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建設更多新糧倉
踐行大食物觀,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匯聚科技創新動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中國東海,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這里錨泊作業。從魚苗入艙、投喂養殖、起捕到加工,幾乎所有流程都能在這艘船上完成。船載艙養模式下,“國信1號”一年能養出3700噸魚,比每年查干湖冬捕總量的兩倍還多,堪稱移動的海上牧場。 有數據表明,中國是世界漁業大國里第一個實現了養殖水產品產量超過捕撈總量的國家。近年來,從抗風浪深水網箱、遠海生態圍欄到養殖工船,伴隨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為各類海洋養殖裝備賦能,我國不斷加快耕海牧漁的步伐。在發展空間上,由近岸淺水向深遠海拓展;在生產方式上,由傳統養殖模式向現代工業化生產轉型。通過持續打造“藍色糧倉”和優質蛋白生產新基地,越來越多的高品質魚類“游”上了百姓餐桌。 實踐啟示我們,解決吃飯問題,不能光盯著有限的耕地。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指出:“中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解......閱讀全文
科技賦能教育裝備
①觀眾體驗智慧黑板。 ②參觀者體驗“全沉浸式VR套裝”相關課程。 ③科大訊飛展示人員向參觀者示范“AR智能課桌”的操作。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3月17日,為期兩天的河北省教育裝備展示會在唐山舉行。124家教育裝備相關企業在設置的706個展位中,展示了具有科技性
河北:科技賦能綠色儲糧
新華社石家莊10月5日電(記者白明山)河北夏糧已獲豐收,秋糧正在陸續收獲。記者了解到,河北各地強化科技力量,將“藏糧于技”落到實處。 “我們已經做好應對極端惡劣天氣的準備,糧庫排水設施暢通,倉內濕度、溫度達標。”河北柏糧糧食儲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尚金鎖說,“我們通過智能化、可視化的糧情監測系統,可以
科技賦能,建設更多新糧倉
踐行大食物觀,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匯聚科技創新動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中國東海,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這里錨泊作業。從魚苗入艙、投喂養殖、起捕到加工,幾乎所有流程都能在這艘船上完成。船載艙養模式下,“國信1號”一年能養出3700噸魚,比每年查干湖冬
賦能“新型研發”,服務科技創新
6月29日,省委編辦聯合南京海關、省稅務局、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召開全省新型研發機構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工作現場會。向參會的約50家新型研發機構事業單位宣講政策,蘇州等地編辦介紹培育發展新型研發機構、優化登記管理服務的經驗做法。 新型研發機構是聚焦科技創新需求,主要從事科學研究、技術創新
科技賦能“小蘋果”托起“大產業”
眼下正值高原蘋果豐收時節,甘孜州以高原蘋果產業為抓手,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全力加速鄉村產業振興進程。 科技增產。深化與省農科院、省林科院、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等院(校)州合作,組建國家特技特派團9個,選派“三區”科技人才和省州科技特派員312名,蘋果專家9名,采取“政府+科技特派員+農民專合
“體系方案”:科技賦能縣域梨產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312.shtm陽春三月,河南省寧陵縣20多萬畝梨花競相綻放,簇簇梨花如枝頭堆雪,潔白無瑕,處處是“村在梨園中,人在園中居”的鄉村美景,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賞花游玩。 ???張紹鈴(前排左一)在
寧夏:科技賦能,“治水”變“智水”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均水資源量是我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做好水治理文章是永恒主題。然而,從“治水”到“智水”的進程中,諸多技術瓶頸令人棘手。何以破題?唯有科技。錨定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探索建立全國第一個百萬畝級水聯網數字治水示范先行區,寧夏要為全國水治理現代化提供范式。 面對滔滔
科技賦能品牌:引領區域蔬菜產業升級
?張淑江在玉田調研玉田包尖大白菜。中國農科院蔬菜所供圖 “農科院提供的新品種,幫我們實現了包尖白菜春茬種植,不僅提高了我們農戶的收益,而且填補了春季葉菜類的空白。”春茬包尖白菜種植示范戶集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馮立田說,以往都是秋冬種植包尖白菜,今年第一次嘗試春茬種植,就取得了很好的收成。
青海:科技賦能中小企業穩健發展
近年來,青海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及省委十三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采取有力舉措激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激發企業內在創新活力,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
輝能科技鋰電池賦能可持續發展的世界
【嘉勤點評】輝能科技的鋰電池專利,通過利用額外添加至活性材料中的金屬離子A與兩性金屬離子B能有效鈍化正負極活性材料,以切斷電化學反應途徑,能夠有效終止鋰電池熱失控與其所產生的問題。集微網消息,我國固態鋰電池研發制造商輝能科技將考慮投資80億美元建廠,生產電動汽車新一代電池,潛在選址包括英國等地,計劃
寧波加快推進科技創新 持續賦能“246”產業集群建設
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疫情變化,寧波市“246”產業集群以技術創新為強企之策,注重研發投入,不斷增強自身科技競爭力。根據寧波市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全市“246”產業集群擁有規上工業企業6287家,占規上工業企業家數的74.8%,研發費用合計343.3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比重達89.0%。
中關村論壇啟示:科技創新如何賦能高質量發展
來自全球40個國家及地區的2600多名嘉賓參會;征集梳理7000多個優秀技術成果參與交易板塊活動;200多個國內科創項目首次面向社會亮相……9月17日至20日,2020中關村論壇在京舉辦。 這是一場全球性、綜合性、開放性的科技創新高端國際論壇——論壇集全球智力研判科技創新動能,各創新主體“亮家
科技賦能成都大運會
近日,由成都市科學技術局、大運會執委會場館運行部、市場開發部、信息技術部聯合舉辦的菁蓉匯·科技賦能大運專場活動在成都舉行。此次專場活動通過座談會+項目展示的方式,28家企業的37項科技產品現場與大運有關賽區(場館)交流對接,涉及賽事防疫、輔助訓練、智能服務、賽事應急等4個方面。在項目展示區,多功能、
內蒙古自治區科技賦能備戰春耕
今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積極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綜合運用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等改變傳統種田場景,提高春耕效率,以科技創新推動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阿拉善巴潤別立烏澤木農牧業專業合作社把“數字+農業”應用到實際種植當中,根據農田里的檢測設備,對土壤墑情、氣象數據等農情信息進行整合分析;
科技部:“十四五”期間將圍繞科技創新 賦能高質量發展
日前,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順利舉辦,重點展示了我國在基礎前沿、戰略高技術和民生科技等領域取得的一批重大成果。 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995年的348.69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2.44萬億元,研發人員全時當量從1995年的75.17萬人年增長到2020年的509.19萬人年……一組組數
中科院贛江創新院齊濤:科技賦能革命老區建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375.shtm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作為奮戰在關鍵礦產資源科研戰線上的一員,我真切感受到我們的使命任務就是以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積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
發展智能制造 賦能智慧生活
? 家住天津濱海新區中新天津生態城的田華,越來越愛這座城。 過馬路,“行人守護系統”自動識別行人、車輛,適時發出預警;去圖書館,手機掃碼就能借閱,還書由機器人自動操作完成;出行有智能公交,可以感受無人駕駛魅力。作為國家智慧城市建設試點,智慧生活正延伸到中新天津生態城的多個領域。 2013年5
數字化賦能鄉村振興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穩定糧食生產和推進鄉村振興。農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石,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科技快速進步,支撐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突破60%,充分體現了“鄉村振興必有科技支撐”。 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
以數字賦能發展智慧漁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779.shtm
新品來襲 | 獨有算法,全新賦能
奧譜天成一直致力于光譜解決方案的應用開發,基于高端光譜儀器國產化的目標,當前已完成拉曼光譜儀、光纖光譜儀、高光譜成像儀和地物光譜儀等產品線的全系列開發,并且已全方位應用于各行各業,“國產引領世界” 也是眾多用戶對于奧譜天成的肯定和贊譽! 在光譜儀器國產化推進過程中,奧譜天成一直是迎難而上,哪里
5G賦能海洋經濟
“你看,我們漁排上的探頭,因為連上了5G,畫面是高清的,實時查看,大伙兒在辦公室里喝著茶,一切就盡在掌握,不用再像以前那樣來回巡查。” 剛和福建省寧德市三都澳漁民陳錦生加上微信,他就發來一段漁排的視頻。蔚藍的大海上,一根電線桿頂端,五星紅旗烈烈飄揚,中部橫桿上,幾個攝像頭朝著不同方向,下面是一個
以數字賦能發展智慧漁業
近日,海南省“首屆文昌國際智慧漁業發展論壇”在文昌市召開。來自國內外漁業和人工智能領域的院士、專家,以及政府代表、國內外水產養殖行業與智慧漁業相關協會和企業代表260多人參與本次論壇。 本次論壇以“數字賦能、智慧興漁”為主題,旨在宣傳推介文昌優良的自然優勢和營商環境、馮家灣現代化漁業產業園發展
數字賦能 助推城市環衛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環衛業從事業化階段、裝備化階段、市場化階段、資源化階段、數字化階段、數治共享階段,一路邁向雙碳階段。” 中國環境衛生協會執行副會長、中環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陳黎媛 8月4日-8日,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辦的“2021-2022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年會暨中國環衛博覽會”上
2019年,政策為創新賦能
即將過去的一年,政策為創新添能蓄勢。國務院出臺多項政策優化營商環境,小微企業再次收到減稅降負“紅包”;科技創新被擺在更重要的位置上,為產業優化提供支撐作用,這包括新能源汽車“斷奶”后的路徑選擇、綠色技術體系的構建、節水行動、鋼鐵行業的超低排放、“5G+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等;食
安徽宣城實施科技創新“雙倍增”行動 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日,安徽省宣城市出臺《宣城市科技創新“雙倍增”行動方案》,明確“十四五”期間創新主體、創新平臺規模質量“雙倍增”“雙提升”目標任務及相關政策措施,以進一步提升全市科技創新能力,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培養“生力軍”。實施創新主體培育倍增行動,完善“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機制
探秘海洋生物 賦能藍色產業
談到我國海洋生物學的發展,不能不提位于青島黃海之畔的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所)。它是發源于70年前新中國第一個海洋生物研究機構。 今天,海洋所已為我國海洋生物研究練就一支生力軍,培育了一個完整的鏈條。從探秘生命奧秘到建設“藍色糧倉”,從發展海洋生物高技術到開發利用藍色基因資源,從這
航天如何賦能海洋產業?專家建言
航天如何賦能海洋產業?11月15日至17日在三亞崖州灣科技城舉行的“科創中國”航天賦能助力深海產業創新論壇上,院士、專家認為,中國的衛星已聯網成星座,用好其高、快、寬、全的“天眼”優勢,可促進藍色海洋經濟發展。 “認知海洋、經略海洋的基礎是觀測海洋,對海洋的立體觀測,海洋衛星不可或缺。”中國工程
平臺企業創新引領賦能實體經濟
在芯片、自動駕駛、新能源、農業等領域投資力度持續加大—— 平臺企業創新引領賦能實體經濟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部門,深入調研了解平臺企業發展情況,梳理了一批典型投資案例。從調研情況看,平臺企業持續加大在技術創新、賦能實體經濟等領域的投資力度,一季度,我國市值排名前10位的平臺企業通過自
安徽省蚌埠市深化科技合作賦能高質量發展
一是引育高層次人才團隊。面向全球招引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攜帶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廣的科技成果來蚌埠創新創業,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助推蚌埠市產業轉型升級。截至2022年年底,蚌埠市已引育人才團隊66個,其中空心玻璃微珠產業化技術、世界最寬高導熱新材料、TMR磁性傳感器技術等一批高水平、具有自主
摘得今年國家科技大獎的成果如何賦能百姓生活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月8日在京舉行。無苦味黃瓜培育、電網山火災害帶電防治、水力式升船機……這些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獲獎科研成果突破了哪些技術難題,又將如何影響和改變現實生產生活?圖片來源于網絡 基因研究培育出無苦味黃瓜新品種 黃瓜原產于印度,是當地傳統的草藥。經過遺傳變異,黃瓜的苦味基因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