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脫髓鞘病的病理變化介紹
經典型MS病變分布廣泛,可累及大腦、腦干、脊髓、視神經等處,其中以白質,特別以腦室角或室旁白質的病變最突出,但灰質也可受累。病灶呈圓形或不整形,大小不一,直徑從0.1cm到數厘米不等,數目多少不一,新鮮病灶呈淺紅色或半透明狀,陳舊病灶呈灰白色,質地較硬。 早期多從靜脈周圍開始(又名靜脈周脫髓鞘)伴血管周圍單核細胞或淋巴細胞浸潤。進行性脫髓鞘病灶的邊緣常有多量單核細胞浸潤,病灶中髓鞘變性崩解成顆粒狀,并被吞噬細胞吞噬,形成泡沫細胞。軸索大多保存,部分可因變性而發生腫脹、扭曲斷裂,甚至消失。此外,少突膠質細胞明顯減少,甚至脫失;星形膠質細胞反應性增生十分明顯,有時可出現肥胖細胞。晚期病灶膠質化,成為硬化斑。 如脫髓鞘區與有髓鞘區相互交替,形成同心圓樣結構,則稱為同心圓性硬化又名Balo病,在我國東北和西南地區有散發病例的報道。近年觀察發現,同心圓硬化和一般的脫髓鞘病灶可出現于同一病例;因此Balo病可能僅是經典型MS......閱讀全文
關于脫髓鞘病的病理變化-介紹
經典型MS病變分布廣泛,可累及大腦、腦干、脊髓、視神經等處,其中以白質,特別以腦室角或室旁白質的病變最突出,但灰質也可受累。病灶呈圓形或不整形,大小不一,直徑從0.1cm到數厘米不等,數目多少不一,新鮮病灶呈淺紅色或半透明狀,陳舊病灶呈灰白色,質地較硬。 早期多從靜脈周圍開始(又名靜脈周脫
關于脫髓鞘病的癥狀分類介紹
不同學者對脫髓鞘病有不同的分類。按照髓鞘本身破壞為主還是其他組織結構破壞累及髓鞘(旁觀者效應)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髓鞘破壞(myelinoclastis)指原本發育正常的髓鞘受到破壞,而髓鞘形成不良(dysmyelinating)指髓鞘代謝所需酶的異常而導致的髓鞘異常,后者又稱作白質營養不良
關于脫髓鞘病的病癥特征介紹
①急性或亞急性起病; ②臨床癥狀較重,但影像學病灶相對較小; ③脊髓MRI顯示病灶呈多中心性,脊髓中央管擴張不明顯,病灶呈斑片狀強化或不強化;有時頭顱MRI檢查發現腦室旁或腦干病灶; ④激素治療效果明顯; ⑤既往曾有視神經炎或脊髓炎史,對可疑患者,脊髓MRI隨診有重要價值。臨床上最常見的
關于脫髓鞘病的基本信息介紹
脫髓鞘病(demyelination)是指一類以髓鞘喪失或變薄而軸索相對完好的疾病。其病理變化是神經纖維的髓鞘脫失而神經細胞相對保持完整、使神經沖動的傳送受到影響。急性脫髓鞘的神經髓鞘可以再生,且較迅速而完全,對功能恢復影響不大。慢性脫髓鞘性神經病,由于反復脫髓鞘與髓鞘的再生神經膜細胞明顯增殖,
關于家族性ALZHEIMER病的病理變化介紹
肉眼觀察腦萎縮明顯,腦回窄,腦溝寬,病變以額葉、頂葉及顳葉最明顯,側腦室及第三腦室擴張,繼發性腦積水。小腦及脊髓結構正常。 鏡下本病主要組織學病變為: (1)老年斑為細胞外結構,直徑為20~150μm,多見于內嗅區皮質,海馬CA-1區,其次為額葉和顳葉皮質。其中心為淀粉樣蛋白,周圍由銀染色陽
關于家族性ALZHEIMER病的病理變化介紹
肉眼觀察腦萎縮明顯,腦回窄,腦溝寬,病變以額葉、頂葉及顳葉最明顯,側腦室及第三腦室擴張,繼發性腦積水。小腦及脊髓結構正常。 鏡下本病主要組織學病變為:(1)老年斑為細胞外結構,直徑為20~150μm,多見于內嗅區皮質,海馬CA-1區,其次為額葉和顳葉皮質。其中心為淀粉樣蛋白,周圍由銀染色陽性的
關于口腔毛狀粘膜白斑病的病理變化-介紹
1、原因 受人乳頭瘤病毒或E-B病毒或人乳頭瘤病毒合并皰疹病毒感染所致,常發生于艾滋病(AIDS)患者,有人發現79例本病患者中78例HIV抗體陽性,因此認為本病是AIDS患者早期監控的一個臨床標志。 2、生理變化 表皮有角化過度,角質突出于表面(常類似毛狀),角化不全,棘層肥厚,且在角化
關于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病理變化-介紹
1.缺氧缺血性腦病— 腦水腫:ATP減少所引起的細胞內水腫及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細胞外水腫(血管源性兩者皆可壓迫血管加重缺氧缺血)。腦水腫可見前囟隆起、骨縫加寬、腦膜緊張、腦回扁寬、腦溝變淺及腦室腔變窄。 2.缺氧缺血性腦病—?選擇性神經元壞死:大腦及小腦皮層的神經元壞死,導致腦回萎縮,膠質纖維增
關于脫髓鞘疾病的基本介紹
以神經髓鞘脫失為主要或始發病變而軸索、胞體和神經膠質受損相對較輕的神經系統疾病。可發生于中樞神經系統或周圍神經系統。 神經纖維分為無髓鞘神經纖維和有髓鞘神經纖維。有髓鞘神經纖維如植物神經節前纖維和較大的軀體神經纖維,其軸索有一個外鞘,稱為髓鞘。髓鞘由髓鞘細胞的細胞膜構成。中樞神經的髓鞘細胞是少
關于脫髓鞘疾病的概念介紹
以神經髓鞘脫失為主要或始發病變而軸索、胞體和神經膠質受損相對較輕的神經系統疾病。可發生于中樞神經系統或周圍神經系統。 神經纖維分為無髓鞘神經纖維和有髓鞘神經纖維。有髓鞘神經纖維如植物神經節前纖維和較大的軀體神經纖維,其軸索有一個外鞘,稱為髓鞘。髓鞘由髓鞘細胞的細胞膜構成。中樞神經的髓鞘細胞是少
關于脫髓鞘疾病的分組介紹
即髓鞘形成障礙型和髓鞘破壞型。髓鞘形成障礙型脫髓鞘疾病是遺傳代謝缺陷引起的髓鞘形成障礙,主要包括髓鞘磷脂代謝異常引起的腦白質營養不良,如異染性白質腦病、腦白質海綿樣變性、腎上腺白質營養不良等。髓鞘破壞型脫髓鞘疾病是后天獲得的脫髓鞘疾病。
關于脫髓鞘的基本信息介紹
脫髓鞘是指髓鞘形成后發生的髓鞘損壞,脫髓鞘疾病是以神經髓鞘脫失為主,神經元胞體及軸突相對受累較輕為特征的一組疾病,包括遺傳性和獲得性兩大類。遺傳性脫髓鞘疾病主要指腦白質營養不良,以兒童多見。獲得性脫髓鞘疾病又分為中樞性和周圍性兩類。周圍性脫髓鞘疾病中最具代表性的為急性和慢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
關于雙葉肺炎的病理變化-介紹
病變一般發生在單側肺,多見于左肺下葉,也可同時或先后發生于兩個以上肺葉。病變基本特征是肺的微循環障礙。由于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纖維蛋白原滲出于肺泡,使肺組織大面積廣泛實變。病變早期,肺葉充血、水腫,肺泡腔內有大量漿液性滲出物,混有少數紅細胞、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并含有大量細菌。1~2天后,
關于腦脊膜炎的病理變化介紹
腦脊膜炎在敗血癥期,主要病變為血管內皮損害,血管壁炎癥、壞死和血栓形成同時有血管周圍出血;皮膚、皮下組織、粘膜和漿膜等局灶性出血。暴發敗血癥死亡者尸檢時,于皮膚血管內皮細胞內及腔內可見大量革蘭氏陰性雙球菌,皮膚及內臟血管損害嚴重而廣泛,內皮細胞脫落壞死,血管腔內有纖維蛋白—白細胞—血小板形成的
關于尿毒肺的病理變化-介紹
1、尿毒肺常見肺泡內纖維素排泄, 多濃縮于肺泡中間呈芒狀, 泡腔內細胞較多, 以單核巨噬細胞為主, 部分可見纖維母細胞, 伴肺泡內排泄物機化, 部分肺泡壁壞死, 或肺泡上皮細胞脫落或增生。 2、尿毒肺部分肺泡毛細血管膨脹、 淤血、 肺泡壁增厚, 肺泡內富裕液體; 部分肺泡內可見纖維素排泄伴明顯
關于慢性腸炎的病理變化-介紹
病變多由急性腸炎延治或誤治誘致,胃腸粘膜充血、水腫、滲出、逐漸加重,其表面片狀黃色滲出物,呈彌漫性形成;粘膜皺壁層糜爛面加深或出血量大;表層上皮細胞壞死脫落更加嚴重,因粘膜血管損傷嚴重伴出血,更明顯可見血漿外滲,粘膜下層有出血,水腫甚穿孔,或發現腸粘膜紊亂、腸痙攣、腸曲縮短,胃腸或腸曲之間瘺管、
關于腦脊膜炎的病理變化-介紹
在敗血癥期,主要病變為血管內皮損害,血管壁炎癥、壞死和血栓形成同時有血管周圍出血;皮膚、皮下組織、粘膜和漿膜等局灶性出血。暴發敗血癥死亡者尸檢時,于皮膚血管內皮細胞內及腔內可見大量革蘭氏陰性雙球菌,皮膚及內臟血管損害嚴重而廣泛,內皮細胞脫落壞死,血管腔內有纖維蛋白—白細胞—血小板形成的血栓。皮
關于阿米巴菌的病理變化-介紹
腸阿米巴病多發于盲腸或闌尾,易累及乙狀結腸和升結腸,偶及回腸。典型的病損是口小基底大的燒瓶樣潰瘍,一般僅累及粘膜層,潰瘍間的粘膜正常或稍有充血水腫,除重癥外原發病灶僅局限于粘膜層。鏡下可見組織壞死伴少量的炎癥細胞,以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為主,由于滋養體可溶解中性粒細胞,故中性粒細胞極少見。急性病
關于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病理變化
1、原始粒細胞在骨髓內彌漫性增生,全身各器官和組織廣泛浸潤,一般不形成腫塊。 2、外周血中白細胞總數升高,可見大量原始粒細胞。 3、腫瘤細胞主要浸潤在淋巴結副皮質區及竇內、脾臟紅髓內、肝臟竇內,可見浸潤皮膚和牙齒現象. 綠色瘤是為髓性白血病,異常白細胞在骨膜下或軟組織內所形成的一種局限性浸
關于免疫介導的脫髓鞘疾病的介紹
是以髓鞘或髓鞘細胞為靶器官通過超敏反應而發病的神經系統自身免疫病。其中的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是常見多發的周圍神經病,在中國亦多見。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在中國散發性腦炎中也是常見的疾病。多發性硬化在北美、北歐的高加索人種是極為多發的神經疾患,西方各國對本病進行了廣泛的臨床和基礎研究,以此說明
結節病的病理變化
1、特征性病理改變:邊界清楚的、細胞間連接緊密地、無干酪樣壞死的、上皮細胞性肉芽腫。典型的表現: 1) 中央部分是多核巨細胞、類上皮細胞和少數淋巴細胞(多為CD4+),類上皮細胞可融合成朗格漢斯巨細胞;巨細胞漿中易找見星狀小體或蘇曼氏小體。 2) 周圍為淋巴細胞浸潤(多為CD8+);無干酪樣
真菌病的病理變化
①輕度非特異性炎,病灶中僅有少數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浸潤,甚至沒有明顯的組織反應,如腦的隱球菌感染; ②化膿性炎,由大量嗜中性粒細胞浸潤所形成的小膿腫,如念珠菌病、曲菌病、毛霉菌病等; ③壞死性炎,可出現大小不等的壞死灶,常有明顯的出血,而炎細胞則相對較少,如毛霉菌、曲菌感染等; ④肉
鮑立克次體病的病理變化
以消化腺病變為特征。癥狀隨染疫鮑種類不同而異,有的消化腺退化,表現為消化小管萎縮、結締組織增生和炎癥。有的消化小管增生,終末分泌/吸收腺被外觀類似于后咽的吸收/轉運管所取代。因消化腺病變,病鮑厭食而耗盡肝糖儲備,進而動用腹足肌肉能量,致使腹足肌纖維減少,結締組織和漿液細胞增多。病鮑垂死前,腹足肌
艾滋病的病理變化
? 艾滋病是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統的疾病。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統病變、多系統機會性感染(包括原蟲、病毒、細菌和真菌)和惡性腫瘤(包括卡波氏肉瘤、惡性淋巴瘤和子宮頸癌)構成了艾滋病復雜的臨床病理變化。??? (一)免疫系統病理變化??? 1.HIV相關性淋巴結病??? HIV相關性淋巴結病大致可以分
關于肺炎克雷伯菌的病理變化介紹
肺炎桿菌肺炎占細菌性肺炎的1~2%,其病理變化與肺炎鏈球菌肺炎相似,導致肺葉或肺段實變(肺泡內充滿炎性滲出物)。不同之處為肺炎桿菌生長繁殖快,有破壞性,滲出液粘稠而重,內含大量 帶莢膜的肺炎桿菌;常引起肺泡壁和肺組織壞死、液化及胸膜受累,故肺膿腫和膿胸的發生率高于肺炎鏈球菌肺炎。臨床特點為突然
關于肺結節影的病理變化介紹
肺結節病的主要病變為非特異性肺泡炎、非干酪樣壞死性肉芽腫及病變晚期不同程度的肺間質纖維化。其肉芽腫在病理形態上與結核性肉芽腫相似,但具有以下特點:肉芽腫大小較一致,各自境界清楚,少有融合;結節中心無干酪樣壞死,多核巨細胞可為Langhans型,也可為異物型,結節周圍浸潤的淋巴細胞較少;巨細胞漿中
關于心臟擴張的病理變化-介紹
肉眼觀,心臟體積增大,重量增加,常超出正常人20%~50%以上,重量可達400g~750g以上。兩側心室肥大,四個心腔擴張,心尖部變薄呈鈍圓形,因心腔擴張可致二尖瓣和三尖瓣相對性關閉不全。心內膜增厚,可見附壁性血栓。 鏡下,部分心肌細胞肥大、伸長,核大濃染,可見畸形核。心內膜下及心肌間質纖維化
關于石棉肺的病理變化-內容介紹
石棉肺的病變特點是肺間質彌漫性纖維化,石棉小體形成及臟層胸膜肥厚,壁層胸膜形成胸膜斑。肺部病變以雙肺下葉為著。肉眼觀,病變早期,由于細支氣管周圍、肺泡壁、小葉間隔內纖維組織增生,使雙肺下葉呈明顯的纖維網狀結構。晚期,由于肺間質廣泛纖維化,使肺體積縮小,質地變硬。常因伴明顯的肺氣腫和支氣管擴張,肺
關于小葉性肺炎的病理變化介紹
小葉性肺炎的病變特征是肺組織內散布一些以細支氣管為中心的化膿性炎癥病灶。常散布于兩肺各葉,尤以背側和下葉病灶較多。病灶大小不等,直徑多在1cm左右(相當于肺小葉范圍),形狀不規則,色暗紅或帶黃色(圖9-18)。嚴重者,病灶互相融合甚或累及全葉,形成融合性支氣管肺炎(confluent bronc
多發性硬化癥脫髓鞘病的相關介紹
( multiple sclerosis,MS)是臨床最常見的脫髓鞘疾病,由于硬化病變的多灶性,臨床癥狀較復雜,混合型亦不少見。早期癥狀通常表現為發作一緩解過程。有時患者常常會未經治療即自動痊愈(或基本痊愈),隨后,隨著時間的推延,病情進入不可逆階段,從而引起多發性硬化癥急性發作。患者可出現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