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食品監管法律體系中唯一的農藥殘留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14)8月1日正式實施后,將進一步保障食品安全,并對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推進綠色生產,提高農產品(000061,股吧)國際競爭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產生積極影響。該標準的出臺不僅對保證國內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也將對食品的進出口產生重大的影響。 對進出口食品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標準中首次制定了果汁、果脯、干制水果等初級加工產品的農殘限量值,解決了部分進口食品農產品無農殘限量標準可依的局面。 為配合新標準實施,全面做好進出口食品安全工作,檢驗檢疫部門給出三大建議:一是進口食品企業和進口商要盡快將農殘相關要求與國外出口商進行溝通,確保進口食品符合我國強制性標準要求;二是盡快推動進出口食品檢測方法的研發,加強技術支撐能力,確保檢得全、檢得快、檢得準;三是相關部門加大宣貫力度,重點介紹新老標準的差異,并切實樹立企業是食......閱讀全文
2007年度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興檢獎”評審工作已經結束,共評審出擬獎項目202項,現予以公示。自公示之日起1個月內為公示期。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本公告公示的項目有異議,均可在公示期內,以書面形式向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司科研管理處提出。 &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印發“2017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2017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做了相應安排。 標準建設:非法添加、農獸殘 在標準建設方面,“通知”要求,制修訂一批重點急需的重金屬污染、有機污染物、嬰幼兒配方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食
2011年度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興檢獎”評審工作已經結束,共評審出擬獲獎項目248項,現予以公示。自公示之日起一個月內為公示期。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本公告公示的項目有異議,均可在公示期內,以書面形式向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司提出。 2011年度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興檢
在第三屆中國食品產業發展大會上,龐國芳、孫寶國、吳清平、陳堅四位院士從自身研究出發,為我國食品行業發展定下基礎,暢想我國食品行業未來發展藍圖。 龐國芳院士:農殘檢測技術要實現信息化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進出口檢驗檢疫首席科學家 龐國芳 “加大對食品安全農藥殘留污染的治理力度,刻不容緩。”中國工
原題目:構建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中對檢驗、檢測科學儀器設備的需求 說明:此文在《食品安全導刊》2009年第4、5、6期上連載過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北京 100101,中國農業科學院 北
農藥指用于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 調節植物、昆蟲生長的化學合成物質或者來源于生物、其它天然物質的一種物質或者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其制劑。主要包括殺蟲劑、殺螨劑、殺菌劑、殺線蟲劑、除 草劑、殺鼠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等。在有害生物綜合防治體系中,農藥由于具有高
由國家質檢總局主辦的“2009年中國國際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會議”將于11月4-5日在北京亮馬河酒店舉行。屆時將有來自全球不同地區、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官員、專家學者齊聚北京。 “中國國際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會議”在2007年和2008年已連續舉辦了二次,會議得到了相關國際組織和有關國家政府的支持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隨著食品安全檢測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國家發布了一系列新國標,如GB 23200.113-2018、GB2763.1-2018等,在標準的制訂過程中,著名儀器及方法等整體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如安捷倫科技,同食品安全行業專家一同協作,助力標準和方法的研制。2019年4月11日,“第十二屆
近日農業部與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14)。該新標準將于2014年8月1日起開始施行,新標比以往更加嚴謹、嚴格,基本與國際標準接軌。記者了解到,這一被稱為“史上最嚴”的農藥殘留國家標準限量標準達到3650項之多,新標
5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加快建立科學完善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 “4個最嚴”體現了黨中央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視,是食品安全工作的方向和目標。 那么,我國食品安全的相關標準、監管機制、處罰和問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5年8月16日,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樣品制備專業委員主辦的第二屆全國樣品制備學術報告會在貴陽舉行。本次大會與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2015學術年會同期舉辦,參會200余人。張玉奎院士擔任會議名譽主席,關亞風研究員擔任會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 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分析儀器分會 文件 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 (2019)儀學分字第006號 各有關單位: “第八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與
原題目: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在我國的特需性及其主流技術的進展 蔣士強 (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一、 觧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必需實現二個根本性的轉變 1、監管的環節上應從目前
注:“中國標準”數據來自我國4個國家標準和3個行業標準;“日本標準”根據日本相關部門公布數據;檢出殘余量數據來自該環保組織的農藥調查報告。18份茶葉樣本中,最少的含有3種農藥殘留,最多的含有17種,種類共計29種。 制表:蔡華偉 近日,某環保組織發布茶葉農藥調查報告,質疑國內9大品牌
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是好的,但任務依然艱巨。福建在治理食品安全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值得借鑒,“福建經驗”是全國食品安全監管的有益實踐。 11月6日,本報記者隨幾家中央媒體深入采訪福建治理“餐桌污染”工作,親歷“從田頭到餐桌”的監管過程,回溯14年食品安全監管之路,深刻體會到“福建經驗”就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10月31日,安捷倫科技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農科院質標所)“農產品質量安全新技術研發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在京舉辦。農科院質標所、安捷倫科技的領導及聯合實驗室的相關工作人員出席了本次活動。活動現場進行了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和合作實驗室揭牌儀
食品安全問題最令世人關注,是熱點問題、敏感問題,有誤區也有誤導和誤解。近幾年來形勢得到根本性的好轉。 我國是食品生產和貿易大國,2006年我國規模以上食品工業總產值21586.95億元,進出口食品貿易額達404.48億美元(不包括農產品)。2006年全國食品抽查合格率為77.9%,2007年上
2013年6月4日至6月5日 “第二屆中國食品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國際論壇暨展覽會(CFAS)”在國家會議中心成功舉辦。本屆大會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和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檢驗檢疫儀器應用技術分會聯合主辦。會議旨在推動我國食品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的發展,促進國內外食品與農產品質量
2012年11月16日,衛生部與農業部聯合發布了最新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2763-2012《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對比2005版,2012版的新標準增加了100頁的內容,所涉及的農藥品種由原來的136種增加為322種。明年3月1日新標準實施時,此前涉及食品中農藥
12月15日,中國食品藥品監管雜志媒體發布了《中國藥典》2020 年版編制工作最新進展》一文,透露了2020年版藥典的修訂情況,544個植物藥,建立了重金屬、農殘通用標準。 早在今年8月16日,國家藥典委發布《0212 藥材和飲片檢定通則公示稿》,擬對植物類藥材全面進行檢查重金屬及有害元素(鉛
河南日報退休高級編輯,大河健康報退休總編,河南農大兼職教授,中國新聞獎獲得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大家好。大家都是經常來圖書館借書、看書的讀者,如今喜歡看書的人真是難能可貴。看年齡,大家多數是60后、50后,少數是70后、40后。大家可能都不是生物專業的大學生,但是大家在中學階段都學過化
作為我國食品監管法律體系中唯一的農藥殘留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2763-2014)8月1日正式實施后,將進一步保障食品安全,并對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推進綠色生產,提高農產品(000061,股吧)國際競爭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產生積極影響。該標準的出臺不僅對保證國內的食品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 (2017年9月5日) 提高供給質量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是提升供給體系的中心任務。經過長期不懈努力,我國質量總體水平穩步提升,質量安全形勢穩定向好,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但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傳統優勢正
喝 茶是很多人每天的習慣。但日前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的消息顯示,59個測試樣品中18個不合格,問題集中在污染物超標、虛標等級等。而記者調查還發現,目前市場上流行的一些名茶,如大紅袍、茉莉花茶,不少都是拼配而成,其原料配比成謎。權威發布 三成檢測茶葉樣品不合格 日 前,北京市消協工作人員分別在市
葉是直接泡飲的食品,其衛生質量與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近年來,國內外市場都加強了對茶葉衛生質量的檢測,對茶葉中的各類農藥殘留已作出非常低的限量,茶葉銷售面臨日益苛刻的綠色技術壁壘。因此,需加強對茶葉中有機氯、有機磷、擬除蟲菊酯、噻嗪酮等各類農藥殘留的檢驗。氣相色譜法是一種高分離效能、高選擇性、高靈敏度
改善河口和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實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加大渤海、東海等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力度。強化直排海污染源和沿海工業園區監管,防控沿海地區陸源溢油污染海洋。開展國際航行船舶壓載水及污染物治理。規范入海排污口設置,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到2020年,沿海省(區
——訪天津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動植物與食品檢測中心 許泓 研究員 【導語】賽默飛進入中國30年回顧訪談中,我們非常有幸地采訪到天津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動植物與食品檢測中心的許泓研究員。他回顧了自己進入檢驗檢疫行業20余年的一些工作,具體談了多年來使用賽默飛質譜儀器的心得,對今天剛從事分析工作的年輕
為探明我國農獸藥標準制修訂進展情況和農獸藥殘留標準制定的原則與科學性,記者專訪了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專家組成員顧寶根研究員、農業部農藥檢定所簡秋研究員和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張存帥研究員。三位專家就這一問題作出了明確回應和解讀。 記者:什么是農藥和獸藥殘留?有殘留就會影響人體健康嗎? 專家:農藥
寫這篇長文,最主要的目的是呼吁大家尊重專業,尊重知識,特別是各位有影響力的大V和媒體,因為你們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專業和知識。食品安全它確實是公共話題,但更是一個專業領域。換位思考下,當你們談論民主、自由這樣的話題時,當你碰到一個什么社科名著都沒讀過,對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蘇聯解體等一知
【背景】 在世界范圍內,每年都有上千種農作物及食品樣品需要進行農藥殘留分析。隨著食品加工方式的多樣化,檢測樣品基質的復雜化現象越來越突出。如何應對日益復雜的樣品基質前處理及其痕量和超痕量分析已成為業內一大挑戰。 傳統的樣品處理技術經歷了液固萃取,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幾個階段,根據這些萃取經驗,