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要求機動車達到較高排放標準。圖為加州公路上行駛的低排放卡車。 “南加州的空氣質量在全美仍屬最差,但比50年前有很大進步。現在人們會說,洛杉磯還有山,以前哪能看見山!”美國加州南海岸空氣質量管理局 (SCAQMD)副局長陳林怡伯坦言:“包括洛杉磯郡在內,南加州共有4個縣,面積6000平方公里,人口1600萬,機動車約1000萬輛。目前,PM2.5年平均值是15微克,去年12月剛剛降至12微克,24小時日均值為35微克。” 同樣,近年來空氣中臭氧的濃度也大為降低。1976年,加州南海岸地區超過聯邦標準的天數約200天。上世紀90年代,一小時臭氧年濃度超標天數降到100天,到2010年,這一數字已下降到10天。 陳林怡伯表示,空氣質量的進步歸功于全面的空氣質量管理體系,包括計劃、規則、許可證、執行和監測5個方面。具體來說,計劃要明確污染源是什么,然后制定相應規則,隨后發放排放許可,之后是執行,最后靠現場稽查來......閱讀全文
我國中東部地區接連出現大面積嚴重霧霾天氣,讓人們對治理大氣污染的緊迫性更為關切,這也成為兩會期間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話題。 霧霾事關百姓身心健康,也與經濟結構、發展方式、區域協調密切相關。霧霾之下,我們每個人都不能袖手旁觀。破“霾”伏是一場持久戰,既需要政府、行業、企業合力攻堅,也需要社會各
國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民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高速發展的工業也使得我國的空氣質量面臨著較大的威脅,目前,我國的霧霾現象非常嚴重,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我國的環境保護機構面臨著較大的工作壓力,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是一種較為理想的空氣質量監測系統,分析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的日
全國環保重點城市空氣質量(12日統計) 數據來源: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網站,全國城市空氣質量實時發布平臺2013年1月12日21時—22時更新數據。 據人民網報道 近幾天,受霧霾天氣影響,我國各地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引發熱議。空氣質量數據怎么看?空氣污染如何應對?本報記者采訪
治理霧霾污染最難的地方就在于,必須國家層面制定措施,甚至犧牲經濟指標才能改變。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文聯主席許欽松 要像森林公安一樣,賦予環保部門執法權、偵查權,讓環保執法者的權力更大一些,設立環保警察,讓他們手上有“槍”。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朱征夫 多
“天藍了,云白了,打車不堵了,原來北京也可以如此夢幻。”這是廣大網友對APEC峰會期間“北京藍”的評論。APEC會議召開期間,北京一改往日灰頭土臉的“霾態”,換之以藍天如洗,被網友形象地稱作“APEC藍”。 遺憾的是,“APEC藍”好景不長,APEC峰會過后,霧霾天氣接二連三地籠罩京津等地,
東北乃至北方嚴重的空氣污染再次引起輿論關注。環保部11月10日向媒體通報,環保部于11月9日啟動重污染天氣督查工作,由東北環境保護督查中心組成8個督查組對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進行全面督查。分析認為,持續的空氣重污染將令國家對大氣污染的治理力度進一步加強,“十三五”環保規劃將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
蘭炭,為京津冀霧霾治理開辟新路 據2013年環保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煤炭燃燒排放出的大氣污染物是整個京津冀地區霧霾的最大根源,占一次PM2.5顆粒物排放的25%,對二氧化硫和碳氧化物的貢獻分別達到了82%和47%。在燃煤排放的污染物中,工業燃煤和城市取暖鍋爐均采取了的環保措施,分布在城市周邊廣
再陷“十面霾伏”治霾效果成疑 2014年秋天的第一場“霾伏戰”挨著黃金周的尾巴打響了。直到10月11日,持續多日的“重度污染”才在一股強冷空氣的影響下結束。然而中央氣象臺預報顯示,10月17日、18日京津冀等地將再次遭遇霧霾天。飽受霧霾困擾的人們不禁要問:今年霧霾天為何來得這么早?這些年治理霧
網格化監測系統,可以將采集到的數據和現有的標準站監測站點進行疊加、對比分析和校準,實時了解污染來源,客觀真實反映污染現狀。因其精準、科學,能有效提升治理霧霾的工作效率等優勢,成為精準治霾的新主流。 空氣污染數值時時牽動著人們的目光,干凈的水、潔凈的空氣成為生活品的一部分。從盼溫飽到盼環保、從求
11月23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巡視員兼副司長尤艷馨、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介紹環境保護規劃財務工作的有關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并共同回答記者關注的問題。 49名廳級干部在“綠盾20
在剛剛閉幕的今年浙江兩會上,省長李強公布了今年政府要做的十件民生實事,治理霧霾被擺在首位。如何借助科技手段防控、治理霧霾成為近年來大眾關注的焦點。1月13日,由浙江省環境保護科學設計研究院承擔的省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社會發展項目“浙江省城市區域霧霾天氣防控研究”通過專家驗收。據悉,該項目是浙江省內首
剛剛過去的一年,空氣質量改善的情況讓很多人感到驚喜、“知足”:“大氣十條”提出的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全面實現,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圖片來源于網絡 讓百姓多享受藍天是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
昨日的江城,只見冬日蕭瑟,落葉飄零,午后的零星小雨更添寒意,今明小雨繼續逗留,風力加大為3~4級,大家外出要帶雨傘,戴好圍巾帽子。 隨著北方冷空氣南下,江城新年首場降水如期而至,將近20天連續晴朗天氣劃上一個句號。近兩日氣溫繼續下跌,高溫將跌至10℃以下,好在這次降水持續時間不長,很快就會
12月9日來自遼寧省環保廳的消息,該省對所屬各市環境空氣質量按日考核,對超標地區直接處罰市政府。今年截至10月末,全省8市環境空氣質量考核罰繳資金總計5420萬元,巨額罰金將全部用于藍天工程,治理大氣環境。 據了解,5420萬元罰金包括沈陽3460萬元、鞍山780萬元、遼陽500萬元、葫蘆
剛剛過去的2013年讓一個詞和一種現象“深入人心”,那就是以霧霾為代表的大氣污染。近期,地方兩會陸續召開,從各地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可見,多地將治理空氣污染作為重中之重。其實在過去的一年里,各地已有很多措施抗擊霧霾,一些區域聯合防控也逐漸成為治霾共識。各地向空氣污染鐵腕宣戰,立下 “軍令狀”
德國是工業化程度很高的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曾經歷了嚴重的大氣污染。尤其是魯爾煤鐵重工業區,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空氣污染嚴重,污染最嚴重時白晝如黑夜般,連生活在魯爾區的蝴蝶保護色都變成了黑色。經過數十年持之以恒的治理,德國防治大氣污染取得了顯著成效。 嚴格的法律法規 德國嚴密的法
“合肥要高度警惕,霧霾治理不能坐等。不論是工地停工、車輛限行,總得有個具體措施。”在今年2月25日的全省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省環保廳廳長繆學剛如是說。半年多過去了,當霧霾再次襲來時,合肥出了哪些招? 三大原因導致霧霾不散 近日,記者梳理了合肥自10月15日以來的天氣,除了11月2日外
3月5日上午9時,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此次會議主要聽取和審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關于政府工作的報告,審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以下簡稱《綱要》)。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今后五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
近兩年,霧霾已成為我國首要的環境問題之一。為保障公民的環境知情權,也為了更有效地治理霧霾,環境保護部要求省會城市于2013年、環保重點城市于2014年開始實時發布空氣質量數據,并進行排名。 隨著公眾環境意識的增強,對空氣質量數據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加之環境問題與地方政績和形象掛鉤,這些都給提供
要實現“治霾軍令狀”的“期望值”,必須同時滿足幾個條件:一是任務分解要“接地氣”,二要做到軍令如山,三要強化監督,四要按章辦事。 1月7日,環保部發布通報,為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環保部與全國31個省(區、市)簽署了《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明確了各地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和重點工
霧霾正成為當下“城市病”來襲的顯著征兆。據中國證券報記者在長三角地區的調查顯示,當地嚴重霧霾污染的發生并非偶然,除了極端氣象條件等客觀因素外,當地以煤炭燃燒為核心的工業制造能力或是霧霾持續爆發的根源,由GDP掩蓋的工業污染問題被再次掀開。 有環保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霧霾正成為區域
2013年伊始,中國一度出現了約100萬平方公里的霧霾區,空氣污染治理牽動著代表委員的心。昨天(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控中心主任王宇透露,中國疾控中心計劃在全國PM2.5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開展健康評價研究,計劃3年時間投入約五六千萬元。□舉措 健康需向PM2.5
昨日(2月12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加強霧霾等大氣污染治理。會議要求在抓緊完善現有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三項措施,分別是:加快調整能源結構;發揮價格、稅收、補貼等的激勵和導向作用;落實各方責任。在大氣污染防治上下大力、見實效,努力實現重點區域空氣質量逐步好轉,消
實現環境的最終控制,還是要著眼于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告別“高能耗、高排放”的“兩高”經濟,轉向構建符合節能減排基本國策的、生態環保型的現代產業體系,才是長久之計。 近日,很多北京市民再次把注意力轉向久違的藍天。藍天要如何才能保持下去,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表示,這次主要還是靠人努力。
核心提示 近日,我國部分地區多次出現持續大范圍霧霾天氣和空氣污染,再次引發公眾對空氣質量尤其是PM2.5的關注。 霧霾天氣與空氣污染從何而來,該如何驅散?要喚回朗朗天,出路又在何處?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接受人民日報記者獨家專訪,今年首度回應霧霾與空氣污染相關問題。自然因素和人為
從12月16日起至21日,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發生了今年以來最持久最嚴重的一次重污染天氣過程。 6省市深陷“霾”籠、40個城市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23個城市啟動紅色預警、17個城市發布橙色預警……目前,霧霾范圍進一步擴大,霾區范圍將達到142萬平方公里。 與此同時,北京市擬將
1月28日,山東省2014年空氣質量生態補償結果揭曉。按照空氣質量改善的程度,省級財政向17市發放生態補償資金21335.5萬元。其中聊城獲補最多,為2403萬元;菏澤以2041萬元緊隨其后;第三是濟寧,1838萬元。煙臺獲補最少,只有50萬元。 曾經用于水污染治理的生態補償,在山東被用到空氣
法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它,整個社會將無章可循,人們也將陷入無序的混亂狀態;而空氣則與我們須臾不可分離,你見或者不見,它就在那里,不悲不喜。治理霧霾天氣,法律能夠還我們一片蔚藍的天空 前段時間,我國中東部地區陷入嚴重霧霾之中。據環保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
當節日喜慶的硝煙散盡,全國多地卻仍籠罩在陰沉的霧霾之中。 重重霧霾加重了人們的疑慮——從“灑水抑塵”到“停工停課”,從“霧霾罰單”到“免職開除”,各地治理霧霾的措施多樣、語態堅決,為何效果并不明顯?政策在落實中又遭遇了哪些尷尬與問題?突破“十面霾伏”的癥結何在? “尷尬”的應急措施
近兩年,我國大部分地區連續出現霧霾,嚴重擾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對群眾身體健康造成了一定危害。環境空氣質量已經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如何科學治理霧霾成為當前社會需要著力突破的一項重要課題。 山東省東營市堅持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重點民生工程來抓,扎實開展工業廢氣、城市揚塵、機動車尾氣等重點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