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治療癲癇癥的簡介
(1)癲癇診斷明確。 (2)首次臨床發作抗癲癇藥物首次發作腦電圖無癲癇樣異常或病史中無可能的病因,可暫不用藥,密切觀察;首次發作腦電圖有癲癇樣異常或病史中有可能的病因,應開始用抗癲癇藥物;首次發作如證明為癥狀性癲癇應給予抗癲癇藥物同時病因治療。 (3)抗癲癇藥物的選擇部分性癲癇發作可以選用卡馬西平、奧卡西平等;大多數發作類型可選用丙戊酸鈉、拉莫三嗪、開普蘭、苯巴比妥;失神發作首選乙琥胺或者丙戊酸鈉;卡馬西平、奧卡西平可以加重失神發作和肌陣攣發作。 (4)抗癲癇藥物的聯合用藥單藥治療無效時可以考慮合理的多種藥物治療,應選擇不同機制的抗癲癇藥物合用,目前推薦的常用聯合用藥丙戊酸鈉、拉莫三嗪、妥泰;丙戊酸鈉、拉莫三嗪、開普蘭。 (5)抗癲癇治療需持續用藥不應輕易停藥目前認為,至少持續3年以上無癲癇發作時,才可考慮是否可以逐漸停藥。停藥過程需要1年左右時間。......閱讀全文
藥物治療癲癇癥的簡介
(1)癲癇診斷明確。 (2)首次臨床發作抗癲癇藥物首次發作腦電圖無癲癇樣異常或病史中無可能的病因,可暫不用藥,密切觀察;首次發作腦電圖有癲癇樣異常或病史中有可能的病因,應開始用抗癲癇藥物;首次發作如證明為癥狀性癲癇應給予抗癲癇藥物同時病因治療。 (3)抗癲癇藥物的選擇部分性癲癇發作可以選用卡
手術治療癲癇癥的簡介
主要適應癥為: (1)明確的藥物難治性癲癇患者,正規抗癲癇藥物治療2年以上,而對有結構性病變的癲癇,如早期診斷顳葉內側癲癇患者、嬰幼兒和兒童災難性癲癇應早期手術為宜; (2)存在能夠切除的局限性病灶(胼胝體切開、迷走神經刺激除外); (3)不存在進展性的致病因素(Rasmussen腦炎除外
藥物治療高脂血癥的簡介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血脂異常危險評估、血脂異常的特點及藥物調脂機制選擇不同種類、不同劑量的藥物。對于嚴重的高脂血癥,為取得良好療效,通常需要多種調脂藥物聯合應用。 調脂藥物按照降低血脂成分的不同,分為主要降低膽固醇的藥物和主要降低甘油三酯的藥物。 一、主要降低膽固醇的藥物 1、他汀類調脂藥
藥物治療肝昏迷的簡介
由于氨中毒是肝性腦病的主要原因,因此減少氨的吸收和加強氨的排出是藥物治療的主要手段。 (1)減少腸道氨的生成和吸收①乳果糖(lactulose,β-半乳糖果糖)是一種合成的雙糖,口服后在小腸不會被分解,到達結腸后可被乳酸桿菌、糞腸球菌等細菌分解為乳酸、乙酸而降低腸道的pH值。腸道酸化后對產尿素
關于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癲的簡介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因免疫功能異常使血小板破壞增多的臨床綜合征。現有人將其稱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1)血小板減少 (2)骨髓檢查。 (3)血小板抗體。 (4)血小板聚集功能。 (5)血小板壽命縮短。 (6)出血時間延長,凝血功能正常。
子癇癥狀的病因
對于先兆子癰的發病機制,已存在許多理論,如前列環素和血栓素的失衡、免疫異常、血管對血管活性劑的反應增加、胎盤的異常、血管緊張素原基因的遺傳變異等,但無一被證明,確切的病因尚不清楚。 發生先兆子癰的最重要危險因素是初次妊娠或既往妊娠有道先兆子癰的病史。先兆子癇很少發生在以前末發過病的多產婦女(防
子癇癥狀的檢查
病史中過去無慢性高血壓、腎病及糖尿病史亦無抽搐發作情況,妊娠晚期有水腫、高血壓和蛋白蛋情況,先有先兆子癇的癥狀,特別是初產婦、雙胎妊娠及羊水過多等情況,先兆子癇的診斷一般不難肯定。 基礎體溫測定:具有雙相型體溫的婦女,停經后高溫相持續18日不見下降,早期妊娠的可能性大。 黃體酮試驗:利用孕激
藥物治療小兒腎結核的簡介
不論是否需要手術治療,所有患者都要先使用抗結核藥物以控制結核的播散。根據精確的細菌學診斷指導用藥,不主張單一化療。典型的三聯方案是異煙肼、乙胺丁醇、環絲氨酸,療程2年。近年用利福平、異煙肼、乙胺丁醇或吡嗪酰胺聯合應用,療程6個月,無一例復發。短程療法可減少治療反應(如黃疸、食欲減退、惡心、嘔吐、
藥物治療咳嗽性哮喘的簡介
1、支氣管舒張劑:對于有間斷咳嗽癥狀的患者可按需使用支氣管擴張劑,以短效β2受體激動劑或茶堿為主。對于有持續頻繁咳嗽癥狀或者吸入糖皮質激素仍不能有效控制癥狀的,可以加用長效β2受體激動劑或者緩釋茶堿。 2、吸入糖皮質激素:由于CVA同典型哮喘都具有嗜酸粒細胞性氣道炎癥和氣道重塑,因此吸入糖皮質
非藥物治療慢性腸炎的簡介
(1)適當休息,進食易消化的食物,禁食油煎和刺激性食物。 (2)酌用止瀉劑,可給次碳酸鉍,復方樟腦酊,每日3次。 (3)解痙劑,可用阿托品,每日3次;普魯苯辛,每日3次。 (4)按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選擇抗生素,但病情要長。也可用黃連素液或大蒜浸液,保留灌腸,每日一次,10~20天為一療程。
治療藥物性鼻炎的簡介
1、一般治療:治療藥物性鼻炎,首先應停用血管收縮劑類滴鼻藥,至少要堅持兩個星期以上,然后治療原發病,并用其他藥物替換原藥。在滴鼻的同時,內服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等,有助于改善癥狀。 2、低溫等離子微創療法:利用等離子高頻產生的能量迅速分解蛋白,針對局部病灶進行消融、凝固、止血。其治療原理是利
如何診斷癲癇癥?
1、診斷 癲癇的準確診斷對于癲癇的治療有很大的作用,常見的診斷方法主要有血、尿、便常規檢查及血糖、電解質(鈣、磷)測定;腦脊液檢查;神經影像學檢查;神經病理檢查;神經心理檢查;神經電生理檢查等。 2、鑒別診斷 通過做腦血管造影、核素腦掃描、CT、MRI等檢查有助鑒別。癇性發作需要與各種發作
概述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癲的治療方案
1、一般治療 在急性出血期間以住院治療為宜,盡量減少活動,避免外傷,明顯出血時應室床休息。應積極預防及控制感染,避免服用影響血小板功能的藥物(如阿司匹林等) 2、糖皮質激素 其主要藥理作用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抗體產生,抑制單核—巨食細胞系統破壞有抗體吸附的血小板,常用潑尼松,劑量
癲克星膠囊的介紹
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由于異常放電神經元所涉及的部位不同,可表現為發作的運動、感覺、植物神經、意識及精神障礙。它是多種原因引起的臨床常見的癥狀之一。據國內流行病學調查,其發病率約為人群的1‰,患病率約為人群的5‰。癲癇病目前是一種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
關于癲癇癥的病因分析
很多原因特別是大腦皮質的病變都可引起癲癇,一般認為與下列四種因素有關: 1.遺傳 在一些有癲癇病史或有先天性中樞神經系統或心臟畸形的患者家族中容易出現癲癇。 2.腦損害與腦損傷 胚胎發育過程受到病毒感染、放射線照射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胚胎發育不良;生產過程中的產傷;顱腦外傷等都可引起癲癇。
關于癲癇癥的檢查介紹
1.EEG(腦電圖)、BEAM(腦電地形圖)、Holter(動態腦電圖監測)可見明確病理波,棘波,尖波,棘-慢波或尖-慢波。 2.頭顱CT、頭顱MRI、MRA(磁共振血管造影)、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如為繼發性癲癇應進一步進行頭顱CT、頭顱MRI、MRA、DSA等檢查以發現相應的病灶。
子癇癥狀的鑒別診斷
主要是與抽搐、昏迷有關的疾患,如常見的癲癇、腦炎、腦溢血、低血糖、癔病等。 1.癲癇發作 癲癇患者過去多有發作史,發作前常有先兆,發作時間短,繼之神智喪失,跌倒,全身痙攣1~2min,亦可咬破舌,大小便失禁。但抽搐后多數立即清醒,即使有短暫昏迷或神智模糊,于短時內可恢復正常。無高血壓、水腫及
藥物治療子宮內膜增生的簡介
規范用藥、長期檢查、定期檢測、及時助孕。用藥種類: ①促排卵藥物氯米芬,每天一次,周期第5~9天服用,必要時用藥期可延長2~3天。 ②孕激素類藥物:根據內膜不典型程度不同而有區別,輕度不典型增生可以黃體酮肌注,周期第18天或第20天開始,共用藥5~7天。中度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連續性應用甲羥孕
藥物治療糖尿病眼病的簡介
西藥療法主要是應用于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前三期。糖尿病眼病如何預防如今比較常用的西藥有:胰激肽釋放酶、彌可保及多貝斯等。但是,西藥缺少整體觀,治標不治本。同時,由于糖尿病眼病患者長期的高血糖導致心、肝腎等器官受損,而西藥更會加重損害,導致心腦血管病變、腎衰竭等。西藥治療主要是通過一些化學成分對糖
藥物治療急性盆腔炎的簡介
近年新的抗生素不斷問世,厭氧菌培養技術的進步及藥物敏感試驗的配合,臨床得以合理使用藥物,兼顧需氧菌及厭氧菌的控制,使急性盆腔炎的療效顯著。盆腔炎急性期經積極治療,絕大多數能徹底治愈。對附件膿腫的治療過去幾乎以手術治療為主,近年的臨床治療效果表明,若治療及時,用藥得當,73%附件膿腫能得到控制,直
藥物治療小兒醛固酮過多癥的簡介
由腎上腺兩側增生引起者,一般不采用手術而以藥物治療為主要手段。目前常用的藥物有以下幾類。 (1)螺內酯(安體舒通) 為最常用的藥物之一,屬于類固醇類化合物,主要作用是在遠曲小管與醛固酮競爭結合性受體,而達到拮抗醛固酮的作用。此外,尚有輕度的類固醇合成酶抑制作用。主要副作用為高血鉀、低血鈉、消化
藥物治療產后抑郁癥的簡介
(1)抗抑郁藥物 包括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s)、三環類抗抑郁藥、四環類抗抑郁藥和單胺氧化酶類抗抑郁藥等。其中SSRIs是產后抑郁癥的一線治療藥物,代表藥物有氟西汀、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蘭。應特別注意藥物劑量,從低劑量開始,逐漸增加至足量、足療程。 (2)激素 雌激
藥物治療節段型白癜風的簡介
一、要考慮對癥下藥,藥物性能及劑型、濃度等需與病情一致,并與所有癥狀緊密結合。 二、熟悉白癜風的外用藥的適應癥、禁忌癥、副作用及其用藥期限、藥量、次數等。熟悉和掌握每種白癜風外用藥的規范用法,并注意應用部位、全身情況、年齡等。 三、使用外用藥可能對皮膚產生一些刺激,比如局部潮紅、瘙癢、皮膚增
藥物治療梅尼埃病的簡介
(1)前庭神經抑制劑多用于急性發作期,可減弱前庭神經核的活動,控制眩暈。常用者有地西泮、苯海拉明、地芬尼多等。 (2)抗膽堿能藥如山莨菪堿和東莨菪堿等,可緩解惡心、嘔吐等癥狀。 (3)血管擴張藥可改變缺血細胞的代謝、選擇性舒張缺血區血管,緩解局部缺血。常用者有氟桂利嗪(西比靈)、倍他司汀、銀
擬癲茄的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0.8-1.5m。莖常帶深藍紫以。葉在莖下部互生,上部常一大一小雙生;葉柄幾無或長達4.5cm,葉片紙質,橢圓形至卵形,長11.5-17.5cm,寬4.5-7.5cm,全緣,兩面無毛。花單生于葉腋,花梗纖細,稍下垂;花萼紙質,半球狀,5淺裂,果時增大成膀胱狀,不貼近果實而遠較果
子癇癥狀的病因及檢查
原因 對于先兆子癰的發病機制,已存在許多理論,如前列環素和血栓素的失衡、免疫異常、血管對血管活性劑的反應增加、胎盤的異常、血管緊張素原基因的遺傳變異等,但無一被證明,確切的病因尚不清楚。 發生先兆子癰的最重要危險因素是初次妊娠或既往妊娠有道先兆子癰的病史。先兆子癇很少發生在以前末發過病的多產
概述癲癇癥的臨床表現
1.全面強直-陣攣性發作 以突發意識喪失和全身強直和抽搐為特征,典型的發作過程可分為強直期、陣攣期和發作后期。 2.失神發作 典型失神表現為突然發生,動作中止,凝視,叫之不應,通常持續5-20秒,罕見超過1分鐘者。主要見于兒童失神癲癇。 3.強直發作 表現為發作性全身或者雙側肌肉的強烈
關于癲癇癥的發作類型介紹
1.癲癇發作分類 目前普遍應用的是國際抗癲癇聯盟在1981年提出的癲癇發作分類方案。癲癇發作分為部分性/局灶性發作、全面性發作、不能分類的發作。2010年國際抗癲癇聯盟提出了最新的癲癇發作分類方案,新方案對癲癇發作進行了重新分類和補充。 (1)部分性/局灶性發作是指發作起始癥狀及腦電圖改變提
藥物治療頑固性高血壓的簡介
1、多學科梯隊合作改善效果:應采用多學科梯隊合作改善治療效果,包括醫生、護士、藥劑師、營養師、心理學家等,掌握正確的血壓測量法以及要熟悉各種降壓藥的性質、用法、副作用、種類、價格以及治療的個體化等。藥物用量與療程要足夠,不要輕易下“頑固性高血壓”的結論。 2、健康教育: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
藥物治療典型預激綜合征的簡介
在決定對預激綜合征是否采用藥物治療前,應首先對預激綜合征患者進行全面而詳細的評估,其評估內容及步驟如下: (1)記錄患者起病年齡及發作次數,特別注意發作時的癥狀。 (2)發作次數及持續時間的演變趨勢。 (3)發作時及非發作期間曾用過的有效或無效藥物。 (4)全面體檢,明確心臟結構和功能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