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氧化誘發的非晶合金納米管超彈性研究獲進展
金屬薄膜、納米片、納米線等低維金屬可同時呈現良好的彈性、強度、塑性等機械性能和功能性能(光、熱、磁、電和催化等),是構建微納米器件的重要候選材料。然而,相比于陶瓷、半導體等材料,大部分金屬材料易因氧化而形成氧化膜。由于表面-體積比在微、納米尺度會顯著提高(106-108 倍),金屬微納米器件的氧化問題更加嚴重。因此,規避氧化帶來的負面效應成為保障低維金屬在微納米器件中安全應用的重要手段。不同于晶態合金的周期性原子結構,非晶合金保留了液體的無序結構,展現出獨特的熱塑成型特性。這種特性使得非晶合金逐漸成為制備微納器件的候選材料。例如,通過納米壓印技術可以制備出不同形態的非晶合金微納米結構,并表現出優異性能。氧對非晶合金的性質會產生影響。例如,均勻固溶微量的氧能夠顯著提升非晶合金的塑性,但過高的氧含量則引起氧化物的析出并使塑性惡化。氧的引入還會影響非晶合金的形成能力、晶化行為、摩擦磨損等性質。雖然已有關于氧影響塊體非晶合金的......閱讀全文
新型碳納米管基散熱材料研發成功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研究員李清文課題組將高導電、高導熱的銅納米線引入碳納米管紙,制備出具有高熱導率和電導率的新型碳納米管基散熱材料。相關成果發表于《碳》雜志。 據了解,碳納米管具有極高的軸向熱導率,因而在大功率電子器件散熱材料中被寄予厚望。然而,其小尺寸特性,還有碳納米管之間及其與復合材料基體
國內實現碳納米管觸控屏量產化
日前,富士康旗下的天津富納源創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與清華大學團隊的產學研結合,成功實現了全球首個碳納米管觸控屏產業化,目前已生產碳納米管觸控屏700萬片,月產規模達到150萬片,成功地為華為、酷派、中興等手機配套。 據了解,這一技術成功實現產業化是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范守善領導的團隊與富士
碳納米管粉末水分檢測儀(快速法)
氣象白炭黑水分檢測的意義 氣相白炭黑俗稱“納米白炭黑”,是極其重要的納米級無機原材料之一,由于其粒徑很小,因此比表面積 大,表面吸附力強,表面能大,化學純度高、分散性能好、熱阻、電阻等方面具有特異的性能,以其優越的穩定性、補強性、增稠性和觸變性,在眾多學科及領域內獨具特性,有著不可取代的作
科學家用碳納米管打造超級蛛絲。
科學家用碳納米管打造超級蛛絲。 蜘蛛俠一定會很嫉妒。蜘蛛能織出加入了碳納米管甚至是石墨烯的網,從而使具有打破紀錄特性的新材料擁有更加光明的應用前景。 石墨烯是強韌的人造材料之一,而蜘蛛絲是最強韌的天然材料之一。為此,來自意大利特倫托大學的Nicola Pugno想知道如果將兩者結合起來會發生什么
碳納米管內壁參與化學反應首次發現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7日報道,一個由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日前宣稱,他們首次通過納米級化學反應改變了碳納米管的內部結構。這一研究推翻了之前人們認為的中空納米結構內表面化學性質穩定、不易發生反應的結論。研究表明,改變了形狀的碳納米管是一種令人興奮的新材料,它將會在
碳納米管光電傳感存儲器件問世
電荷耦合器件(CCD)與電荷存儲器件(Memory)作為現代電子系統中兩個獨立分支分別沿著各自的路徑發展,同時具備光電傳感和存儲功能的碳基原型器件尚未見報道。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聯合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吉林大學,于《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在
新碳納米管紗線拉伸即可點亮LED
“簡單來講,你拿一條紗線,拉伸它,就會產生電能。把它們縫進上衣,無需外加電源,人正常呼吸就能產生電信號。”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納米研究所卡特·海恩斯博士就近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一項中外合作研究成果接受采訪時說。 這種名為Twistron的紗線由許多碳納米管紡成,單根碳納米管直徑比人頭
DNA納米管把藥物釋放到病變細胞
研究人員研制出一種被稱為“魔術彈”的納米管,將來有一天可通過該管釋放藥物到具體病變細胞中。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化學系研究人員漢娜蒂?斯萊曼博士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在納米管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這種納米管被稱為“魔術彈”,將來有一天可通過該管釋放藥物到具體病變細胞中。斯萊曼博士說,研究涉及到將
碳納米管膜可讓受損視網膜重新感光
最近,一個由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和英國紐卡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小組,開發出一種包含碳納米管和納米棒的薄膜,有望作為一種無線植入設備,誘導視網膜光刺激效果極佳。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的《納米快報》上。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光射到眼睛后面的視網膜上,是視覺過程的第一步
蝴蝶翅膀+碳納米管=新型生物復合材料
最近,日本科學家通過大閃蝶翅膀和碳納米管研發出了一種新型納米生物復合材料。 通過這種具有神奇天然屬性的南美洲大閃蝶翅膀,科學家們研發出了一種納米生物復合材料,并有望在未來應用于可穿戴電子設備、高靈敏度光傳感器以及可循環使用的電池產品中。科學家將這一科技成果發表在《ACS納米技術》期刊中。
蘇州納米所發表碳納米管纖維研究綜述
碳納米管是一種潛力巨大的超級材料,是構建未來超強結構和碳基半導體器件的理想核心基礎材料。將碳納米管組裝成宏觀體(如纖維、薄膜和泡沫等)是實現碳納米管宏量應用的重要途徑之一。碳納米管纖維是碳納米管的一維連續組裝體,其不僅可以單獨使用,而且可以通過編織形成二維薄膜或者三維編織結構,成為最受關注的碳納
節能有道:新型柔性碳納米管芯片問世
碳納米管芯片具有很好的機械強度和導電率,是取代硅芯片來生產柔性電子設備的一種理想方案。但硅芯片能夠承受電源波動,碳納米管芯片的可靠性卻會受到一定影響。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研發了一種工藝,首次可研制出能與硅芯片一樣承受電源波動且能耗低的柔性碳納米管芯片,使其具備可靠性和節能性。該成果發表于
我國研究人員實現制備大尺寸DNA納米管
自從20世紀80年代DNA納米技術的概念提出以來,利用DNA模塊、DNA折紙及環狀DNA等多種方法都可實現DNA納米管的自組裝,但其尺寸均受到了嚴重限制,目前報道的DNA納米管直徑大多小于100納米。因此,制備大尺寸DNA納米管為科學界面臨的重大挑戰。但是由于DNA自身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得
物理所碳納米管結構分離研究獲進展
從概念上講,碳納米管是由石墨烯卷曲形成的一維管狀分子,具有石墨烯優異的力學、熱學性能以及極高的載流子遷移率等特點,并表現出結構可調的電子、光電子特性,在構建下一代高速低功耗、高集成度電子和光電子集成回路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然而,碳納米管性質是由其結構決定的。原子排列上的微小差異將導致其性質的
迄今最小納米管造出自組裝無泄漏管道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HU)研究人員設計出由最小納米管組成的無泄漏管道,可自我組裝和自我修復,且可將自己連接到不同的生物結構,這是創建納米管網絡的重要一步,該網絡將來有望用于向人體中的靶細胞提供專門的藥物、蛋白質和分子。研究成果發表在7日的《科學進展》雜志上。 研究團隊的方法基于一種既定技
美制成碳納米管增強型風電葉片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31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科學家日前首次制造出碳納米管增強聚氨酯風電葉片。與傳統材料相比,該材料重量輕、強度大、耐久性好,有望成為制造下一代風力發電機葉片的理想材料。 為了實現進一步擴大風力發電規模,更有效地利用風電資源,不少工程師和科學家都在致力于
碳納米管場發射性質的第一原理研究
碳納米管具有比表面積高、尖端曲率半徑小、化學穩定性高、場發射時閾值電壓低、電流密度大以及可控時間長等特性,使其成為電子發射的理想材料。然而對于碳納米管的商業化應用,發射點的密度和均勻性仍是一個主要的問題,因此尋找能夠提高和改善碳納米管場發射性能的方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在本論文中,我們利用商用軟件M
我國率先制備出5納米柵長碳納米管
美國《科學》雜志21日刊登了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彭練矛和張志勇課題組在碳納米管電子學領域取得的世界級突破:首次制備出5納米柵長的高性能碳納米晶體管,并證明其性能超越同等尺寸的硅基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將晶體管性能推至理論極限。 因主流硅基CMOS技術面臨尺寸縮減
哈工大《科學》解析空心納米管診斷病情新技術
2012年9月21日,哈爾濱工業大學黃哲鋼教授研究論文《搏動的納米管》(Pulsating Tubules from Noncovalent Macrocycles)在《科學》(《science》)上發表。 我國古醫學家利用兩手指測動脈的搏動判斷患者的疾病。因為生命體系不僅有物料交換,
《科學》:科學家開發出分離碳納米管技術
根據導電性質的不同,碳納米管可分為金屬型和半導體型,但在合成過程中,兩種類型的碳納米管總是混合在一起。美國杜邦公司和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開發了一種分離不同類型碳納米管的技術,《科學》雜志1月9日刊登了這一成果。?碳納米管韌性高、導電性強、場發射性能優良,兼具金屬性和半導體性,有“超級纖維”之稱。
水果保鮮新科技:碳納米管傳感器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化學教授TimothySwager和他的團隊利用改進過的碳納米管研制出了一種新型傳感器,這種造價只有0.25美元的傳感器可以檢測出果實在成熟過程中所釋放出的一種化學成分——乙烯,將這種碳納米管傳感器放進裝有果蔬的裝運箱中,通過檢測裝運箱中的乙烯濃度,工作人員清楚的知曉箱中果蔬的
我學者首次構建出鋸齒型碳納米管片段
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杜平武教授課題組利用一種新策略,首次構建出鋸齒型碳納米管片段。 碳納米管是一種納米材料,重量輕,六邊形結構連接完美,組成碳納米管的C=C共價鍵是自然界中最穩定的化學鍵之一,但是合成長度和尺寸單一的碳納米管是合成化學和材料化學的一個重要挑戰。 從精確結構控制的角
纖維狀碳納米管電池可織成“能源衣”
若從最近谷歌眼鏡(Google Glass)的新品發布和蘋果iWatch智能腕表即將上市的種種跡象來看,可穿戴電子產品將可能掀起下一個新科技浪潮。為了解決這類產品的電力供應問題,中國上海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制備出基于碳納米管(CNT)的纖維狀全鋰離子電池,可被靈活地編織成具有高性能的柔性能源紡
迄今最小納米管造出自組裝無泄漏管道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HU)研究人員設計出由最小納米管組成的無泄漏管道,可自我組裝和自我修復,且可將自己連接到不同的生物結構,這是創建納米管網絡的重要一步,該網絡將來有望用于向人體中的靶細胞提供專門的藥物、蛋白質和分子。研究成果發表在7日的《科學進展》雜志上。 研究團隊的方法基于一種既定
碳納米管或可作燃料電池催化劑
美國戴頓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氮摻雜的碳納米管將有可能替代燃料電池中價格昂貴的鉑催化劑,這一發現將有可能降低燃料電池的成本。目前的燃料電池技術因受制于其催化劑成本及其耐用性問題而遲遲無法實現大規模應用。該研究團隊日前發現,在垂直排列的碳納米管陣列中,有一些碳原子被氮原子所替換,這種碳納米管陣
桿狀病毒衣殼蛋白可以組裝為柔性納米管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曹晟課題組在桿狀病毒衣殼蛋白組裝體結構及應用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發現桿狀病毒衣殼蛋白可以在體外條件下可控地組裝為柔性納米管,該納米管具有兩種明顯不同的組裝形式,可以作為納米平臺高密度地展示多種外源蛋白。相關工作在線發表于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ACS Appl
有機LED和碳納米管可能點亮未來的布料
隨著可以檢測運動和健康狀況的可穿戴電子設備的出現,對于更柔性發光設備的需求日益增長著。一項研究人員感興趣的方向是開發集成了發光裝置的布料。不幸的是,布料本身并不能作為一個適合的發光材料的表面。然而,一個科學家團隊已經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利用叫發光裝置纖維的新技術把發光裝置直接集成入面料
新碳納米管天線可收集更多太陽光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研究人員首次利用碳納米管制成了一種可捕捉和收集太陽光的“天線”,其收集太陽光的效率是普通光伏電池的100倍,該新天線可使用在太陽能電池中,提高其光電轉化效率。新技術有望使研究人員研發出更小更強大的太陽能電池陣列。該研究發表在最新出版的《自
碳納米管雜化材料工程中心落戶涇河新城
7月26日,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石墨烯—碳納米管雜化材料工程中心項目簽約儀式在西安香格里拉大酒店舉行,該項目由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管委會與陜西國能鋰業有限公司聯合清華大學組建,將有力促進中國鋰產業的深度轉化和升級,對涇河新城把中國鋰谷建成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鋰產業示范基地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量產后將形成
碳納米管纖維:可以穿上身的充電電池
在只有頭發絲十萬分之一的纖維上實現既發電又儲能,還能把它織成衣服穿上身? 近日,原創性研究領域權威期刊《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的封面文章刊登了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彭慧勝教授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 2006年,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