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腦苷脂沉積病的介紹
1.一般治療加強營養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飲食。 2.對癥治療。 (1)貧血者少量多次輸新鮮血。 (2)四肢痙攣性屈曲者可給予減低肌張力的藥物,如苯海索(安坦)等。 (3)有肺部感染者給予廣譜抗生素治療。 3.手術治療脾功能亢進者可作脾切除。......閱讀全文
治療腦苷脂沉積病的介紹
1.一般治療加強營養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飲食。 2.對癥治療。 (1)貧血者少量多次輸新鮮血。 (2)四肢痙攣性屈曲者可給予減低肌張力的藥物,如苯海索(安坦)等。 (3)有肺部感染者給予廣譜抗生素治療。 3.手術治療脾功能亢進者可作脾切除。
腦苷脂沉積病的簡要介紹
類脂質沉積病(lipoidosis)是一組類脂質代謝障礙引起類脂質沉積于體內細胞中所致的遺傳性疾病隨著對病理組織的組織化學和酶學、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對由類脂代謝障礙所引起的遺傳病認識逐步增多。由鞘磷脂降解過程中不同酶的缺陷所引起的不同代謝產物沉積于組織內產生不同的臨床癥狀和不同的疾病。 類脂質沉積
預防腦苷脂沉積病的相關介紹
進行遺傳咨詢。預防措施包括避免近親結婚攜帶者基因檢測及產前診斷和選擇性人工流產等,防止患兒出生嬰兒型多數患兒于3歲前死于呼吸道感染或全身衰竭。成年型肝功損害和繼發感染等可導致死亡預后決定于病程進展的速度部分病人可活至60歲左右。
關于腦苷脂沉積病的簡介
腦苷脂沉積病(cerebrosidosis)也稱之為Gaucher病或葡萄糖腦酰胺沉積病(glucosylceramidelipidosis),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代謝性疾病。腦苷脂沉積病(cerebrosidosis)根據起病年齡可區分為嬰兒型、少年型或成年型所有患者均有肝、脾、淋巴結腫大和長骨
簡述腦苷脂沉積病的檢查方式
實驗室檢查 1.血液檢查血紅蛋白減低,紅細胞、白細胞均減少測定周圍血組織培養的成纖維細胞中的葡萄糖苷脂酶活力可助診。 2.血漿酸性磷酸酶增高。 其它輔助檢查 1.細胞學檢查骨髓穿刺涂片可找到Gaucher細胞 2.X線攝片長骨皮質變薄頭端增粗畸形。
簡述腦苷脂沉積病的發病機制
葡萄糖腦苷脂主要來源于正常人白細胞的腦酰乳酸苷(ceramidelactoside)和衰老紅細胞的基質紅細胞糖苷(globoside),正常時經由脾臟中葡萄糖腦苷酶(glucocerebrosidase)分解為葡萄糖和腦酰胺嬰兒型患者的脾臟和神經元中缺乏這種酶;成年型Gaucher病的脾臟中該酶
概述腦苷脂沉積病的臨床表現
該病依據起病年齡不同可區分為嬰兒型、成年型和少年神經型。 1.成年型占本病的80%,起病隱匿無特殊原因的脾臟腫大、貧血血小板減少和病理性骨折為其常見的表現形式。病程進展不一幾乎均不發生神經系統癥狀。早期表現面色蒼白、肝脾腫大;嚴重者有出血傾向易發生病理性骨折;肝功損害和繼發感染等可導致死亡。預
關于少年型腦苷脂沉積病的簡介
又稱少年型(Ⅲ型)Gaucher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葡糖腦苷脂貯積病,目前已發現,本病患兒存在lq21~31區1448位核苷酸等位突變,患兒多在10歲內發病,神經系統表現慢性進行性智力減退,小腦性共濟失調,癇性發作如肌陣攣癲癇,錐體外系癥狀如手足徐動,震顫和肌張力障礙等。
關于腦苷脂沉積病的并發癥和診斷介紹
一、并發癥 該病常并發肝功能衰竭、脾功能亢進及感染,如全身感染及肺部感染,尤以典型嬰兒型多見。 二、診斷 病因不明的脾大兒童和不明原因的成年人病理性骨折均應想到本病之可能。血清中酸性磷酸酶活力增高;骨髓中發現大量Gaucher細胞;骨骼X線片提示典型Gaucher細胞侵蝕性變以及白細胞或經
治療腦甙沉積病的方法介紹
1、一般療法 注意營養,預防繼發感染。 2、對癥治療 貧血或出血多的腦甙沉積病患者可予成分輸血、巨脾或脾功能亢進癥狀明顯者,可考慮切脾,但全脾切除后雖可減輕腹部負擔,減輕貧血和出血傾向,改善發育狀態,偶可自行緩解而痊愈,但有加速肝大及骨骼破壞的可能。故應盡量延遲手術,必要時,可考慮部分脾切
治療致密物沉積病的相關介紹
近10年來,針對本病的治療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對現有治療方案也一直存有爭議,對激素隔日治療方案、抗凝劑或抗血小板藥物的使用,均有不同的主張和觀點。 由于DDD為補體旁路途徑異常激活所致。因此,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療效欠佳。臨床研究表明,雖然激素可使成人DDD患者蛋白尿減少, 腎存活期延長,但進一步分
治療神經鞘磷脂沉積病的相關介紹
本病僅能對癥治療,如保肝、控制感染抗癲癇發作等。 1.抗氧化劑維生素C、E或丁羥基二苯乙烯,可阻止神經鞘磷脂M所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過氧化和聚和作用,減少脂褐素和自由基形成。 2.脾切除適于非神經型、有脾功能亢進者。 3.胚胎肝移植已有成功的報道。
治療脂質沉積性肌病的相關介紹
1.口服潑尼松治療 成人開始晨間一次服用,1個月后隨病情改善而漸減劑量,速度宜慢并隨劑量減少而服用時間延長以免因減量過快導致病情反復,然后繼續服用維持量數月。 2.對肉堿缺乏者可口服L-肉堿治療 對肉堿棕櫚酰基轉移酶缺乏所致的患者尚無特殊療法。 3.如有肌紅蛋白尿及腎功能衰竭 應采取對
簡述類脂質沉積病的治療方案
此類疾病一般缺乏特殊治療方法,根據不同類型采取下列方法: 1.異染性白質腦病應用牛腦提取的芳基硫脂酶A1000萬U靜滴。 2.神經節苷脂沉積病有癲癇者可予抗癲癇治療。 3.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應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 4.β-脂蛋白缺乏癥應用大量脂溶性維生素,尤其維生素E。 5.腦腱黃
關于腦苷脂的基本介紹
腦苷脂(cerebroside)不含磷,常呈中性。其極性頭含糖。最簡單的腦苷脂為存在于腦細胞膜中的半乳糖腦苷脂,其極性頭基為β-D-半乳糖。葡糖腦苷脂存在于其他組織的膜中,其極性頭含β-D-葡萄糖。某些半乳糖腦苷脂的3位碳被硫酸化,稱為腦硫脂。更復雜的腦苷脂的極性頭含有 4個以上糖基組成的不分支
關于腦甙沉積病的基本介紹
腦甙沉積病(Gauchers disease,GD)是溶酶體貯積病(lysosomal storage disease,LSD)中最常見的一種,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法國皮特醫生Phillipe Gaucher在1882年首先報道,50年后Aghion報道腦甙沉積病是由于葡糖腦苷脂(glucoce
關于腦甙沉積病的預后介紹
Ⅰ型腦甙沉積病進展緩慢,脾切除后可長期存活,智力正常,惟生長發育落后。GBA替代治療效果顯著,預后最好。Ⅰ型腦甙沉積病脾切除后,肝和骨髓中GC蓄積加快,故可早期死于肺和肝功能障礙,感染出血等。 Ⅱ型腦甙沉積病多于發病后1年內死于繼發感染,少數可存活2年以上。 Ⅲ型腦甙沉積病多由于神經系統癥狀
關于致密物沉積病的預后介紹
與Ⅰ型、Ⅲ型MPGN相比,DDD患者的整體預后最差。部分病例臨床上可獲得暫時緩解,但最終將進展為尿毒癥。約半數DDD患者在診斷后10年內進展至尿毒癥。尿毒癥DDD患者腎移植術后1--3年內幾乎全部復發,移植腎5年存活率約為50%,大大低于其他腎臟疾病的移植腎平均存活率。 除腎病綜合征為預后不良
肺泡蛋白沉積癥的診斷治療介紹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和胸片及支氣管鏡作肺活檢及病理檢查可以確診。此外,BALF檢查結合病史和臨床表現、胸部X線,可對大多數PAP患者作出診斷。 治療 試用蛋白溶解酶霧化吸入或間歇正壓呼吸器吸入。行支氣管肺灌洗術是迄今惟一被證明有效的治療方法。用每升含10g乙酰半胱氨酸和7500U肝素的
關于神經鞘磷脂沉積病的基本介紹
神經鞘磷脂沉積病(sphingomyelinosis)也稱之為Niemann-Pick病是由神經鞘磷脂酶缺乏所引起的一種遺傳代謝性疾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基因定位于11p15v。其特點是全單核巨噬細胞和神經系統有大量的含有神經鞘磷脂的泡沫細胞。較高雪氏病少見。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以猶太人發病較多
關于類脂質沉積病的診斷檢查介紹
1.神經檢查 應檢查視力、視野和眼底,黃斑區有無櫻桃紅斑點,眼球運動受限,智力障礙或智能反應遲滯,雙耳聽力下降,言語減少或言語不能,智力減退,白癡或癡呆,共濟及構音障礙,肢體癱瘓,肌張力增高或肌強直,雙Babinski征(+),周圍型感覺障礙。 2.輔助檢查 周圍血常規,血小板,骨骼、顱骨
關于神經鞘磷脂沉積病的診斷介紹
一、實驗室檢查 1.周圍血骨髓細胞學檢查涂片可發現泡沫細胞。 2.白細胞骨髓培養及肝脾肺直腸等活檢鞘膦酸酯含量增高,而鞘磷脂酶的活性下降或缺乏。 二、其它輔助檢查 1~2型產前羊水測定成纖維細胞培養中鞘磷脂酶活性下降對產前診斷有重要意義。
關于腦甙沉積病的鑒別診斷介紹
1、尼曼-皮克病(鞘磷脂貯積癥) 見于嬰兒,且肝、脾也腫大,但此病肝大比脾大明顯;中樞神經系統癥狀不如腦甙沉積病顯著。主要鑒別點為此病黃斑部有櫻桃紅色斑點,骨髓中所見特殊細胞與腦甙沉積病顯著不同,且酸性磷酸酶反應為陰性,結合其他組織化學染色可資鑒別。 2、某些代謝性疾病 如脂質貯積病中的G
關于腦甙沉積病的流行病學介紹
腦甙沉積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報道,發病率為1/10萬~1/40萬。有些群體發病率很高,如在Ashkenazic猶太人群中發病率為1/450,大約1/10為基因攜帶者。非猶太人群發病率1/40萬,攜帶者約1/100。瑞典北方北極圈內的隔離群體中發病也較高。國內自1948年首例報告以來,已有不少病例報道
怎樣治療葡萄糖腦苷脂質沉淀?
靜脈輸入從胎盤中提煉的葡萄糖腦酯酶可以改善Ⅰ型病人的臨床癥狀,現較通用的方法是每次靜脈輸入超過1~2小時,每2周1次(劑量因人而異,最初的劑量為每次60u/kg).治療計劃(劑量,輸入頻率及輸入速率)還需進一步研究,劑量比FDA提倡的每2周60u/kg略少是較為合適的。 當病人有貧血,白細胞減
關于腦甙沉積病的臨床表現介紹
腦甙沉積病于任何年齡自出生至80歲均可發病,但以少年兒童多發,7歲以下更多。可分為三型: 成人型(Ⅰ型) 為腦甙沉積病最常見類型,也是脂質貯積病中常見者。猶太人(Ashkenazi-Jewish民族)中多見,但各民族中均有。在美國估計每年兒童患者不到5000例。任何年齡均可起病,常以脾臟大就
關于神經鞘磷脂沉積病的診斷類型介紹
1、急性神經型(A型或嬰兒型)為典型的尼曼-匹克(占85%),多在生后3~6月內,少數在生后幾周或1歲后發病。初為食欲不振、嘔吐、喂養困難、極度消瘦,皮膚干燥呈臘黃色,進行性智力、運動減退,肌張力低軟癱,終成白癡,半數有眼底櫻桃紅斑(cherryredspot)、失明,黃疸伴肝脾大。貧血、惡液質
脂質沉積性肌病的鑒別診斷介紹
由于本病和糖原貯積病及線粒體肌病同屬代謝性肌病,且其臨床表現均為四肢近端無力,肌肉活組織檢查本病肌纖維中雖以大量脂質沉積為主,但也可偶見少量肌纖維內含有較多的糖原和異常的線粒體,故應進行鑒別。本病還應與多發性肌炎、肌營養不良癥、脊髓性肌萎縮及重癥肌無力等病相鑒別。
致密物沉積病的病因
病因不明。50%的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驅癥狀,其中21%~45%的患者ASO滴度升高,因此,推測DDD可能與A組鏈球菌感染有關,但有爭議。
腦苷脂 的結構信息
腦苷脂 cerebroside 亦稱為酰基鞘氨醇己糖苷,為神經鞘糖脂的一種。是酰基鞘氨醇上以糖苷鍵結合一分子己糖而成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