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照妖鏡”——游離DNA助力腫瘤早期探查
“人體細胞也有生命周期。細胞衰老凋亡后,細胞內的物質會滲透出來。其中,DNA會隨之‘崩裂降解’,進入血液,成為游離DNA。”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張凱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腫瘤細胞的游離DNA和正常細胞的游離DNA有所不同,這就給了我們探測腫瘤細胞的機會。”隨著分子檢測技術的發展,科研人員能夠“捕獲”痕量DNA并可對其進行精準測序。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分子檢測產品得以應用于腫瘤診療,為腫瘤的早期識別帶來希望。近日,張凱聯合鹍遠生物研發團隊在《細胞》子刊發表了綜述論文,全面總結了多癌種早期檢測技術的發展現狀,并分別從技術、臨床驗證及應用層面,論述了多癌早檢亟須解決的各種問題和潛在的優化方向。相關檢測技術已應用于腫瘤患者診療目前,除了宮頸癌疫苗能夠做到提早預防腫瘤之外,其他癌種只能通過早期發現來提高患者的生存幾率。“以乳腺癌為例,患者如果在乳腺癌0—1期時就被發現,生存率能夠達到97%。而如果發展到乳腺癌4期才被發現,死......閱讀全文
循環腫瘤DNA比循環正常DNA矮半截
如今,人們開始利用液體活檢技術來診斷癌癥,以及監測治療效果,不過靈敏度是個問題。美國猶他州大學和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在《PLOS Genetics》上發表文章,稱來源于腫瘤的DNA片段比來源于正常細胞的片段要短,這個特征可用于改善液體活檢。 猶他州大學的Hunter Underhill及其
腫瘤檢測新指標血漿DNA
目前,人們對血漿中游離DNA作為診斷標準越來越感興趣。尤其是,在腫瘤患者中的血漿中已經檢測到了腫瘤相關DNA,在孕婦的血漿中發現了胚胎衍生的DNA。對血漿中這些DNA的發現在腫瘤檢測以及非侵染性產前檢查中具有重要意義。 香港中文大學李嘉誠健康研究所的K. C. Allen Chan使用
肝癌復發預測:循環腫瘤細胞DNA
根據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廣島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循環腫瘤細胞DNA是能夠準確預測肝切除術后2年內肝細胞癌復發的一個因子。 “我們發現,循環腫瘤細胞DNA水平能夠準確反映肝細胞癌的腫瘤進程和治療效果,”廣島大學Atsushi Ono博士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循環腫瘤細胞DNA的基
-循環腫瘤DNA實時跟蹤癌癥發展
據本周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中,科學家首次發現,流進入血液中的腫瘤DNA,可用于實時跟蹤腫瘤的發展以及對治療的響應。 三年多來,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從腫瘤已經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一名乳腺癌患者身上,采集了外科腫瘤樣本(活檢)和血液樣本。他們仔細
DNA降解斷裂法檢測腫瘤細胞凋亡
? ? ? ? ? ? 實驗方法原理 凋亡的DNA降解選擇性發生在核小體間DNA,提取細胞總DNA或者選擇性提取小分子量DNA后電泳可檢查獨特的核小體間片段DNA。 實驗材料 腫
DNA降解斷裂法檢測腫瘤細胞凋亡
細胞DNA提取 ? ? ? ? ? ? 實驗方法原理 凋亡的DNA降解選擇性發生在核小體間DNA,提取細胞總DNA或者選擇性提取小分子量DNA后電泳可檢查獨特的核小體間片段DNA。
腫瘤原發灶DNA倍體異質性分析同質體腫瘤
實驗步驟 展開
腫瘤原發灶DNA倍體異質性分析異質體腫瘤
實驗步驟 展開
新方法檢測循環腫瘤DNA效果良好
本周的《自然—醫學》報道了一種可測量循環腫瘤DNA(ctDNA)的超靈敏方法,ctDNA是用來定量病人癌癥患病程度的非侵入式生物標記。該方法比現有的手段更有效,成本更便宜,靈敏度更高,并可用在攜帶不同腫瘤基因型的病人身上并且其復發型變異數據已知。 Maximilian Diehn
Illumina牽頭制定DNA測序腫瘤臨床檢測規范
Illumina聯合娜法伯癌癥中心、弗雷德哈欽森癌癥研究中心、MD安德森癌癥中心、紀念斯隆凱特林癌癥中心,宣布成立AGC(規范基因組聯盟)聯合機構,指導下一代測序技術在腫瘤臨床診斷中的應用。 他們的目標是定義什么是“癌癥專屬基因組”,即到底那些變異是癌癥真正特有的,由此腫瘤學家和病理學家可以確
DNA損傷修復對腫瘤的重要意義
各種原因引起的DNA損傷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修復。如果修復功能有缺陷,DNA損傷就可能造成兩種結果:一是細胞死亡;二是發生基因突變,或進而惡性轉化為腫瘤細胞。先天性DNA修復缺陷疾病患者容易發生各種惡性腫瘤,例如人類的著色性干皮病患者的皮膚對陽光過度敏感, 照射后出現紅斑、水腫,繼而出現色素沉著、干
DNA“甲基化指紋”鑒定出91種腫瘤
? 英國《自然》雜志近日在線發表了一項癌癥研究成果,歐洲科學家研發了一種全新機器學習程序,通過DNA甲基化數據——“甲基化指紋”技術可以改善腦腫瘤的診斷。 正確診斷腫瘤,對于癌癥的治療至關重要。但是,在已知的約100種腫瘤中,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尤其難以準確鑒定出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德國癌癥研
《Cell》子刊:如何減緩腫瘤進展?利用DNA修復!
DNA修復機制在腫瘤的發生和進展過程中其到關鍵的作用。因此,研究人員不斷探索靶向DNA修復機制關鍵蛋白在腫瘤療中的作用。目前研究人員提出了對抗備用DNA修復機制的新方法。 DNA修復關鍵工匠-BRCA蛋白 被稱為BRCA的蛋白質是BReast CAncer易感基因的縮寫 ,這種蛋白在細胞DN
DNA“甲基化指紋”鑒定出91種腫瘤
科技日報北京3月18日電 英國《自然》雜志近日在線發表了一項癌癥研究成果,歐洲科學家研發了一種全新機器學習程序,通過DNA甲基化數據——“甲基化指紋”技術可以改善腦腫瘤的診斷。 正確診斷腫瘤,對于癌癥的治療至關重要。但是,在已知的約100種腫瘤中,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尤其難以準確鑒定出來。
DNA“甲基化指紋”鑒定出91種腫瘤
英國《自然》雜志近日在線發表了一項癌癥研究成果,歐洲科學家研發了一種全新機器學習程序,通過DNA甲基化數據——“甲基化指紋”技術可以改善腦腫瘤的診斷。 正確診斷腫瘤,對于癌癥的治療至關重要。但是,在已知的約100種腫瘤中,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尤其難以準確鑒定出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德
不同方法對腫瘤細胞DNA含量的分析
實驗步驟 ? ? ? ? ? ? 展開
-循環腫瘤DNA“液體活檢”或將顛覆癌癥治療
循環DNA是一種無細胞狀態的胞外DNA,存在于血液、滑膜液和腦脊液等體液中,其主要是由單鏈或雙鏈DNA以及單鏈與雙鏈DNA的混合物組成,以DNA蛋白質復合物或游離DNA兩種形式存在。早在1947年Mandel和Metais就發現了循環核酸;30年后Leon等人的研究表明腫瘤患者外周血清DNA水平
不同方法對腫瘤細胞DNA含量的分析
實驗步驟 ? ? ? ? ? ? 展開
游離DNA的發現讓腫瘤檢測大不同
自從在血液中循環的DNA被發現以來,那些來自惡性腫瘤的游離DNA(cell-free DNA,簡稱cfDNA)就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興趣。近年來,圍繞游離DNA的一些挑戰正逐漸被攻破,而這些研究成果也正逐步轉化為臨床應用。GEN網站近日介紹了這些進展。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助理教授Geoffrey
循環腫瘤DNA“液體活檢”或將顛覆癌癥治療
循環DNA是一種無細胞狀態的胞外DNA,存在于血液、滑膜液和腦脊液等體液中,其主要是由單鏈或雙鏈DNA以及單鏈與雙鏈DNA的混合物組成,以DNA蛋白質復合物或游離DNA兩種形式存在。早在1947年Mandel和Metais就發現了循環核酸;30年后Leon等人的研究表明腫瘤患者外周血清DNA水平
阿司匹林防癌嗎?保護DNA-防腫瘤細胞突變
目前醫學界對于阿司匹林防癌的共識是,在進一步推廣之前,有這么幾個問題需要明確回答:應當在什么年齡服用,服用年限是多久,劑量如何控制? 自1897年問世以來,阿司匹林的傳奇就從未完結。 若以50mg藥片計算,全球每年消耗阿司匹林將超過1000億片,無怪乎它在1950年就以“銷量最高的藥
《Science》首次描述利用DNA修復缺陷靶向耐藥腫瘤
一種新的膠質瘤藥物利用了缺乏DNA修復酶MGMT的腫瘤;研究人員報告說,這些藥物會產生細胞毒性DNA,選擇性地殺死腫瘤細胞,而不會產生耐藥性。這種新方法可能會導致新的膠質瘤治療方法,并可能代表設計治療方法的新范式,利用特定的DNA修復缺陷來對抗耐藥腫瘤。膠質母細胞瘤(GBM)是最常見的惡性腦腫瘤,生
胰腺癌DNA損傷療法使小鼠腫瘤縮小90%,1/4小鼠腫瘤全消退
Lantern Pharma公布了與Fox Chase癌癥中心胰腺癌研究所合作研發的胰腺癌治療藥物LP-184的最新臨床前數據。 實驗結果顯示,在胰腺腫瘤異種移植小鼠模型中,LP-184在8周內顯著且快速地使胰腺腫瘤縮小了90%以上,而未治療的小鼠在8周內腫瘤體積增長了11倍以上。 其中,在
檢測循環腫瘤DNA追蹤黑色素瘤進展
最近一項新研究報道稱一種血液檢測方法能夠發現血液中死亡癌細胞的DNA片段,利用這種方法跟蹤預測轉移性黑色素瘤的進展和潛在擴散能力要比目前使用的標準檢測方法更好。這項研究由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完成,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Molecular Oncology上。 目前臨床使用的標準檢測方法需要檢測血
Nat-Nanotechnol:DNA納米結構可直接送藥進腫瘤
??????? 加拿大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金納米粒子組裝方法,可作為運輸工具直接將癌癥治療藥物或識別標記傳送入腫瘤中。此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納米技術》雜志上。 研究報告第一作者、多倫多大學生物材料和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IBBME)博士研究生周佑廷在接受科技日報采訪時說,要讓藥物進入
DNA甲基化在腫瘤發生中的作用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在腫瘤形成過程中包含兩大類機制。一個是通過DNA核苷酸序列改變而形成突變,即遺傳學機制。腫瘤作為一種遺傳學疾病在分子生物學領域已經得到證實。另外一個就是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機制,即不依賴DNA序列改變導致基因表達水平的變化,它在腫瘤形成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
NA降解斷裂法檢測腫瘤細胞凋亡——細胞DNA提取
DNA降解斷裂法檢測腫瘤細胞凋亡可以用于:(1)檢測腫瘤細胞的凋亡;(2)檢測藥物治療腫瘤的效果。實驗方法原理凋亡的DNA降解選擇性發生在核小體間DNA,提取細胞總DNA或者選擇性提取小分子量DNA后電泳可檢查獨特的核小體間片段DNA。實驗材料腫瘤細胞試劑、試劑盒PBS裂解緩沖液苯酚氯仿異戊醇乙醇氯
循環腫瘤DNA片段更短小-有助開發液體活檢新技術
根據一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Plos Genetics上的最新研究,循環腫瘤DNA與正常游離DNA在長度上存在差別,據此或可利用病人血液幫助開發檢測腫瘤DNA的液體活檢新技術。 液體活檢技術可以從血液中發現和診斷癌癥,還可以幫助監測癌癥復發,評估治療效果,但是這項技術仍然存在監測靈敏度的問
Nat-Commun:發現DNA包裝蛋白和腫瘤發展之間的關系
來自奧塔哥大學的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兩種蛋白質的三維結構,為為什么一些人會患上某些特殊的癌癥提供了答案。 在一項最新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中,一個由奧塔哥大學生物化學系Peter Mace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揭示了人體內控制DNA包裝的蛋白質——BAP1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