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基因組學、功能基因組學和結構基因組學等重大醫學進展以及生物信息學在生命科學領域的廣泛應用,基礎醫學研究得到了巨大進步及輝煌成就,然而如何使大量的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應用仍是尚未解決的難題。 轉化醫學是近十年來國際生物醫學領域出現的新概念和重點研究方向,其宗旨就是打破基礎科學和臨床科學、藥物研發以及醫療器械的研制之間的屏障,縮短實驗室到病床的過程,使患者能夠盡早享受到最新的科研成果,推動醫學研究進程向一個更加開放的、以患者為中心的方向發展。 在腫瘤研究領域,我國投入了大量科研經費,然而在得到大量科研論文的同時,癌癥的病死率依然居高不下。腫瘤因其基因組和表觀基因組水平上的高度可變性,多個生物層面的極度異質性及其對環境極強的適應性,成為了診治最為乏術的疑難重癥。利用轉化醫學的理念與技術,如:新一代測序技術、新的分子標志物、新的影像學工具等,將為腫瘤的研究和臨床提供新的發展思路。 在轉化醫學模式中尋找生物......閱讀全文
“第四屆中美臨床和轉化醫學國際論壇”新聞發布會5月16日在京召開。“中美臨床和轉化醫學國際論壇”籌委會秘書長、全球醫生組織(GlobalMD)中國代表處時占祥博士在會上介紹,目前,我國已建立了129家各類臨床和轉化醫學研究中心/平臺機構,為加快我國生物醫學科研成果轉化,提高疾病的診治水平奠定了必
符合醫學科學發展內在客觀規律 現代醫學發展歷史表明,未來醫學突破性的進展有賴于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與結合;21世紀的醫學將更加重視“環境—社會—心理—工程—生物”醫學模式,更加重視整體醫學觀和有關復雜系統的研究。轉化醫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轉化醫學符合醫學科學發展的內在客觀
山西腫瘤醫院院長王國平(右一)、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右二)、山西省衛生廳廳長高國順(右三)、山西醫科大學黨委書記王茂林出席分中心啟動儀式。 由山西省衛生廳、山西醫科大學、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辦,山西省腫瘤醫院、山西省腫瘤研究所承辦的“2010華夏之源·生命
9月7日至8日,北京生命科學論壇第十次會議暨中國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第二屆聯合學術論壇——腫瘤的轉化醫學研究研學術討會在北京召開。 會議由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聯合主辦。來自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動物所、生物物理所、微生物所和遺傳發育所,以及來自醫科院基礎
幾天前的一個晚上,我與田教授約好電話訪談,八點整電話鈴聲響起,接起電話,還未來得及寒暄,就聽到田教授急促的聲音。他正在從機場趕往賓館,二十公里的路程,三十分鐘的時間,田教授為我們勾畫了一幅完整的分子影像發展史,言語之流利、觀點之鮮明、知識之淵博,讓我難以忘懷! 我們知道,田教授您所在的單位是
近日,上海轉化醫學研究中心首屆學術委員會和國際咨詢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和國際轉化醫學論壇舉行。當日,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在滬揭牌,標志著首個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正式落戶上海,并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據介紹,上海轉化醫學研究中心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和國際咨詢委員會分別由中科院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4月26日,珀金埃爾默與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合作組建的轉化醫學共建實驗室正式掛牌成立。該實驗室是在原有的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珀金埃爾默小動物活體影像示范實驗室” 基礎上的擴建和升級,技術平臺將拓展至涵蓋分子-細胞-動物水平的轉化醫學解決方案。合作雙方的高層領導以及業
精準醫學的概念不是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提出的,卻因他的大名而成為2015年醫學界最熱的關鍵詞。今年,各種形式的醫學學術會上,精準醫學都成為必不可少的“座上賓”。 什么是精準醫學? ——在生命科學和醫學實踐所處的重要轉折點上應運而生 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國會作國情咨文報告
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國會作國情咨文報告時提出精準醫學一詞,迅速成為新年伊始世界各國關注的熱點。很多人不禁要問,奧巴馬口中的精準醫學長什么樣子?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啟動精準醫學計劃?精準醫學的概念不是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提出的,卻因他的大名而成為2015年醫學界最熱的關鍵詞。今年
進入2015年以來,“精準醫學”成為國內醫藥界關注和熱議的新概念,那么中國版“精準醫學計劃”何時推出?將有哪些戰略需求和重點任務?2015年5月23日,由中國遺傳學會生物產業促進委員會主辦、泰州市中國醫藥城協辦的“2015基因檢測與健康產業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協和
1 癌癥研究現狀與精準醫學 過去一百多年,各國對腫瘤浩浩蕩蕩的研究并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就如 Clifton Leaf 在 2004年 Fortune 所提到:“Why We’re Losing the War on Cancer —— and How to Win it?”。近 10 多年來
2018年7月23日,燃石醫學的腫瘤NGS檢測試劑盒獲批。在其后的幾個月里,諾禾致源、世和基因和艾德生物的同類試劑盒也相繼獲批。NMPA對腫瘤NGS檢測試劑盒的放行,不僅表示其對此種試劑盒的認可,也標志著腫瘤基因檢測行業從初生逐步走向成熟。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腫瘤基因檢測已經從不知所云的高新技
今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提出“精準醫學計劃”,預算2.15億美元,希望以此“引領一個醫學時代”。新聞一經發布,沒想到我國上上下下好像動得更快,熱鬧非凡,不少人給美國總統點“贊”。有人表示,受奧巴馬影響,中國在15年內將跟蹤投放600億元人民幣。也有人質疑,美國總統在中國是否真具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的總體部署,為進一步完善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體系,提升我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對提高公眾健康水平和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
王振義(中)、陳竺(右)、陳賽娟(左)正在討論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治療方案。上海血研所供圖。 日前,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上海血液學研究所(簡稱上海血研所)陳竺院士舍貝里獎,同時獲獎的還有法國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安娜·德尚、法國巴黎法蘭西學院的于克·德戴,以表彰他們在“闡明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分子
22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家肝癌科學中心主任王紅陽教授牽頭的院士工作站項目正式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啟動。 這意味著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將以院士工作站為契機,加強腫瘤精準醫學轉化和基礎研究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全方位提升研究實力和水平。 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兼上海醫學
3月24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6多組學研究與臨床轉化研討會:邁向精準醫學隆重召開。此次會議邀請了行業內的知名專家和學者,將為各位專家和參會代表提供一個相互學習,討論及合作交流的契機和平臺,會議將涉及基因變異、測序分析、轉錄調控、代謝研究、RNA干擾等,力圖打通多組學研究到臨床應用的通道,推動多
關于印發醫學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導醫學科技工作發展,科學技術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布的全球癌癥大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新增癌癥患者達1810萬人,因為癌癥死亡人數為960萬人。我國新發病例數380.4萬例,占全球癌癥新發病人數的20%以上,防控形勢不容樂觀。日前,由天津市腫瘤醫院主辦,中國抗癌協會、美中抗癌協會、美國莫菲特癌癥中心、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布的全球癌癥大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新增癌癥患者達1810萬人,因為癌癥死亡人數為960萬人。我國新發病例數380.4萬例,占全球癌癥新發病人數的20%以上,防控形勢不容樂觀。日前,由天津市腫瘤醫院主辦,中國抗癌協會、美中抗癌協會、美國莫菲特癌癥中心、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
VISION 5.0 GO!喚醒你的樣本庫 臨床醫生都知道,生物樣本庫是醫學研究的基石。沒有好的樣本可用,痛苦,有樣本卻不能轉化科研、臨床成果,更痛苦。 不少醫院都建設了自己的樣本庫。但是,樣本庫的樣本大量處于“沉睡”狀態,不僅樣本利用率低,而且樣本收集不規范,質量不能達到科學研究的
中美多位科學家5月19日在北京出席第四屆轉化醫學研究國際論壇,共同探討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基因治療以及轉化醫學在腫瘤防治中的應用與前景等。 腫瘤已成為目前威脅全球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中國,腫瘤已是城鄉居民的首位致死因素。腫瘤不僅治療費用高,而且治療效果不好,給患者、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VISION 5.0 GO!喚醒你的樣本庫臨床醫生都知道,生物樣本庫是醫學研究的基石。沒有好的樣本可用,痛苦,有樣本卻不能轉化科研、臨床成果,更痛苦。不少醫院都建設了自己的樣本庫。但是,樣本庫的樣本大量處于“沉睡”狀態,不僅樣本利用率低,而且樣本收集不規范,質量不能達到科學研究的要求,等到利用的時候
4月15日,由北京市科委主辦,北京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促進中心、中國生物技術創新服務聯盟和北京生物工程學會共同承辦的“第十屆北京生命科學領域學術年會”在北京大學召開。 今年學術年會的主題為“轉化醫學:醫療資源整合與創新”,由大會報告和“傳染病轉化醫學”、“腫瘤轉化醫學”及“生物
密歇根大學醫學院外科、免疫學與生物學教授鄒偉平(Weiping Zou)博士主要從事腫瘤、免疫、炎癥及醫學轉化等領域的研究,在腫瘤免疫領域創立“腫瘤免疫抑制網絡學說”,在腫瘤和機體免疫的相互作用研究及其應用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為人類的健康以及生命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具有重大影響的成績。他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與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等國內外科研人員組成的的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發現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1(PRPS1)基因突變,是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耐藥和復發的重要原因之一,該研究結果得到了中國、德國等多國的臨床數據驗證。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醫學
“我國將在部分地區建立若干個國家級轉化醫學中心。協和醫院與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開展的國際合作,將加快中國轉化醫學研究的步伐,提高我國科技的自主創新能力。”衛生部副部長劉謙日前在北京協和醫院第五屆轉化醫學國際大會上表示。 據悉,北京協和醫院與UCSF已簽署了聯合開展轉化醫學研究
隨著精準醫療和個性化醫療的不斷發展,新靶向藥物的發現及研究的深入,個體化醫療的靶標檢測也將從單一靶標檢測發展為多靶標聯合檢測,最終形成靶標檢測系統,希望能提高靶向治療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017年11月17日,由上海立迪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普洛麥格生物產品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腫瘤診斷和
非可控性炎癥惡性轉化的調控網絡及其分子機制重大研究計劃2016年度項目指南 本重大研究計劃以非可控性炎癥的惡性轉化過程為研究對象,發揮醫學科學、生命科學和信息科學等多學科交叉的優勢,引入系統生物學整體性、信息化的研究策略和轉化醫學研究理念,著重研究“非可控性炎癥惡性轉化”的網絡調控及其分子機制
2012年全國腫瘤分子標志學術大會與國際腫瘤轉化醫學論壇暨第七屆中國中青年腫瘤專家論壇將于7月21-22日在山西太原晉祠賓館隆重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標志專業委員會主辦,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承辦,將邀請國內外腫瘤方面的權威專家,與全國各地五百余名學術同仁共同分享、探討腫瘤分子標志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