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肥胖性脂肪肝的基本介紹
肥胖性脂肪肝形成之原因,有人認為是食物中含有高熱量碳水化合物所致,并不是脂肪過高或蛋白質飲食缺乏所致。脂肪肝可伴有肝細胞壞死,形成脂肪肝性肝炎,即使是某些非酗酒女性的病患,時間久了,也有可能會發展成為肝硬化。脂肪肝性肝炎之發生率及程度與肥胖程度有一致性相關,肥胖程度高的,其脂肪肝性肝炎發生率及程度較高。重度肥胖有肝脂肪變性者,其肝纖維化發生率相對較高。......閱讀全文
關于肥胖性脂肪肝的基本介紹
肥胖性脂肪肝形成之原因,有人認為是食物中含有高熱量碳水化合物所致,并不是脂肪過高或蛋白質飲食缺乏所致。脂肪肝可伴有肝細胞壞死,形成脂肪肝性肝炎,即使是某些非酗酒女性的病患,時間久了,也有可能會發展成為肝硬化。脂肪肝性肝炎之發生率及程度與肥胖程度有一致性相關,肥胖程度高的,其脂肪肝性肝炎發生率及程
關于肥胖型脂肪肝的基本介紹
肥胖型脂肪肝是指因肥胖而造成的脂肪肝。肝內脂肪堆積的程度與體重成正比,重度肥胖者脂肪肝性變率高達61%—94%;肥胖人體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浸潤亦減少或消失。這類脂肪肝的治療應以調整飲食為主,基本原則為“一適兩低”,即適量蛋白、低糖和低脂肪,平時飲食注意清淡,不可過飽,多食新鮮蔬菜和瓜果,限制熱
關于肥胖型脂肪肝的基本癥狀介紹
一、食欲不振、體乏無力 患者常 伴有食欲不振、嘔心厭油、頭暈、腹脹等身體不適癥狀,排除感冒、急性胃炎及其他肝病,均應懷疑患有脂肪肝。 二、肝區疼痛 肝細胞內甘油三酯大量駐留,使得肝臟腫大,持續性鈍痛、刺痛或脹痛。 三、肝臟腫大 脂肪肝是常見的表現為肝臟腫大。若肝包膜受伸脹、肝韌帶被牽引
關于肥胖性脂肪肝的診斷標準
醫學上診斷肥胖的標準常用有Broca指數和BMI指數(體重指數也稱體質指數)。Broca指數公式為:男性標注體重(kg)=身高(cm)-100,女性標準體重(kg)=身高(cm)-105.超過標準體重的15%~20%為明顯肥胖,超過標準體重的20%~30%為過度肥胖。而BMI指數公式為:BMI(
關于局灶性脂肪肝的基本介紹
局灶性脂肪肝,又稱為肝臟局灶性脂肪變,系指肝臟某一局部區域脂肪浸潤,影像學上呈現局灶性或斑片狀的假性占位性病變。本病可發生于各年齡組患者,以中老年多見。由于病變范圍少,臨床表現多不明顯或僅有輕微的非特異性癥狀,肝功能實驗常無變化。局灶性脂肪肝為可逆性病變,如不伴有基礎肝病,短期內可自行消退,病因
關于不均勻性脂肪肝的基本介紹
脂肪肝是由于各種原因(肥胖合并癥、酒精性脂肪浸潤、營養性載脂蛋白缺乏、糖尿病進食脂肪或糖類過多、化學性載脂蛋白合成受阻、結核、細菌性肺炎及敗血癥等感染)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正常人的肝內總脂肪量,約占肝重的5%。脂肪量超過5%為輕度脂肪肝,超過10%為中度脂肪肝。超過25%為重度脂肪
肥胖性脂肪肝形成原因分析
人體組織器官細胞代謝的直接能源物質是葡萄糖,而營養物質代謝的共同點是轉化為葡萄糖。當人體內的葡萄糖含量(即血糖)超過了機體日常所需時,超出的葡萄糖轉移至肝細胞和骨骼肌細胞轉化分別為肝糖原和肌糖原(以備)機體血糖低時再分解成葡萄糖供能。而當糖原儲存達到上限時,多余的葡萄糖進入肝細胞轉化為脂肪儲存在
簡述肥胖性脂肪肝患者的診斷
(1)暴飲暴食,嗜好肥甘油膩食物 即平時有攝入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習慣。 (2)體重超重體重超過標準體重10%以上。 (3)臨床表現無癥狀,或有疲乏無力、肝區不適、脹滿,甚至隱痛、胃納不佳,顏面痤瘡等。 (4)實驗室檢查 輕度肥胖性脂肪肝的肝功能檢查,可無任何異常;中、重度可出現丙氨酸氨基
簡述肥胖性脂肪肝患者的預防
預防由于肥胖性脂肪肝尚無特效治療方法,而且對人類健康的威脅較大,故預防更顯得重要。 ①強調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均應重視預防,如母親妊娠期應合理飲食,防止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避免胎兒過度肥胖。 ②嬰幼兒期孩子對飲食缺少控制能力,需要父母加以幫助,使其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糖果、糕點等甜品,不
概述肥胖性脂肪肝的飲食要點
肥胖性脂肪肝的飲食要點是:加強飲食管理,嚴格控制總熱量攝入,減少脂肪、膽固醇和單糖、雙糖食物的攝入,保證足夠的優質蛋白,增加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攝入量,保證營養均衡。 脂肪肝患者每日三餐膳食要調配合理,做到粗細搭配營養平衡。足量的蛋白質能清除肝內脂肪,每天應攝入80—100克。脂肪肝吃的主食不可
簡述肥胖性脂肪肝患者的治療
①祛除病因,即減輕體重,也就是常說的“減肥”。 ②治療因脂肪肝帶來的肝功能損害,包括飲食治療、運動治療及藥物治療三個方面。肥胖合并脂肪肝者的飲食要合理;運動方式應以腹部運動為主(如腹部按摩、仰臥起坐等),也可選擇慢跑、打球游泳等,其目的在于消耗多余的熱量、減輕體重,貴在持之以恒,切忌“三日打魚
關于酒精性脂肪肝的基本信息介紹
長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檢,75%~95%有脂肪浸潤。每天飲酒超過80~160克則乙醇性脂肪肝的發生率增長5~25倍,飲酒后乙醇取代脂肪酸,使脂肪酸積存,酮體在體內堆積,體內乳酸、丙酮酸比值增高,乳酸過多抑制尿酸由腎排出,引起高尿酸血癥;使肝糖原異生減少,導致低血糖,有的患者發生猝死。
關于妊娠脂肪肝的基本介紹
多在第一胎妊娠34—40周時發病,病情嚴重,預后不佳,母嬰死亡率分別達80%與70%。臨床表現為嚴重嘔吐、黃疸上腹痛等,很難與暴發性病毒肝炎區別。及時終止妊娠可使病情逆轉,少數可經自然分娩或剖腹產而脫險。 醫院肝病專家介紹說,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又稱產科急性假性黃色肝萎縮,是妊娠晚期特有的致命性少
關于妊娠脂肪肝的基本介紹
多在第一胎妊娠34~40周時發病,病情嚴重,預后不佳,母嬰死亡率分別達80%與70%。臨床表現為嚴重嘔吐、黃疸上腹痛等,很難與暴發型病毒肝炎區別。及時終止妊娠可使病情逆轉,少數患者可經自然分娩或剖腹產而脫險。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又稱產科急性假性黃色肝萎縮,是妊娠晚期特有的致命性少見疾病。該病起病
關于中心性肥胖的基本介紹
向心性肥胖(concentric obesity),指患者體內脂肪沉積是以心臟、腹部為中心發展的一種肥胖類型。該病多見于皮質醇增多癥患者。患者患病后食欲亢進,同時出現異常肥胖,出現鎖骨上脂肪墊和水牛背,腹部脂肪明顯堆積,而四肢卻不肥胖,有時反而消瘦,與肥胖的軀體形成鮮明對照。治療原發病,控制飲食
關于肝炎后脂肪肝的基本介紹
多見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恢復期或慢性肝炎病程中,部分患者除體重增加外無任何癥狀。多數可表現為原有的肝炎癥狀加重,如乏力、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有的患者因肝體積增大、肝包膜伸張而肝區疼痛加重,往往易誤認為系肝炎本身惡化,因而更加限制活動、增加營養;由于體重日增,脂肪肝加重,肝區痛反而加重,形成惡性循
簡述肥胖性脂肪肝運動注意事項
1. 治療肥胖性脂肪肝要嘴、腿兩個方面雙管齊下,對于沒有合并其他基礎疾病的肥胖性脂肪肝,單靠飲食控制效果有限,基礎治療加合理運動才能有效控制。運動可以消耗熱量,燃燒脂肪,防止多余熱量轉化為脂肪,對于肥胖者來說,運動過少比攝食過多更易導致肥胖。 2. 建議選擇有氧運動,忌無氧運動,以免造成乳酸堆
酒精性脂肪肝癥的基本介紹
1. 酒精性脂肪肝癥 2. 酒精性肝炎發病前往往有短期內大量飲酒史,病人有明顯的體重減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全身乏力,腹痛腹瀉等癥狀。據統計,有77%的病人出現食欲不振,55%的有惡心嘔吐,46%的有腹痛,43%的病人出現體重減輕。黃疸、肝腫大和壓痛為酒精性肝炎病人的常見體征。有81%的病人
關于輕度脂肪肝的基本信息介紹
輕度脂肪肝(mild fatty liver)是脂肪肝的一種類型,是由各種病因引起的肝內脂肪含量大于5%且小于10%的慢性肝臟疾病(脂肪外部一點點包裹心臟),臨床常見。長期酗酒是比較常見的病因。大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或伴隨乏力癥狀,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瘙癢、右肋下脹痛等臨床表
關于肥胖癥的基本信息介紹
肥胖癥是一組常見的代謝癥群。當人體進食熱量多于消耗熱量時,多余熱量以脂肪形式儲存于體內,其量超過正常生理需要量,且達一定值時遂演變為肥胖癥。正常男性成人脂肪組織重量占體重的15%~18%,女性占20%~25%。隨年齡增長,體脂所占比例相應增加。關于肥胖的評估方法,包括人體測量學、雙能X線吸收法、
脂肪肝的基本介紹
脂肪肝(fatty liver)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是一種常見的肝臟病理改變,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脂肪性肝病正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成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發病率在不斷升高,且發病年齡日趨年輕化。正常人肝組織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膽固醇等
關于輕度脂肪肝的危害性介紹
1、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輕度脂肪肝,會通過血液制品、性交、母嬰傳給下一代或他人。 2、輕度脂肪肝持續進展,可發展為中重度脂肪肝,出現脂肪性肝炎,進一步發展出現肝纖維化、肝硬化、肝衰竭等并發癥,最終導致死亡。 3、脂肪肝可癌變,也可增加一級親屬患癌癥的發病率。
關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基本介紹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又稱”產科急性假性黃色肝萎縮”、“妊娠特發性脂肪肝“、“妊娠期肝臟脂肪變性”等。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妊娠晚期特有的致命性少見疾病。該病起病急驟,病情變化迅速,可發生在妊娠28~40周,多見于妊娠35周左右的初產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雙胎和男胎較易發生。臨床表現與暴發性肝
關于局灶性脂肪肝的檢查診斷介紹
1、檢查 臨床可行B超、MRI、CT檢查,其特征性CT表現通常為非球狀病灶,無占位效應,以及局灶CT值下降至近似水的密度。必要時在超聲引導下行細針穿刺活檢。 2、診斷 影像學檢查是診斷各種類型脂肪肝的有效手段,大多數局灶性脂肪肝經超聲顯像、CT或MRI等一種或一種以上檢查而明確診斷,本病有
肥胖型脂肪肝的發病機制
肥胖,特別是腹部肥胖的人之所以容易發生脂肪肝,是因為腹部周圍的脂肪細胞對刺激比較敏感,以致由腹部脂肪細胞輸送至肝的脂肪酸增加。肝內脂肪酸的去路除部分合成磷脂和膽固醇外,主要合成三酰甘油,新合成的三酰甘油在與肝細胞內的載脂蛋白結合釋放入血,當肝內合成三酰甘油超過了肝臟將三酰甘油轉運出肝臟的能力時,
關于酒精性脂肪肝癥的臨床診斷介紹
酒精性脂肪肝癥的臨床表現與肝臟脂肪浸潤的程度成正比,在肝內過多的脂肪被移除后癥狀可消失。臨床上以肝腫大為最常見體征,其次為肝區痛及壓痛。少數病人可有輕度黃疸,實驗室檢查提示與膽道系統阻塞有關。重癥患者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腫,偶見脾腫大。部分患者可以伴有維生素缺乏表現,如周圍神經炎、舌炎、口角炎、皮
關于酒精性脂肪肝癥的飲食調理介紹
1、合理控制熱量的攝入量,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為食物中的能量來源,其需要量要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體重和勞動強度而定。 2、增加蛋白質的供給量,干蛋白質膳食可以避免體內蛋白質的消耗,有利于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蛋白質中的許多氨基酸都有抗脂肪肝的作用。高蛋白提供膽堿,氨基酸等抗脂肪因子,使肝內脂肪結
關于單純性肥胖癥的檢查方式介紹
肥胖癥患者的實驗室檢查主要是除外繼發于其他疾病的繼發性肥胖癥和對肥胖相關疾病的檢查。通過皮質醇節律結合小劑量地塞米松抑制試驗可以除外庫欣綜合征,而甲狀腺功能檢查有助于除外甲狀腺功能減退癥。MRI有助于發現由于下丘腦攝食中樞病變導致的肥胖癥。3小時葡萄糖耐量試驗有助于判斷肥胖患者糖耐量狀態,血脂、
關于肥胖性生殖無能綜合癥的護理介紹
必須充分品味食物:咀嚼可向大腦傳遞已經進食的信號。因此,養成每口咀嚼20次的習慣很重要。 確定規則的、正確的進食時間 就寢前匯總進食是肥胖的原因。重要的一點是要在活動開始之際進食。特別是早餐應多吃,晚餐少吃,睡前則禁止進食。 禁止匯總買東西:常可看到肥胖者一次大量購買多種食品的情景。冰箱總是
關于肥胖性生殖無能綜合癥的癥狀介紹
肥胖:病人身軀呈不均勻性肥胖,以頸部、軀干及肢體的近端部最為顯著。特別是乳房區、骨盆周圍及恥骨聯合區。由于脂肪的異常分布,骨盆顯得寬大,四肢相對細小。男孩常有乳房發育,故男性患者呈女性體型。 形體特點:病人的鼻、嘴及手往往較小,手指、足趾纖細,指(趾)甲小,可有不同程度的膝外翻,肌肉張力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