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11日,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用實例證明中國科技取得的成就,用數據解說中國科技活動發生的變化以及給人民生活帶來的便利。他指出,經過多年積累,中國科技逐步從跟隨者轉變為并行者,在一些領域已有領跑能力。中國已成為具有重要影響的科技大國和創新大國。 萬鋼介紹,近年來,中國全社會研發(R&D)支出年均增長20%以上,目前已突破1萬億元,其中企業占74%;研發人員總量達到320萬人年,穩居世界第一;被SCI收錄的中國科技論文數量快速增長,連續4年居世界第二位;發明專利授權量達21.7萬件,穩居世界第三;全國技術合同交易額年均增長超過20%(前兩年分別超過35%),達到6400億元;全國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持續快速增長,達到約10萬億元。 中國基礎研究投入從2008年的220.8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498.8億元,年均增長22.6%。SCI收錄的中國科技論文從2008......閱讀全文
——訪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 “回憶去年這個時候,當時還真有點忐忑不安。現在心情確實不同了。” 又是“兩會”期間,又是在科技部,接受記者采訪時,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今年再談科技,又多了一份自信和喜悅,理由是“科技在應對金融危機、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中
當前,在科技成果轉化相關法律和政策落實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新問題。科技部部長萬鋼24日表示,對于這些問題,科技部會同財政、稅務等部門正在認真研究提出解決辦法。 在24日舉行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萬鋼匯報了科技部辦理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五次會議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的有關情況。
“經過多年積累,我國逐步從跟隨者變為并行者,一些領域已有領跑能力,成為具有重要影響的科技大國和創新大國。”在今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科技經濟緊密結合”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近年來,我國全社會研發(R&D)支出年均增長20%以上,目前已突破1萬億元,
11月1日,科技部組織召開科技界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座談會。會議由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同志主持,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高瑞平,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王春法,軍委科技委副主任辛毅,以及國防科工局、軍委裝備發展部
13日,科技部、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科技創新推進會,簽署支持中央企業創新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出席會議并講話。 萬鋼指出,科技部要在7個方面與國資委加強合作:鼓勵和支持中央企業參與國家重大研發任務;支持中央企業設立各類研發機構,打造產業協同創新平臺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不僅再次強調創新發展理念的首要地位,突出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還對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進行了系統部署。 怎樣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如何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本報記者專訪了科技部部長萬鋼。
萬鋼:2008年中國科技投入創新高 總投入3710億元 占GDP1.49% 全國科研條件財務工作會議于11月28日~29日在京舉行。據科技部部長萬鋼介紹,2008年我國科技投入達歷史最高點,全社會總投入為 3710億元,占我國GDP的1.49%,其中,中央財政投入約100
今天,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將在國慶新聞中心介紹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科技發展成就,并回答記者提問,以下為發布會摘要: 主持人王惠: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很高興在我們國慶新聞中心和大家見面。今天是我們國慶新聞中心最后一場新聞發布會,我是新聞中心副主任王
為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創新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指示精神,研究發展眾創空間的措施和手段,加快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局面,2日下午科技部舉行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電視電話會議。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出席并講話。萬鋼指出,推進大眾創新創業是新時期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務,要按照
編者按:我們今天刊發一位中國學者在美國國家實驗室的見聞。國家實驗室是一個國家最高科研力量的“國家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中國正在積極穩妥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 在中國科學界,國家實驗室建
6月25日至26日,2013國際生物經濟大會在天津舉辦。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當前生物技術已成為國際研究開發的熱點和產業發展的重點,競爭日趨激烈,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紛紛加強部署以搶占先機,生物產業對經濟的影響不斷擴大。在我國,生物技術已成為最為活躍、最具潛力,與國際頂尖水平差距最小的領域之一。
近日,科技部部長萬鋼怒斥科研經費“惡性問題”。“新華視點”記者梳理近三年國家各部委、各省份年度審計報告發現,科研經費被“貪”“吞”“挪”“騙”屢見不鮮,“黑洞”驚人。 總量居世界第三、年度過萬億元的科研投入,卻沒有換來與之相應的科技創新效應。科研腐敗癥結在哪?“黑洞”又該如何堵住?
“我算了一下,去年中央、國務院常務會專題研究科技工作達到15次之多……”3月11日上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就科技創新和科技體制改革的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萬鋼在開場白中說,2014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記者從3月7日下午全國“兩會”新聞中心舉行的人大記者會上獲悉,2012年我國科技研發人員總量達320萬人年,居世界首位。 在科技部部長萬鋼于下午3點召開的記者會開始之前,科技部官方散發的《記者會參考材料》上,記者發現了這個較為引人關注的數據與說法。 這份參考材料談到,2012年我國
從鐵基高溫超導到多光子糾纏,從發現中微子振蕩新模式到聚集誘導發光……近年來,中國基礎研究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成果“多點開花”,基礎科研領域正在打破“賢必舉歐美”的壟斷。 前不久,克隆猴“中中”和“華華”在中國誕生,“姐妹”倆萌翻了全世界。“這是許多專家認為不可能實現的重大技術突破。”國際細胞治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從哪些方面發揮科技的支撐引領作用?科技如何提升科技改善民生的能力,特別是防災減災水平?在下一個5年,我國將在國際科技合作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4月2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科技部部長萬鋼詳細解讀了“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的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十
21部委合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落實企業主體地位、人才評價、資源配置等支持政策將陸續出臺 創新驅動正成為各界談論的熱點話題。一方面,國家高層領導密集發聲,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大勢所趨、形勢所迫;另一方面,有關部委正在籌劃相關政策。據記者了解,目前包括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
中國科學技術部22日召開加快發展眾創空間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視頻會議,旨在動員科技界創新創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眾創空間如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記者從會上聽到這些重點。 聽政策 會議首先傳達了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對于本次會議的重要批示。這表明,中國高層對科技創新促
由中宣部等六部委聯合主辦的“展望十三五”系列報告會今天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以“展望創新驅動發展 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為題作了報告,他表示“十三五”期間,科技部十分重要的一項任務是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 萬鋼指出,目前中國科技很突出的一個問題是,在全社會研發經
五大制度措施加大支持自主創新力度——《科技進步法(修訂草案)》提請審議 萬鋼作議案說明 ●四項制度激勵自主創新 ●促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 ●整合科技資源提高投入效益 ●發揮引導科技人員的自主性積極性創造性 ●推動產學研相結合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 從利潤里支出的創新費用一時見不到效
上午,萬鋼在記者會上就新能源車的問題答記者問 今天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科技部部長萬鋼就科技改革與發展答中外記者提問。 萬鋼表示,無論是科技發展方面,還是科技改革方面,都是“蠻拼”的。新能源汽車,到去年年底保有量已經超過了12萬輛。今后,政府各部門不再介入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從多處獲悉,中國人民銀行、科技部、工信部等多部委正在加緊“備戰”新一輪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方案。多位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隨著近來油價的持續高企,中國正在迎來新能源汽車推廣的最佳窗口期。 科技部部長萬鋼日前表示,國務院已正式批復新一輪的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方案,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8日正式開幕,中國官方也首次明確提出溫室氣體排放的峰值年份預期——2030年到2040年之間。 科技部部長萬鋼昨天表示,中國溫室氣體排放將在2030年-2040年間達到頂峰,他希望中國能在此時間范圍內盡可能早地達到峰值,并指出將采取必要的步驟以實現這一目標。這也是中國部長級
2011年,全國研究與試驗(R&D)發展經費達到8610億元,R&D經費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為1.83%。預計到“十二五”末,全社會研發投入將達1.5萬億左右。 7月6日至7日,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召開,對下一階段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設國家創新體系進行重大部署。 面對逐年
為貫徹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動員科技界創新創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科技部22日上午組織召開了加快發展眾創空間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視頻會議。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為本次會議作出重要批示,對科技創新促進經濟
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劇、人口紅利處于上限、深層次結構性矛盾凸顯、發展動力機制需要加快轉換……在新常態下,江蘇將如何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實現創新、改革、增長三者之間的良性循環?12日,江蘇省委、省政府在南京召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暨建設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工作會議。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
“我國‘863’計劃項目已有80%以上由企業牽頭實施;轉制院所已有部分成功轉身為科技型企業,且轉制院所最近幾年來獲得的國家項目支持費約40億元,而它們通過為行業服務所獲得的經費已超過200億元。國家高新區成為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重要基地,去年56個國家高新區營業總收入達10.6萬億元。科技中介機構數
“未來5年,是實施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沖刺階段。未來5年,仍是戰略機遇期,但挑戰嚴峻。”科技部部長萬鋼侃侃而談,親切而不失嚴謹。 “機遇稍縱即逝,抓住機遇最關鍵的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科技工作者永遠都要有一種機遇感、緊迫感和責任感。抓住身邊的機遇,推動國家的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 “
11日,2016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對“十二五”期間我國科技工作取得的進展進行了盤點。 一是科技整體水平正在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已步入以跟蹤為主轉向跟蹤和并跑、領跑并存的新階段。我國國際科技論文數量穩居世界第2位,被引次數從2010年第8位攀升至第4位。2
中國科學技術部與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13日宣布,將共同支持中央企業科技創新發展。據了解,兩部門將在加強中央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發揮中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推進協同創新和雙創工作等方面開展合作。 科技部與國資委13日召開中央企業科技創新推進會,簽署支持中央企業創新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并就共同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