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耐鹽堿水稻產業聯合會啟動
4月9日,由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下稱國創中心)牽頭,聯合相關科研單位、優勢企業發起成立的國家耐鹽堿水稻產業聯合會啟動大會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召開。據介紹, 聯合會的成立將進一步加強產業鏈與創新鏈的聯系,助力形成“兩鏈雙向循環”良好機制,國創中心為相關企業提供技術支撐。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創中心理事長柏連陽表示,發展耐鹽堿水稻科研和產業是項利國利民的偉大事業。聯合會為國家耐鹽堿水稻產業搭建了交流平臺,有利于整合創新資源,推動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希望在聯合會的帶動下,大家團結起來、集中力量,共同推動耐鹽堿水稻產業發展,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黨委書記許靖波表示,耐鹽堿水稻產業化既是國創中心建設的要求,更是市場的需求。產業聯合會將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推動國家耐鹽堿水稻產業實現規模化、標準化、集群化發展。國創中心副主任范小兵透露,中心2021年獲批建設以來,已累計審定耐鹽堿水稻品種11個,在中度鹽堿地種......閱讀全文
海水稻,打開糧食增產想象空間
“海水稻”一詞,近段時間熱度不減。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帶領的研發團隊在位于新疆、黑龍江、山東、浙江和陜西的6個試驗基地種植耐鹽堿水稻(俗稱“海水稻”),為我國大面積鹽堿地篩選優勢海水稻品種;又對在迪拜熱帶沙漠實驗種植的水稻進行測產,最高畝產超500公斤,引發廣泛關注。 在今年5月召開的兩院
濱海耐鹽水稻種植獲突破:南粳鹽1號畝產超561公斤
10月22日,耐鹽水稻品種“南粳鹽1號”“鹽稻21號”測產現場觀摩會在位于江蘇鹽城市的江蘇順泰農場舉行。經過收割、脫粒、水分測定、稱重等環節,現場測算兩個品種的實收結果分別為畝產561.1公斤、531.5公斤。江蘇順泰農場是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華東中心的耐鹽水稻資源篩選、育種及新品種示范基地。
蘭定國委員:加快推進雜交水稻技術國際合作
雜交水稻為世界糧食增產和農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湖南省委會副主委、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蘭定國為此建議,加快推進雜交水稻技術國際合作,在湖南設立雜交水稻技術對外援助交流合作中心。 湖南是雜交水稻的發源地。自1964年以來,以袁隆平為代表的湖南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持續推動雜交水
青島海水稻-“農業荒漠”變良田-1億畝多養活8000萬人
五一小長假后,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試驗基地內,176份海水稻(耐鹽堿水稻)長勢良好,陸續進入乳熟期,等待著收割。這是該中心從海南南繁基地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挑選出的優良材料,今年將首次在全國五大典型鹽堿地試種。 說到青島海水稻,不得不提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袁隆平于2
蘭定國委員:加快推進雜交水稻技術國際合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330.shtm 中新網北京3月5日電 (向一鵬)雜交水稻為世界糧食增產和農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湖南省委會副主委、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蘭定國為此建議,加快推進雜交水稻技術國
袁隆平的“遺愿”
吳朝輝最后一次見到導師袁隆平,是在今年年初。雜交水稻高產攻關會在三亞舉行,91歲高齡的袁隆平在會上發表了十幾分鐘的講話。 那次會后,吳朝輝去到袁隆平家里,對方特地囑咐他,搞了行政管理,科研工作不能丟。 從2002年,研究生畢業后分配到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吳朝輝已經追隨袁隆平做雜交水稻高產攻
袁隆平團隊繪就雜交海水稻研究路線圖
4日,記者從湖南省農科院、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將攜團隊,全面開展耐鹽堿雜交水稻(海水稻)試種。目前,“技術路線圖”已獲形成。據報道,全球現有6%以上陸地面積受鹽堿危害。可耕地中,19.5%的水田和2.1%的旱地已受鹽堿危害。在東南亞國家,每年有上百萬公頃的適宜水稻種植土地
袁隆平團隊繪就雜交海水稻研究路線圖
4日,記者從湖南省農科院、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將攜團隊,全面開展耐鹽堿雜交水稻(海水稻)試種。目前,“技術路線圖”已獲形成。據報道,全球現有6%以上陸地面積受鹽堿危害。可耕地中,19.5%的水田和2.1%的旱地已受鹽堿危害。在東南亞國家,每年有上百萬公頃的適宜水稻種植土地
東北地理所水稻耐鹽堿生理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全世界有超過8億公頃的土地受到鹽化或堿化的影響,嚴重威脅世界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研究表明,在新開墾的鹽堿地上種植水稻能夠加速鹽堿地改良的步伐。然而,水稻作為鹽敏感作物,在鹽堿脅迫下其生長發育及產量受到嚴重抑制。因此,揭示水稻響應鹽堿脅迫的生理機制對水稻耐鹽堿育種以及鹽堿稻作區水稻增產具有重要的科
“袁夢計劃”-3年-實現種植耐鹽堿地水稻20萬畝
“好吃好吃……”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13日在三亞端著剛剛出鍋的“袁蒙大米”吃了起來,連說多個“好吃”。記者與一眾參會嘉賓也品嘗了這款耐鹽堿地水稻大米,口感獲得眾人稱贊。 13日,正在三亞工作的袁隆平,在工作間隙與阿里巴巴數字農業事業部推出“袁夢計劃”,未來3年,在內蒙古興安盟合作開發耐鹽堿地水
中國首批“海水稻”品種明年誕生-2020年大范圍種植
6月11日,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白泥地實驗基地,工作人員正在起秧,為插秧做準備。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供圖 5月底種植于青島、東營和大慶的“海水稻”已經綠油油一片。記者近日獲悉,由袁隆平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已在6‰鹽度灌溉水條件下培育出畝產超過600公斤的品系。目前正在進行品種區域測試。按計劃
中國首批“海水稻”品種明年誕生
6月11日,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白泥地實驗基地,工作人員正在起秧,為插秧做準備。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供圖 ? 5月底種植于青島、東營和大慶的“海水稻”已經綠油油一片。記者近日獲悉,由袁隆平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已在6‰鹽度灌溉水條件下培育出畝產超過600公斤的品系。目
海水稻究竟是“炒概念”還是名副其實?
“網紅”海水稻最近遇上了麻煩。 海水稻是袁隆平院士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一種耐鹽堿水稻,研發主陣地在青島。今年,它已經開始了全國大范圍試種。在去年的測產中,海水稻表現不錯——一種編號為YC0045的水稻材料最高畝產量達到620.95公斤,超出預期的300公斤。 在習近平主席2018新年賀詞中
浮夸風吹歪海水稻-與海水無關為啥取名“海水稻”
“網紅”海水稻最近遇上了麻煩。 海水稻是袁隆平院士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一種耐鹽堿水稻,研發主陣地在青島。今年,它已經開始了全國大范圍試種。在去年的測產中,海水稻表現不錯——一種編號為YC0045的水稻材料最高畝產量達到620.95公斤,超出預期的300公斤。 在習近平主席2018新
畝產620公斤-我國海水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28日下午,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白泥地實驗基地首批耐鹽堿水稻材料開始收割評測,產量最高的達到畝產620.95公斤。專家認為,這意味著我國“海水稻”研究取得了一大重要突破。 耐鹽堿水稻俗稱海水稻,是一種可以長在灘涂和鹽堿地的水稻。今年白泥地實驗基地試種了312份具有較強耐鹽堿性的“海水稻”材料
“優質高產水稻生產技術集成與示范”助山西水稻產業提升
近日,山西省星火計劃“優質高產水稻生產技術集成與示范” 項目通過山西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驗收。 該項目圍繞水稻新品種晉稻9號、11號及配套技術轉化,以項目為平臺,品種為載體,展示為亮點,技術服務為保障,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和培育大米品牌戰略為主線,提高水稻綜合生產能力為目標。在項目實施區域太原、
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
“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是自2013年啟動以來,在農村司和農村中心的積極推動下,各項目區積極探索,產生出一些鹽堿地改良增效的新模式,極大增強了項目區糧食生產支撐能力。為深入凝練項目成果、及時發現實施中的技術及財務問題,部署下一年度工作,2016年10月12-14日,科技部農村司、農村中心組織技
我國今年首次大范圍試種海水稻
海水稻,是我國育種專家通過雜交育種技術和常規育種方法選育出來的新型耐鹽堿性水稻。記者從青島海水稻研究中心了解到,目前,海南南繁基地從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已挑選出176份優良品種,將在今年首次全國大范圍試種。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副主任 張國棟:這176份我們會重點在全國主要鹽堿地進行重點的、深入
十萬畝海水稻-產量測評平均畝產超千斤
??10月16日,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這一天,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青島海水稻團隊迎來了青島、濰坊、溫州三地測產收割。至此,今年布局在新疆、青海、內蒙古、寧夏、山東、黑龍江、浙江等省份種植的10萬畝海水稻全部完成產量測評。 由行業專家組成的測評小組在三地分別進行海水稻產量測評,最終專家的測產結果
耐鹽堿水稻新品種“東稻4號”創超高產紀錄
從吉林省農業委員會水稻品種高產競賽領導小組和專家組評審會議獲悉,由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培育的水稻新品種“東稻4號”(吉審稻2010005)在2010年度吉林省水稻新品種高產競賽中喜獲一等獎。 9月28日,吉林省農委組織專家在白城市吉林油田洮河農場“東稻4號”17畝連片示范區,
我國耐鹽優質水稻育種取得新突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85.shtm 中新網北京10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繼一周多之前耐鹽大豆新品系“科豆35”取得鹽堿地實收畝產超275公斤的重大進展之后,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科院遺傳發育所
袁隆平:三年內讓海水雜交稻畝產突破300公斤
“海水雜交稻的研發剛剛起步。我們計劃通過三年時間,獲得可抗海水濃度0.8%—1%、畝產產量達300公斤的海水雜交稻品種。”20日,在海南省三亞市召開的首屆國際海水稻學術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而這一研究項目,還將結合最新研發成功的第三代雜交稻技術進行。 3億畝鹽堿地,可
鹽堿雜交稻大面積推廣-相關概念股引關注
本周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宣布,雜交海水稻技術攻關路線圖已完成,將在全國六個省全面開展耐鹽堿雜交海水稻試種示范攻關,力爭2020年開始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據介紹,每畝(鹽堿地)按最低產量300公斤來計算,每年可以增產糧食300億公斤。 另外,近期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帶領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
葵花盤小分子肽-神奇的生物炸彈
說起痛風,馬上聯想到的便是無法忍受的疼痛、腫脹的關節、無休止的結石,這還不是最可怕的,若發展到腎功能損害以至尿毒癥便會危及生命。 “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得痛風的就越多,經濟發達,生活方式發生改變,所以痛風發病趨勢正在上漲,盡管醫療水平日趨發達,但是針對痛風,依然束手無策。”吉林大學生命科學
拿什么實現袁隆平的兩個“限期”新夢想
“五一”將至,88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此時仍在三亞南繁基地上忙碌。這位在人類反饑餓史上寫下光輝一頁的科學家,未敢頤養天年,一心琢磨著加速實現他的兩個“限期”新夢想: 培育出更高產優質的超級稻品種。讓超級稻百畝連片攻關不斷自我超越,實現18噸/公頃目標; 化灘涂為良田,鹽堿地里稻花
中國農業科學家在阿聯酋沙漠中種出海水稻
在熱帶沙漠里種水稻?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國農業科學家們硬是完成了,其中一種水稻的單產還超過520公斤/畝。這是全球首次在熱帶沙漠試驗種植水稻取得成功。變不可能為可能,中國科學家是如何做到的?本報記者日前探訪了位于迪拜沙漠深處的試驗基地。 沙漠里種水稻—— 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國科
超級耐鹽堿非轉基因巨型稻天津插秧
20日下午,由袁隆平團隊培育的超級耐鹽堿新型高桿高產“巨型稻”在天津市寧河區東白莊魚場開始插秧,這也是華北環渤海地區首次在鹽堿地上試種非轉基因“巨型稻”品種。 隨著插秧機開過稻田,東白莊魚場內一片忙碌。“‘巨型稻’是由袁隆平團隊水稻專家、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夏新界研究員歷經十余年所創制
“小粒種”破解雜交水稻產業化之困
11月23日,長沙,湖南省農科院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二樓的辦公室里,主任唐文幫正專注地瞅著桌上并排放著的三捧谷粒。 “這里面有個創新品種,在種業市場里很火爆。”見到走進來的科技日報記者,唐文幫笑呵呵地指著其中一捧谷粒說。 仔細觀察,這捧谷粒的確與眾不同,個頭僅有另外兩捧的一半。 “不要小看它,
“小粒種”破解雜交水稻產業化之困
11月23日,長沙,湖南省農科院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二樓的辦公室里,主任唐文幫正專注地瞅著桌上并排放著的三捧谷粒。 “這里面有個創新品種,在種業市場里很火爆。”見到走進來的科技日報記者,唐文幫笑呵呵地指著其中一捧谷粒說。 仔細觀察,這捧谷粒的確與眾不同,個頭僅有另外兩捧的一半。 “不要小看它,
“海水稻”讓荒地變良田
海水稻研發中心工作人員正在取樣測算“海水稻”畝產。 “海水稻”籽粒飽滿。本報記者 陳 斌攝 李滄區曾經的沿海荒地。資料照片 近日,在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的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試驗基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獲得豐收。經收割測評,畝產最高可達6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