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基因測序(Prenatal DNA Sequencing),是《MIT科技評論》評選的2013年十大突破科技之一。 胎兒產前DNA測序將是基因革命的下一個研發重點。你是不是也想知道肚子里的孩子長大后的命運? 2013年初,因生產全世界最廣泛使用的基因排序機器而聞名的技術公司Illumina耗資5億美元收購了一家幾乎沒有任何收入的創業公司Verinata。為什么Illumina愿意做這樣的投資?因為Verinata手中握有的技術可以打破上帝的旨意:在人類嬰兒出生之前對基因測序。 目前美國一共有4家公司可以完成胎兒產前基因測序工作,而這4家公司推出這項服務的時間均不超過一年半,即從2011年底開始提供胎兒產前基因測序服務。胎兒產前基因測序服務可以從懷孕的母親的血液中檢測腹中的胎兒是否帶有可以引發唐氏綜合癥(可導致認知和行為障礙)的缺陷基因。而在以前,檢測胎兒是否將罹患唐氏綜合癥需要從胎盤或者羊水中提取細胞進行基因測序,......閱讀全文
美國科學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人類基因組計劃,1990年正式啟動,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中國科學家都參與了這一預算達30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后,2000年6月26日,六國科學家共同宣布,人類基因組草圖的繪制工作已經完成。在這場規模宏大、影響世界的基因測序項目落幕后,全球內陸續又有不
基因測序服務市場增速快,預計2016年超過測序儀器市場。據Markets&Markets預測,2014-2020年上游市場中測序儀的復合增長率是15.4%。中游測序服務市場重資產、技術附加值低,將是產業鏈中增速最快的,據BCC Research預測2011-2016年復合增長率為29%。
(六)產前DNA測序:成長的煩惱 自香港科學家盧煜明(音譯)在1997年發現孕婦血液中存在胎兒DNA這一現象至今,無創產前DNA測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從實驗室邁向市場。胎兒全基因組測序已經成為基因組革命的下一個前沿領域,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胎兒全基因組測序也不再只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成為一個重
美國 遺傳學研究深入揭示、利用基因機制;細胞研究讓多種細胞互換“身份”;再生醫學造出多種器官組織。 田學科 (本報駐美國記者)在遺傳學研究領域,杜克大學模仿人體細胞內復雜的基因調控過程,模擬出多種蛋白質如何通過復雜相互作用調控一個基因。 斯坦福大學設計出一種由DNA和RNA制成的生物晶體管——
一項新技術或產品的問世,給人們帶來欣喜的同時,也必然會引起擔憂,基因測序技術便是其中之一。基因測序技術被看作自疫苗問世以來疾病預防最重要的科技突破,它不僅可以大大降低遺傳相關的疾病發生率,減少出生缺陷,還可以實現對疾病預測、預防、預警以及個體化診療;但目前,國內的基因測序市場卻并不讓人滿意,甚至
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發布改革開放四十年40項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中科院以“三個面向”為線索,在系統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廣大科研人員取得的眾多重大科技成果基礎上,發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成果15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成果15項、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成果10項。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基因檢測行業研究報告:推廣策略影響基因公司未來發展 中國基因產業發展迅速,幾乎進入了世界頂尖水平的陣營。尤其在近三年,基因測序從科研走向臨床,產業鏈逐步完整,不僅壯大了公司實力,更為普通消費者帶來多種選擇。華大基因旗下的華大科技和華大醫學也將登陸資本市場。 進入2014年,隨
基因測序行業發展迅速,二代測序為主流技術。 當下,一代基因測序技術由于通量較低、測序時間較長,已經不能滿足研究應用的需要,以高通量低成本為特征的二代測序技術為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測序技術,測序時間相較于一代技術大大降低。 基因測序作為精準醫療的重要一環,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成本的下降,近年來發展迅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日前,好萊塢“性感女神”安吉麗娜·朱莉為預防癌癥隱患切除雙側乳腺,而她決定手術是因為基因篩查發現她攜帶家族遺傳的缺陷基因BRCA1,導致她罹患乳腺癌的風險大大高于常人。這在醫療界引發新一輪關于基因篩查和基因療法的討論熱潮。 和10年前相比,如今個人基因測序的費用大大降低。但了解自身基因的秘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線發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經全部更新),iNature團隊對于這些文章做了系統的總結: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1篇,Nature 發表了44篇,Scie
為加強第二代測序技術檢測試劑的規范和指導,進一步保證和提高相關產品的質量,8月8日,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檢院)組織制定了《第二代測序技術檢測試劑質量評價通用技術指導原則》(下稱《指導原則》)。 該文件是中檢院發布的首個質量評價技術指導原則,旨在對產品設計、研發及驗證的各關鍵環節進行規范,
一.前言 本指導原則主要針對第二代測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術檢測試劑(以下簡稱“NGS檢測試劑”)產品質量提出指導性要求,涉及基本原則、主要原材料、檢測流程及性能評價等方面。 本指導原則是對企業和檢驗人員的指導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冊審批所涉及的行政
一、基因檢測公司梳理 目前全國涉及基因檢測概念的公司有200余家,按照業務范圍劃分,這些公司可以分為:①最上游的基因檢測儀器開發企業(測序儀、芯片掃描儀、PCR設備),②提供樣本處理試劑和耗材的中上游企業(建庫試劑盒、檢測試劑盒、工具酶、基因芯片),③提供第三方基因檢測服務的中游企業
“我是專程到中國來的,而且這次是帶了整個的管理團隊到中國來。我們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并且同我們本地的合作伙伴們進行溝通。”2017年3月22日在陰雨綿綿的上海,Illumina公司CEO Francis deSouza上任后首次到訪中國,“如今,中國和美國應該是全球最大的兩個基因市場,對于Il
未來,治愈腫瘤不是靠藥的發明和創造,最重要還是要早期發現腫瘤的存在,用最簡單而精準的方法進行治療。 △閻海 美國杜克大學卓越教授,泛生子首席科學家 以下是正文: 很高興能在陽春三月來到美麗的廣州,也非常榮幸受到舒院長和組委會的邀請,與各位領導及專家分享我們在癌癥基因組學、包括相關技術在未來
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國內基因檢測行業自2015年迎來高峰,隨即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基因檢測應用范圍也逐漸拓寬。目前華大基因、貝瑞基因依靠無創產前篩查等生育健康類基因檢測服務,已于2017年相繼上市并成為該細分領域頭部公司。但腫瘤基因檢測領域市場格局仍未穩定。全國每年約400萬腫瘤新增病例,根據
隨著技術進步和測序成本的大幅下滑,下一代測序(NGS)如雨后春筍般普及開來,研究人員在開展大規模基因組應用研究中傾向于選擇NGS技術而非微陣列技術,這得益于可接受的測序成本以及越來越簡單的、普及的測序方法。 NGS 系統和配套應用的不斷成熟,諸如文庫制備
生物芯片,又稱蛋白芯片或基因芯片,它們起源于DNA雜交探針技術與半導體工業技術相結合的結晶。生物芯片技術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高通量檢測技術,它利用微電子、微機械、物理化學技術、計算機技術在固體芯片表面構建的微流體分析單元和系統,將生命科學研究中不連續的分析過程(如樣品制備、化學反應和分析檢測)連續化
無創基因產前檢測之爭 該技術在多地陷入未檢測到唐氏兒糾紛;國家衛健委表示此技術在340家醫療機構開展,仍存在假陰性和檢測失敗病例 兩年前,38歲的楊柳二胎女兒璐璐出生,體重8斤,不哭不鬧,像只安靜的布娃娃。楊柳甚是喜愛。璐璐的染色體核型分析報告單 這場喜悅持續了42天。隨后,璐璐被診斷為唐
據記者獲悉,擁有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及數據分析技術平臺的國家基因庫正在深圳抓緊建設,平臺每年產出的基因數據將占據全球過半市場份額。這一平臺今后將對接生物、醫藥、新型農業等眾多新興產業,為百姓健康、生物制藥、高效養殖等提供原始基因數據,并將催生總價值上萬億的市場,預計僅基因檢測服務業在五年內就可以達
中國精準醫療正迅速迎來一次大規模“跳漲”。 7月29日,央視大篇幅報道了“精準醫療”這一時下熱門話題,并透露:中國正在籌建自己的人群全基因組數據庫和樣本庫,為精準醫療奠定基礎——這一消息被認為是行業政策進一步開閘的明確信號。 7月31日,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下達關于印發《藥物代謝酶和藥物作用
【摘要】5月16日,在杭州舉辦的“2014轉化醫學高峰論壇”上,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旗下Life Technologies中國區儀器平臺銷售總監張焱女士指出,基因組工具的發展突飛猛進,轉化醫學正從一個平臺深入到醫療領域的方方面面,創新技術和方法令人應接不暇,臨床應用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期。 十年
自去年6月30日,國家衛計委放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以來,一系列支持性政策陸續發布。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實施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包的通知》,計劃在3年時間內,建設30個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范中心。 博奧生物脫胎于清華大學生物芯片研究與開發中心。清華大學一直在考慮如何布局醫療健康產業,而博奧生物是清
基因檢測技術很可能會帶來新一輪的醫療訴訟高峰。如今的基因檢測產業還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基因檢測走向臨床還要打通哪幾道“關”? 日前,一則新聞曝出了湖南長沙一男嬰因在產前篩查時未診斷出染色體異常的案例。事實上,相似案件在2013年的美國早有發生——據《自然》網站登載,一對
當地時間2019年1月9號,華大集團執行副總裁、華大智造總裁余德健受邀參加第37屆J.P. Morgan醫療健康大會(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并發表演講。在演講中,他正式公布全球最高日通量測序儀MGISEQ-T7價格,啟動全球測序者計劃,助力行業進入人
近年來,基因測序技術飛速發展,使得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基因的測序能夠在幾天之內完成,測序的成本也下降到普通百姓可以承受的范圍,這使得基因測序的臨床應用成為可能。在臨床研究方面,外顯子組甚至全基因組的基因測序大大加速了疾病分子標志物的尋找,使得多種疾病病因的診斷與分型與以往相比更加精確,在用藥時也能更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如果說基因是生命的起點,那么糖蛋白的表現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生命功能的終點。人類蛋白中有50%以上都發生了糖基化的修飾,在病理和生理過程中糖蛋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生物制藥中最亮眼的單抗藥100%都是糖蛋白藥物。對糖蛋白和糖蛋白質組學的研究是貫穿生物制藥、疾病與臨床研究生生不
通過這根在西伯利亞Ust’-Ishim地區發現的距今4.5萬年的股骨,研究人員對人類最古老的基因進行了測序。圖片來源:ALEXANDER MAKLAKOV 當Kelly Harkins的博士研究——古結核病在2012年陷入僵局之后,她開始向更廣泛的學界尋求幫助。
隨著新冠肺炎對全球的威脅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各國專家也對新冠病毒(2019-nCoV或SARS-CoV-2)的來源投下更多關注的目光。本文從流行病學調查、病毒基因比對、跨物種感染研究以及關鍵的“中間宿主”等領域,對新冠病毒來源進行了全景式梳理與深度挖掘,為讀者提供一個深刻而全新的視角。 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