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單克隆抗體藥物的簡介
抗體是由B淋巴細胞轉化而來的漿細胞分泌的,每個B淋巴細胞株只能產生一種它專有的、針對一種特異性抗原決定簇的抗體。這種從一株單一細胞系產生的抗體就叫單克隆抗體(McAb),簡稱單抗。第一代單抗由Koehler和Milstein于1975年制備,它來源于小鼠的B細胞雜交瘤,但人體免疫系統可以識別鼠源性單抗,因此其應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1982年,Levy制備了一個針對B淋巴瘤患者瘤細胞的單抗,取得很好效果。隨后開始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產人源或人源化的單抗以及嵌合型的單抗,人-鼠雜交瘤的構建方法是1984年報道的,并于1987年進行了首次臨床試驗,1986年美國FDA批準抗CD3單抗OKT3用于移殖排斥反應。1995年17-1A鼠單抗在歐洲上市用于治療大腸癌。近年來單抗治療藥物迅速發展,一些已經被應用于臨床。......閱讀全文
聚焦單克隆抗體藥物技術瓶頸
抗體是由B細胞轉化而來的漿細胞分泌的,每個B細胞株只能產生一種它專有的、針對一種特異性抗原決定簇的抗體。這種從一株單一細胞系產生的抗體就叫單克隆抗體(McAb),簡稱單抗。第一代單抗來自于Koehler和Milstein于1975年開發出的雜交瘤(hybridoma)抗體技術:在細胞融合技術的基
關于單克隆抗體的定義
單克隆抗體是人工制備的雜交瘤細胞生產的,雜交瘤細胞是由一個經抗原激活后的B細胞與一個骨髓瘤細胞融合形成。單克隆抗體優點:純度高,靈敏度高,特異性強,交叉反應少,制備的成本低。缺點:對技術有一定的要求,而且通過抗原的化學處理很容易丟失表位 。
關于小兒藥物性皮炎的簡介
小兒藥物性皮炎又叫藥疹,小兒藥物性皮炎的發生機制與變態反應相同。小兒藥物性皮炎是由于人體對某些藥物發生過敏反應而發生的皮疹。類型很多,有各種形狀和不同的顏色,其中的一種最常見的藥疹顏色為暗紅色的丘疹。 典型皮損為圓形或橢圓形的水腫性紫紅色斑,邊緣清楚,其上可有小水皰.每次發生在原部位并逐漸擴大
關于小兒藥物性腎損害的簡介
藥物性腎損害是指由藥物所致的各種腎臟損害的一類疾病。腎臟是藥物代謝和排泄的重要器官,藥物引起的腎損害日趨增多,主要表現為腎毒性反應及過敏反應。故臨床醫師應提高對藥物性腎毒性作用的認識,以降低藥物性腎損害的發生率。
關于地高辛片劑藥物使用過量的簡介
1、若地高辛血藥濃度為﹥2.0~2.5ng/mL,應警惕地高辛藥物過量或毒性反應。 2、患者在2~3周之前服用過任何洋地黃制劑,宜予小劑量給藥,以免中毒。 3、強心甙劑量計算應按標準體重,因脂肪組織不攝取強心甙。 4、推薦劑量只是平均劑量,必須按照患者需要調整每次劑量。 5、肝功能不全者
關于藥物性脂肪肝的簡介
藥物大多數經肝臟代謝,凡是用藥不慎或濫用藥物都可引起肝損害,即導致藥物性肝病。脂肪性肝炎是藥物性肝病的常見類型之一,約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5%。有關資料表明,目前共有11類200余種藥物可不同程度地對肝臟造成損害。 有數十種藥物可能與脂肪肝有關,如長期大劑量使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四環素、合成雌
關于藥物性牙齦增生的簡介
藥物性牙齦增生是由于長期服用某種藥物而引起的牙齦增生。藥物引起牙齦增生是較為少見的藥物副作用之一。可致牙齦增生的藥物主要有苯妥英鈉、苯巴比妥、氨己烯酸、撲癇酮、硝苯地平、非洛地平、維拉帕米、環孢菌素等。患者多為青少年及兒童,老年人則較少見,發病率不等。主要的臨床表現為牙齦邊緣和牙齦乳頭增生,從最
關于抗心律失常藥的藥物簡介
抗心律失常藥是一類用于治療心臟節律紊亂的藥物。隨著對心臟電生理特性以及抗心律失常藥物作用機制的了解,使心律失常的藥物治療有了較大的進展。 心律失常是心動頻率和節律的異常,它可分為快速型與緩慢型二類。緩慢型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或擬腎上腺素類藥物治療。快速型心律失常比較復雜,它包括房性期前收縮、房性
單克隆抗體藥物研發及市場現狀
B淋巴細胞只能產生一種專有的、針對一種抗原決定簇的抗體,所以具有理化性質高度專一、生物活性單一、與抗原結合特異性強等特點,單克隆抗體是由單個B淋巴細胞克隆所分泌的抗體。經過30多年的研究和發展,單克隆抗體藥物在腫瘤和自身免疫疾病治療領域取得了巨大進展,同時也成為了醫藥領域增長速度最快、最有前景的
小分子藥物單克隆抗體制備
在單克隆抗體制備中,首先進行的就是抗原的設計與合成,這是制備單抗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為產生抗體的特異性與親合性是與抗原密切相關的,合成的抗原如果可以將所需要的抗原決定簇充分暴露出來,那么機體更容易識別抗原決定簇,從而免疫的動物所產生的抗體自然會在特異性和親合力上最大程度的與抗原決定簇擬合。所以,在制備
關于藥物和放療對睪丸的損傷的簡介
生殖上皮是一種快速轉換,增生活躍的組織,和消化道、骨髓組織一樣,容易受到藥物和毒素的影響。隨著惡性腫瘤化療藥物應用的不斷增多和腫瘤患者存活時間的延長,化療藥物對生殖細胞的副作用也日漸顯露。不同化療藥物對生殖細胞的殺傷作用不同,和藥物類型及劑量相關[2]。烷化類藥物(環磷酰氨,馬法蘭,噻替派等)有
作為腫瘤治療藥劑的單克隆抗體藥物介紹
(1)利妥昔單抗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形成過程中,B細胞起重要作用。CD20是前B細胞向成熟淋巴細胞分化過程中表達的表面抗原,參與調節B細胞的生長和分化。利妥昔單抗(美羅華)是一種針對CD20抗原的人鼠嵌合型單克隆抗體,是第一個被FDA批準用于臨床治療的單抗。進入人體后可與CD20特異性結合導致B
關于單克隆抗體的定義介紹
單克隆抗體是人工制備的雜交瘤細胞生產的,雜交瘤細胞是由一個經抗原激活后的B細胞與一個骨髓瘤細胞融合形成。單克隆抗體優點:純度高,靈敏度高,特異性強,交叉反應少,制備的成本低。缺點:對技術有一定的要求,而且通過抗原的化學處理很容易丟失表位 [1] ?。
關于單克隆抗體的內容介紹
解決多克隆抗體特異性不高的理想方法是制備識別單一表位特異性的抗體。如果能獲得僅針對單一表位的漿細胞克隆,并使其在體外擴增分泌抗體,就有可能獲得單一表位特異性的抗體。然而,漿細胞在體外的壽命較短,難以培養。為克服這一缺點,Kohler和Milstein將可產生特異性抗體但短壽的B細胞與不產生抗體但
關于單克隆抗體技術的介紹
一種免疫學技術,將產生抗體的單個B淋巴細胞同骨髓腫瘤細胞進行細胞融合, 獲得既能產生抗體, 又能無限增殖的雜種細胞,并以此生產抗體。是僅由一種類型的細胞制造出來的抗體,對應于多克隆抗體、多株抗體——由多種類型的細胞制造出來的一種抗體。 單克隆抗體技術(monoclonal antibody t
關于單克隆抗體的基本介紹
單克隆抗體是由單一B細胞克隆產生的高度均一、僅針對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體。通常采用雜交瘤技術來制備,雜交瘤(hybridoma)抗體技術是在細胞融合技術的基礎上,將具有分泌特異性抗體能力的致敏B細胞和具有無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細胞融合為B細胞雜交瘤。 用具備這種特性的單個雜交瘤細胞培養成細胞群,
關于藥物中毒性腎病變的簡介
在引起中毒性腎病的各種物質中,被公認為毒物者,如放射性物質、某些重金屬、某些消毒劑、海洛因等,卻為少數,大多數則是用來防病治病、救死扶傷的藥物。美國曾有過統計,中毒性腎病者中大約有50%左右是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卡那霉素、慶大霉素、鏈霉素等所引起。而且注射氨糖苷類抗生素的病人中,約有10%~15
關于四環素類藥物的簡介
四環素類抗生素(Tetracyclines)是由放線菌產生的一類廣譜抗生素,包括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土霉素(oxytetracycline)、四環素(tetracycline)及半合成衍生物甲烯土霉素、強力霉素、二甲胺基四環素等,其結構均含并四苯基本骨架。
關于急性藥物性肝炎的簡介
能引起不同程度肝損害的藥物至少在200種以上,其中以中樞神經用藥(如氯丙嗪、異丙嗪、氟烷等)、化學療法藥、磺胺藥、異煙肼、利福平、對氨水楊酸鈉、抗生素(四環素、紅霉素、竹桃霉素、新生霉素等)、解熱鎮痛藥(撲熱息痛、水楊酸類、保泰松、消炎痛等)、抗癌藥(氨甲喋呤、6-巰嘌呤等)、睪丸酮類口服避孕藥
簡述-單克隆抗體藥物在其他疾病中的應用
單克隆抗體藥物不只在腫瘤的治療中取得了很好療效,在其他疾病的治療中也取得了一些療效,例如;奧馬珠單抗(omalizumab)通過與游離IgE結合而顯著降低游離IgE的水平,阻斷IgE與肥大細胞、嗜堿粒細胞結合,防止炎癥介質的釋放。可顯著改善哮喘病人的癥狀、肺功能及生活質量,減少哮喘惡化的發作次數
關于單克隆抗體的克隆方法介紹
1.配2.5%的瓊脂糖30ml,水浴溶化后,移入45℃水浴中。 2.將117ml完全DMEM液和3ml10倍濃度的DMEM液混合,置45℃水浴預熱。 3.將瓊脂糖與DMEM液混合,即為含0.5%瓊脂糖的完全DMEM液,并加75×108脾細胞。 4.每塊平皿加10ml,于室溫中凝固。 5.
關于單克隆抗體的抗原準備介紹
抗原,是指能夠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并能與免疫應答產物抗體和致敏淋巴細胞在體外結合,發生免疫效應(特異性反應)的物質。 抗原的基本特性有兩種, 一是誘導免疫應答的能力,也就是免疫原性, 二是與免疫應答的產物發生反應,也就是抗原性。 很多物質都可以成為抗原,抗原的具體分類可以參見
關于單克隆抗體的制備過程介紹
1.免疫動物 免疫動物是用目的抗原免疫小鼠,使小鼠產生致敏B淋巴細胞的 過程。 一般選用6-8周齡雌性BALB/c小鼠,按照預先制定的免疫方案進行免疫注射。 抗原通過血液循環或淋巴循環進入外周免疫器官,刺激相應B淋巴細胞克隆,使其活化、增殖,并分化成為致敏B淋巴細胞。 2.細胞融合 采用二
單克隆抗體技術的類型小分子抗體簡介
小分子抗體顧名思義是分子量較小的抗體片段,它的抗體分子的抗原結合部位僅僅局限于重鏈和輕鏈的可變區。雖然分子很小但它既保持了親本單抗的親和力具有親本單抗一樣的特異性。種類主要包括:抗原結合片(Fab)抗體、Fv抗體、單鏈抗體、單域抗體與最小識別單位。 1.Fab抗體 Fab抗體為僅含Fab分子
關于藥物治療兒童1型糖尿病的簡介
1、胰島素用法 (1)胰島素品種:有速效、中效及長效胰島素,將來還有口服、口腔鼻腔噴霧胰島素及肺吸入胰島素等。 (2)胰島素選用方法:速效胰島素適用于新患者、DKA、低血糖發生后重新調節用量、手術時及對NPH或PZI過敏者;中效及長效胰島素適用于病情穩定后,也可與速效胰島素混合應用。 (3
關于苯二氮卓類藥物中毒的簡介
苯二氮卓類藥物中毒,苯二氮卓類藥物為弱安定劑, 包括氯氮卓(利眠寧)、地西泮(安定)、三 唑侖、氯氮平等,主要用于抗焦慮治療。本 類藥物多為淡黃色或白色粉末狀結晶,味苦,易溶于氯仿、丙酮,不易溶于水。中毒例多,但死亡率不高。藥物在體內吸收快, 但排泄慢,長期服用或突然大量服用均可引 起中毒。最常
關于單克隆抗體的動物免疫的介紹
單克隆抗體制備的宿主動物一般選用BALB/c小鼠,鼠單抗的應用范圍相當廣泛,一些國內外公司均開發出了兔的單克隆抗體制備技術。 免疫原分為可溶性抗原和顆粒性(細胞)抗原,用無菌鹽水稀釋并與佐劑混合,腹腔注射抗原與佐劑徹底混勻后形成的穩定乳狀液,在免疫原提供持續的免疫應答基礎上進行加強免疫 周期
關于小兒藥物誘發的溶血性貧血的簡介
藥物誘發的溶血性貧血按原因可分四大類: ①藥物誘發的紅細胞酶缺乏性溶血性貧血; ②藥物誘發不穩定血紅蛋白的溶血性貧血; ③藥物或其毒性直接引起的溶血性貧血; ④藥物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其中以藥物誘發的免疫性溶血較為多見。
單克隆抗體技術人源性抗體簡介
從最初的鼠源單抗技術到人源化技術,單克隆抗體在幾十年的歲月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人源化的問世使單克隆抗體基本解決了人抗鼠源性問題。但有用人源化的抗體基因均來自雜交瘤細胞。雜交瘤的這個操作過程很復雜且耗時加之利用雜交瘤技術難以制備自身抗原抗體和全人源抗體,這兩大缺點成為基因工程抗體應用的絆腳石。
開發靶向腫瘤可塑性的單克隆抗體偶聯藥物
STM | 劉銘/謝茂彬團隊開發靶向腫瘤可塑性的單克隆抗體偶聯藥物 腫瘤的耐藥與復發一直是臨床上未解決的重要難題。近年來,眾多證據表明腫瘤細胞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其可通過調控自身的譜系轉變來逃避靶向藥物的攻擊。然而其中的分子機制尚不明確,且目前仍缺乏有效的藥物作用靶點。 近日,廣州醫科大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