
中新網北京10月12日電 (韋香惠)拉尼娜事件是影響氣候的重要因素之一。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結果顯示,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在進一步持續,預計延續到2022/2023年冬季。對于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的問題,中國氣象局向中新網回復,目前還不能發布相關預測。國家氣候中心將在10月下旬開展冬季氣候
拉尼娜:不會改變全球變暖大趨勢
拉尼娜最近被熱議。據美國國家氣象局氣候預測中心近日表示,未來幾個月,北半球將出現所謂的拉尼娜現象,并且2016及2017年度冷冬幾率正在提高。 對于即將到來的拉尼娜,我們該如何判定其到來,標準如何?如果降臨,將對我國各地區產生何種影響?又是否會改變全球變暖的大趨勢呢? 仍有待觀察 日前有
國家氣候中心:拉尼娜事件預計初春結束
13日,記者從國家氣候中心獲悉,截至1月29日的最新監測表明,2023年1月以來赤道中東太平洋拉尼娜事件持續。不過,根據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氣環流現狀以及國內外氣候動力模式和統計方法預測結果,預計未來三個月,拉尼娜事件將于2023年初春結束。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異常出現大范圍偏冷
赤道中東太平洋已進入拉尼娜狀態
記者從國家氣候中心獲悉,最新海溫監測顯示,最近3個月(8-10月)關鍵區滑動平均指數為-0.52℃,標志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已進入拉尼娜狀態。預計拉尼娜狀態將在未來三個月持續,并可能在冬季(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達到峰值,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從歷史數據來看,拉尼娜年我國冬季中
拉尼娜會讓今冬寒潮來得更猛?
一夜北風,京津冀晉多地氣溫降至冰點以下。 據中央氣象臺監測數據顯示,10月31日早晨,北方多地氣溫突破10月低溫極值,其中內蒙古中部、河北西北部、山西東北部、遼寧中部等地31個站點最低氣溫跌破10月歷史低溫極值;北京霞云嶺、吉林四平、遼寧新城子等地31日早晨最低氣溫達到有記錄以來10月歷史
“三重”拉尼娜事件意味著什么?
世界氣象組織最新數據顯示,已經持續較長時間的拉尼娜事件很可能會延續到今年年底或更久,這將是21世紀首次出現“三重”拉尼娜事件,即北半球出現連續三個拉尼娜冬季。那么,今冬可能出現的“三重”拉尼娜事件意味著什么呢? 2022年9月13日,在泰國曼谷,人們走過積水的街道。(新華社發) 所謂拉尼娜事件,
赤道中東太平洋已進入拉尼娜狀態
記者從國家氣候中心獲悉,最新海溫監測顯示,最近3個月(8-10月)關鍵區滑動平均指數為-0.52℃,標志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已進入拉尼娜狀態。預計拉尼娜狀態將在未來三個月持續,并可能在冬季(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達到峰值,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從歷史數據來看,拉尼娜年我國冬
多年拉尼娜與氣候變化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賈凡副研究員聯合中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的學者,在熱帶海氣相互作用與氣候變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發現全球變暖將導致多年拉尼娜事件的發生頻率增加。相關研究成果以《全球變暖下更加頻發的多年拉尼娜事件》(Increased occurrences of consecutiv
多年拉尼娜與氣候變化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賈凡聯合中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的學者,在熱帶海氣相互作用與氣候變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發現全球變暖將導致多年拉尼娜事件的發生頻率增加。相關研究成果以《全球變暖下更加頻發的多年拉尼娜事件》(Increased occurrences of consecutive
“三重”拉尼娜會讓今冬更冷嗎?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11月17日,新一股冷空氣自西向東逐漸影響我國,新疆北部、甘肅、內蒙古西部等地氣溫驟降,而在冷空氣尚未波及到的北方其它區域,17日則迎來了降溫前的升溫小高潮。這兩天,預計長江以北地區將陸續迎來明顯降溫,華北、東北等地還會有雨雪天氣現身,局地降水猛烈。 其實,今年秋季以來,我國
《自然》:罕見“三重”拉尼娜氣候事件可能出現
英國《自然》雜志日前稱,氣象學家已連續第三年預測拉尼娜現象,即可能發生罕見的“三重”拉尼娜氣候事件,對全球氣候產生深遠影響。伴隨全球變暖,類似情況可能會更加普遍。? ? 研究人員指出,當前拉尼娜現象始于2020年9月前后,此后多數時間都處于輕度至中度狀態,到2022年4月,它愈演愈烈,導致赤道東
《自然》:多年拉尼娜與氣候變化研究獲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239.shtm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副研究員賈凡為共同通訊作者,聯合中國、澳大利亞和美國多位學者組成的科研團隊在熱帶海氣相互作用與氣候變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發現了全球變暖
野火可能引發罕見的“三次探底”拉尼娜現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395.shtm ???2019 - 2020年澳大利亞致命森林大火產生的煙塵讓世界大吃一驚。圖片來源:RICK RYCROFT/AP2019年,澳大利亞經歷了該國自有記錄以來最致命山火。大火
日發現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會使全球谷物減產
據此間媒體報道,日本農業環境技術研究所等機構研究發現,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會使全球的稻谷、小麥和玉米減產。這一研究有助于有關部門預測全球的谷物收成。 迄今對于作物產量的預測,主要根據對氣溫、土壤水分等氣象條件的季節預測開展,但如果是在中高緯度地區,或者是對于更容易受土壤水分量影響的作物來說
全球氣候變化無常-“極端天氣”誰之過?
這是1月4日拍攝的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東部城市羅克漢普頓遭洪水侵襲的地區。 近一時期,世界各地氣候變化無常。澳大利亞東部暴雨滂沱,山洪咆哮。在昆士蘭州,洪水似“內陸海嘯”,奪走22人生命,造成78人失蹤,使布里斯班等數十個城鎮成為一座座“水城”或“泥城”;在維多利亞州,先
今冬將出現一次弱至中等強度拉尼娜事件
科技日報訊 (記者付麗麗)11月27日,國家氣候中心對外發布消息稱,根據最新海溫監測數據,2021年10月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拉尼娜狀態,預計冬季可能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專家介紹,拉尼娜是指發生在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大范圍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它會引起地球氣候的異常。依據《厄爾尼諾/拉尼
今冬將發生弱拉尼娜事件--冷空氣肆虐我國
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是全球海洋—大氣耦合系統中最強的年際尺度變化信號,對熱帶區域和全球的海洋、天氣和氣候產生明顯影響。近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原創建立了浪致混合理論,并揭示了海浪在海氣通量中的關鍵作用,建立了世界首個包含海浪過程的氣候模式FIO-ESM,為更準確進行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