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耐鹽堿水稻產業聯合會啟動
4月9日,由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下稱國創中心)牽頭,聯合相關科研單位、優勢企業發起成立的國家耐鹽堿水稻產業聯合會啟動大會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召開。據介紹, 聯合會的成立將進一步加強產業鏈與創新鏈的聯系,助力形成“兩鏈雙向循環”良好機制,國創中心為相關企業提供技術支撐。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創中心理事長柏連陽表示,發展耐鹽堿水稻科研和產業是項利國利民的偉大事業。聯合會為國家耐鹽堿水稻產業搭建了交流平臺,有利于整合創新資源,推動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希望在聯合會的帶動下,大家團結起來、集中力量,共同推動耐鹽堿水稻產業發展,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黨委書記許靖波表示,耐鹽堿水稻產業化既是國創中心建設的要求,更是市場的需求。產業聯合會將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推動國家耐鹽堿水稻產業實現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發展。國創中心副主任范小兵透露,中心2021年獲批建設以來,已累計審定耐鹽堿水稻品種11個,在中度鹽堿地種......閱讀全文
國家耐鹽堿水稻產業聯合會啟動
4月9日,由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下稱國創中心)牽頭,聯合相關科研單位、優勢企業發起成立的國家耐鹽堿水稻產業聯合會啟動大會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召開。據介紹, 聯合會的成立將進一步加強產業鏈與創新鏈的聯系,助力形成“兩鏈雙向循環”良好機制,國創中心為相關企業提供技術支撐。中國工程院院士、國
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掛牌
16日,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在海南三亞掛牌。據了解,該中心由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牽頭,聯合海南大學、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和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建。中心實行“總部、研究中心、區域分中心和試驗站/基地”的模式進行建設,在地域上覆蓋全國所有典型鹽堿地生態區,研究領域涵蓋種質資
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方案進行專家咨詢
8月15日,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方案專家咨詢會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萬建民等7位專家對建設方案進行了咨詢。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省科技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賀修銘,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柏連陽等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會議由省科技廳副巡視員劉鐵兵主
北方水稻研究中心成立,加速水稻產業創新與提質增效
中國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近日在黑龍江省寶清縣正式成立,標志著我國首個國家級北方水稻科研平臺的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該中心的任務是集聚專業力量和整合資源,專注于解決北方水稻生產中的重大科技難題,以促進農業產業的升級和提質增效。9月5日,中國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在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落成。艾
鹽堿地水稻“逆”生長基因破譯
在耕地資源日趨緊張的背景下,如何將鹽堿地變高產糧田,成為當下農業科學家研究的熱點方向之一。1日,記者從湖南大學獲悉,該校劉選明教授研究團隊破譯出一個能降低土地鹽堿化對水稻產量影響的新基因STRK1,并揭示了其分子作用機制,為進一步解析植物耐鹽的分子機制奠定了重要基礎,并提供了耐鹽特征性分子標記。
鹽堿地水稻“逆”生長基因破譯
在耕地資源日趨緊張的背景下,如何將鹽堿地變高產糧田,成為當下農業科學家研究的熱點方向之一。1日,記者從湖南大學獲悉,該校劉選明教授研究團隊破譯出一個能降低土地鹽堿化對水稻產量影響的新基因STRK1,并揭示了其分子作用機制,為進一步解析植物耐鹽的分子機制奠定了重要基礎,并提供了耐鹽特征性分子標記。
耐鹽堿水稻是人們口中常說的“海水稻”-非海水中生長水稻
我國著名水稻栽培專家凌啟鴻執筆的《鹽堿地種稻有關問題的討論》一文,日前發表在《中國稻米》后,在學術界引起了強烈反響。 凌啟鴻在該文中指出,我國已積累了豐富的鹽堿地種稻經驗,最基本的條件是引淡水灌溉洗鹽,他認為目前水稻耐鹽育種取得突破性的創新發展,但尚不能改變鹽堿地種稻還必須靠淡水灌溉洗鹽這
耐鹽堿水稻研究建立聯合攻關機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523.shtm6月25日,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下稱“國創中心”)長沙種業研究中心在長沙召開聯合攻關推進會。會上正式形成“耐鹽堿水稻研究揭榜掛帥項目”聯合攻關機制,由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為主導
揭榜掛帥!湖南啟動耐鹽堿水稻聯合攻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529.shtm6月25日,記者從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長沙種業研究中心獲悉,截至目前,我國耐鹽堿水稻年示范推廣面積達60余萬畝。為進一步整合耐鹽堿水稻創新資源,加大平臺共建力度,湖南舉行聯合攻關
2018年國家耐鹽堿水稻區域試驗啟動
記者昨日從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主辦的2018年國家耐鹽堿水稻區試啟動會上獲悉,今年該中心耐鹽堿水稻區域試驗將設置南方沿海秈稻組、黃淮粳稻組和北方中早粳晚熟組等三個組別,區域試驗擬安排5到11個試點,生產試驗擬安排4到5個試點。根據計劃,首批耐鹽堿水稻品種有望明年通過國家審定,進行商業化推廣。
“海水稻”測產創新高-最高畝產694.5公斤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253.shtm 中新網青島9月25日電(記者 胡耀杰)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鹽堿地改良中心25日邀請中國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專家,對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選育的耐鹽堿水稻品種——耐鹽常規稻“海粳
青島國際院士港請來袁隆平建國家級實驗室種“海水稻”
昨天上午,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以下簡稱“研發中心”)項目簽約儀式在李滄區政府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與李滄區政府和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執行方案。研發中心由袁隆平院士擔任主任和首席科學家,牽頭整合國內外在水稻遺傳育種和植物光合作用研究領域頂尖科技人才,
耐鹽堿水稻連續5年畝產超千斤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09750.shtm 本報興安10月5日電 (記者 高敏娜 通訊員 李健萍)“畝產552.1公斤!畝產量成績理想!”“雙節”假期前夕,在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建站五周年暨2023年優質水稻測產觀摩會
袁隆平帶領青島海水稻在六大基地同時插秧試種
新華社青島5月28日電(記者 張旭東)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帶領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28日在新疆、黑龍江、山東、浙江和陜西的六大試驗基地同時插秧海水稻,開展試種試驗,為我國大面積鹽堿地篩選優勢海水稻品種。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副主任張國棟介紹,此次插秧在新疆喀什岳普湖、黑龍江大慶、山東東營軍馬場、青
“海水稻”到底是否能種植在鹽堿地
近日,水稻栽培專家凌啟鴻在《中國稻米》雜志發表的《鹽堿地種稻有關問題的討論》一文指出,目前水稻耐鹽育種尚不能改變鹽堿地種稻必須靠淡水灌溉洗鹽這一基本事實,并由“海水稻”的稱謂問題引出對其技術路線、產業路徑是否科學的質疑。文章刊發后引起社會關注。圖片源自網絡 爭論一:稱謂不準確? 凌啟鴻在文章
海水稻:耐鹽堿水平高-缺少大項目支持
湛江海水稻的發現,將助力育成耐鹽堿品種。然而,無論產量還是口感,海水稻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再過幾天,陳日勝在湛江海邊種下的水稻就能收了。這能在海邊生長的水稻被稱為“海水稻”或“海稻”,有耐鹽堿的特性。 “海水稻耐鹽堿水平較高,是很好的種子資源,我們應該支持這方面的育種工作。”中科院院士謝
土壤修復新技術:耐鹽堿水稻的生長密碼
在鹽堿地上種水稻,將荒涼灘涂變良田,這個昔日難以實現的愿景,如今隨著土壤改良等多項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正在越來越多地變為現實。圖片來源于網絡 12月7日,以“鹽堿地稻作改良”為主題的第二屆國際海水稻論壇在青島開幕,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水稻研究所、國際荒漠化協會、越南水稻研究所、埃及水稻研究
袁隆平團隊的青島海水稻將首次在全國鹽堿地大范圍試種
4月8日,春暖花開的三亞傳來捷報:在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海南三亞南繁基地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挑選出176份優良品種,將首次進行全國大范圍試種。圖片來源于網絡 三亞南繁基地,主要承擔海水稻材料擴繁、水稻加代育種等工作。海水稻為何物?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張國棟解釋說,耐鹽堿水稻俗稱海
袁隆平的新夢想:實現海水稻大面積推廣種植
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擔任主任和首席科學家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近日成立。袁隆平與李滄區政府和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簽訂了戰略合作備忘錄,計劃在3年內實現海水稻種植畝產突破200公斤的目標。 海水稻的前世今生 據介紹,前些年在中國南方大江大河的入海口,也就是淡水、
高產海水稻試種成功-數億畝鹽堿地有望成米糧倉
9月28日,在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測產專家組專家在對取樣海水稻進行面積測量。金秋九月,黃海之濱,一片生長在咸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累累、壓彎枝頭。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新華社青島9月28日電 題:我國高產“海水
袁隆平青島種海水稻-三年能推廣鹽堿地變“良田”
海水里也能產稻米?沒錯!7日,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揭牌儀式在青島國際院士港舉行,這標志著青島的“鹽堿地”變身“良田”的步伐又邁進了一步。“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介紹,他將帶領團隊利用三年時間,在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培育出可推廣種植的海水稻品種。 “我們有信心在2020年培育出抗鹽堿度1%
聶守軍代表:攥緊糧食種子-端穩“中國飯碗”
“把種質資源、創新品種作為推動水稻生物育種創新的關鍵核心,通過科技與產業化雙輪驅動,提高黑龍江水稻產業整體效益及農業綜合競爭力。”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綏化分院副院長聶守軍研究員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這是他今年準備上會提交的議案內容。 黑龍江省是我國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同時也是
袁隆平“超優千號”創鹽堿地水稻高產新紀錄
10月14日下午,由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耐鹽水稻在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進行測產,經專家團隊對3塊各1畝左右稻田機收實測,“超優千號”耐鹽水稻的平均畝產量達到802.9公斤,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方福平表示,這個產量創下鹽堿地水稻高產新紀錄。 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
喜大普奔!袁隆平篩選出的6‰耐鹽堿“海水稻”試種成功
近日,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團隊“雙季超級稻測產破世界紀錄”的消息令國人振奮,11月4日,在我國北方遼寧盤錦,又傳來一條好消息: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團隊6‰耐鹽堿水稻篩選種植獲得初步成功,平均畝產300公斤以上,這意味著,“海水稻”在我國北方廣闊的鹽堿土地上初步具備了推廣意義和價值。 “這是今年
袁隆平團隊在迪拜成功試種“沙漠海水稻”
22日,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傳來喜訊,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團隊于2018年1月8日在迪拜啟動項目建設,從5月到7月,試種的包括“海水稻”在內的80多個水稻品種分批成熟。經來自國際水稻所、印度、埃及、阿聯酋和中國等五名專家組成的國際聯合測產專家組對首批成熟的品種進行了測產,這些品種都超出了全世界水稻
坐標迪拜-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成功試種!
22日,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傳來喜訊,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團隊于2018年1月8日在迪拜啟動項目建設,從5月到7月,試種的包括“海水稻”在內的80多個水稻品種分批成熟。經來自國際水稻所、印度、埃及、阿聯酋和中國等五名專家組成的國際聯合測產專家組對首批成熟的品種進行了測產,這些品種都超出了全世界水稻
袁隆平將在膠州灣種“海水稻”
海水里也能產稻米!10月1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與青島市李滄區政府和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青島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執行方案。據此方案,青島國際院士港將與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設國家級研發平臺——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 隨著袁隆平院士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在
中國首個萬畝耐鹽堿水稻示范片畝產突破573.8公斤
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西北中心萬畝耐鹽堿水稻示范片10月13日進行測產。專家組隨機抽取了高、中、低三種類型3塊示范方,每示范方實測1畝以上,通過收割、脫粒、水分測定、除雜、稱重,實收結果為平均畝產573.8公斤。 這是中國首個豐收的萬畝耐鹽堿水稻示范片。測產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
到2030年我國耐鹽堿水稻計劃推廣1億畝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3060.shtm近日,由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下稱國創中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耐鹽堿水稻發展論壇在廣東湛江召開。該中心主任唐文幫在論壇上透露,國創中心計劃到2030年培育出適合不同鹽堿地生態區種
越南官方邀請袁隆平赴越解決鹽堿地水稻種植難題
“嚴重干旱和海水倒灌將對水稻的產量造成一定影響,希望袁隆平院士及相關專家,能赴越南實地考察,幫助我們解決當前難題。”越南駐華大使館公使、副館長武進勇31日與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負責人會談時如是說。 借助來參加2016湖南走進東盟經貿系列活動的間隙,武進勇專門安排了此次行程,并帶來了越南農業與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