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形成條件研究新發現
中國科學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主任汪衛華團隊利用機械合金化方法系統探索了玻璃形成能力與力致非晶能力的關系,研究揭示了非晶形成條件。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材料雜志》(Acta Materialia)。 目前,形成非晶的途徑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將無序狀態保留而形成的非晶固體,如從氣體到固體的氣相沉積、磁控濺射以及最常見的通過液體快冷所導致的玻璃轉變等;另一類非晶形成是通過將有序狀態無序化,常見的如超聲振動、高速沖擊、球磨非晶化等。前一個途經可以通過玻璃形成能力來衡量非晶形成過程,而后一個過程是有序到無序的轉變,需要借助應力等外場能量的注入,因此需要利用力致非晶能力來衡量。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玻璃形成能力與力致非晶能力具有正相關的聯系,即體系玻璃形成能力越好,力致非晶能力越高,但其中的理論依據及關聯程度并不明晰。 最新研究利用機械合金化方法系統探索了玻璃形成能力與力致非晶能力的關系。令人驚訝的是,同以往認識不同,該......閱讀全文
粗晶,準晶,液晶,非晶,納米晶的結構,特點
晶粒是另外一個概念,搞材料的人對這個最熟了。首先提出這個概念的是凝固理論。從液態轉變為固態的過程首先要成核,然后生長,這個過程叫晶粒的成核長大。晶粒內分子、原子都是有規則地排列的,所以一個晶粒就是單晶。多個晶粒,每個晶粒的大小和形狀不同,而且取向也是凌亂的,沒有明顯的外形,也不表現各向異性,是多晶。
非晶納米晶的應用領域
非晶納米晶材料主要在航空航天領域使用,主要用作宇航員宇航服材料技術,用于應對外太空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利環境,保護宇航員不受外界病菌侵害。
非晶納米晶的應用領域
非晶納米晶材料主要在航空航天領域使用,主要用作宇航員宇航服材料技術,用于應對外太空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利環境,保護宇航員不受外界病菌侵害。
陳明偉教授研究團隊非晶材料結構研究獲突破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陳明偉教授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最近在非晶合金原子結構的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將在《科學》雜志上發表。 據介紹,課題組首次在實驗上表征了非晶中重要結構單元二十面體團簇的原子空間構型,并證明二十面體原子團簇的幾何不穩定性是非晶形成的結構起源。這是非晶
北航規則形貌非晶納米材料研究獲進展
日前《美國化學會志》發表研究論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教授郭林及其研究小組近日探索出制備具有規則形貌的空心非晶金屬氫氧化物納米材料的路徑,同時實現了對產物元素成分、尺寸大小、殼壁厚度等調控,是目前國內首例實現可控制備具有規則形貌的非晶納米材料的方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化學與環境學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非晶合金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張哲峰和劉增乾博士等從非晶合金的微觀結構特征與變形機理出發,在理論上建立了合金成分、結構及力學行為與其彈性之間的定量關系并揭示了相關機理,上述關系解釋了一些重要的實驗現象并得到了大量實驗數據的驗證。 與晶態合金相比,非晶合金的結構很難清晰定量地被表征與描述,其力學行
非晶納米晶鐵芯生產工藝及流程
常用型:環型:帶材入廠檢測——卷繞成鐵芯——點焊——物理磁性能檢測——護盒或絕緣紙或噴涂——包裝出廠C型:帶材入廠檢測——卷繞成鐵芯——工裝整型——熱處理——退工裝——浸膠——切割——檢測——護盒或絕緣紙或噴涂——包裝出廠
非晶合金延脆剪切帶轉變研究取得進展
非晶合金(也稱金屬玻璃)是一類原子排列長程無序的新型金屬結構材料,因具有高彈性、高強度、高韌性等一系列優異的力學性能,在空天、國防、能源等領域顯示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剪切帶快速擴展導致的宏觀脆性破壞,嚴重地制約了其廣泛的工程應用,人們至今仍未能破解原子拓撲無序的非晶合金系統中納米尺度剪切帶究
非晶半導體的定義
非晶半導體又稱無定形半導體或玻璃半導體,非晶態固體中具有半導電性的一類材料。具有亞穩態結構,組成原子的排列是短程有序、長程無序,鍵合力未發生變化,只是鍵長和鍵角略有不同。按鍵合力性質有共價鍵半導體,包括四面體的Si、Ge、SiC、ZnSn、GaAs、GaSb等,“鏈狀”的S、Se、Te、As2Se3
烏克蘭研發出新型非晶納米晶帶材
烏克蘭國家科學院金屬物理研究所發布消息稱,其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鐵基ХКБРС合金,可用于生產加熱元件。這種合金的非晶化傾向高,它既是金屬,也是金屬玻璃。普通的無定形金屬加熱和轉變為結晶狀態時會受損,當溫度(如大于200℃)升高時,變得非常脆弱,而用該合金制成的加熱元件屬于低溫制品,不會受損。
晶相高聚物和非晶相高聚物的相關介紹
高聚物的性能不僅與高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和分子結構從結晶狀態來看,線型結構的高聚物有晶相的和非晶相的。晶相高聚物由于其內部分子排列很有規律,分子間的作用力較大,故其耐熱性和機械強度都比非晶相的高,熔限較窄。非晶相高聚物沒有一定的熔點,耐熱性能和機械強度都比晶相的低,由于高分子的分子鏈很長,要使分子
物理所非晶塑性機理研究取得新進展
非晶合金的塑性變形機理一直是材料科學及凝聚態物理領域研究的熱點課題之一。非晶態合金和傳統的晶態合金不同,在非晶合金中原子排列無序,沒有晶態合金中的位錯,晶界等典型晶體缺陷。因此,非晶合金沒有好的塑性形變能力,也就是說非晶對于外加應力沒有好的耗散機制。通常情況下室溫變形時,幾乎所有的
力學研究所在非晶合金低溫比熱波色峰研究取得進展
在太赫茲(THz)頻率,玻璃振動譜總是偏離經典德拜模型預測而形成一個過剩的態密度峰。由于服從波色-愛因斯坦分布,這種振動態密度的過剩峰通常被稱為波色峰(boson peak)。作為玻璃本征特征之一,波色峰為理解玻璃復雜的結構本質以及豐富的動力學提供了一扇重要的窗口。近期,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德
非晶半導體的產品特點
廣義而言,凡不具有長程序的物質統稱為非晶體,有時也稱為無定形(Amorphous)。至今國際上對非晶態物質尚無統一的定義和提法,一般認為與其說“非晶態物質是什么什么”,不如說“非晶態物質不是什么什么”。因為非晶態中的無序不是單純的混亂,而是殘缺不全的秩序,即非晶態物質中還存在著某種程序的有序性,這就
什么是納米晶非晶態金屬
它是一種特殊用途的金屬,粒徑已經達到納米級,但是沒有固定的形態結構,納米非晶態金屬比納米晶態金屬有更大的比表面積。因此其在催化劑行業用途比較廣泛。如納米鎳非晶態顆粒,是一種高效的燃料催化劑。
非晶合金變壓器簡介
非晶合金 變壓器(amorphous alloy transformer)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發研制的一種 節能型變壓器。非晶合金變壓器產品對于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特別高,具有典型的技術密集型特點。世界上最早研發非晶合金變壓器的國家是美國,當時由 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承擔了非晶合金變壓器的研
非晶半導體的結構特點
非晶半導體與其他非晶材料一樣,是短程有序、長程無序結構。我們以非晶硅為例,說明非晶半導體的結構。共價鍵晶體有確定的鍵長和鍵角,A原子近鄰有4個Si原子,B原子除了和A原子形成一個共價鍵外,還與另外3個原子形成共價鍵,以虛線來表示。在不改變相鄰兩鍵間的鍵角情況下,可以繞AB軸旋轉,以改變虛線聯結的3個
非晶半導體的產品分類
非晶半導體可按H.Fritzsche將非晶半導體分為三大類:1、共價非晶固體(1)四配位非晶薄膜Si,Ge,SiC,InSb,GaAs,GaSb…(2)四配位玻璃CdGen,As2,CdSixP2,ZnSixP2,CdSnxAs2…(3)孤對半導體a、元素和化合物:Se,S,Te,As2Se3,As
物理所非晶合金韌脆轉變機理研究取得進展
關于合金材料的本征韌脆特性機理,究竟主要是原子尺寸因素,還是電子結構因素,長期以來有爭論。為什么有些合金晶體結構相同且晶格常數相近,而在相同溫度條件下韌性差別很大?顯然不能僅用晶格類型和滑移系的多少來解釋,而必須考慮原子間的結合性質。對于NiAl和TiAl等高溫合金材料,這一爭論更為突出。由于很
國產非晶帶材項目通過驗收
近日,由河北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涿州新材料分公司承擔的省重大技術創新項目“國產非晶帶材產業化應用技術開發”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驗收。專家認為,該項目的成功研發,填補了我國在非晶材料應用技術領域的空白,有利于整體提升我國在非晶高端制造技術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據介紹,與制造變壓器鐵芯的傳統材
雙重納米結構非晶碳薄膜問世
近日,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空間潤滑材料組,在國際上首次制備了一種具有雙重納米結構的非晶碳薄膜材料。試驗表明,該種薄膜材料具有極為優異的回彈性(彈性恢復系數高達95%),且在真空條件
非晶半導體的的應用特點
(1)晶體具有確定的融點,而非晶體由于元素間結合能不一以及原子位置的無規則性而存在一個軟化溫度范圍(這就是玻璃的特點);(2)晶體中由于原子排列的表面效果具有解理面,在無定形固體中則無之。而非晶體中絡合原子闖成鎖狀結構,與同種晶體相比粘性強,抗張力好。因此加工性好,容易制成均質薄膜;(3)可以藉改變
非晶合金變壓器的性能
目前廣泛采用的新S9型配電變壓器,其鐵心所采用的導磁材料通常為30Z140高導磁冷軋硅鋼片,其飽和磁密比非晶合金高,產品設計時所選取的磁通密度通常在1.65~1.75T之間。這也就是非晶合金鐵心配電變壓器比新S9型配電變壓器空載損耗低的一個主要原因。表1為三相非晶合金鐵心配電變壓器與新S9型配電
寧波材料所非晶合金本征韌脆性機理研究獲進展
塊體非晶合金因其獨特的原子排列特征而具有許多優異的力學性能,如高的強度、硬度、以及彈性極限等,成為近年來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但由于非晶合金在變形過程存在的室溫脆性與應變軟化等問題,極大地制約了其作為結構材料的廣泛應用。因此,深入理解非晶合金本征韌脆性的根源,并以此為基礎開發兼具有高強高韌性能
寧波材料所在鐵磁性塊體非晶合金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鐵基非晶軟磁合金已被廣泛應用于各類變壓器鐵芯材料,而鐵磁性塊體非晶合金因其兼具優異軟磁性能和超高斷裂強度,是潛在的結構和功能材料,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采用非晶磁性合金材料作為芯體的傳感器具有靈敏度高、頻響好、功耗低和直流測量穩定性好等特點,而鐵基磁致伸縮非晶合金傳感器除了
非晶納米晶專用中間合金在太鋼研制成功
在非晶合金帶材生產中,使用一種中間合金來替代母合金,以實現成分均勻、性能穩定的理想狀態,這是一直以來僅存在于理論層面和工藝設想中的方案,如今,這種中間合金在太鋼研制成功。通過批量化生產檢驗表明,應用該中間合金生產的非晶納米晶帶材具有成分均勻、韌性好、磁性能明顯提升、制造成本下降的四大優勢。
過度氧化誘發的非晶合金納米管超彈性研究獲進展
金屬薄膜、納米片、納米線等低維金屬可同時呈現良好的彈性、強度、塑性等機械性能和功能性能(光、熱、磁、電和催化等),是構建微納米器件的重要候選材料。然而,相比于陶瓷、半導體等材料,大部分金屬材料易因氧化而形成氧化膜。由于表面-體積比在微、納米尺度會顯著提高(106-108?倍),金屬微納米器件的氧化問
過度氧化誘發的非晶合金納米管超彈性研究獲進展
金屬薄膜、納米片、納米線等低維金屬可同時呈現良好的彈性、強度、塑性等機械性能和功能性能(光、熱、磁、電和催化等),是構建微納米器件的重要候選材料。然而,相比于陶瓷、半導體等材料,大部分金屬材料易因氧化而形成氧化膜。由于表面-體積比在微、納米尺度會顯著提高(106-108 倍),金屬微納米器件的氧
研究為非晶合金材料的性能調控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近年來,人們在非晶體系中發現不同微觀區域具有迥異的動力學行為表現,體現為時空的不均勻性。這種不均勻性的存在以及玻璃態中動力學弛豫行為的特性,不符合經典的無序理論和范式,指出了在無序體系中存在動力學缺陷的可能性。非晶合金(或稱金屬玻璃)不僅具有優異的性能,同時其具有相對簡單結構和價鍵結合,很適合作
中國科大非晶固體負載不穩定性研究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徐寧、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Andrea J. Liu與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Sidney R. Nagel合作,在非晶固體特別是Jammed固體和玻璃態的振動特性研究中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最近,在非晶固體負載不穩定性的研究中也取得進展,11月20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