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納米中心等在骨關節炎治療納米藥物庫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聶廣軍團隊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合作,在骨關節炎治療納米藥物庫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Chondrocyte membrane-coated nanoparticles promote drug retention and halt cartilage damage in rat and canine osteoarthritis為題,在線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DOI:10.1126/scitranslmed.adh9751)上。 骨關節炎(OA)是常見的關節退行性衰老疾病。OA的特征是關節軟骨的進行性磨損、滑膜炎癥和病理性軟骨下骨重塑,導致患者關節長期慢性疼痛并最終發展為關節功能障礙。目前,OA藥物治療有多種干預手段可供選擇,但尚無能夠改變疾病進程的治療方法。因此,多數患者最終需要進行人工關節置換。盡管一些生物制劑和小分子藥......閱讀全文
藥物納米技術
藥物納米技術是一種利用納米尺度(尺寸在1到100納米之間)的材料和技術來設計、制備和傳遞藥物的方法。納米技術在藥物研發和制造領域中的應用日益增多,因為它可以顯著改善藥物的性能,提高藥物療效,減少副作用,并改善患者的治療體驗。 以下是藥物納米技術的一些常見應用: 納米藥物載體:納米技術可以用于
他汀類藥物不能預防膝骨關節炎
前不久,牛津大學醫學博士Prieto-Alhambra在骨質疏松、骨關節炎和肌肉骨骼疾病世界大會上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他汀類藥物似乎沒有表現出能夠降低臨床膝蓋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的療效。這項研究是他和他的同事們基于對西班牙一個大型數據庫中年齡大于等于40歲的男性和女性患者的疾病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得出
齲齒克星—納米緩釋藥物
通常,用來治療牙菌斑和預防齲齒的藥物會在吞咽過程中被唾液帶走,無法發揮作用,針對這一問題,研究人員給出了讓藥物能夠持續發揮作用的方法。 牙菌斑是基質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的細菌性群體。最近,有一篇發表在期刊《ACS Nano》上的文章,介紹了由羅徹斯特大學Danielle Benoit
用納米藥物醫治肺結核
南非是全球肺結核發病率最高的國家,僅2007年,就有11.2萬人死于肺結核。原因是,在南非約80%的肺結核病患者合并感染艾滋病病毒。由于治療周期長(一般6到9個月),大部分病人很難完全服從治療要求。再加上肺結核治療藥物本身的生物活性差和副作用,導致病人出現藥物抵抗,如多種藥物抵抗型結核病(MDR
定點“爆破”的納米顆粒藥物
以納米藥物制藥劑為基礎的納米微粒藥物輸送技術是當今藥學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雖然納米技術問世不久,但在醫藥領域,致力于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已有較長歷史。本文介紹利用納米顆粒為載體實現對藥物的選擇性釋放,用于肺腫瘤的治療。 納米粒子作為載體的藥物可以用來防治肺癌:來自德國的NIM和
關于納米藥物制造系統NanoAssemblr
納米藥物制造系統NanoAssemblr,為新型納米顆粒制造而設計,解決了傳統制備方法的難題。納米藥物制造系統NanoAssemblr應用微流控Microfluidics技術,快速、精準地混合納米顆粒成分多種生物材料可選,可包裹藥物,siRNA,CRISPR,DNA,蛋白等。用戶可以通過改變程序
藥物緩釋延緩骨關節炎進程及臨床轉化研究獲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09929.shtm
學者為延緩骨關節炎治療開辟新途徑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查振剛、教授張還添團隊與暨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教授曾戎團隊合作,探究了一種延緩骨關節炎進展的新型治療方案。相關成果1月27日發表于《生物材料》。 “我們首先在臨床上收集了正常和骨關節炎的滑膜樣本,結果發現骨關節炎滑膜中巨噬細胞沉積及BRD4表達遠高于正常滑膜,二者存在較
學者為延緩骨關節炎治療開辟新途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126.shtm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查振剛、教授張還添團隊與暨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教授曾戎團隊合作,探究了一種延緩骨關節炎進展的新型治療方案。相關成果1月27日發表于《生物材料》。“我們首先在臨床
藥物“納米車”精準摧毀癌細胞
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將正常細胞一起殺死,這是傳統化療的一大弊端。能不能讓化療藥物在進入癌細胞之后,再釋放毒性,進行“定向爆破”?日前,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施劍林研究員帶領的團隊初步實現了這一構想。 有統計顯示,70%以上接受化療的癌癥患者最后死于藥物的毒性或癌細胞對藥物的耐藥性。是否可以
納米“火箭”護送基因藥物直抵病灶
我們構建的高分子載體體系,具備基因和光聲雙模成像能力、基因和光熱聯合治療功能。上述特性使高分子載體由單一功能升級為多功能,具備了對腫瘤組織診療一體和雙重殺傷的能力。 ——田華雨 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運載火箭”整裝待發,它將穿越重重阻力,精準地助力“導彈”命中“靶心”……這是
上海藥物所發現納米藥物載體遞送力學機制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甘勇課題組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施興華團隊合作,深入解析了納米藥物載體的力學性能對于克服多重生理屏障的影響。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自然—通訊》雜志。 納米藥物載體在到達靶細胞之前,須克服生物體內的多重生理屏障。為實現療效最大化,設計和制備能克服多重生理屏障并具備高效細胞攝取的遞送載
骨關節炎(OA)
骨關節炎(OA)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疾病,其特征在于軟骨破壞,軟骨下骨硬化和骨贅形成。 OA的發展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代謝紊亂以及關節的生化和/或生物力學異常有關。 雖然代表軟骨生理環境的機械刺激會增加基質合成活性并上調蛋白酶,但重復過度的機械應變可能會改變軟骨細胞的代謝并誘導細胞外基質(ECM)的結
“新型藥用納米材料與納米藥物的研究”項目通過驗收
驗收會議現場 3月24日,中國科學院基礎局組織專家在國家納米中心對納米基地的五項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召開結題驗收會,其中過程工程研究所陳運法研究員主持的“納米材料和納米測量中的若干基礎標準研究”項目和馬光輝研究員主持的“新型藥用納米材料與納米藥物的研究”項目通過驗
納米顆粒跟蹤分析技術對藥物輸送納米顆粒的觀察
納米顆粒在藥物輸送中的應用持續迅猛發展。?納米顆粒可提供優良的藥代動力學特性、長效和緩釋以及特定細胞、組織或器官的靶定。?可利用的能用于疾病治療的新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發現速度在不斷遞減,這推動了人們對納米顆粒藥物輸送的關注。?每年進入市場的新藥越來越少,利用納米顆粒的多用途和多功能結構進行藥物輸送的興
利用納米顆粒跟蹤分析(NTA)技術對藥物輸送納米顆粒...
利用納米顆粒跟蹤分析(NTA)技術對藥物輸送納米顆粒進行直接觀察、測定大小和計數簡介 納米顆粒在藥物輸送中的應用持續迅猛發展。 納米顆粒可提供優良的藥代動力學特性、長效和緩釋以及特定細胞、組織或器官的靶定。 可利用的能用于疾病治療的新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發現速度在不斷遞減,這推動了人們對納米顆粒
納米發電機精確遞送藥物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李舟課題組完成了磁性互斥結構植入式摩擦納米發電機的研制,并與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魏煒等人合作,將其用于控制載藥紅細胞在腫瘤部位的定點藥物釋放,實現了高效的腫瘤治療效果。相關論文刊登于《先進功能材料》。 隨著科技工業的發展以及老齡化社會的來臨,癌癥已
中國研究團隊為藥物穿“納米戰衣”
? 記者3月10日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健康所劉青松研究員、劉靜研究員團隊在納米遞藥系統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研發一種新型的納米遞藥系統,為藥物穿上“納米戰衣”,有助提升藥效。 當前,新藥研發的成藥性面臨巨大挑戰,統計顯示90%的候選藥存在水溶性問題,從而引發口服吸收差、療效不佳等成藥性問題
給納米藥物披上聚合物“外衣”
利用納米材料攜帶藥物分子或疫苗作用于靶點,一直是精準治療的重要環節。比如石墨烯等納米材料就能夠幫助藥物分子或疫苗順利抵達機體特定細胞并將其釋放,以達到治療效果。近日,我國科學家發現,經聚合物鈍化處理后的納米材料在靶向治療中不僅起運輸作用,還在激發機體免疫響應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這項研究由蘇
一種新型納米藥物載體問世
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物技術系姚俊博士經過近4年的研究,研發出一種名叫γ-聚谷氨酸納米的藥物載體。該載體不僅能很好運送藥物,而且能攜帶藥物精確打擊癌細胞,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該研究前不久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 姚俊等人采用特定的微生物將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轉化為一種生物高分子―― γ-聚谷氨酸,
金納米顆粒有望提升癌癥藥物療效
金作為一種貴金屬在金融和首飾行業應用廣泛,英國和西班牙一項最新聯合研究7日說,通過技術手段還可以將金納米顆粒應用在疾病治療上,以提升癌癥藥物的療效,降低副作用。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將金納米顆粒包裹在一個特殊微型化學裝置中,然后將它植入斑馬魚腦部,并有針對性地催化了一次化學反應,證明這種能力可以
黑磷納米藥物可多模式精準治療癌癥
5日,記者從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獲悉,中美聯合課題組在黑磷生物醫學新應用上取得新突破,發現黑磷納米薄片可實現腫瘤的光熱治療、化療和生物響應的三重協同治療,多模式精準治療癌癥,相關科研成果近日在國際頂尖刊物《先進材料》作為封面文章發表。 該課題由清華大學副教授梅林、深圳大學教授張晗以及哈佛大學
OpenSPR助力納米顆粒藥物靶向性研究
納米顆粒在疾病診斷和藥物靶向遞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提高納米顆粒的遞送效率,通常會在其表面修飾上與靶細胞受體特異性結合的配體。然而,目前配體修飾的納米顆粒在體內的靶向研究結果卻是矛盾的。有些研究指出這種修飾并不會提高納米顆粒的靶向效率。為此,闡明引起這些數據矛盾的原因尤為重要。納米顆粒在進入生物環
納米藥物載體的靶向作用及表征
納米藥物載體靶向治療機理疾病一直伴隨著人類的發展,我們也常會聽到或看到某個關于疾病的消息或新聞,而今年的新冠肺炎更讓每個人感覺病毒就在身邊很近的距離。針對疾病,人類一直在研發新的藥物,也一直在改進我們的治療手段。很多藥物的效果是很好,但在給藥過程中雖然治療了病變組織,卻同時也對周圍的細胞、組織甚至器
藥物納米粒分散液的干燥法
藥物納米粒分散液的干燥法藥物納米粒分散液一般以多相體系存在,該體系是一種物理化學性質不穩定的體系。分散液長時間放置可能出現析出和納米粒粒徑增加的現象。為了增加納米制劑體系物理化學性質穩定性,可以使用冷凍干燥或者噴霧干燥進行除溶劑操作。得到的固體制劑可保持體系的物理化學穩定性。同時,該固體制劑的外觀、
納米藥物如何變革肺結核治療現狀?
肺結核是世界上最致命的傳染病之一。全世界每年仍有約1040萬例結核病病例和170萬人死亡。 很難控制這種疾病的原因之一是治療這種疾病的藥物需要嚴格的治療方案,而且可能是有毒的。這意味著人們經常不能完成治療療程。 結核病治療持續6個月,每天大量服用4種抗菌藥物。每日劑量大的原因是這些藥物吸收不
納米藥物的特點包括哪些方面
1.什么是納米藥物納米藥物根據生產方式的不同,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納米顆粒作為藥物載體,把藥物溶解后包裹于內,或者吸附在載體表面。另一類是將原材料加工制成的納米粒,或研發的新型納米作為診療藥物。2.納米藥物的應用納米藥物主要應用于靶向和定位釋藥,納米粒在體內有長循環、隱形和立體穩定等特點,這些特點均
納米藥物會成為治癌“導彈”嗎?
?我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納米級藥物有望成為一種精確打擊腫瘤細胞的導彈級藥物。那么納米藥物怎么找到腫瘤細胞?又如何分清敵我,辨別哪些是腫瘤細胞,哪些是正常細胞的呢?就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我國在納米藥物研究領域取得成果的團隊成員———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梁偉、博士研究生唐寧和研究員杭海英。
國家納米中心在可控基因治療納米藥物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10月2日,Science Advances(《科學-進展》)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梁興杰課題組在可控基因治療納米藥物領域的研究進展“Gold-DNA nanosunflowers for efficient gene silencing with controllable t
上海藥物所等構建表面功能仿生型納米藥物載體
糖尿病是一種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目前,臨床上針對Ⅰ型糖尿病及Ⅱ型糖尿病中晚期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是頻繁皮下注射胰島素,這給患者造成了痛苦與不便,并會導致外周高胰島素血癥,從而引起低血糖、肥胖等副作用。相較而言,口服胰島素因無痛、給藥方便等特點而更易被患者接受。然而,一方面,人體胃腸道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