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羅氏宣布在華建立涵蓋產業全領域的研發中心,跨國藥企在華研發布局也踏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開始向核心進發,向縱深發展,這將 促使我國從藥品生產基地向研發聚集地轉變 羅氏“搶”了第一 羅氏制藥10月29日宣布成立藥品開發中國中心。位于上海的該中心是中國乃至亞太第一個具備進行臨床開發過程所需要的全部功能的藥品開發中心。此舉將使羅氏完成其在華藥物研究、藥品開發、生產制造和市場銷售環節等整體布局。 目前跨國藥企的創新藥在中國的上市時間普遍比歐美市場滯后4-5年,“一方面,設立中國藥品開發中心將有助于羅氏創新藥物在中國盡早上市;另一方面,通過在中國設立藥品開發中心,科學家有望能研究開發出更適合中國人種和疾病特征的創新藥物。”羅氏藥品開發中國中心負責人原瑞華博士對此表示。 羅氏全球CEO胡沫博士則坦言:“201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三大醫藥市場,意味著巨大的市場商機,但之所以在中國成立全功能藥品開發中心,最看重的是中國充足的人才......閱讀全文
從諾華聲明中可以看出,與其他跨國藥企在華研發中心“大開大合”的動作不同,上海研發中心尚未整個“關門”,只是做了運營重點的調整。但在跨國藥企研發中心“撤離潮”的大背景下,以及諸多MNC企業“撤離”后又以各種不同形式重新加強在中國本土的發力的情況下,諾華在研發條線上的一舉一動,仍然值得關注。 “諾
優時比被上海工商部門調查,該公司表示業務未受影響,將積極配合調查。 中國官方加大了對藥品定價與營銷手段的整治力度,比利時制藥商優時比(UCB)成為最新調查目標。 優時比證實,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本周對其進行了調查。工商總局是中國幾個反壟斷監管部門之一。 本周,中國警方還指控葛蘭
2018年伊始,行業人士預測,得益于美國稅法的全面改革以及隨之而來的并購熱潮,新一年生物制藥行業將會出現更快的增長。在這些宏觀變化之下,許多公司將會采用新藥取代老藥的策略。無論成功與否,這都可能影響投資者的情緒。本文重點介紹了制藥巨頭2017年第四季度財報的主要內容,其中就包括癌癥藥物的強勁回報
默克 默克公司的Keytruda(pembrolizumab)和Bristol-Myers Squibb Co.的Opdivo(nivolumab)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領跑癌癥免疫治療市場。在過去一年中,Keytruda在一線肺癌方面的競爭優勢刺激了銷售額的快速增長,與Opdivo并駕齊驅。今年,
2007年,許多全球知名的制藥公司仍然在中國動作頻頻,審視這些制藥巨頭在中國的舉動,有這么幾個關鍵詞:加大投資,包括資本、研發、生產等領域;加速臨床試驗,包括在中國啟動更多的新藥臨床試驗以及更多的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布局OTC,包括拜耳、諾華、默克;工商角力,先后爆出西安楊森與南京醫藥、中美史克與老
《科學》雜志自2002年開始每年都要進行生命科學領域“最佳雇主”網上調查,主要測評對象是生物技術、生物制藥、傳統制藥以及相關行業的公司。 近日,Science公布了2014年生命科學行業最佳雇主榜單。榜單前10名中:生物技術公司Regeneron連續3年榮登榜首;基因泰克(
一項以市值為基準的最新分析顯示,在并購Shire之后,武田成功躋身《全球TOP20上市創新制藥公司》榜單: 武田收購Shire前,武田排在第23位,并購后,今年一季度的市值增長至634億美元,較去年第四季度增長了近142%。 武田排名的上升也將渤健擠出了榜單。今年3月,渤健與衛材合作開發的抗
藥業巨頭羅氏向冰島Actavis轉讓三種藥品生產專利 羅氏公司計劃將3種藥物的生產專利轉讓給冰島的通用名藥生產商Actavis生物制藥公司,此舉契合了該公司“以創新驅動制藥與診斷部門發展、集中做核心產品”的策略。 &nb
全球第二大醫藥巨頭默沙東公司于上周宣布在中國成立亞洲研發總部,進行創新藥物的研發,并且默沙東承諾未來五年內在中國投入15億美元(約合96億人民幣)的研發資金,新的亞洲研發總部是這一計劃的一部分。 據介紹,隨著歐美受金融危機帶來的不確定性等,以及越來越多的專利藥到期、新藥上市數量
藍鳥:物擊中大滿貫 藍鳥生物(Bluebird Bio)在此次ASH2017大會上發表了三項引人注目的研究:CAR-T療法bb2121治療高度晚期多發性骨髓瘤的CRB-401研究的更新結果,基因療法LentiGlobin治療β-地中海貧血的HGB-205研究結果以及治療鐮狀細胞性貧血的HGB-
剛剛在2013年痛失第一寶座的輝瑞可能連第二的位置都保不住了。從上半年各大公司的業績看,羅氏、賽諾菲和默沙東都有超過頹勢輝瑞的可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各大公司都有哪些看家本領,未來發展會有哪些看點吧! 諾華 主力軍 多發性硬化癥藥物Gilenya(芬戈莫德)、晚期乳腺癌及晚期腎癌藥物Afin
根據世界著名藥品信息研究機構昆泰多媒體子公司QuintilesIMS的一份最新報告,至2020年,全球藥品花費將達到1.4萬億美元。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該報告稱,1.4萬億美元中,約40%來自7個重要治療領域,其中很大部分被大型制藥廠商賺取。 1 癌癥 2020年預計銷售額:1000億~
由于其他國家醫藥市場看起來長期低迷,大型醫藥公司正在將賭注押在中國這個新興市場。而且中國市場使得其他新興的機會看起來無足輕重。據Datamonitor預測,中國的糖尿病市場2019年將達到21億美元。這份巨大的
只占整個醫藥市場4%份額的基本藥物市場,隨著進入基藥目錄品種數量的不斷增加、二三級醫院使用比例的上升,已經逐漸升級為制藥企業的又一主戰場。 有業內數據顯示,到2015年,基本藥物在醫藥市場中的規模將達到3431億元,占整個醫藥市場兩成左右的份額。隨著基藥市場分量的上升,相信任何一家制藥企業
造血系統疾病俗稱血液病,是指原發于造血系統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統的疾病。許多其他系統疾病有血液方面改變者,只能稱為系統疾病的血液學表現。造血系統疾病一般可分為紅細胞疾病、白細胞疾病、出血性疾病等。隨著造血干細胞研究的深入,發現不少造血系統疾病的發病和造血干細胞質和量有關,近年來在上述分類的基礎上再進
1# Dupixent:潛力待深挖 適應癥 特異性皮炎 企業 再生元/賽諾菲 業內專家認為Dupixent將改變治療中度至重度特應性皮炎的指南,其會逐步為將來的產品建立一個治療的標桿(競爭產品已經出現)。自2017年3月被批準用于治療特異性皮炎后,分析師對Dupixent 在2017年皮膚科
新藥上市數量迎“豐年” 目前全球約有700個新藥進入臨床研究,其中70多個進入臨床Ⅲ期試驗,估計今年不少于40個新藥可能獲得批準。這些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將具有很高的市場需求性,適應癥人群廣泛、競爭產品少,或成為治療某一疾病的標準治療藥物。 其中,抗癌藥占有較大比重,有6個新藥或將上市:阿斯
新藥上市數量迎“豐年” 目前全球約有700個新藥進入臨床研究,其中70多個進入臨床Ⅲ期試驗,估計今年不少于40個新藥可能獲得批準。這些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將具有很高的市場需求性,適應癥人群廣泛、競爭產品少,或成為治療某一疾病的標準治療藥物。 其中,抗癌藥占有較大比重,有6個新藥或將上市:阿斯
今年,全球的生物制藥公司都極其關注即將出現的重磅炸彈。在經歷了去年數量極少的“新藥批文”后,各個公司都迫切的需要它們。 每年,EP Vantage 會進行前20的小分子和生物制劑統計分析,根據預估5年內市場銷售潛力進行排名。此次Evaluate’s top 20排名中有15個藥物可能會成為重磅
隨著醫療反腐之風越刮越猛,藥品招標降價給企業帶來落標的壓力,再加上跨國以及國內企業的不斷推進的業務調整,不少藥企開始大幅度裁員。同時,外企把成熟產品外包給國內藥企或CSO,產品團隊順帶轉移給下家或者解散,也是一種變相裁員。 多家藥企傳出裁員消息 近日,據謝絕醫藥代表微信公眾號報道,年底各司架
在2014年接近尾聲的時候,埃博拉病毒依然占據著全世界的各大頭條,而研制出“拯救”世界于抗埃博拉新藥的希望也似乎越來越明顯。Mapp、Sarepta、Tekmira三家制藥公司正在與世界衛生組織、Wellcome 基金會等其他組織一同在西非開展臨床試驗。還有好消息是,OncoSynergy制藥公
毫無疑問,美國可以成為生物醫藥產業的中心。波士頓、舊金山灣區等產業基地在世界都享有盛譽。然而,生物醫藥產業人士就業也并不一定非要在美國。 最近媒體就評出了除美國之外最熱門的生物醫藥中心。如果列位看官有意在這一領域大展身手,不妨參考一下。(排名按照字母順序,不分先后) 在這份榜單中,歐洲國家占
FirstWordPharma評估了未來十年醫藥界的十大重點領域,PCSK9抑制劑和PD-1/PD-L1抑制劑等赫然在列,這十大領域(以疾病或藥物種類劃分)的競爭將會異常激烈,到底誰是這場戰爭的最終贏家?誰會分享勝利的果實?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1、 PCSK9抑制劑-血脂異常 賽諾菲
目前,全球新藥發展格局基本穩定,上市數量上升,世界腫瘤和罕見病藥物研發的重點地位不變,世界仿制藥發展地位不動搖。生物技術藥物研發繼續開拓治療需求,以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為代表的免疫治療更加火熱。預計2018年各國產業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全球生物制藥并購重組出現新的發展格局。圖片
日前,有研究人士綜合50家全球性企業近10年的年度報表等官方資料,就重磅生物制藥行業這幾年的市場銷售額等情況進行了分析,并預計2014年該行業全球銷售額將逼近1500億元。雖然這一猜測還有待驗證,但從各類報表所呈現出的勢頭來看,重磅生物制藥行業的市場前景還是頗為樂觀,正如該人士所言,“現有產品遠
日前,有研究人士綜合50家全球性企業近10年的年度報表等資料,就重磅生物制藥行業這幾年的市場銷售額等情況進行了分析,并預計2014年該行業全球銷售額將逼近1500億元。雖然這一猜測還有待驗證,但從各類報表所呈現出的勢頭來看,重磅生物制藥行業的市場前景還是頗為樂觀,正如該人士所言,“現有產品遠遠不
重磅藥品的走勢將影響制藥巨頭的未來。隨著2016Q1財報基本披露完畢,我們來看一下這些重磅藥品在2016Q1的表現如何: 阿斯利康:Tagrisso(NSCLC) Tagrisso(omisertinib,AZD9291)是靶向T790M突變的第3代EGFR抑制劑,被視為阿斯利康腫瘤藥物管線
近日,GEN期刊走訪了安進、阿斯利康、強生、禮來、葛蘭素史克、諾華、輝瑞、羅氏8家企業。并總結出了全球12個值得生命科學人士工作的園區。 以下是GEN盤點出來的12個熱點區域(根據字母順序排列)。 Belgium(比利時) 近幾年來,隨著新興生物企業的發展,比利時的生物醫藥產業有了顯著的提
胰島素制劑 臨床上胰島素制劑主要用于Ⅰ型糖尿病患者以及30-4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根據中康CMH統計,2015年胰島素制劑的市場總額達到174億元。諾和諾德、禮來、賽諾菲憑借其第二、三代胰島素制劑產品分別占60%、14%、12%的市場,可謂是胰島素制劑的三大霸主。2015年諾和諾德、禮來、賽
近來醫藥公司裁員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人們不會像之前那樣驚訝于此類新聞。不過據EP Vantage(EvaluatePharma的一家分支機構)調查結果顯示,醫藥行業裁員數量并非人們認為的那樣多。 受專利藥到期的影響,一些大醫藥公司的收入受到仿制藥的威脅,面臨專利懸崖的沖擊,不過,新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