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污染現狀與管理策略,看這篇就夠了
標題:Review on antibiotic pollution dynamics: insights to occurrence, environmental behaviour, ecotoxicity,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Review Article,Published: 19 August 2024 doi:https://doi.org/10.1007/s11356-024-34567-1 推薦語:該文章給出了近百種抗生素的毒性數據,非常值得下載學習,可用來評價抗生素的生態風險 抗生素污染動態綜述:出現、環境行為、生態毒性及管理策略的見解 摘要 抗生素污染由于其對公共健康和環境的深遠影響而成為全球關注的重大問題。這篇綜合性綜述探討了各種抗生素類別在環境污染中的普遍性及其與自......閱讀全文
抗生素污染-健康新隱患
研究表明,生活污水、醫療廢水和農業徑流中包含了各種抗菌物質,天然細菌群落與一同排出的耐藥細菌直接接觸后,會推動細菌進化,產生更多耐藥菌株。 最近,熱映的現實題材電影《我不是藥神》和刷爆朋友圈的“問題疫苗”事件,引發了公眾對健康問題的強烈擔憂。在去年聯合國環境大會期間,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報告指
水中抗生素污染去除研究取得進展
環境中殘留的抗生素及其引起的耐藥基因傳播,給人類健康帶來危害。在眾多種類抗生素中,β-內酰胺類抗生素(如青霉素、阿莫西林、頭孢氨芐等)用量占比約為70%。目前常用的生物降解方法處理效率因抗生素分子本身固有的抗菌活性而降低。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生物活性主要來源于β-內酰胺四元環,其開環產物的毒性和
濫用抗生素對DNA污染有哪些?
青霉素問世后抗生素成了人類戰勝病菌的神奇武器。然而,人們很快發現雖然新的抗生素層出不窮,但是,抗生素奈何不了的耐藥菌也越來越多,耐藥菌的傳播令人擔憂。2003年的一項關于幼兒園兒童口腔衛生情況的研究發現,兒童口腔細菌中約有15%是耐藥菌,97%的兒童口腔中藏有耐4—6種抗生素的細菌,雖然這些兒童
中科院發布抗生素污染地圖
新年的飯桌上少不了雞鴨魚肉,然而近期一份抗生素污染地圖揭露了隱藏在我們食物體系中的驚人事實——為了供養工業化養殖業,每年有數萬噸抗生素經由養殖動物和我們的身體,進入水土環境,致使各種病菌嚴重抗藥。雞鴨豬牛魚全部淪陷。 國內首份抗生素污染清單操刀者為中科院廣州地化所應光國課題組。應光國博士是國內
抗生素殘留檢測儀快速監測降低抗生素污染的危害
獸用抗生素是用于牲畜以治療或預防其疾病的發生,或通過加快動物生長而提高經濟效益的一類藥物的統稱,但是近幾年獸用抗生素造成的殘留危害也是層出不窮,那么抗生素污染的危害都有哪些??1、病菌產生耐藥性,出現“超級細菌”。細菌耐藥性是隨著抗生素的使用而出現的,一種新藥投入使用一般2年就會出現相應的耐藥菌株,
把抗生素當“藥神”-水污染怎辦?
研究表明,生活污水、醫療廢水和農業徑流中包含了各種抗菌物質,天然細菌群落與一同排出的耐藥細菌直接接觸后,會推動細菌進化,產生更多耐藥菌株。 最近,熱映的現實題材電影《我不是藥神》和刷爆朋友圈的“問題疫苗”事件,引發了公眾對健康問題的強烈擔憂。在去年聯合國環境大會期間,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報告指
亟待新技術!畜禽業抗生素污染嚴重
我國畜禽養殖抗生素年使用量達9.7萬噸,占全國抗生素年消耗量近50%。這是《中國科學報》記者從近日舉行的第三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與資源化國際會議上獲知的數據。本次會議由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以下簡稱城市環境所)在廈門舉辦。 會上,來自世界各國的科學家提出,當前,畜禽養殖業應高度關注抗生素、抗生素
中國抗生素濫用已造成環境污染
在廣東肇慶養了2000多頭豬的老廖越來越感到擔憂。豬可能生幾十種病,給豬打針、灌藥對老廖來說稀松平常。但藥的效果卻越來越差,老廖只能給豬打更多的針,灌更多的藥。 “獸藥經常打得多到我們自己都怕。”老廖說。他的擔憂已經體現在科學家繪制的地圖中,引起了更多人的擔憂。 最近,由中國
評論:地表水抗生素污染急需治理
近期發表在國內學術期刊《科學通報》上的一篇文章稱,我國地表水中含有68種抗生素,而且被檢出抗生素的總體濃度水平與檢出頻率均較高。一些抗生素在珠江、黃浦江等地的檢出頻率高達100%,有些抗生素檢出的濃度高達每升幾百納克。而工業發達的國家僅小于20納克。 此前,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珠
河口近海現新型有機污染物-抗生素污染生超級細菌
在工農業產生的傳統污染物之外,科學家又在水環境中發現了多類新型的有機污染物,尤其是抗生素。日前,華東師大河口海岸國家重點實驗室發起了我國河口近岸新型有機污染物研究領域的首次研討會。專家認為,流入水體中的抗生素等藥物污染可能導致“超級細菌”產生。 河口海岸是陸海相互作用的地帶,又是
抗生素污染修復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386.shtm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漁業生態環境研究室黃曉麗、霍堂斌等人開展的抗生素污染修復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研究表明由天然物質介導合成的生物炭負載納米級零價鐵增強了催化過程的
消除水中抗生素污染有了新方法
環境中殘留的抗生素及其引起的耐藥基因傳播給人類健康帶來了危害。在眾多種類抗生素中,包括青霉素、阿莫西林、頭孢氨芐等在內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用量占比約為70%。 圍繞水中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降解難題,近日,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化學所)光化學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馬萬紅及北京工商大學的合作者
為預防細菌污染可向血中添加抗生素嗎?
不可以。因為向血液中加入某種抗生素,雖可防止某些細菌生長,但對所有細菌有效的抗生素是不存在的。而且抗生素可以使患者產生擾體,或使已有此種抗體的患者發生過敏反應;有的抗生素還可使患者留有后遺癥(如耳聾)。抗生素不能與保存液一起消毒,若在采血前臨時加入抗生素,這本身就可能造成血液污染。
抗生素、微生物污染成水環境新挑戰
隨著全球抗生素使用量持續增加,各種新研發的化學品進入生態環境循環中,給傳統的污水處理和中水回用、自來水處理系統提出新挑戰。在30日于南京閉幕的第15屆國際水協會(IWA)水與污水前沿技術大會(LET)上,抗生素、微生物等水體新型污染物引起了各國與會專家的關注。圖片來源于網絡 水處理成抗生素耐藥
美國關注我國輸美蝦類抗生素污染問題
彭博新聞網12月15日報道,稱美國從中國進口的蝦類產品存在嚴重抗生素污染問題。 文章稱該媒體對中國的水產養殖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在中國抗生素經常用于家畜飼料,并經由動物糞便轉移到河流和魚塘中。此外,向池塘中添加抗生素以預防和治療水生疾病也十分普遍。在中國給牲畜提供的飼料中可能含有許多不同種類
抗生素、微生物污染成水環境新挑戰
隨著全球抗生素使用量持續增加,各種新研發的化學品進入生態環境循環中,給傳統的污水處理和中水回用、自來水處理系統提出新挑戰。在30日于南京閉幕的第15屆國際水協會(IWA)水與污水前沿技術大會(LET)上,抗生素、微生物等水體新型污染物引起了各國與會專家的關注。 水處理成抗生素耐藥性傳播潛在途
-我國河流抗生素污染嚴重-58流域濃度地圖問世
請看58流域濃度地圖 中國抗生素污染總體情況到底如何?終于有了研究成果。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應光國課題組獲取首份中國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單,預測得出全國58個流域的“抗生素環境濃度地圖”。這一報告于6月初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 近年多地河流水體被檢出抗生素,
環境污染引起的抗生素耐藥性威脅健康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2月4日發布最新報告說,因藥物和特定化學品排放到環境中而導致的抗生素耐藥性日益增加,是當前最令人擔憂的健康威脅之一。 這份于聯合國環境大會期間發布的《2017前沿報告》指出,當微生物進化為抵抗抗生素的新菌種時,就產生了抗生素耐藥性。全球每年大約有70萬人死于耐藥性細菌感染,因
消除抗生素污染新方法,速率更高、產物更安全!
抗生素在環境中殘留會給人類健康帶來危害,而在許多抗生素中,包括青霉素、阿莫西林、頭孢氨芐等在內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用量占比約為70%。圍繞水中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降解難題,近日,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馬萬紅及合作者發現一種新型光催化體系,能夠高效、高選擇性地分解β-內酰胺類抗生素分子,并完全
微生物污染的排除實驗——抗生素除菌法
實驗方法原理細胞培養中用抗生素是殺滅微生物的主要手段;但迄今尚無對抗支原體特效抗生素。各種抗生素性的性質不同,聯合應用比單用效果好;一般在已發生微生物污染后,再使用抗生素,常難以根除.預防性應用比污染后使用更好。有時抗生素僅對細菌有抑制作用,而無殺滅效應;反復使用抗生索還能使微生物產生抗藥性,且對細
抗生素污染物應列入環境監測檢測范圍
抗生素的濫用是一個世界性問題,但在我國更為嚴重。2013年的統計表明,我國抗生素年使用量達16.2萬噸,約占世界總用量的一半,其中52%為獸用。在畜禽養殖業中,約85%以上抗生素藥物未被代謝而是直接排放至環境中。據估算,我國每年畜禽糞便排泄物排放量高達45億噸。將生命與食物品質科學、微生物制藥
水體中的抗生素等藥物污染或造就“超級細菌”
來自華東師范大學、同濟大學、中國環科院、香港城市大學等高校和研究院的教授在滬多學科交叉探討“河口近海環境中新型污染物”問題。專家認為,流入水體中的抗生素等藥物污染可能導致“超級細菌”產生。 近些年來,愈演愈烈的新型污染物以及它所帶來的飲用水污染問題引發人關注。侯立安院士表示,目前觸目驚心的數據
抗生素的污染現狀與管理策略,看這篇就夠了
標題:Review on antibiotic pollution dynamics: insights to occurrence, environmental behaviour, ecotoxicity,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期刊:Environmenta
劉昕委員:把抗生素污染納入國家環境監測范圍
食品藥品安全是人們關注的突出問題。這兩年食品安全事件頻發,抗生素污染土地問題較嚴重。研究發現,通過水、土壤、空氣等環境介質及動植物體內的傳播和擴散,使被誘導出攜帶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菌株大量繁殖,這些微生物又通過多種方式傳播進入人體。目前令人擔憂的就是被抗生素污染的土地。 45天的速成雞要用1
中國科學院:水中抗生素污染去除研究取得進展
環境中殘留的抗生素及其引起的耐藥基因傳播,給人類健康帶來危害。在眾多種類抗生素中,β-內酰胺類抗生素(如青霉素、阿莫西林、頭孢氨芐等)用量占比約為70%。目前常用的生物降解方法處理效率因抗生素分子本身固有的抗菌活性而降低。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生物活性主要來源于β-內酰胺四元環,其開環產物的毒性和
報告稱珠三角已成抗生素污染區-專家:含量極微
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珠三角地區已成典型的抗生素污染區,連地下水都檢測出了抗生素。而污水處理廠對抗生素的最高去除率為81%,有些抗生素的去除率僅為25%。記者從廣州市污水處理部門了解到,目前污水處理中尚無專門去除抗生素的環節和技術。不過,專家表示,水中的抗生
我國抗生素濫用已造成環境污染:年使用16萬噸
在廣東肇慶養了2000多頭豬的老廖越來越感到擔憂。豬可能生幾十種病,給豬打針、灌藥對老廖來說稀松平常。但藥的效果卻越來越差,老廖只能給豬打更多的針,灌更多的藥。 “獸藥經常打得多到我們自己都怕。”老廖說。他的擔憂已經體現在科學家繪制的地圖中,引起了更多人的擔憂。 最近,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
“島津新污染物監測技術Workshop抗生素專場”圓滿結束
2024年8月2日,“島津新污染物監測技術Workshop-抗生素專場”在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召開。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與島津合作開發了針對環境水體中68種新污染物抗生素的分析方法,這些研究對象涵蓋了大部分國際國內現行標準所測物質,并且還包括了一些最新潛在環境污染物。本次Works
抗生素污染環境怎么辦?中國學者提出解決方案
記者近日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獲悉,該校環境學院郭婉茜教授團隊首次系統探究了應對抗生素潛在脅迫,厭氧污泥微生物生理功能和群落變化對于抗性基因遷移轉化的影響,提出了厭氧污泥混合體系中微生物對抗性基因發展和調控的機理,為今后抗生素抗性基因擴散控制提供了有益思路,為解決抗生素帶來的環境風險提供了新方案。該成
細胞培養時為了防真菌污染需要加什么樣的抗生素
通常用兩性霉素B (Fungizone)兩性霉素B是一種對真菌有抗菌活性的抗生素.將其作為一種抗真菌、抗酵母菌以及抗霉菌制劑使用.它通過與固醇結合,干擾敏感真菌的細胞膜滲透性.通常的有效濃度是2.5μg/ml,在30μg/ml時有細胞毒性.此外也可以選擇在培養基里加3u/ml的制霉菌素或放線菌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