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顱內高壓綜合征的治療方法介紹
1、病因治療 就是針對引起顱內壓增高的病因進行合理的治療。對于顱內占位或顱內血腫等應采取手術治療;有腦積水者可行腦脊液分流術;針對顱內感染或寄生蟲給予抗感染或抗寄生蟲治療等。同時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腦缺氧及腦代謝障礙,給氧及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以打斷引起腦水腫的惡性循環。 2、降低顱內壓和抗腦水腫 常用藥物:20%的甘露醇250ml快速靜脈滴注,每4~6小時1次;速尿20~40mg,每天靜脈推注2~4次常與甘露醇交替使用;甘果糖(甘油果糖)注射液250~500ml每天靜脈滴注2~3次;地塞米松5~10mg,靜脈或肌內注射,2~3次/d,或氫化可的松100mg靜脈滴注,1~2次/d;20%的人血白蛋白10~20g或濃縮干血漿等大分子的膠體靜脈輸入;近期新藥七葉皂甙鈉具有類固醇激素樣作用,適用于顱內壓增高不嚴重者,每次20~40mg,2~3次/d。如顱內壓增高不嚴重,也可口服50%的甘油鹽水、氫氯噻嗪(雙氫克......閱讀全文
關于顱內高壓綜合征的治療方法介紹
1、病因治療 就是針對引起顱內壓增高的病因進行合理的治療。對于顱內占位或顱內血腫等應采取手術治療;有腦積水者可行腦脊液分流術;針對顱內感染或寄生蟲給予抗感染或抗寄生蟲治療等。同時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腦缺氧及腦代謝障礙,給氧及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以打斷引起腦水腫的惡性循環。 2、
關于顱內高壓癥的治療原則介紹
1、病因治療 病因治療是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如切除顱內腫瘤、清除顱內血腫、穿刺引流或切除腦膿腫、控制顱內感染等。病因一旦解除,顱內壓即可能恢復正常。 2、對癥治療—降低顱內壓 (1)脫水: ①限制液體入量:顱內壓增高較明顯者,攝入量應限制在每日1500~2000mL左右,輸液速度不
治療小兒顱內高壓綜合征的相關介紹
1.病因治療 就是針對引起顱內壓增高的病因進行合理的治療。對于顱內占位或顱內血腫等應采取手術治療;有腦積水者可行腦脊液分流術;針對顱內感染或寄生蟲給予抗感染或抗寄生蟲治療等。同時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腦缺氧及腦代謝障礙,給氧及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以打斷引起腦水腫的惡性循環。 2.
關于顱內高壓綜合征的鑒別診斷介紹
1、顱腦損傷(craniocerebral injury) 任何原因引起的顱腦損傷而致的腦挫裂傷腦水腫和顱內血腫均可使顱內壓增高。急性重型顱腦損傷早期即可出現顱內壓增高。少數患者可以較遲出現如慢性硬膜下血腫等。顱腦損傷后患者常迅速進入昏迷狀態,伴嘔吐。腦內血腫可依部位不同而出現piantan.h
關于顱內高壓綜合征的簡介
顱內高壓綜合征(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是由多種原因造成顱內容物的總容積增加,或由先天性畸形造成顱腔容積狹小時,顱內壓力增高并超出其代償范圍繼而出現的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綜合征,又稱顱內壓增高(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關于顱內高壓綜合征的其他輔助檢查介紹
1、對慢性顱內高壓綜合征,頭顱X線平片可發現蝶鞍,尤其是鞍背及前、后床突骨質破壞或吸收;顱骨彌漫性稀疏變薄;腦回壓跡增多和加深健康搜索。 2、對于那些具有顱內壓增高的客觀體征或神經系統檢查有陽性發現或臨床上高度懷疑顱內壓增高的患者,應早期行CT或MRI檢查。
關于顱內高壓綜合征的診斷依據介紹
典型的顱內高壓綜合征具有頭痛、嘔吐及視盤水腫等表現其中尤以視盤水腫最為客觀,依據這一體征,診斷不難。但在急性顱內壓增高或慢性顱內壓增高的早期,多無視盤水腫,患者可能僅有頭痛和嘔吐。容易誤診為功能性疾病,產生嚴重后果。因此應慎重對待每一個頭痛和(或)嘔吐患者警惕顱內壓增高的可能。
關于小兒顱內高壓綜合征的檢查方式介紹
1.腦脊液檢查 壓力一般均高于200mmH2O,CSF常規化驗檢查多正常。對于顱內壓增高的患者,腰椎穿刺有促使腦疝發生的危險,對于臨床懷疑顱內壓增高,而其他檢查又無陽性發現者,在無后顱窩體征或頸項強直時,可以考慮慎重進行,應在給予脫水劑后進行腰穿密閉測壓為妥。 2.必要的有選擇性的檢查 依
關于小兒顱內高壓綜合征的簡介
顱內高壓綜合征是指腦實質液體增加引起的腦容積和重量增多所致的一系列臨床表現,在病理學上,腦細胞組織間隙中游離液體的積蓄稱為腦水腫,而腦細胞內液體的增多則稱為腦腫脹,但在實際臨床工作中二者難以區分,或為同一病理過程的不同階段,到后期往往同時存在,故常統稱為腦水腫。明顯而持續的腦水腫引起顱內高壓,在
關于小兒顱內高壓綜合征的病因分析
1.顱腦損傷 如腦挫裂傷、顱內血腫、手術創傷、廣泛性顱骨骨折、顱腦火器傷、外傷性蛛網膜下隙出血等。 2.顱內占位性病變 包括各種癌瘤、膿腫、血腫、肉芽腫、囊腫、腦寄生蟲等。這是顱內壓增高最常見的病因。 3.腦血管疾病 常見疾病為腦梗死、高血壓性腦出血、蛛網膜下隙出血、高血壓腦病等。
關于良性顱內壓增高綜合征的治療介紹
治療以消除病源、降低顱內壓為主。積極尋找病因,對藥物引起者應立即停藥,過度肥胖者應勸其節食,對靜脈竇血栓形成者可考慮用抗凝劑、乳突炎應手術治療,對病因不明者可考慮做腦脊液分流術,對內分泌機能低下者須用替代療法。對癥治療以降低顱內壓為主要措施,常采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等,亦可合用醋氮酰胺,以減少腦脊
小兒顱內高壓綜合征的相關癥狀介紹
主要臨床表現為“三主征”:頭痛;惡心嘔吐;眼底視盤水腫。其他常見表現為意識障礙、視力減退、復視、抽搐及去皮質強直。有些可表現為情緒不穩、易于激怒或哭泣,或情緒淡漠、反應遲鈍、動作和思維緩慢等精神癥狀。在嬰幼兒患者,頭痛癥狀常不明顯,常出現頭皮靜脈怒張、頭顱增大、囟門擴大、骨縫分開、前囟張力增高或
關于顱內高壓癥的鑒別診斷介紹
顱內壓是指顱腔內容物對顱腔內壁的壓力。腦脊液循環通暢時,通常以側臥位腰段蛛網膜下腔穿刺所測的腦脊液靜水壓力為代表,亦可經顱內監護系統直接測得。正常成人為0.8~1.8kPa(80~180mmH2O),兒童較低。在病理情況下,當顱內壓監護測得的壓力或腰椎穿刺測得的腦脊液壓力超過2kPa(200mm
治療顱內血腫的方法介紹
重點是處理繼發性腦損傷,著重于腦疝的預防和早期發現,特別是顱內血腫的早期發現和處理,以爭取最好的療效。對原發性腦損傷的處理除了病情觀察以外,主要是對已產生的昏迷、高熱等病癥的進行護理和對癥治療,預防并發癥,以避免對腦組織和機體的進一步危害。 1.腦損傷的分級 分級的目的是為了便于制訂診療常規
關于顱內高壓綜合征的實驗室檢查
1、腦脊液檢查 壓力一般均高于200mmH2OCSF常規化驗檢查多正常。對于顱內壓增高的患者,腰椎穿刺有促使腦疝發生的危險,對于臨床懷疑顱內壓增高,而其他檢查又無陽性發現者,在無后顱窩體征或頸項強直時可以考慮慎重進行,應在給予脫水劑后進行腰穿密閉測壓為妥。 2、必要的有選擇性的檢查依據可能的病
如果診斷小兒顱內高壓綜合征?
典型的顱內高壓綜合征具有頭痛、嘔吐及視盤水腫等表現,其中尤以視盤水腫最為客觀,依據這一體征,診斷不難。但在急性顱內壓增高或慢性顱內壓增高的早期,多無視盤水腫,患者可能僅有頭痛和(或)嘔吐。容易誤診為功能性疾病,產生嚴重后果。因此,應慎重對待每一個頭痛和(或)嘔吐患者,警惕顱內壓增高的可能。
關于良性顱內高壓癥的檢查方式介紹
一、實驗室檢查 1.腦脊液檢查 壓力一般均高于200mmH2O,CSF 常規化驗檢查多正常。 2.必要的有選擇性的檢查 依據可能的病因選擇血常規、血電解質、血糖、免疫項目檢查,有鑒別診斷意義。 二、其他輔助檢查 1.對慢性顱內高壓綜合征,頭顱X 線平片可發現蝶鞍,尤其是鞍背及前、后床突骨
顱內低壓綜合征的診斷和治療介紹
診斷 本病的診斷不難,只要把握具有直立性頭痛、眩暈加劇,平臥時癥狀減輕或消失這一臨床特點,并結合腰穿腦脊液壓力
關于顱內畸胎瘤的治療介紹
良性畸胎瘤需手術切除,但須強調病理標本的立體多點取材,以免漏診惡性成分。如能全切可望治愈。由于腫瘤常位于中線部位,手術多難以全切,不能全切者可酌情行腦脊液分流術以緩解梗阻性腦積水。放療與化療對良性畸胎瘤無效。未成熟和惡性畸胎瘤則先化療后放療,復查如腫瘤未消失再行手術切除,術后繼續化療2療程。
關于顱內壓增高的治療原則介紹
1、一般處理 凡有顱內壓增高的病人,應留院觀察。密切觀察神志、瞳孔、血壓、呼吸、脈搏及體溫的變化,以掌握病情發展的動態。 2、病因治療 顱內占位性病變,首先應考慮作病變切除術。若有腦積水者,可行腦脊液分流術,顱內壓增高已引起急性腦病時,應分秒必爭進行緊急搶救或手術處理。 3、降低顱內壓治
良性顱內高壓癥的基本介紹
良性顱內高壓癥(benign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又稱原發性顱內壓增高癥(primary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假腦瘤癥(pseudocerebri tumor),以顱內壓增高為特征。常以頭痛起病,可同時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本癥
關于顱內動脈瘤的手術治療介紹
顱內動脈瘤患者發生了蛛網膜下腔出血應早期手術(夾閉瘤蒂或栓塞動脈瘤),術中采取保護腦的措施(甘露醇,巴比妥類藥等),術后擴容治療,目前對于腦前半循環動脈瘤及后半循環的動脈瘤,椎基底動脈連接部動脈瘤,小腦前下動脈及小腦后下動脈動脈瘤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后早期手術,而對基底動脈及大腦后動脈第一部分的動脈
概述小兒顱內高壓綜合征的臨床表現
顱內高壓綜合征是一逐漸發展的過程,其臨床表現輕重不一。顱內高壓綜合征的典型表現,包括顱內壓增高本身所致的臨床表現,以及引起顱內壓增高的病因所致的神經系統缺陷。 常見癥狀與體征: 1.頭痛 部位不定,進行性加重。 2.嘔吐 可為噴射性嘔吐。 3.視盤水腫 可伴火焰狀出血與滲出。 4
治療顱內靜脈系統血栓形成的方法介紹
1.側竇血栓的治療 積極治療中耳炎可預防側竇血栓形成。本病的治療主要是抗感染治療,如應用大劑量青霉素及外科手術引流。感染的顱骨應被剔除,引流病變的靜脈竇,必要時做頸靜脈結扎。非化膿性靜脈竇血栓形成通常做溶血栓治療。 2.海綿竇血栓的治療 海綿竇血栓形成易發展成急性化膿性腦膜炎,死亡率很高。
顱內高壓癥的基本信息介紹
顱內高壓癥(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是由多種顱內、外疾病引起的顱腔內容物的體積增加并超出顱內壓調節代償范圍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綜合征。頭痛、嘔吐和視乳頭水腫稱為顱內壓增高三聯征,為顱內壓增高的典型表現。若病理性、持續性的顱內壓增高,可出現危及病人生命的緊急情況,顱內壓增高
關于顱內高壓癥的病因及相關疾病的分析介紹
引起顱內高壓的原因很多,凡可引起顱腔內容體積增加并超出其調節代償范圍的疾病均可導致顱內壓力增高。但顱內占位病變、顱腦外傷、顱內感染、腦卒中、腦寄生蟲病、顱骨疾病、腦積水、系統疾病的伴發癥或并發癥、中毒和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是常見原因。其機制包括:腦組織體積增加,顱內占位性病變,顱內血容量增加,腦脊
關于良性顱內壓增高綜合征的基本介紹
良性顱內壓增高綜合征又名假腦瘤綜合征,是一組病因不同的、以顱內壓增高為特征的綜合征。患者處顱內壓增高外無其他陽性神經系統體征,腦脊液檢查正常,病情發展緩慢、且能自行緩解。
關于良性顱內壓增高綜合征的特征介紹
良性顱內壓增高癥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但以中年以前多見,女性明顯多于男性。患者的外觀和自我感覺良好。 頭痛是良性顱內壓增高綜合征最主要和最常見的癥狀,程度中至重度,多為鈍痛,彌漫于整個頭部,有時呈博動性,晨起或用力咳嗽后明顯,可伴惡心嘔吐。體征僅表現為視神經乳頭水腫和頸項抵抗,嚴重者可有復視、眼球
關于顱內生殖細胞瘤的放射治療介紹
放射治療是給一定的腫瘤體積準確、均勻的劑量,而周圍正常組織劑量很小的治療方法,這樣既保證了患者的生存又保證了患者的基本生存質量。普通放射治療,是指利用X線通過人體體表進行的常規分割的外照射。 1.照射劑量 生殖細胞瘤是少數可通過根治性放療治愈的腫瘤之一。生殖細胞瘤的放射致死劑量小于正常腦組織
關于狹顱癥的治療方法介紹
目的為擴大顱腔,緩解顱內壓使腦組織能夠正常發育,保護視力。均應盡早手術治療,生后6月~1歲內施行手術效果較好,腦功能障礙和頭顱畸形均可有明顯改善。 手術方法有兩種方式: 1.顱縫再造術:切除過早閉合的顱縫,寬度達1~1.5厘米,同時切除旁邊的骨膜,骨邊緣可用聚乙烯膜或其他異物包裹以阻止骨縫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