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引領,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就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部分代表委員展開熱烈討論。 “鏈主”帶動,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 聽完政府工作報告,中鋁高端制造黨委副書記、總裁李謝華代表深有體會。 他告訴記者,圍繞制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應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分類分級制定創新鏈產業政策,鼓勵上下游企業聯合,整合社會資源,成立一批聯合創新實體企業和機構,組織力量集中攻關,突破一批關鍵技術瓶頸。 通過建立產業聯盟、創新共同體,中鋁集團打造了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的良好模式。那么,如何提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的效率和活力? 李謝華建議,實施產業鏈“集約化+差異化”,在重點制造領域形成高質量產業鏈集群,打造產業鏈集團和國家級產業園,減少重復投資和內卷,提升行業的集中度,......閱讀全文
供給側改革助環保產業做大做強
我國制定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過低,大多數污水處理廠僅滿足于“達標”排放,80%的污水經處理后水質僅與劣V類地表水相當。可見,在城鎮污水處理行業,供給側沒有跟上我國治理水環境污染的需求,迫切需要通過結構性改革,提升環境治理能力、水平 當前,我國面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改善生態環境的
增值肥料:供給側改革下的朝陽產業
“中海化學已經將大力發展增值肥料技術提升至公司轉型升級的戰略高度,未來公司必將不斷加大化肥增值技術的研發投入,不斷加強與聯盟單位的深度對接,加快推進新成果的產業化應用。”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營銷中心副總經理熊玲青所說的增值肥料,是利用生物活性增效載體與肥料科學配伍,制成的增效肥料新產品。中國
產業供給側改革破局-煤鋼期貨多頭漸具底氣
去產能新政讓煤炭、鋼材多頭受到鼓舞。國務院日前召開會議,確定進一步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措施,促進企業脫困和產業升級。 伴隨著煤炭鋼鐵行業化解產能過剩的力度升級,煤炭期貨走勢開始具備底氣。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1月18日以來,焦煤期貨累計漲幅約3.4%,動力煤期貨累計上漲10.35%,截
北大改革解讀:教育供給從“配給”到“供給側”
4月26日,北京大學在校內信息門戶網站發布通知,同步公布《北京大學本科教育綜合改革指導意見》及《北京大學2016年本科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點(試行)》,改革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堅持以學生成長為中心和“加強基礎、促進交叉、尊重選擇、卓越教學”的基本理念,著眼于提升學生的教育學習成長體驗,一系列創
專家:能源供給側改革需要去干預
在“第十三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復旦大學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吳力波表示,能源領域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需要在去產能、去杠桿、去干預、降成本、評估風險的同時補短板。其中,去干預是“三去一降一補”之中所沒有的,但能源產業特點決定了這一措施非常重要。 他所,首
創新驅動供給側改革蓄勢待發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已吹響。“民族興”和“國家強”歸根結底是為了生活更美好。 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的深入,高速粗放式的發展正困擾著神州大地。轉型升級已經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新常態倒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
深化供給側改革,繁榮原創科普精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88.shtm 8月18日,科普中國創作大會暨2022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年會在西安開幕。本屆年會主題為“深化供給側改革,繁榮原創科普精品”,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普中國發展服務中心主辦,陜西省科協
餐飲業回暖得益供給側改革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行業洗牌和探索調整后,我國餐飲市場在2015年不僅出現趨穩回暖的良好態勢,行業結構也出現良性變化,逐漸步入回歸本質和理性消費的正軌。這種改變,既得益于各方積極因素的共同作用,同時也是餐飲行業正視自身問題,積極向供給側改革要答案的成果。 2012年至今,我國餐飲業經歷過一次
氣體工業欲借供給側改革躍升
“十三五”期間,中國工業氣體行業將以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著力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以此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大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同時促進綠色轉型發展,實現行業的整體躍升。這是中國化工報記者從9月7~10日在寧夏銀川市舉行的中國工業氣體工業協會第二十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中國氣體產業變革
專家:供給側改革將提升整體效率
201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保持了總體平穩。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依然遙遙領先,讓歐美等發達國家望塵莫及。然而一段時間以來,西方一些媒體和學者斷言,中國經濟增長后勁不足,發展前景令人擔憂。鑒于中國經濟的龐大體量,對中國經濟給予高度關注是應該的,但對當前中國經濟走勢
能源行業中的供給側改革
2015年11月,中央明確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社會各界人士對供給側改革眾說紛紜。那么具體到能源行業,為何要進行供給側改革?又該如何開展? 為何進行能源供給側改革 著名的經濟學家吳敬璉從刺激需求的“三駕馬車”談起,詳述了我國宏觀經濟政策轉向的起因,對供給側改革進行了明確的闡述
發展糧食產業經濟是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有力舉措
“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糧食產業經濟,是興糧之策、富農之道、惠民之舉,也是行業發展所需、部門責任所系。”9月12~13日,全國加快推進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現場經驗交流會在山東濱州召開,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務鋒在會上強調。 張務鋒指出,加快發展糧食產業經
低碳低排放將助力供給側改革
受到“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影響,水泥行業或將繼鋼鐵、煤炭之后迎來轉型陣痛。 產量首現萎縮 利潤大幅度下滑 工信部公布的2015年建材工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水泥行業產量出現了25年來首次萎縮,為23.5億噸,同比下降4.9%;同時,行業經濟效益也出現大
推動供給側改革著力點在哪?
供給側改革是當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中的重要任務。 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認為,供給側改革應該是綠色化的。他指出,應該有更多的綠色供應,“更好地把經濟結構綠色化、產業結構綠色化、能源結構綠色化。通過供給側改革推動綠色發展、推動可持續發展”。 2015年,中國平煤神馬集團
能源領域供給側改革就是去產能嗎?
導言:必須指出的是,正確的事情與把事情做正確,完全是兩個問題。如果“去產能”是個目標,那么必須研究論證實現該目標的手段的合理性與正當性,否則“去產能”可能不能有效推動,而相應的經濟損失也會很大。 隨著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能源行業供需不平衡、產能利用率較低的問題進一步顯現與惡化,突出地表現在煤
2018綠色能源發展論壇探討能源供給側改革
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如何應對綠色能源挑戰、把握綠色能源機遇?如何在供給側的配套改革中以經濟手段為主,配合有效政策支持綠色能源發展?1月25日,在瞭望周刊社(瞭望智庫)與中國能源研究會主辦的“2018綠色能源發展論壇”上,來自海內外的能源機構官員、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圍繞“綠色改
標準創新助力重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作為重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項目,重鋼集團牽頭、城投、地產、建工、高速、交開投6家國企共同出資組建的重慶鋼結構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鋼構)旗開得勝,成立的第一年就實現營業收入23億元,利潤4000萬元。 中國質量報記者采訪發現,成立于2015年12月29日的重慶鋼構,在2016年得以蓬勃
糧食供給側改革,將飯碗端在自己手里
“當前中國的糧食市場上,各種食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我國糧食和食品安全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近日,在2016(第四屆)中國糧食與食品安全戰略峰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說。 不久前,英國經濟學人智庫發布了2015年全球糧食安全指數報告,報告體系以食品價格承受能
七方面推進能源領域供給側改革
國家能源局近日召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指出,在能源消費增長減速換擋、結構優化步伐加快、發展動力開始轉換的新常態下,能源發展方式要從粗放式發展向提質增效轉變,能源工作方式要從審批項目為主向推進改革和技術創新轉變。努爾·白克力表示,推進能源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著重抓
河北用價格杠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為遏制高耗能產業盲目發展和低水平重復建設、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日前,河北省將差別電價、差別水價實施范圍擴大到所有行業的淘汰類和限制類生產設備用電、用水。 2008年,河北省開始對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燒堿、水泥、鋼鐵、黃磷、鋅冶煉8個高耗能行業的淘汰類和限制類生產企業裝備用水實行差別水價政
國產科學儀器行業的供給側改革之路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鄭煥敏等領導參加國產檢測儀器驗證與綜合評價技術服務推介會《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國產檢測儀器設備炎癥評價研究與應用》課題啟動會來自相關學會、檢測認證機構、儀器企業等單位參加本次推介會評審專家就國產檢測儀器驗評工作提出建議 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但國人出國旅游卻狂買馬桶蓋、凈化器、奶粉……國
張俊華:淺談科學技術的供給側改革
????? 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側體系質量和效率。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更加明確地指出加強科技供給,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科技作為供給側的現實意義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亟須科學技術打造新引擎、提供新驅動、培育新動能、注入新活力。
綠色食品:做農業供給側改革先行者
8月18日,作為第十八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農牧業綠色品牌建設論壇”在內蒙古包頭市舉辦。來自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品牌企業的代表和農業專家學者齊聚一堂,以“綠色發展·品牌之路”為主題,展開了一場有關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綠色食品的大討論。與會嘉賓一致
國產科學儀器行業的供給側改革之路
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但國人出國旅游卻狂買馬桶蓋、凈化器、奶粉......國內生產的粗鋼每斤價格與“白菜”相差無幾,產能過剩成了重大包袱,但精鋼特鋼卻需大量進口。這是供給側出了問題。 事實上,這樣的現象在科學儀器行業一直長期存在著。 在儀器儀表行業,我國是電表、水表的出口大國,但在高端科學儀器領
PPP項目再受青睞-環保供給側改革落地
4月18日,環保部發布《關于積極發揮環境保護作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提出,全面清理整頓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是國務院確定并要求各省級政府于2016年底前完成的一項重點任務,環保部將對各地整頓情況進行督查。 環保部提出,各地要向社會公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
農業供給側改革開局良好-將完善補貼促農民增收
近期,中央高層多次關注和部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要求重視現代農業、農民收入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在近日表示,目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取得較好進展,實現了今年農村工作、農業發展的良好開局。 農業“供給側”改什么? ——破解資源錯配 增加有效供給 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關
田世宏出席成都質量發展與供給側改革論壇
5月25日,質檢總局黨組成員、國家標準委主任田世宏出席成都市政府舉辦的成都質量發展與供給側改革論壇并致辭,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致辭,田世宏、唐良智為首屆成都市政府質量獎獲獎企業頒獎。論壇由成都市副市長田蓉主持。 田世宏指出,質量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問題,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
發揮“標準化+”效應-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月22日,全國標準化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總結“十二五”時期及去年標準化工作,研究“十三五”時期標準化事業發展,部署今年工作任務。質檢總局局長、黨組書記支樹平出席會議并講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主席張曉剛致辭,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王昌順、浙江省副省長朱從玖分別講話,質檢總局黨組
崔向群代表-:供給側改革應包括科學儀器
“供給側改革應該包括科學儀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代表近日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稱,現在大部分科研儀器都是進口的,長此以往將不利于自主創新。 近年來,我國對科研領域的投入大大增加。一些科研單位購買儀器時,只買進口的,即使價格比國內的貴上十多倍也無所謂。有人調侃,科研經費一撥,大部分錢都跑到國外
國家糧食局加快推進糧食行業供給側改革
據國家糧食局網站7月19日消息,為加快推進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糧食流通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糧食局近日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四大目標,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明顯增強,糧食流通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糧食產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糧食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