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動能助推可持續交通
建設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包容、韌性的可持續交通體系,是支撐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美好愿景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交通領域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穩步提升,低空經濟快速成長,為可持續交通發展不斷增添新動能。 新技術應用有效拓展 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4)近日在北京舉行,來自不同國家的政府部門、企業、學術界代表等,為可持續交通發展建言獻策。中國民用航空局局長宋志勇在論壇上表示,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對世界交通現代化進程產生了革命性影響,正在深刻改變著人們的出行方式。“我國推動自動駕駛、智能交通管理、智慧物流、智慧建造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 《中國可持續交通發展報告2023》顯示,隨著新技術應用的有效拓展,我國交通裝備智能化程度提高。CR450動車組研制取得階段性成果,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正式交付。中國自主研制民用飛機C919正式投入商業運營,ARJ21實現規模化運營......閱讀全文
交通可持續還需綠色低碳
國家主席習近平14日晚以視頻方式出席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開幕式并發表題為《與世界相交 與時代相通 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闊步前行》的主旨講話。 習近平指出,交通是經濟的脈絡和文明的紐帶。從古絲綢之路的駝鈴帆影,到航海時代的劈波斬浪,再到現代交通網絡的四通八達,交通推動經濟融通、人文交流,
合肥創新院成立智能交通聯合實驗室
7月10日,由中國科學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與安徽超遠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超遠公司”)聯合共建的智能交通實驗室簽約暨揭牌儀式在創新院舉行。超遠公司將投入200萬元用于實驗室的建設,為多傳感器信息融合、交通流建模與控制、基于大數據的交通行為統計分析以及交通安全智能保障等方面技術的深入研究提供
我國智能交通研究獲得世界智能交通大會最高獎
第19屆世界智能交通大會(World Congress on ITS)10月23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國家智能交通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中國智能交通協會副理事長王笑京在會上獲得大會最高獎項——杰出成就獎,并進入大會名人堂,成為中國獲此殊榮的第一
百度造“可降低90%交通事故”智能道路系統
12月27日,百度Create 2021(百度AI開發者大會)召開,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演講中介紹了AIR(AI Road)智能道路系統。作為軟硬一體的路端“自動駕駛系統”, AIR智能道路系統通過“上帝視角”全量對象實時協同感知,將路口通過率提升至99%,同時實現道路全量危險事件實時
歐盟研發創新改進建筑物以求健康舒適與可持續
現代人一生中90%的時間將花費在建筑物內,如家庭、辦公場所或其它的室內公共空間。一般情況下,現代人對建筑物的主要興趣點在于健康與舒適,在加入環境可持續,將構成建筑物設計與建造的最高標準。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FP7)提供830萬歐元資助,總研發投入1200萬歐元,由歐盟11個成員國及聯系國德國(
集聚發展注重創新-深圳向環保產業要可持續效益
突破關鍵技術,強化自主創新,拓展應用空間,優化發展環境,促進產業融合,推動節能環保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努力將深圳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和創新中心。 ——《深圳市節能環保產業振興發展政策》 “以資源集約利用和環境友好為導向,采用先進適用節能低碳環保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發展環保產
智能硬件之爭將持續升溫
自2007年蘋果發布第一代iPhone以來,智能手機已經“重新定義”了我們的生活,甚至成為我們日常行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元素之一。然而在智能機日漸同質化的今天,為生活錦上添花的新奇科技又待誰來扛起大旗呢?相信你早已經聽過這個名詞——智能硬件。 受限于電池、柔性屏等技術瓶頸,智能手機遇到了天花板
激光雷達技術在智能交通領域
一、激光雷達技術背景激光雷達系統組成主要分為三部分:發射系統、接收系統、處理系統。當光的信號通過光源和光學系統發射后,被物體反射并由接收器檢測到,同時,處理電路對信號傳輸時間進行計時。因為光速不變,所以通過簡單公式可以計算光信號在空間的飛行時間,通過時間解算距離變化。目前,智能交通及無人駕駛領域的雷
加速電池技術創新,強調可持續能源未來的合作解決方案
在賽默飛科學實驗室舉辦的首屆清潔能源論壇上,電池行業與學術界的融合揭示了電池制造的可持續性至關重要,先進的能源存儲解決方案和新電池技術將減少能源消耗的環境影響。電池研發領域不斷發展,自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其核心焦點一直是開發具有更高能量密度和輸出的新型電池技術。自那時以來,鋰離子電池的發展
每一步,可持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918.shtm 擁抱自然,讓每一步可持續 STACCATO跟隨中國科學報社的腳步 走進云南西雙版納新型橡膠林群落 行走、丈量和感受這片綠色生態 共同探尋環境保護與時尚制造的平衡關
讓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2013年年底公布的數據,截至2011年年底,全球仍然有12.58億人無電可用,約占全球人口的18%,他們主要居住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印度等發展中國家與地區。目前,已經有77個發展中國家簽署了由世界銀行資助的《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倡議》,旨在改進全球的無電人口狀況。IEA預計到2
深入耕耘與持續創新BD中國引領生物科學智能化新時代
中國合肥,2016年11月5日--第十一屆全國免疫學學術大會上,BD中國隆重宣布,最新款細胞分選儀BD FACSMelodyTM系統和BD科研試劑網上商城正式上市。這是國內第一個零基礎入門的流式細胞分選儀和提供全面科研服務的科研試劑商城。兩項突破性的舉措,標志著BD中國引領生物科學進入了智能化的
美國持續創新能力來自何處
眾所周知,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20世紀以來,美國一直是創新能力最強的國家,無論是歷史同期還是現在,美國的科技貢獻率在全球都首屈一指。2008年美國GDP為14.33萬億美元,居世界首位,遠超位居第二的日本,即便發生了金融危機,2009年GDP仍達到14.27萬億美元,繼續保持世界
正式簽約!北京交通大學“軌道交通創新基地”落戶豐臺
原文地址:https://www.cingta.com/detail/19787 2021年3月23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學與豐臺區人民政府在中關村豐臺園總部基地簽署共建“軌道交通創新基地”合作協議。黨委書記黃泰巖、校長王稼瓊,豐臺區委書記徐賤云、區長初軍威出席簽約儀式。豐臺區常務副區長周新春主持簽約儀
去年我國創新指數創新高-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中新網10月29日電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日前,國家統計局《中國創新指數研究》課題組發布了2020年中國創新指數測算結果,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首席統計師李胤對此進行了解讀。? ? 從測算結果看,2020年中國創新指數達到242.6,比上年增長6.4%;在4個分領域的21個評價指標中,有19個指標
去年我國創新指數創新高-創新能力持續提升
中新網10月29日電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日前,國家統計局《中國創新指數研究》課題組發布了2020年中國創新指數測算結果,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首席統計師李胤對此進行了解讀。? ? 從測算結果看,2020年中國創新指數達到242.6,比上年增長6.4%;在4個分領域的21個評價指標中,有19個指標
-“堵城”解困:智能交通“一路綠燈”
堵,目前已經成為中國城市化進程之痛。而隨著采集到的交通數據越來越多,交通系統不再只是交通,怎么把交通和信息技術聯系起來,成了交通系統領域研究的新課題。 “不管是智能交通依靠大數據,還是大數據推動智能交通,在這個時代,智能交通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12月9日,在以“大數據時代的智能交通”為主
北京欲斥資14億打造智能交通-五環內可一路綠燈
市發改委副主任劉印春 昨天上午,記者從市人代會第二場專題新聞發布會獲悉,針對北京交通擁堵現狀,本市欲斥資14億打造智能交通,“十二五”期末五環內主要路段全部覆蓋綠波帶,預計通行能力提高15%。 交通 智能交通投資14億 市發改委副主任劉印春在會后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務院出臺了加快培
中歐環境可持續項目正式啟動
7 月19日,在第五次中歐環境政策部長對話會后,中歐環境可持續項目啟動會在京召開。受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委托,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萬本太和歐盟環境委員波托奇尼克共同出席啟動會并致辭。 萬本太在致辭中表示,中歐環境可持續項目緊密結合中國當前環保重點工作,為中國實現環境可持續目標提供支持。他
海鮮產品“可持續”標識或名不副實
一項研究稱,市場上銷售的貼有“可持續”標識的海鮮產品大約有1/4名不副實。該研究針對兩家海洋生物保護組織——漁場管理委員會(MSC)和海洋之友(FOS)而進行,這兩個組織負責對漁場進行“可持續”認證,并授予這個重要的標識。 在一篇在線發表于《海洋政策》雜志的論文,以及近日在英國愛
可持續化學領域受多國重視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2013年度NSFC―IUPAC合作研究項目征集指南,中、巴、美、德4國開始資助可持續化學領域的合作研究。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巴西FAPESP、美國NSF以及德國DFG等科研資助機構與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達成的開
全球可持續治理能走多遠?
雖然"里約+20"峰會所做的一些頂層設計,或能暫時彌合部分"碎片化",使沖突在一定程度上向合作、協同轉變,但可持續治理顯然仍整體處在"碎片化"之中,未來的路并不好走 "里約+20"峰會落下帷幕,作為繼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及2002年南非約翰內斯堡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之后全球
量子耗散可產生持續穩定糾纏
量子耗散是指在量子開系統中,物體與環境發生能量交換或信息交流,導致相干性退失,因此,兩個物體要發生糾纏,一般要讓它們和外界環境的相互作用盡可能地小。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丹麥歌本哈根大學物理學家通過實驗證明,量子耗散能在兩個宏觀物體之間形成持續穩定的量子糾纏,該發現為制造量
西南資源與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創新集群建設研討會召開
會議現場 12月5日,中科院昆明分院組織召開了“西南資源與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創新集群建設研討會”。中科院生物局局長張知彬應邀出席會議,昆明分院系統各單位及成都生物所、廣西植物所的黨政領導出席會議并講話。研討會由昆明分院院長王慶禮主持。 研討會上,王慶禮就“西南資源與生物多樣性可
安徽創新能力連續持續增長
2018年1月23日下午,安徽省政府舉辦省“兩會”系列新聞發布會,邀請安徽省科技廳對近五年來安徽省科技創新工作的主要成就和做法進行總結。會上,廳長宛曉春表示,安徽區域創新能力連續五年居全國第一方陣、中部地區前列。 在過去的五年中,安徽省創新能力有了較快的增長。數據顯示,2016年全省全社會
安徽創新能力連續持續增長
2018年1月23日下午,安徽省政府舉辦省“兩會”系列新聞發布會,邀請安徽省科技廳對近五年來安徽省科技創新工作的主要成就和做法進行總結。會上,廳長宛曉春表示,安徽區域創新能力連續五年居全國第一方陣、中部地區前列。 在過去的五年中,安徽省創新能力有了較快的增長。數據顯示,2016年全省全社會
這些智能交通技術正改變我們的出行方式
“在高速公路上報警,最大的困難是什么?是缺乏參照物,難定位,你不知道自己在哪里。”12月7日,在2021中國智能交通大會“百度AI+交通”論壇上,百度地圖智慧交通總經理嚴孫榮在介紹百度地圖“高速一鍵報警”特色功能時說。 2019年,百度地圖和湖北高速交警聯合推出了“一鍵報警”服務,使交警快速定
“診斷性皮膚”可持續監控患者體征
看醫生時,很多時候會對患者進行體溫測量,大部分人認為量體溫是過時且無用的診斷方法。但事實上,體溫的細微變化可能意味著患者出現潛在不良狀況,如頸縮、血管擴張或脫水。即便是精神活動的變化,如解答數學方程式時精神高度集中也伴隨著體溫的變化。 因此,科學家們研發出一系列技術用于測量皮膚溫度變化以預
中國耕地可持續利用研究獲進展
6月14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再生資源遙感技術研究室副研究員左麗君以第一署名在Nature子刊Nature Sustainability上發表題為Progress towards sustainable intensification in China challenged by land
可持續材料聯合實驗室成立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長春應化所)與巴斯夫公司舉行了云端簽約儀式暨可持續材料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可持續材料聯合實驗室將在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依托長春應化所在高分子材料領域的領先優勢和巴斯夫公司在化工領域的持續創新能力,助力創新成果快速商業化。 巴斯夫亞太創新園(上海)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