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細胞癌患者免疫治療領域研究取得進展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越來越多地用于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目前評估ICIs治療的臨床試驗大多數針對的是肝功能Child-Pugh A級患者,然而臨床實踐中許多晚期HCC患者的肝功能為Child-Pugh B級,這導致在臨床上對合并有肝功能受損的晚期HCC患者使用ICIs治療的相關證據缺乏。 針對上述問題,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感染科紀泛撲教授團隊、洛杉磯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楊毅輝和Ju Dong Yang博士團隊、倫敦Imperial College London,David J. Pinato教授團隊合作開展研究。該研究通過薈萃分析22項已發表研究,總共納入699名Child-Pugh B級和2114名Child-Pgh A級的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系統分析了ICIs治療Child-Pugh B級肝功能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療效和耐受性。 研究發現接受ICIs治療的Child-Pugh B級晚期肝細胞......閱讀全文
肝細胞癌患者免疫治療研究取得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885.shtm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越來越多地用于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目前評估ICIs治療的臨床試驗大多數針對的是肝功能Child-Pugh A級患者,然而臨床實踐中許多晚期HCC患者的肝功能為Child-
肝細胞癌患者免疫治療領域研究取得進展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越來越多地用于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目前評估ICIs治療的臨床試驗大多數針對的是肝功能Child-Pugh A級患者,然而臨床實踐中許多晚期HCC患者的肝功能為Child-Pugh B級,這導致在臨床上對合并有肝功能受損的晚期HCC患者使用ICIs治療的相關證據缺乏。 針對上述問題
肝細胞癌的病理特征
如同任何其他癌癥一樣,當細胞機制發生突變導致細胞以更高的速率復制和/或導致細胞避免凋亡時,肝細胞癌就會發展。 特別地,乙型肝炎和/或丙型慢性感染可以通過反復引起機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擊肝細胞,其中一些被病毒感染,其他細胞的無視有助于肝細胞癌的發展。 雖然修復后的這種不斷的損傷循環可能導致修復期間的錯誤
肝細胞癌的基本信息
肝細胞癌(英語: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簡稱HCC)是成年人中最常見類型的慢性肝癌,并且在肝硬化的患者中也是最常見的死亡原因。這是肝細胞癌的尸體解剖標本,是從一位丙型肝炎陽性患者身上取得。它發生在慢性肝臟炎癥的環境中,并且與慢性病毒性肝炎感染(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酒精或毒
CCDT:肝細胞癌精準治療目標
了解肝細胞瘤相關的分子遺傳學, 結合分子腫瘤分析開發靶向療法可以幫助治療肝細胞癌(HCC)患者。 在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中, Nelson Yee 博士和Eric Marks博士提供了一種更新的異常基因和肝細胞癌的致癌作用機制,并討論了靶向治療這種疾病患者的臨床調查。 多步驟形成的肝細胞癌通常
什么是原發性肝細胞癌?
核心提示: 發生在肝臟的惡性腫瘤很多,但大體可分為原發性肝癌和繼發性肝癌兩大類。如果發現了肝臟有腫瘤,必須鑒別這個腫瘤是在肝臟發生的,還是由別處的惡性腫瘤轉移過來的。如果腫瘤是在肝臟發生的稱為原發性肝癌,否之則為繼發性肝癌。那什么是“原發性肝細胞癌”,肝臟主要有兩大類細胞,是肝
肝細胞癌的跡象和癥狀
肝細胞癌的大多數病例發生在已經有慢性肝病的人群中。他們的癥狀可能惡化,也可能在癌癥檢測時檢查不出癥狀。肝細胞癌可能直接出現黃疸,腹部腫脹,腹部腫脹,容易發生血液凝固異常,食欲不振,非故意(無明顯原因)的體重減輕,腹痛,惡心,嘔吐或疲勞感覺。
肝細胞癌藥物治療現狀與前景
日本衛材公司與默克公司于當地時間2018年8月16日發布消息稱,FDA日前批準了此兩家公司聯合開發的激酶抑制劑類抗腫瘤藥物樂伐替尼(Lenvatinib,商品名Lenvima,藥用其甲磺酸鹽膠囊劑)用于不可手術摘除的肝細胞癌的一線治療,從而使樂伐替尼成為FDA近十年來批準的首個用于治療這一適應證
肝細胞癌形態學觀察實驗
實驗材料大體標本組織切片實驗步驟1. 大體標本(1)巨塊型;肝臟顯著腫大,切面見有一巨大腫塊(多數在右葉)直徑大于10cm,腫塊灰白色,中央部有出血(紅色)及壞死(灰黃色)。周圍肝組織受壓萎縮,但無明確包膜存在。巨塊周圍常可見多個小癌結節(肝內轉移)。其余肝組織有肝硬化改變。(2)結節型:肝臟顯著腫
肝細胞癌形態學觀察實驗
實驗材料 大體標本組織切片實驗步驟 1. 大體標本(1)巨塊型;肝臟顯著腫大,切面見有一巨大腫塊(多數在右葉)直徑大于10cm,腫塊灰白色,中央部有出血(紅色)及壞死(灰黃色)。周圍肝組織受壓萎縮,但無明確包膜存在。巨塊周圍常可見多個小癌結節(肝內轉移)。其余肝組織有肝硬化改變。(2)結節型:肝臟顯
肝細胞癌的診斷與篩查
診斷肝細胞癌診斷方法隨著醫學影像學的進步而發展。 無癥狀患者和具有肝病癥狀的患者的評估涉及血液檢查和影像評估。 盡管歷史上需要進行腫瘤的活組織檢查以證明診斷,但影像學(尤其是MRI)的發現可能足以消除組織病理學確認。篩查由于肝細胞癌最常發生在慢性肝病(例如: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約80%)的情況下,
中國首個肝細胞癌經動脈化療栓塞
當日,中國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分會會長、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院長滕皋軍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介入醫學專家共同見證了TACE治療臨床實踐指南的發布儀式。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家平教授還詳細解讀了該指南并深入探討了肝癌介入治療的未來趨勢。“介入醫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本次TACE術式指南的發布對于介入在一些腫瘤領
肝細胞癌的三種治療措施
核心提示: 肝細胞癌屬于肝癌的一種,同樣屬于一種惡性腫瘤病癥,死亡率也非常的高,不過如果我們在早期及時采取根治性的手術措施,那么疾病也有可能治愈,在手術之后大家可以使用藥物、化療等方法來清除殘余的癌細胞,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避免病癥復發。 肝癌屬于一種惡性腫瘤疾病,如果人
診斷嬰幼兒肝細胞癌的簡介
根據嬰幼兒肝細胞癌患者年齡小,為少年兒童,有些在出生后不久即可有腹部膨隆、厭食、腹脹、體重減輕、腹部腫塊,或伴性早熟,AFP升高,影像學證實肝內占位性腫塊,結合輔助檢查多可做出診斷,活組織病理檢查可明確診斷。
簡述嬰幼兒肝細胞癌的治療
手術切除是嬰幼兒肝細胞癌最為有效的治療方法,常輔以化療、放療或免疫治療。嬰幼兒肝細胞癌若能切除則預后較原發性肝細胞癌好,約1/3的患者可存活5年。嬰幼兒肝細胞癌多不伴有肝硬化,且腫瘤多為單發,包膜完整,可行左三葉或右三葉切除,切除的極量可達全肝的75%,故對嬰幼兒肝細胞癌治療應采取積極態度,爭取
嬰幼兒肝細胞癌的相關介紹
嬰幼兒肝細胞癌(hepatoblastoma) 是兒童最常見的肝臟腫瘤,約占兒童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的62%。該病起源于肝臟胚胎原基細胞,屬上皮來源的肝臟惡性腫瘤。嬰幼兒肝細胞癌基本上是小兒腫瘤,多發生于3歲以下幼兒,5歲以上較少見,偶見于成年人,男女之比為2.5∶1。1896年,Walter首先
肝細胞癌骶骨轉移診療分析2
討論診斷? ??骶骨部位解剖結構復雜,轉移瘤發生在骶骨時,臨床癥狀多不典型。患者常表現為骶尾區、臀部間歇性或持續性疼痛,腫瘤組織向前可突入盆腔,向后可突向臀部,部分患者在腹部或臀部可觸及包塊;當腫瘤侵犯骶神經時,可表現為會陰區感覺障礙或二便異常。早期骶骨轉移瘤難以明確診斷,常與腰椎退行性疾病或骶骨原
肝細胞癌骶骨轉移診療分析1
肝癌位居世界常見惡性腫瘤第6位,其死亡率居第3位,絕大多數為肝細胞癌(HCC)。近年來,肝癌診斷和治療策略有所改善,患者生存時間得到延長,但5年生存率仍較低(16%),若發生肝外轉移,生存率僅為4%。有文獻報道,HCC肝外轉移發生率為15%~17%,除轉移至肺、淋巴結、腎等,還可轉移至皮下組織及骨骼
肛管癌免疫治療PD1抑制劑遭美拒批,再鼎醫藥引進中國。
肛門癌 Incyte公司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針對其靜脈注射PD-1抑制劑retifanlimab(瑞弗利單抗)的生物制品許可申請(BLA)發布了一封完整回應函(CRL)。該BLA尋求批準retifanlimab:用于治療接受鉑類化療期間疾病進展或不能耐受鉑類化療的的局部晚
GP73在肝細胞癌和膽管細胞癌中的表達
GP73在肝細胞癌和膽管細胞癌中的表達鄒 凡1a,揭小華1a,巢映暉1b,傅華群1b,王榮勝2,王開陽1c,昌毓穗1d(1.南昌大學a.臨床醫學院2012級;b.第二附屬醫院肝膽外科;c.第二附屬醫院急診科;d.附屬醫院急診科;2.江西省人民醫院ICU,南昌330006)摘要:目的 探討血清高爾
Gut:STK33可促進肝細胞癌發生
STK33已被證實在腫瘤細胞增殖中發揮重要作用,但其在肝細胞癌(HCC)中的作用及潛在機制尚不清楚。 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研究者進行了一項實驗研究,發現STK33在肝細胞增殖和肝臟腫瘤發生中扮演重要角色,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近日的Gut雜志上。 該研究共納入251名肝細胞癌患者,
簡述嬰幼兒肝細胞癌的相關信息
嬰幼兒肝細胞癌惡性程度高,可通過血液和淋巴途徑廣泛轉移,較常見的轉移部位有肺、腹腔、淋巴結和腦。 嬰幼兒肝細胞癌的體征主要有面色蒼白、腹部膨隆、肝臟腫大,查體在右上腹可觸及腫大的肝臟,質地堅硬,表面光滑,大者可達盆腔,可觸及瘤結節并伴有觸痛。晚期可出現黃疸、腹水。其他癥狀包括發育不良、易激惹等
關于嬰幼兒肝細胞癌的病因分析
嬰幼兒肝細胞癌的病因可能是胚胎結締組織的異常發育,是由肝臟胚胎原基細胞發生的惡性腫瘤。新生兒可能在子宮內發生,有文獻報道發生于妊娠7個月胎兒。成年人可能是胚胎性肝細胞在肝內多年后,才發生惡性腫瘤。
嬰幼兒肝細胞癌的臨床表現
嬰幼兒肝細胞癌的臨床癥狀無特異性,常有食欲不振、厭食、體重減輕或不增加,嘔吐、腹痛較少見。晚期可出現黃疸、腹水。腹部膨隆是嬰幼兒肝細胞癌患兒的常見癥狀,嬰幼兒肝細胞癌患兒的父母常會注意到或通過體檢發現上腹包塊,絕大多數病兒因腹部腫大而就診。 嬰幼兒肝細胞癌的體征主要有面色蒼白、腹部膨隆、肝臟腫
關于嬰幼兒肝細胞癌的預后介紹
如果腫瘤是單發的、瘤體較小、位置表淺且無肝外轉移,手術切除可獲治愈。約超過半數的患者在就診時就已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機會,而那些能切除者的預后也較差,嬰幼兒肝細胞癌對放療和化療又均不敏感,因此嬰幼兒肝細胞癌預后不良。 對較早期惡性程度較低的胎兒型及混合型,無轉移的嬰幼兒肝細胞癌,手術切除長期生存者
關于嬰幼兒肝細胞癌的預防介紹
嬰幼兒肝細胞癌病因尚不詳,參照一般腫瘤的預防方法,了解腫瘤的危險因素,制定相應的防治策略可降低腫瘤的危險。預防腫瘤的發生有2個基本線索,即使腫瘤在體內已經開始形成,它們也可幫助機體提高抵抗力,這些策略包括: 1.避免有害物質侵襲(促癌因素):就是能夠幫助我們避免或盡可能少接觸有害物質。 2.
概述嬰幼兒肝細胞癌的發病機制
嬰幼兒肝細胞癌多發生在肝右葉,約半數病例侵犯兩葉或為多中心型。一般為單發,圓形,界限清楚,瘤體直徑在5~25cm不等。腫瘤無明顯分葉,可有囊性退行變和骨樣改變,中心區常有壞死和出血,多不伴有肝硬化。腫瘤的大體表現與所含的骨樣、軟骨或纖維組織等間葉組織成分有關。通常來說,腫瘤呈粗糙結節狀或分葉狀隆
肝細胞癌致病變異或為日本人獨有
日本國立癌癥研究中心與東京大學和美國貝勒醫學院的一項聯合研究顯示,日本人存在特有的肝細胞癌發病原因,即一種致病的基因變異只會發生在日本患者身上。 據了解,肝細胞癌是肝癌的一種,占到肝癌中的90%。研究人員利用超級計算機對正在接受治療的日本和美國患者的基因組進行分析,找出了日本人特有的發病
PFS翻倍-肝細胞癌創新療法獲FDA批準
昨日,Exelixis公司宣布,美國FDA批準該公司開發的抗癌療法Cabometryx(cabozantinib)作為單藥療法,治療接受過sorafenib治療的成人肝細胞癌(HCC)患者。這一批準進一步擴展了該療法的適應癥范圍。 肝癌是世界上導致癌癥死亡的第二大癌癥類型,全世界每年
HBV相關的肝細胞癌外顯子組研究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一種嚴重威脅人們健康的惡性腫瘤,每年約有70萬患者死于肝癌。在中國,肝癌每年發病人數超過25萬人,其發病主要與乙肝病毒感染、酒精肝、食物受黃曲霉毒素污染等原因有關。肝癌的高致死率主要是由于其具有很強的侵潤和轉移能力,特別是常常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