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了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并指出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具體到電力(行情 專區)行業,電力體制改革將如何再次破題,電力市場建設路徑選擇將有何新意?為此,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日前獨家專訪了北京市政協副主席蔡國雄。 作為中國電科院副總工程師,蔡國雄表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指明了電力體制改革的未來路徑,而目前的關鍵是盡快建立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這也是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改關鍵:構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 記者:現代化市場體系的建設,相應地需要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電力市場體系,而現實情況是,我國在構建統一電力市場方面仍有距離,請談談目前存在的問題? 蔡國雄:構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不是人們主觀意愿使然,而是我國能源資源分布和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決定了必須要建立全國統一的能源市場,......閱讀全文
風電是重要的戰略性新型產業。經過多年來的發展,我國不僅已成為全球風電裝機最多的國家,而且風電設備制造已基本實現國產化,風電場建設成本大幅下降。然而,近年來,我國風電產業發展在市場消納和體制機制等方面,又遇到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 中國風電發展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站在全球角度看,我國風電產業增
最近,日本受困于核電停擺之后的電力供應挑戰與電價高昂的問題,開始制定電力改革計劃。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官方文件,日本電力行業改革計劃將由三個步驟組成。第一階段計劃在2015年前創建一個全國輸電商協調組織,第二階段將放開電力銷售業務,第三階段確保輸配電部門的無條件公平開放,輸配分開,并放開銷售電價
還有兩天,就是世界標準日(10月14日)了,2019年世界標準日的主題是視頻標準創造全球舞臺。對于質量人來說,標準無疑是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標準日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紀念日,1969年9月ISO理事會決定把10月14日定為世界標準日,并于1970年10月14日舉行了第一屆世界范圍
本輪電改的重點之一的“管中間”,其核心是如何破解電網的壟斷問題,這也是上一輪電力改革的未盡之事。 原標題:電改重啟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周政華 本文首發刊載于2014年10月30日發售的《中國新聞周刊》總第682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在停滯了十年之后,經多方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發表《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 (2012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 錄 前 言 &nb
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國家標準共36949項,國家標準樣品共1439 項。其中,強制性標準2111項,推薦性標準34464項,指導性技術文件374項。我國行業標準共有67類,備案行業標準共61854項。我國備案的地方標準共37066項。截至2019年6月底,我國團體標準共8818項,制定標準的
●《電動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技術政策》對廢舊動力電池的收集、分類、貯存、運輸、梯級利用、再生、監督管理等環節都作出規定 ●2015年動力電池裝車量超過200億瓦時,專家預計2016年會增加到大概500億瓦時 ●動力鋰電池回收復雜,應由企業進行統一回收、加工、運輸及原材料再流通 盡管遇到了
“觀能源業界風云變幻,為經濟決策提供參考”,這是《經濟參考報·能源周刊》自2004年初創刊以來所堅守的理念。每到年終歲尾,我們總要駐足回望,對即將過去的一年間中國能源界所發生的重大事件進行梳理,并邀請多位業界專家,評出年度能源十大新聞。 “2013年中國能源十大新聞”,是《經濟參考報·能源周刊
專家透露,今后的能源政策將轉向以經濟激勵政策為主,一些市場化的、經濟激勵性的政策手段迎來了機遇期。 2013年1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要求,全國能源系統要立足國內、把握趨勢,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優化能源結構,轉變能源發展方式,不
減負新政,能否讓“風光”能源再風光 近日出臺的《國家能源局關于減輕可再生能源領域企業負擔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保障性收購、厘清接網工程投資建設主體、電力市場化交易、降低土地和融資成本、制止糾正亂收費等舉措都直指可再生能源產業鏈的痛點。 在業內看來,若這
2013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 國網能源研究院電力供需分析預測課題組 2012年以來,在國際經濟低迷和國內宏觀調控的共同作用下,我國電力需求增長趨緩,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 2013年全國電力需求增速將有何變化?電力供需形勢如何?在國家電網公司發展策劃部的組
7月5日,中國工程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中期評估報告。為深入了解評估過程和主要內容,我們邀請了權威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解讀。 1.請問您如何看待此次《大氣十條》中期評估工作? 郝吉明(中國工程院院士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評估組組長):剛剛發布的《大氣十條》中期
千億專項資金未通過 五年推廣指標未提及 主流技術路徑未明確 新能源車十年規劃年內或難產 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十年規劃思路悄然生變。《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官方權威渠道證實,在兩次“爽約”之后,正在審議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
5月5日,質檢總局官網發布《質檢總局關于加強產品全面質量監管的意見》,要求嚴格監督抽查和檢驗檢疫,嚴格執法打假,大力推行“互聯網+質檢”,將信息化建設列入一把手工程,加大投入,以信息化驅動質量監管工作現代化,推動全國質量監管業務集中統一、互聯互通、信息共享。 以下為全文: 質檢總局關
《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最后一公里”談判再次崩盤。在馬德里舉行的氣候大會是《巴黎協定》生效前的最后一次締約方大會,會議的核心議題是討論《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實施細則。盡管會議增加了40多小時通宵達旦的談判,但各國仍無法對此達成一致。 《巴黎協定》第六條的目標是:為國際合作提供一個會計框架,允許國
生物質成型燃料是一種性能優異的可再生清潔燃料,在中國卻發展緩慢,障礙重重。在很多經濟發達、環保標準嚴苛的國家,使用成型燃料已成為替代化石能源、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舉措。瑞典就是一個成型燃料利用的先鋒國家,他們的經驗值得借鑒。 文丨朱萬斌 中國生物質能源產業促進會副秘書長 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特點
甘肅省大氣污染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于日前正式印發《甘肅省打贏藍天保衛戰2019年實施方案》,今年全省14個市州所在城市PM10、PM2.5年均濃度較2015年分別下降20%、21.4%,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將達到85.5%以上。推動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詳情如下:甘肅省大氣污染治理領導小組
國務院國資委17日召開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視頻會議。會議總結了上半年工作,并對下半年重點工作進行部署,尤其在央企重組和資源整合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會議提出,下半年要穩步推進裝備制造、煤炭、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推動國有資本進一步向符合國家戰略的重點行業、
“目前我國一些產品的能耗較高,從本質上看不是技術問題,主要是政策不到位,各個環節的利益鏈沒有組織好。 經濟危機以來,中央政府投入4萬億元的巨量資金,但發展模式卻沒有多大變化,在某種意義上更強化了高能耗的發展模式。從長遠來看,這對我國經濟的科學發展埋下更深的隱患。從節能的角度看,
11月23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巡視員兼副司長尤艷馨、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介紹環境保護規劃財務工作的有關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并共同回答記者關注的問題。 49名廳級干部在“綠盾20
近日發布了《國家能源局關于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有關負責同志就文件出臺的背景、政策內容等進行了解讀。 一、關于對《關于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的解讀 (一)《通知》的背景是什么? 2019年5月,國家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2007年10月15日,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為我們國家當今和未來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明確了方向。 戰略的核心,核心的戰略,中國跨入了一個自主創新的黃金時代。在春節前后各地的兩會上,倡導自主創新,依靠科技創
《意見》要求落實檢驗認證機構質量連帶責任。具體如下: 要推動建立檢驗認證機構對產品質量承擔連帶責任制度,提高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活動的有效性和公信力。 要加強檢驗認證機構分類監管,督促健全內部管理體系,完善檢驗認證基本規范,有效控制檢驗認證過程。 要督促建立檢驗檢測報告核查機制,對不符
2017年,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果逐漸顯現: 落后產能繼續被淘汰、優質產能加速釋放、煤價高位運行、行業效益穩步回升、重點地區散煤治理任務完成、安全生產形勢明顯好轉…… 這一年,無疑是煤炭行業揚帆再起航的重要一年。 去產能目標提前超額完成 國家發改委 2017年5月12日發布的《關于
“在確定‘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國能源改革不僅要進行細化的改革,如成品油定價機制、天然氣價改、電力市場改革等,還要頂層設計,明確誰來領導改革、誰來制定改革的具體內容等。” 改革,注定是2013年的“熱詞”,具體到能源領域,同樣少不了改革的身影。 1月8日,國家
云南省計量院隸屬于云南省質監局,是省級國家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和科研單位。該院設有工程測量與力學、熱工、信息與電學、衡器、流量、理化、醫學、交通8個專業計量研究所,宜良計量檢測站、楊林計量檢測站2個計量檢測站,以及能源檢測技術研究中心、計量產品質檢中心、產業計量測試中心3個中心。 該院先后承擔國家
2月24日上午10:00,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院士做客首都科學講堂,做題為《對我國能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考》的科普講座。以下為講座實錄: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院士做客首都科學講堂為公眾講解中國能源、環境等相關問題 杜祥琬院士做客首都科學講堂 精彩語錄: ?各國的經濟發展都是倒U型,
9月29日,國家發改委、醫保局、衛健委等21部委聯合制定了《促進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綱要(2019-2022年)》,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施10項重大工程。 其中,和50萬零售藥店密切相關的是,“互聯網+醫療健康”提升工程要求積極發展“互聯網+藥品流通”,加快醫藥電商發展,向患者提供“網訂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在過去10多年的大氣污染治理和電力行業減排中,環保電價政策起到了關鍵的支撐作用,預期在藍天保衛戰中的作用會更加明顯。除了之前早已明確的環保電價政策外,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以下簡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質檢總局官網8月5日消息,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部署和要求,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工信部聯合印發《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提出到2020年,工業基礎、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重點領域標準體系基本完善,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加快接軌,重點領域國際標準轉化率力爭達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